2024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通用

发表时间:2024-02-11

我们应该以缓慢的节奏去阅读书籍,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妙,当我们阅读完作者的作品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无尽的收获。下面,小编为您特意整理了一篇名为“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的读后感,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1】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的作者都是一线教师,也都是学生家长。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一篇文章都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朴素的语言、深刻的主题。

书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相对照。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以为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好了;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全面发展了;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有意忽视某些学生,以为这样公开课就完美了;有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他经历任何风雨,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

当我读到《孩子的手还很小》一文时,这几个字就让我们很心疼,心疼孩子怯生生的语气,心疼孩子提出了本该我们老师反思的问题。想到平时的教学,我们似乎得了教育强迫症,总是强迫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学内容满满当当,教学环节、教学容量......我们一切都是从“教”的角度出发,至于学生需要什么、想要多少,则考虑不多。

我们总以为自己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揣着“我的手很小”这句话,扪心自问: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

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孩子的手很小,我们给他们太多,甚至牺牲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举手的总是你》这篇随笔使我印象深刻。文章里有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几乎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举手,但老师都认识她。她不是那个回答老师期望的问题的人。所以,虽然她很显眼,举手很快,很积极,老师不会给小女孩几会发言,以避免可能的失败。在一些公开课,我也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怕那样的学生会答非所问,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也怕回答的不到位,浪费宝贵的时间,导致教学任务不子能完成,所以尽可能找一些比较保险的孩子回答。这个案例中说到“教师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孩进步,他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教育公平离天不远,也不高,但在我们身边和手中,体现在课堂上的是教学水平。

”确实很佩服一些教学水平比较高的老师,总能在课上关注每个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处理预设之外的回答,还能给与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孩子的事不要包办》一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都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教育比起他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责任高于责任。

我们经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努力,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能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给了我很好地诠释,让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茅塞顿开。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对学生负责、认真负责的教师,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不是悲剧呢?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放手给学生,不应该包办,不要怕学生犯错。

书中说过:“我们不仅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这真正的教学和课堂!

”因此我们必须放手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时,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多文章都有很高的论证水平,很宽的观察视野,很中肯的分析,这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不断反思我现在的教育行为,使我成为一个很有教养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成了位受教育者,获益匪浅。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2】

蓦然,双眼被擦亮

昌乐外国语学校郝际玲

在一幅令人宽慰的画卷旁,豪迈的文字庄严地书写着,剥去了教育的责任。我们该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教育究竟是什么?当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时,教育的责任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这本书带我们去寻找教育的细节,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轻轻地吹灰,教育的责任就会显现出来。教师的一个眼神,试卷上的提示语,课堂上的一次发言点评,一处文本的解读……想着一个个教育场景,品味一个个教育故事,被书中诗意的语言、简洁的插画、深刻的哲思、生动的教育案例深深地打动。那么多教育教学的行为在那么多天里曾经真实的发生着,如若不是家长们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如若不是孩子们对我们的喜爱和拥护,如若不是自己对学生真诚的爱,有些貌似的“责任”还真的是“伪责任“。

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 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责任?抄词作业合适吗?

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教育的“女性化”, 过度的“关心”真的会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枷锁吗?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让我不断反思,问如何像核桃一样剥离责任。

教育的成就不在于给学生什么,而在与给学生多少。“教育者要施行教育、研究教育,也要接受教育,身为教师的我们也是受教育者”, “教育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得心应手。” “教育是为学生打未来的底子,而不是为教育者挣自己的面子。

”强调教育工作者心灵的高尚与高尚心灵支撑下的合规律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有多么重要;“教育充满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我们要精心呵护生命的零件; “说到底,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良心”,唤醒了每一位教师的良知;“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把爱的光芒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常青藤总是向着天空的方向伸长,一直进入云端。”老师和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育者有责任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享受教育生活的每一次馈赠。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扪心自问:“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

我们给的是学生想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我们是想找到几个优秀的学生,还是想找到每个优秀的学生?

”《剥开教育的责任》为我指明了方向,蓦然,双眼被擦亮……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3】

教育责任和教科书里的几句话

滨海县东坎镇坎北小学于水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的确如此,在暑假里我就交上了这样一个好朋友——《剥开教育的责任》。先看看序言,写的很特别;看一看内容,写的更精彩,堪称好书。

文章没有条分缕析,通篇贯以鲜活的教学案例,读来仿佛景象就在身边,发生在办公室的同事或者自己身上。选案角度多样,语言简单,引申出的真理通俗易懂,让人哭笑不得。

摒弃应试教育的阴影,我们不难发现自己责任的缺陷,许是没有尽责,至少没有对自己孩子一样的心理去对待学生。同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父母的需要、社会时代的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我结合书中所写和本人感悟,偶有所得排列于下。

1,不能信任创造美丽的境界吗?

师生和谐的教学场景人人向往,但前提是要让学生信任你,而且

学生信任你的前提是你首先信任学生。正如《珍珠鸟》中珍珠鸟对作者产生信赖是原因:作者对它的尊重、爱护、喜爱。

才会有了从怕“我”到亲近“我”的这样一条心路历程。信任学生譬如选出班干就让学生放手去干,出了一些问题共同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摆出师道尊严,动辄训斥打骂,这样就会有效的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线。允许学生犯错,因为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但这也说明了老师的胸襟有多宽广。

信任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就感和归属感。一旦不同专业学生的激情在课堂上迸发出来,对整个班级的氛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学期初,我们从六(3)班调来了一个叫顾兰兰的同学。结果不太好,所以我把她打倒了。在课堂上我常常提问,课下对她说:“没有学不会的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肯学习的学生。

”结果一周下来,她整个人都变了样子,每天精神饱满地坐在课堂上听讲。更让我激动的是在教师节,她居然亲自动手画了一张贺卡给我,在祝语中她画了一个“心”的图案,在“心”外面写了一个“开”,“开”字的笔画间写了“3、6、5”几个数字,寓意显而易见。这难道不是信任吗?

在我的眼里她能学好,两周下来,从作业情况看她的确也能学好。

相信她,给他们一对飞翔的翅膀,她将能够飞越高山和河流。

2、 有时屈从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教师头顶上有一个神圣的光环,但教师的第一属性是人,人会犯错误;老师也会犯错。如果他们犯了错误,他们就会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教育孩子诚信的责任。记得我刚刚从教时,写了一个“菜”,学生立即举手指出,“老师,你写错了!”我一直以为“菜”字的中间部件“爪”的一点和“木”字的一竖是连成一笔的,当然这个错字也是我的小学老师教的。

这时,我仔细看了看田字格里的“菜”,下面是个采取的“采“字。我的脸顿时红了,但是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弃错误于不顾,我当堂表扬了他,谢谢帮我纠正了多年以来的错误,并鼓励同学们敢于质疑。然后我又端端正正在田字格里写了个“菜”字。

这个场景对我来说是一个让步,但也是一种诚实,教会学生诚实。对学生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敢于挑战权威。今天这种精神是多么珍贵。

弯曲的圆有韧性,扩张的圆有长度,滚动的圆可以测量整个宇宙。

3、 海边的孩子不结触海水就不会强壮。

《爷爷的芦笛》中爷爷明知海边的气候瞬息万变,却把强强一个人留在小闸屋经历狂风巨浪的考验,变得勇敢、坚强。这和我们现今的教育有点脱节。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舍不得让孩子吃点苦,吃饭旅游,父母总是想办法见面。

可以到校园里看看,一定有很多的小胖子,也一定有身着名牌的中学生;如果你放学后来到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车辆经常会造成交通堵塞。这些难道父母没有责任吗?可惜的是父母虽然知道“温室里的花草不能经风霜“的道理,可还是愿意去培养的一种惰性。

问起原因很简单,一言以蔽之,“多省点时间给孩子读读书或者睡睡觉这类的话”。没有锻炼过的人会缺乏一种能力,这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早就有专家提出“挫折教育”一说,可据我观察家长知晓并执行得并不怎么样。

更多家长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了本该学生从事的活动,让其失去了体验锻炼的机会。

是种子就要发芽,是金子就要闪光。我们不应剥夺儿童接受训炼的机会。偏颇教育不能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才。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长绝不应该帮忙;不清楚孩子能不能做到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试一试,家长不要急于插手,绝不要试图扫除孩子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那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再说家长总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

只有敢于辩证地对待问题,才能合理地解决问题。

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鲜活的教学理念**来?只有多看书,多交教育书籍这类好朋友,你才会在课堂上洋洋洒洒,带领学生纵横驰骋,穷天文地理,览人文胜景。只有多读书,才能像悠闲地走在三尺讲台上,你深厚的积淀才不会因为学生的提问而羞愧于苍白的黑板。

教师的学习和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只要你从事教育,你就必须进行教育。总是拼着曾经的内存,哪怕你再换花样炒菜,学生总也会有吃厌烦的一天。对于家长也是有必要读读家教的一些书籍,因为教育的责任不仅仅在学校,“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育涉及的多方面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那么教育应该是一种轻松而又愉快的过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2012年9月14日草就初稿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4】

在九月十号这个特殊的节日,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已经乏味这种哲理式的教育,已经对教育这一类著作失去了念想,因此,这本书被我冷落在的墙角。直到有空,无意中打开了它的订单,在看到祁智老师写的,别让他们失望,这一刻,我发现这本书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在序言中,祁智老师以学生抄写辜负这件事,既是表现出了学生对我们的希望,同时,也在无形中督促我们教师,既然你站在了三尺讲台,请记住你的身份,请不要辜负孩子对你的崇敬,请不要把他们对你的崇敬化为对他们“伪责任”的工具。

孩子的手很小,他们的心也很小,正因为如此,孩子容易满足,一个小小的鼓励,一个小小的奖品,对孩子来说,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却是一个大人对孩子肯定的证据,尤其是一个被孩子所崇敬,被孩子当作“神”一样高高在上的老师。很多孩子,在家中或许并不乖,因为他们习惯了父母,知道父母容易娇纵自己,然后,在他们走入校园以后,他们会发现,一种叫做“老师”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同龄人很严格,他们从不像父母那样,纵容自己,他们会对自己提出很多的规矩,虽然如此,但是他们却懂的很多,比父母知道的还“多”,他们会在一种叫做课堂的时间里教会自己以前不懂的东西,认识很多不认识的字。他们不会激怒自己。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他们说的是真的,他们说的一定是对的。

因为这个,也许父母买了一块橡皮擦,自己丢了。许多孩子如果想失去它。但如果这是老师的奖励,那么此时,孩子会伤心很久,因为这是老师对自己的正面见证。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班上新来的一个学生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在每周的周末,班主任总是要奖励本周表现好的学生一点吃的东西,有一个孩子拿到了一小袋饼干,价值不过2元,市面上很常见的那种,但是,回到家中,她姐姐问她要饼干吃,她连忙把饼干收起来说,不行,这个是老师奖励的,我不能给你吃。

正是这样一小包饼干,在孩子们的心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可见孩子的心是那么小,是那么容易满足。

大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满了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孩子的心灵很美,每一种都有不同的风景。正因为这样,标准不能只有一个。对每个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做他们喜欢做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学习,但每个孩子都必须有自己的特长。如果我们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那么这样的学生只会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复制品。他们有着相同的认识,相同的内涵,甚至相同的思想。教师不是复制品的工具。老师应该是每一件艺术品的创造者。正如书中所写的,老师的成功不应该只在于班级的平均分,班级的最高分,而应该是,你挖掘了多少孩子的特长,你了解了孩子多少的优点。

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从不在班上做家庭作业,总是在班上留下一份小工作。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他是班上的害群之马,全班的气氛都会被他一个人搞得不好。但是,春游的那一天,他的几个小小的举动,却让我们转变了对他的印象。

也许他学习不好,但他尊重事实。所有的孩子都没想到要和老师分享他们的零食。只是他大方地从包里拿出零食,对老师说:“老师,这是给你的。”。春游回来的路上,有个孩子不舒服,大家都不愿意帮助他。只有这个孩子,他不仅把帽子给了那个不舒服的孩子,还不得不帮助那个半个头高的学生。也许,这个孩子以后的学习永远都会不好,但这个孩子肯定不会危害社会。试想,一个懂得帮助同学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人,怎么会变成一个会危害社会的人呢?

路上的风景很美,请为行人放慢脚步;天空的夕阳很美,请为鸟儿放慢脚步;台下的学生很美,请为老师放慢脚步。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一个班中的学生总是有好有坏,脑子有聪明有迟钝,作为老师,你不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蜗牛的故事告诉了我,或许,上帝给我们一个蜗牛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带它散步,而是想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生活的乐趣,想我们不要在匆匆忙忙中,度过一生。而学习上的“慢蜗牛”,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方法,让这些所谓的学习困难户,也能够赶上班级的脚步,甚至,赶超班级的脚步。

我们班原来有一个孩子,数学文字题一点都不会,因为他读不懂题目,但是,他每天却来学校来的很早,鉴于这个原因,我一大早也来到学校,我陪同他一起读题目,做题目。一开始,我们读一题都需要十分钟,每个早上只能完成一两道简单的文字题,但是随着我们每天几道题目的积累,孩子的读题能力越来越高,解题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只“慢蜗牛”在也不“慢”了。

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孩子的期望。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生涯,让孩子记住他现在是我的老师,他曾经给我教育的快乐,让孩子,放飞他的梦想,放飞在责任的天空。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5】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杨晶晶

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都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教育比起他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责任高于责任。从教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努力,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能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给了我很好地诠释,让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茅塞顿开。

因为我们是一线教师,所以出现以上弊病我们就会深有感触。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有责任心、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权利,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不是悲剧呢?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放手给孩子,不应该包办,不要怕孩子犯错。

书中说过:“我们不仅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这真正的教学和课堂!

”因此我们必须放手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怎样才能使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首先师生共同营造乐学的宽松环境。它要求学生不把学习当作负担,要求教师不把教学当作操作。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师德、技能、教学过程优化等方面为教师设定目标,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比如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具使用、活动场地美化,甚至学生上课时间和作业的控制,都在具体界定的范围之内。只有教师严教而不随意,学生勤学而不知难而进,才能真正形成教与学的愉快沟通。

其次把学习作为完善自身的主要手段。我们知道,任何新问题都应该在已知知识的积础上提出和解决,知识的积累和整合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在对学习产生一定兴趣后,求知的实践往往是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接受新知实,同时又明显感到它弥补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教育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学习需要上。因此,教师应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而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便能“日参省乎已”,便能“日知其所亡”,便能“ 学而后知不足”,便能“惟患学不至”,得赏“中流自在行”。

另外要建立丰富多彩的实践基地,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也许待到营造出这样一个局面,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成其为必然。

学习,是满足求知的一种快乐的行为。作为学前班,教师可以从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如果在授课中,只是将自己所得的结论,眉飞色舞地告诉学生,势必弱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从使学生获得恍然大悟的感觉。

因此,我们主张执教者不要忽视自己的求知过程,以先学者的体会构架课堂,不只是简单地证明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借鉴先学的成功与失误,按照认识发展自然规律来终有所获,去体会峰回路转的茫然,去意会千呼万唤的艰辛,去收取豁然开朗的欣悦。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必须明白:不要以为学生的阅读材料和寻找教学参考就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好象有损于教师的威信。事实上,这恰恰证明了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地学习。

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解放自己。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多文章都有很高的论证水平,很宽的观察视野,很中肯的分析,这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不断反思我现在的教育行为,使我成为一个很有教养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完全成了位受教育者,获益匪浅。

剥开教育责任读后感【篇6】

中年级田守芳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心里很沉重。书中提到的小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不是我们每天经常看到和听到的吗?我们是如何面对如何处理的,我们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期待。我们对一些“不惹事”的孩子,常常顾及不多,却不知道“不惹事”并不完全是性格使然。他们中的不少人,不同程度地自卑与自闭。

但他们都是高度敏感的个体。强烈的期望可以照亮他们心中的光芒。我记得去年我接手四年级三班的时候,孩子们是那么的兴奋和活泼。他们喜欢那样谈笑风生。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是新来的学校。过了一段时间,新鲜感消失了,好奇心得到满足,应该克制。在喜欢谈笑风生的孩子中,我发现了一个小女孩周晓玉,她沉默寡言,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怎么和同学玩,总是一个人。

这个孩子很内向,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引起我注意的是,她是班上唯一一个开学后第一节考试不及格的女孩。怎么了题目很简单。都是基础知识。我需要和她沟通。

于是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家是哪里的?”我问她。“我家在云南”,周晓玉告诉我。

“爸爸在哪里上班?”我又问她。“在城里打工”……

通过交谈,我知道周晓玉家在云南,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为了让她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的父母带他们出去工作,把她送到我们学校。然而,由于她的基础差,她的表现不好。再加上从南到北,生活的地方都不熟悉,不合群也是人之常情。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这样一个自卑,甚至自闭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课堂上,我试着让她回答更多的问题,给予她更积极的表扬。下课后,总有同学叫她跳绳、踢毽子、一起玩游戏。并且在绘画栏中我发现她用红墨水吹的腊梅花,真的是惟妙惟肖,画的象极了,我站在绘画栏前,欣赏了许久,在班上我把她的画极力表扬了一番,我看到她的脸上有了笑容。

从此后,同学们看她的眼神都有了变化。一学期下来,周晓玉变得更加开朗,逐渐融入了我们的集体。

周晓玉的变化,令人感慨万千。培养孩子,就是培养孩子对前途的希望。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能与孩子多交流,多生活交流,甚至多碰撞,一定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育需要期待,教育需要真爱,教育需要关怀。就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吧!

如果说周晓玉是“不惹事”的一类,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久而久之,他们就被冷落了。对他们我们注意多加关心和信任,那幼小的心灵就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案。而对于“学习困难生”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我认为文章中关于带蜗牛散步的诗对我们很有启发。这里的“小蜗牛”,不正像我们的“学习困难生”吗?对待他们,我们也可以试着去“牵”,不去拉,也不去扯,只是牵在手中,一前一后,慢慢地向前走,顺应他们的速度,调整我们的步伐,找到彼此间最默契的节奏。

蜗牛是慢,但一直往上爬,等到爬上去,“葡萄”也就成熟了。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景!

开本书是有益的。读完这本书,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文中所述,留守儿童、问题儿童、家庭作业等问题给我们正确的指导。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担当。

但我们必须明白,有责任,才会担当;有本领,才能担当。

相关阅读

  • 从责任走向读后感(通用十一篇)

    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如何写呢?当我们读完一本作品后,内心所感便涌上心头,这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来表达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在这里,笔稿范文网为您整理了一篇关于“从责任走向读后感”的范文,希望能够对您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突破起到一些启发。这本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作品。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让...

  • 2024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模板十二篇)

    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的信息的读者,我们诚恳地建议你阅读这篇文章。读完之后,你可能会对该主题产生一些奇妙的幻想。写下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更多行业趋势和发展动态的一种努力。...

  • 2024河童读后感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2024河童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

  • 2024《罪与罚》读后感精选

    众人不禁被作品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所吸引。要想写好读后感,首先要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感悟,因此栏目特意为你整理了“《罪与罚》读后感”,请把这个页面收藏起来,随时可以参考和使用!...

  • 落实责任读后感十一篇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落实责任读后感十一篇”,欢迎你阅读与收藏。近期,通过阅读中华长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