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渡赤水观后感(收藏14篇)

发表时间:2023-12-17

四渡赤水观后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最新四渡赤水观后感(收藏14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1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之际,笔者**了《四渡赤水》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红军被国民党围追堵截,毛主席带领红军在被动情况下,巧妙地运用赤水河,成功甩开敌人的故事。四次横渡赤水,是红军长征中最美的战役。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在其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

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蒙哥马利当年访华时曾问毛泽东,三大战役是否是最引以为豪的军事指挥行动。毛泽东摇摇头说,他最自豪的时四次横渡赤水。

笔者认为,四渡赤水之所以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不仅在于双方兵力对比悬殊,红军只有3万多人,国民党军当时是40万人,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更关键的是毛泽东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四渡赤水的每一渡,都不是按原定计划打的,为迷惑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争取主动,灵活机动地变换战略战术,敌变我变,敌进我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有时声东击西,有时杀回马枪,有时调虎离山,牵着国民党大部队东奔西跑、疲于奔命,使**红军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合围圈,挫败了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的图谋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当今世界,美国就像当年围剿共产党的国民党一样,不愿看到中国发展强大,东移战略重心,加紧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纠集日本、菲律宾等国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对此,***秉承了毛老人家的战略战术,果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你不让我往东,我就往西,东方不亮西方亮,通过“一带一路”打造东出西进战略格局,从而破解美日对华战略包围,亚投行朋友圈的迅速发展壮大就是最典型例证。我坚信,在新的建设强国强军的伟大长征中,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够打破美、日等国的战略包围,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犯懵了,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呢?照理说四渡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啊,为什么要四渡呢?

红军第一渡的时候冒着大火,损失了一名队员,却安全地渡过了赤水河,暂时脱离了**的包围。他们却又在晚上连夜渡回去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毛主席想调动**的兵力,使包围圈出现漏洞,使红军顺利突围以仅有的三万兵力反剿了蒋介石四十万**。

原来我们的毛主席是如此机智,如此英勇,这场胜仗就如同一个奇迹。

看电影,红军同志吃红薯、野菜等难以下咽的东西。穿得是草鞋,破了也不管只有有稻草的时候才能自己编草鞋,而且冬天到了,也只有一床薄薄的棉被,再冷也只能垫着稻草,住得是没有门,没有窗的房间,冷风呼呼呼地灌进来,让红军脚都冻紫了。

而红军则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与蒋介石不同的是,它住在温暖的豪宅里,却怕死。

我们现在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但我们绝不能贪生怕死,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不能一味向前,莽撞地冲向敌人,要像毛主席那样,有勇有谋,使占下风的自己反败为胜。

在长征途中,红军有过许多难忘的故事,如过赤水、夺泸定桥、过草原等。我们还学习了《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暑假里,我**了《四渡赤水》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红军被国民党围追堵截,******带领的红军在被动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赤水河,成功的甩开了敌人的故事。

让我们欣赏一下《四渡赤水》的故事吧。红军需要北上,但面对国民党的强大抵抗,红军不得不渡过赤水河向西推进。敌人的炮火非常猛烈。红军为了加快前进速度,不得不全部失去重炮,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于1935年1月29日完成了一渡赤水河。红军刚刚站稳脚跟时,国民党动员川黔军队40多万人,消灭赤水河西岸的红军。得知这一消息后,红军于2月19日再次被迫渡过赤水河,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完成了赤水的第二次渡江。

赤水河东岸,红军抄近路进攻娄山关。红军攻占娄山关后,控制了乌江渡口,主动权逐渐回到红军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金沙江以北的战略部署,红军进一步动员敌人。3月16日,红军第三次从茅台镇渡赤水河。成功地把金沙江的守敌调出之后,红军用小部队引开并拖住敌人,为大部队争取了四渡赤水的时间,并于1935年5月9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巧渡金沙江,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向北挺进。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到1935年5月9日顺利渡过金沙江,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歼灭和打败了敌人4个师、2个旅、10个团,俘虏3600多人。在******、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是不是很精彩啊?我更加了解到了红军作战靠的是智慧和勇敢,我真想和同学们再看一遍这部惊心动魄的《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电影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红军横渡赤水时,都得到了老百姓的帮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2

我一看影讯心动不已,晚饭后同工友一起走进职工之家。那里优雅的环境,整齐的桌椅,可以与县城的影院媲美。看电影是对童趣的一次追忆,记忆的长河里,露天电影是一朵花絮。看电影是一段甜蜜的陶醉,牵手情侣,忘记买票的拥挤。今宵这一刻,我静待开演,特别满足,倍加珍惜。带着一份感恩,揣着一份热情,去看我心仪的四渡赤水。

电影拉开帷幕,走进烽火岁月,看一段红色传奇。与工友畅谈剧情,领略伟人的神来之笔,仰望前辈史诗般的英雄无畏。去感受那份艰难,去传承那份精神,去接过那份信念,满怀豪情,走上自己的岗位,不迷茫,敢担当。

大家共聚一堂,观看电影,其实是一种缘分。共享精彩,指点得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不应错过。共同经历剧情的起伏跌宕,生离死别,仿佛一起走过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岁月。有了这份经历,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笑看风雨。电影是一项有益的文化活动,它很迷人,我很留恋,我们相约下次一起看电影,如今晚一样,来时华灯初上,归时明月高照。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看了一部名叫《四渡赤水》的电影。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敌军进行运动战。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带领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一场灵活的运动战。1935年1月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战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并歼灭敌军20多个团。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调动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一位重庆的老人,用石头用力砸向国名党的发炮人,发炮人当场昏过去。而那位重庆的老人身负重伤,家里买不起盐,还有一个女儿。当时有两名红军把老人送到家中。其中一名红军拿出一个袋子给了小姑娘,然后快速上了路。小女孩打开后发现,原来里面装着盐。

那时,我才发现以前的人连盐都吃不起。而我们现在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难道不幸福吗?

那时的重庆,老百姓们骨瘦如柴,衣服破烂不堪,吃不饱,睡不好,穿不暖。红军带着许多盐块,前来帮助。老人和小孩们各个欢天喜地说道:“我们有盐了!”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盐的原型是盐块,颜色微白,有点儿像石头。每家拿到一点盐块就非常高兴了,而我们饭、菜都要挑三拣四,难道我们不幸福吗?这部电影给了我启示:原来,我们的祖国是这样打来的,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我们国家的和平来之不易,生活更是如此。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想想红军,想想战场,想想胜利,我们要克服困难,永远做一个勇争第一的人!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四渡赤水的观后感500字精选3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4

《四渡赤水》观后感

在党的生日之际,石家庄组织各大影院举办了红色周活动。看红***的人很多,我们领到了《四渡赤水》的票。《四渡赤水》分上、下两集,讲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领导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四渡赤水的革命故事。

当时,在左派的错误领导下,红军损失惨重,只有3万人供不应求;国民党军队40万人,装备精良,美式风格,重兵包围红军。面对如此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和如此严峻的军事形势,共产党纠正了自己的左倾错误,确认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做出了英明的决策,领导红军四渡赤水,终于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电影里,红军官兵吃的是红薯、白菜梗子,穿的是草鞋,铺着盖着稻草,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想想如今的我们,锦衣玉食,还嫌不满足,还找各种抱怨的借口,小小的挫折困难,就停步不前,相形之下,我们真是无地自容!

我是个很有前途的人。我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把自己打造成国家的栋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作为世界明珠的发展。

石家庄市桥西区北杜小学三年级:孙海琳曼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5

我院组织党员**了革命电影《四渡赤水》。影片主要讲述了我军在生死攸关的枪林弹雨下,我们党的领导和敌人巧妙地盘旋,最终逃脱敌人的魔掌的故事。

红军面临严重局势,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围歼计划,争取战略主动并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中革军委决定率敌军尚未形成合围之前,向遵义西北地区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域地区集中,并在川、南、沪州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创立革命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之下,展开了光辉的四渡赤水之战。

赤水四渡充分体现了我军领导人的军事能力。赤水四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川滇黔边界红军的计划,摆脱了敌人的围剿。是长征途中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

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的运动战典范。

观完《四渡赤水》之后,我感想颇多。人们常说攻城略地容易,守城难。是的,无产阶级先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新中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新中国,新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会更好地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是困难的,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只要我们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一定会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受到后人的尊敬。此外,我还学到把握形势和机会很重要,但更重要地是自己更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镇定自若,认真研究形势的发展,终于创造了四渡赤水的以少胜多的典范。这是对伟人的培养,是领导必备的人才。

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作风。

传统医学党支部赵劲红

2016/11/28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6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

教学目标:

1: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感受、体验歌曲的内容,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演唱形式,增强音乐兴趣,铭记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

2:通过直观视像与聆听、思考、讨论、问答、表演,感受歌曲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声乐多种演唱形式的美,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1:介绍《四渡赤水出奇兵》引入本课屏幕显示课题。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首,该音乐运用了多种演唱形式和不同的情绪对比,描绘了赤水之战的整个过程,歌颂了毛主席指挥这场战争的英明睿智。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音乐情境。] 2:聆听初感音乐

要求学生带问题欣赏,解决下列三个问题: 歌曲分几部分? 歌曲有哪些演唱形式? 歌曲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播放歌曲视频,学生全神贯注的观看和聆听,随着动听的音乐旋律,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一个个甜美流动的音符,一句句含意隽永的歌词,轻轻叩击着师生的心灵。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觉歌曲的美,大致有个完整的印象,便于深入细致的分段欣赏,为后面学习埋下伏笔。] 3: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肖华:略。

创作背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亲自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同志,怀着战士的情感和诗人的激情,抱病创作了12首构思已久的诗篇,把十几个不同的战斗生活画面环环相扣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伟大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无比坚强的革命毅力,战胜军事上、政治上、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两万五千里到达陕北根据地的伟大历史事件。 [设计意图:了角歌曲创作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课后小结:

师:我们这节课欣赏了《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曲,它给了我们很多美的享受,如:歌曲的旋律美,演唱的形式美,男声女声的声音美,音乐情绪的对比美,音乐塑造的形象美等等,真是美不胜收。我们除了得到美的享受外,还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国家能有现在和谐、安宁的局面是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崇高精神。最后我们再次聆听合唱曲《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7

《四渡赤水》,这部影片以动画纪实的手法,再现红军长征期间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充分展现了“红军之勇、用兵之神、精神之伟”。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中央红军被迫放弃红色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经过湘江战役,红军的兵力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锐减至三万余人。面对40多万国民党各路军阀堵截追杀,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领导人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红军的命运,每一步行动都关系到红军能否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黔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这一仗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观看电影时,我一次又一次为毛主席那英明神武的排兵布阵和用兵之法拍手叫好。在他的正确指挥下,红军恢复了灵活的运动战和游击战,耍得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团团转,怪不得连毛主席自己都曾经说过,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这一仗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坚定信念。在提出四渡赤水计划时,最关键的是要派出一支诱敌部队,一旦诱敌成功,将面临数十倍的敌人围追,危险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听到第四团团长黄开湘那一句“誓死完成任务”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明明知道是去送死,却依然一往无前,如果没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如何能去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这一仗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人民群众自发地起来做革命队伍的“靠山”,积极支援和协助红军作战,不少民众还参加了红军队伍。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下,党和红军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御敌长城,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80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团结奋进。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个周末,我有幸在网上观看了一部记载红军长征故事的影片——《四渡赤水》。片子已经很老了,模糊不清,片中人物方言口音也很重,但就是这么一部以现代目光来看,技术相当落后的影片,却令我感慨万千。

影片开头是几位主创人员的姓名,接着就是正片了。无论是哪部革命电影的哪个版本,我总是能一眼认出毛主席。这部影片中的毛主席操着一口方言,穿着普普通通的军装,与我心目中的伟岸形象大不相同,却令我感到十分亲切,加上模糊的分辨率,沙沙作响的背景音乐,仿佛将我带进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心中生出几分期待。

《四渡赤水》主要讲述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等人带领三万红军来到赤水河畔,与国民党川军相逢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事。最终,毛主席、周副主席和总参谋长刘伯承带领红军战士们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四渡赤水后迈向新的征程。

讲真,对于影片中的一些战术谋略我真的很不了解,可我依然能清晰的感受到我军统帅的雄才大略。这里不得不赞演员的演技好,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了我军统帅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度,从容不迫地指挥着战士们,严谨地讨论着下一步的战略方针。而与此同时,他们又是这么关爱百姓、战士,丝毫没有上司的架势。当衣衫褴褛的情报员来汇报战况时,面对国民党千军万马都毫不皱眉的总参谋长刘伯承是何等的痛心疾首!听到又有同志牺牲了的消息时,他是怎样的紧缩眉头,摇摇欲倒!可他不能倒下,他安慰着情报员,可他自己心中的憋闷又与何人去说?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震撼与万幸,红军队伍有如此英明兼重情重义的领导人!

再来看“国军”。前方战事已然打响,可他们的司令却仍然坐在舒服的轿子上,口中说着“不愿做那替死鬼”。这与在前线指挥战斗的红军指挥员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尽管四渡赤水成为了毛主席战史上得意的一场战役,但我们在感慨着毛主席英明的同时,也仍需看到影片中战士们艰难的生活。在那个属于战火的年代,属于革命的年代,也是属于困苦的年代,对于红军战士们来说啃红薯都是件极为满足的事。可当今社会的我们呢?对于幸福的物质生活不知满足,肆意浪费着这片以先辈的血肉铸成的大好江山。看了这部影片后,我在倍感震惊的同时又惭愧万分!我们要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学习那种面对困难时的气魄和胆量,更要学习他们对祖国的那份热爱,对信仰的那份忠诚!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9

1、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组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历史,以及体会长征精神。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3、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政治上、军事上以及自然界的无数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英雄壮举,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教育。

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懂得组歌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同学们,上课的时候,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歌唱祖国》,讲解:同学们在演唱时候注意咬字要清晰,唱的时候每个字要阴阳顿挫,要有爆发力,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劲。 导入:同学们,在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组歌中的第四个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

1、创作背景介绍。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PPT展示路线图)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

2、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段欣赏视频片段《四渡赤水出奇兵》。 欣赏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每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

(告诉同学们欣赏音乐作品的几个要素:旋律歌词、表演形式、节奏速度、和声伴奏。由这几个方面得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绪以及思想。) 这首合唱曲合唱的形式都有哪些?

(教师可解释:演唱形式如有齐唱、混声合唱,领唱,跟唱、对唱、轮唱,独唱等。)

3、分段欣赏。 ①聆听第一段:

请学生回答它的演唱形式,第一段女声领唱——跟唱,轮唱。

教师讲解:“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所以演唱者也用十分缓慢的节奏,和悠长的曲调来表达红军长征环境的艰苦。(横断山脉位于我国西南部,因横隔东西交通,故名“横断”。)

范唱曲调:节奏缓慢,旋律悠长。中间的的滑音(演唱手法是模仿哭腔,最后的水似银哪,运用语气词来表达叹气的感觉)所要表达红军长征路途艰苦,行路之难。(节奏缓慢,通常以小调式来表现) ②聆听第二段:

第二段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讲解何为混声合唱);表现了军民鱼与水般的关系,互相支持,互相依靠。

教师讲解:“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③聆听第三段:

第三段表演形式男声齐唱。

教师讲解:“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语气沉重。 ④聆听第四段:

第四段男中音领唱。表现的情绪是自豪的,愉快的。突出表现和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以少胜多,出其不意的军事艺术。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曲子,了解了长征的经过,通过音乐欣赏到了红军不怕艰苦,顽强抗敌的作风,以及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最重要是我们要领悟这些长征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去。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10

本周给初一的学生上了一节欣赏课,课题是《四渡赤水出奇兵》,基于我校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的现状,我采用了先让学生在音乐笔记上记录了本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作品分析、组歌的概念等知识的资料,记录完毕后,播放录音磁带,学生聆听,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讲解旋律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和旋律体现的音乐情绪,让学生结合记录的笔记引导他们感受旋律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歌词表达的主旨思想。

在乐理知识上渗透了女声领唱、男中音领唱、二部、四部混声合唱的知识。二包括: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四部包括: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相关知识。

整首歌曲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由女声领唱,后由女领众合的形式表现了行军路途的艰苦情景,随后用二部合唱及四部混声合唱的形式表现了人民群众支援红军的情景,并歌颂了军民间的鱼水情,旋律欢快而亲切。歌曲的第二部分集中歌颂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由男声齐唱开始,后由男中音领唱,旋律风趣幽默,表现了革命战士乐观积极的革命精神。最后,领唱与合唱相互呼应,内容重复,直至音乐推向高潮结束。

整首曲子的背景及作品分析都很透彻,给学生记录的也很仔细,但我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课,我就采取走到他们身边进行讲解,并用眼神进行提示,效果好一些,眼神不起作用我会在讲解的空隙进行手势和轻声的言语提醒。下课后我进行了思考总结学生的这种表现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我在欣赏前就把所有的相关资料都让学生记录下来,导致一小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懒惰的思想,没有在欣赏的过程中再一次认真的听我解说,也没有真正的.投入到聆听和感受音乐旋律当中去,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经过本节欣赏课的授课过程,总结了一些不足,以后再有欣赏课会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容易查找的相关问题,课前搜集资料,调动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欣赏乐曲之前就给学生提出关于乐曲情绪和主旨思想的相关问题,带着问题聆听学生在态度上会更认真,聆听结束后找同学进行发表感受和见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活跃了学生的大脑思维!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的!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11

四渡赤水观后感1今天,我观赏了《四渡赤水》这部电影。

《四渡赤水》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几十万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过赤水以后,由于敌情的急剧变化和党内的问题,北方不可能过长江,只能寻求新的变化。

直到二渡口、三渡口、四渡口到赤水,最后横渡金沙江,北渡长江的计划终于实现。这次战役经历了三个多月,由于毛泽东等人的高超指挥,巧妙的隐蔽我军的战略意图,有计划的调动敌人,发挥了我军的优势,打破了敌人妄图歼灭我军的战略计划 ,使**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从以上的经验中,我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是一个足智多谋、博览群书的人。他精通《孙子兵法》、《战国策》等兵书。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战争中去,而且还运用得恰到好处。

这次战争中他还用到了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和“ 调虎离山之计”,彻底把敌人打垮。

我也看到,毛泽东同志在战争过程中,能够非常谦虚地听取下属的意见,并且彻底地要求他们详细地解释计划每一步的原因,只有与自己的思想相一致,他们才会下令打仗。他是一个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人。在战争如此艰难、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他也不忘看望疲惫的战士们,给他们加油鼓劲。

他还亲自为脚受伤的小战士换鞋,他是多么地爱护他的战士啊!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无论是他的能力还是他的个性,都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在长征途中,红军有过许多难忘的故事,如过赤水、夺泸定桥、过草原等。我们还学习了《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暑假里,我**了《四渡赤水》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红军被国民党围追堵截,毛主席带领的红军在被动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赤水河,成功的甩开了敌人的故事。

让我们欣赏一下《四渡赤水》的故事吧。红军需要北上,但面对国民党的强大抵抗,红军不得不渡过赤水河向西推进。敌人的炮火非常猛烈。红军为了加快前进速度,不得不全部失去重炮,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于1935年1月29日完成了一渡赤水河。红军刚刚站稳脚跟时,国民党动员川黔军队40多万人,消灭赤水河西岸的红军。得知这一消息后,红军于2月19日再次被迫渡过赤水河,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完成了赤水的第二次渡江。

赤水河东岸,红军抄近路进攻娄山关。红军攻占娄山关后,控制了乌江渡口,主动权逐渐回到红军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金沙江以北的战略部署,红军进一步动员敌人。3月16日,红军第三次从茅台镇渡赤水河。成功地把金沙江的守敌调出之后,红军用小部队引开并拖住敌人,为大部队争取了四渡赤水的时间,并于1935年5月9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巧渡金沙江,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向北挺进。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到1935年5月9日顺利渡过金沙江,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歼灭和打败了敌人4个师、2个旅、10个团,俘虏3600多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是不是很精彩啊?我更加了解到了红军作战靠的是智慧和勇敢,我真想和同学们再看一遍这部惊心动魄的《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电影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红军横渡赤水时,都得到了老百姓的帮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党的生日之际,石家庄组织各大影院举办了红色周活动。看红***的人很多,我们领到了《四渡赤水》的票。《四渡赤水》分上、下两集,讲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领导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四渡赤水的革命故事。

当时,在左派的错误领导下,红军损失惨重,只有3万人供不应求;国民党军队40万人,装备精良,美式装备,对红军形成了重围。面对如此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和如此严峻的军事形势,共产党纠正了自己的左倾错误,确认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做出了英明的决策,领导红军四渡赤水,终于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电影里,红军官兵吃的是红薯、白菜梗子,穿的是草鞋,铺着盖着稻草,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想想如今的我们,锦衣玉食,还嫌不满足,还找各种抱怨的借口,小小的挫折困难,就停步不前,相形之下,我们真是无地自容!

我是个很有前途的人。我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把自己打造成国家的栋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作为世界明珠的发展。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12

月24日下午,我院组织收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电影《绝战》和《四渡赤水》的电影,电影**了2个多小时,让我获益匪浅。

在第五次大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当时红军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下,损失惨重,人数锐减,从8万多人减到只有3万人,缺乏****、缺吃少穿;而国民党的军队是40万,美式精良装备,并形成了对红军的重重包围。面对如此巨大的军权反差和如此严峻的军事形势,共产党纠正了左倾错误,确认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做出了明智的决定,四次来到赤水的红军面前!

首先,战士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以少胜多、反败为胜、变被动为主动,让我感到深深敬佩,相比现在的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与先辈们遇到的困难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他们的奉献与牺牲更让我明白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认真过好每一天的同时要多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其次我认识到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都是不可取的,左”倾机会主义又是“左”倾冒险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又是右倾投降主义。“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而右倾思想又过于保守。在革命战争时期,这些错误思想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当今社会,他们是不一样的。从电影中,我明白无论怎样做人,怎样做事,都需要结合现实。灵活性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不能轻率或教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13

看完《四渡赤水》之后,大家感想颇多。首先,四渡赤水,充分展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共产党人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的创新精神。四渡赤水,最重要的是,红军选准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决定了革命的命运。这对今天、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其次,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新中国,而新中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更好地去成长,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困难,但更是一种激励与鞭策。此外,大家还学到把握形势和机会很重要,但更重要地是自己更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镇定自若认真研究形势的发展,终于创造了四渡赤水的以少胜多的典范。这是伟人的修养,也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才能。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作风。结合个人实际工作,我们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畏困难,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为了新媒体基地打造成为“千亿级新型特色产业园区”贡献一份力量。

四渡赤水观后感 篇14

机缘巧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这场电影——《四渡赤水》,瞻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人格后,不禁心生崇拜。

之前在历史课本上也解过《四渡赤水》的历史背景:南昌起义后,由于国民党的迫害,无奈之下,红军8万人马向陕北转移。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当时红军在千钧一发之际,面对国民党的穷追猛打,妄图把共产党扼杀在摇篮里的狼子野心,伟大的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临危不惧,与其斗智斗勇。当时,红军战士的生活异常艰苦,吃的是红薯,白菜梗子。穿的是草鞋,盖的是稻草。反观国民党那边,大鱼大肉,锦被裘戎,却各怀鬼胎,各自算计着各自的利益,根本没有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民族危亡阶段,不去打入侵中华的那些侵略者,一味地打自己人,心里只想着稳固势力,却适得其反,因为再好的口号与承诺也安抚不了群众们受伤的心,抗日的口号在与日俱增,民众们对国民政府的不满也在与日俱增。

整部影片讲述了一次艰难、坎坷、可歌可泣的征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战士的心情十分低落,而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几十万大军铺天盖地地向中央苏区袭来。为了摆脱困境,红军在湘江展开血战,强渡湘江,突出了重围。但此战红军伤亡很大,原本的八万人一眨眼就损失了五万,元气大伤。

面对如此形势,一直没有发言权的毛泽东在大家的帮助下,对国际共产组织代表李德进行了批评,并解除三人党组织,最终使党的领导权回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手中。此后红军的行动不再存在极端,战士们迈向胜利的步伐也越来越坚毅。

四渡赤水的意义对红军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红军战士从被动转为主动。而红军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战争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了红军将士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

看完电影,我的心里跌宕起伏,还在回想着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子弹如飞雨般倾泻,同胞在同胞的枪口前倒下……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必再冒着枪林弹雨去保卫祖国,但是,想要长久地维护好祖国的统一与和平,祖国必须在科技和经济上强大起来,国民必须团结一心,以伟大不朽的长征精神为信仰,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相关阅读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实用14篇)

    编辑为您整理了有关“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的详细介绍,你真的懂得怎么写作品名观后感吗?在观看电影时,我们的大脑会变得活跃,同时也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将这些观点用文字记录下来,是一种珍贵的方式,可以留下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宝贵的回忆。当然,这里提供的文章内容只是供您参考!...

  • 最新观后感: 《感恩教育》观后感简短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最新观后感: 《感恩教育》观后感简短,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今天早晨7:50分,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日照科教频道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看...

  • 亚马逊观后感(精品四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你不妨看看亚马逊观后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早就听说电影《冲出亚马逊》好看,今天一睹风采不禁心有万千感慨……影片讲述了我国两名特种兵在闻名世界的地处亚马逊原始森林中的“猎人学校”里,顺利毕业...

  • 国家相册观后感四篇(精选)

    国家相册观后感一篇读史明志,知古鉴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张张发白的照片,无一不是一部部鲜活的无字史书。重读历史,可以让人再回到过去的烽火烟云当中,让人直白地感受到当年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变故。国家相册...

  • 【观后感收藏】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如何写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如何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日午时,班主任带领我们上了一节“告别童年,挥洒青春”的主题班会课,并让我们观看《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