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汇编)

发表时间:2022-03-30

【www.bijiaogao.com - 历史自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模范员工的工作报告一定也有所学问,工作报告也能使自己学习并进步!那么怎样的工作报告值得自己学习勒?能帮助你大家的或许就是《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汇编)》这篇文章。

党的作风事关党的形象与人心向背。我们党历来把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历,毛泽东与黄炎培曾有段的关于“周期律”的对话,列举了政党长期执政所面临的三种危险: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从我们党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三种危险依然或轻或重地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官僚主义、腐败问题,就是“政怠宦成”;一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以个人能力、作风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就容易导致“人亡政息”;违反客观规律、违反人民意愿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即是“求荣取辱”。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作风问题主要是“四风”问题、腐败问题,是领导干部的事,自己平时工作即使有点“小懒”、“小散”,也无关痛痒、不值一提。其实,“小懒”、“小散”等精神状态问题,由于其根源性、隐蔽性、传染性等特征,已经严重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其危害并不亚于“四风”问题、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的研究分析,找出其表现形式,深挖其产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主要表现

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说到底就是精神懈怠问题。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思想意识松懈、麻木乃至颓废,并间接通过一定的行动、语言等途径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亚健康状态。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的懈怠,还体现为工作层面、作风层面的懈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党性弱化,宗旨观念淡化。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政治素养缺乏,拿自己当普通群众对待,喜欢与普通群众比较,与党的先进性要求相差甚远;宗旨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成空洞的口号;对触及自身利益的政策措施不是按照上级要求,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去贯彻落实,而是心存抵触,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作风散漫,自律意识不强。表现为:做事不积极,精神萎靡不振,应付敷衍,效能低下;工作不务实,作风漂浮,善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愿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缺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动于衷、冷硬横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习气仍不同程度存在。组织纪律观念淡化,自由散漫,上班玩电脑游戏、炒股、看小说等违反“四条禁令”行为仍时有发生;放松警惕、行为失检,认为吃点、喝点、拿点、挥霍浪费点不要紧的错误观念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个别人甚至贪图享乐、道德滑坡,生活上沉湎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交际上热衷于攀权贵、傍大款,言行上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3、意志消沉,进取精神缺乏。表现为:有的不能摆正位置、摆好心态,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别人不如自己,却比自己幸运,牢骚满腹、无心工作;有的不琢磨事、只琢磨人,遇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整天热衷于探听人事消息,关注自身仕途前程;有的长期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觉得工作枯草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冲劲;有的到了一定年龄,遭遇“天花板”现象,觉得前途无望而得过且过、不知进取;有的贪图安逸,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满足于既得成绩,小富即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放松自我要求,降低工作标准,缺乏攻坚爬坡、再创佳绩的信心和勇气。

4、执行不力,创新意识欠缺。表现为:政策落实中,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照搬照抄、不辨方向、脱离实际,或者被动应付、消极应对,行动迟缓、不推不动;制度执行中,贯彻落实不到位,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责任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工作推进中,因循守旧、观念保守,不敢突破常规和惯性思维,在机遇面前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在挑战面前等待观望、庸碌无为,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敢闯敢干的勇气,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相安无事守摊子、四平八稳过日子”。

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主要成因

导致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的、内在的、个人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外在的、社会的因素,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

1、信仰缺失。信仰是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这个精神支柱崩塌了,党将不党,社会就失去了思想的支撑和精神的维系。个人失去信仰,则将失去行为准则的禁区,就会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整个人的行为均被欲望和外部力量所控制。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许多党员干部也未能幸免,没有信仰、丢弃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放松对主观世界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把世界观的问题视为“左”的东西予以否定。一个人理想信念淡薄,就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势必导致精神懈怠,毫无追求、一事无成。

2、价值观扭曲。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西方腐朽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日益侵蚀,封建腐朽思想沉渣泛起,新旧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织碰撞,不断冲刷着人们的认知,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思想上的困惑和行为上的偏差,信念迷茫、理想淡化、价值观偏移,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在激发人们竞争意识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金钱至上、急功近利等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影响,致使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受到严重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对功利的追求大大超过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他们把只能在商品交换和经济领域里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搬用到政治领域和党的活动中,干工作、想问题,以考虑自身利益为先,对己无利、与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避而远之。

3、消极心理影响。一是社会惰化效应。所谓社会惰化,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心理学现象,意指一个群体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时,某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比单干时要少。实践证明,当某人一力承担某项任务时,是丝毫不敢懈怠的,甚至会对任务成败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但当一项任务分配给一个群体时,群体中的每个人责任感都会降低,对任务完不成的负面评价的焦虑也会减弱,继而个人的活动积极性和效率也会下降。党政机关的工作大多都是需要群体协作完成的,在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个体的卸责心理,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惰化效应。二是趋利避害本性。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想法,用不作为来逃避可能的问责,在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选择逃避困难、回避矛盾,往往比直面矛盾、攻坚破难所需承担的风险小、得到的实惠多。无功起码是安全的,受过则是危险的。三是从众侥幸心理。当一些冒险或边缘行为获得他人支持、经过重复并形成规则习惯之后,便形成所谓“潜规则”,而这些“潜规则”往往是能使个体获益或更容易达到的行为模式,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者容易跟风效仿。党员干部精神懈怠问题就类似于一种“潜规则”,带给人的是眼前即得利益——工作轻松安逸、工资照拿不误,而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则是未来、未知的,“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往往让人选择忽视这种“不确定的风险”。

4、制度弊端。一方面,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各地各单位虽然都建立了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但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刚性不足柔性有余的问题,缺乏量化考核指标和竞争淘汰机制,由此导致忙闲不均、苦乐不平现象在许多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铁饭碗”、“保鲜箱”式的工作环境,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激励和严峻的竞争压力,客观上使党员干部容易滋生消极、等待、观望等懈怠现象。此外,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交流调动等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人情”、“权力”介入,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优者上不来、庸者下不去,论资排辈等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致使部分党员干部产生失望消极心理。另一方面,管理机制疲软。有的单位内部管理不严,没有制定具体的工作纪律和制度规定,对队伍中存在的精神懈怠问题眼开眼闭、听之任之;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但仅限于喊在嘴上、挂在墙上,缺乏制度刚性和约束力;有的单位甚至在干部违规问题被查实后,还千方百计找说辞、拉人情,试图“家丑不外扬”。以上种种均助长了不良风气的扩散和蔓延。

三、防治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对策措施BiJiaoGao.Com

古语有云:“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如果任其蔓延,不加防治和克服,就会形成惰气、滋生暮气、助长邪气,必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要杜绝想法懈怠,又要杜绝行为懈怠,必须由内而外全方位进行预防和治理。

1、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首先必须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现状来看,是多源性价值观念的交织并存,既有来自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也有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既有来自“五四”以后形成的中国革命文化的价值观念,也有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形成的新的价值观念。在重新建构先进价值观念体系过程中,要注意取精华、弃糟粕,善分析、懂鉴别,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与创建和弘扬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价值观念的关系,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外来价值观念与保持和发扬本土性、民族性价值观念的关系,以及先进性价值观念与广泛性价值观念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符合作为社会和历史的价值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本标准,努力吸收不同来源价值观念中合理、积极、进步的成分,同时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和价值观念创新,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2、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必须从思想的根上着手。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充分利用党校、各类培训班等阵地,采取警中培训、分批轮训,以及领导讲、专家析、群众论等方式,重点学习政治理论、党纪条规、作风建设规定等内容,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明确作风建设“高压线”和“警戒线”。二是开展红色教育。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注重在丰富主题上下功夫,在深化精神内涵上下功夫,在拓展教育功能上下功夫,做到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传统展示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品牌。同时,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创作更多优秀的小说、歌曲、电子出版物,开设红色资源网站等途径,努力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新机制,潜移默化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三是强化典型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褒扬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好人好事,鞭挞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歪风邪气,通过弘扬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典型、感动中国人物的平民典型,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的身边典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知荣弃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抵御精神懈怠症的侵袭。

3、构建多途径激励体系。所谓激励就是顺应人的需求,借助一系列手段激发个人做事动力及潜在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需要强化正反激励机制。一方面,强化正面激励,促使党员干部不愿懈怠。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引入ISO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科学设置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党员干部个人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绩效等进行全方位评估,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作为干部任用、评先评优、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时,深化机关廉效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明确党员干部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完成标准、限定时间等内容,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杆、时时有目标,进度全程“倒逼”,质量全程控制,促使每位党员干部闲不住、慢不起、怠不得。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原则,破除人情、关系等因素干扰,积极拓展干部“上”的空间,促使那些真正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健全完善干部轮岗交流、换岗淘汰等机制,逐步实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强化反面激励,促使党员干部不敢懈怠。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形成对党员干部潜在惰性的强大威慑。要建立指向明确、措施刚性、反应迅速的行政问责体系,对工作不在状态、慵懒散等懈怠问题碰硬较真,对造成危害后果的坚决予以问责,通过采取责令公开检讨、诫勉谈话、扣发奖金、降级降职等多种方式,切实发挥问责制度的惩戒和警示作用。

4、构建多渠道监督体系。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强化监督是重要保障。一是党内监督。要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民主监督的意识和素质,拓宽参与监督的渠道和途径,调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党员干部是否主动参与党内监督,作为党性强弱及是否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二是群众监督。全面推进党务、政务、事务公开,使党员干部从事公务活动的信息全方位置于阳光底下。畅通信访举报和民意表达渠道,建立群众参与决策和监督执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队伍作用,通过行风评议、问卷调查、明查暗访、调研询问等途径,对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注重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质询。三是网络监督。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开放自由、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加强网络监督平台建设,对党员干部工作状态和办事效率实行过程控制、实时监督和在线投诉,形成对精神懈怠者的强大舆论压力和监督实效。

bijiaogao.coM相关文章推荐

工作纪律方面的总结(汇编)


工作纪律方面的总结篇一

奎期,我站根据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积极开展关于工作作风纪律整顿活动。要求全体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响应,围绕主题,突出解决纪律作分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只有遵守规矩,社会、个人才能更好地发展与进步。作为交通行业的普通一员,我们只有在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个人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个人的能力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展示。

宝虢凤收费站这次血的教训又一次给我们每个人敲响警钟。我们是让这次沉痛的教训作为一次提醒呢,还是从此就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切实加强安全认识,提高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我想,我们应该让这次警钟长鸣于耳,不断提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思想认识和正确的纪律观念,让纪律成就正确的行为,让行为成就美好的人生坐标。

通过这次整顿活动,我对自己提出以下要求:、

一、查思想,看是否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里是否还有得过且过的错误认识;

二、查学习,看看学习上还有那些差距,知识面还有那些空白,业务知识上还有哪些不足,有没有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的积极态度;

三、查工作,工作是不是尽职尽责,积极主动,有没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的工作理念;

四、查纪律,看是否有违反纪律的行为和举止,有没有对自己放松工作纪律要求,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对现有的工作纪律是否都够严格遵守,坚持原则,求真务实;

五、查服务,作为窗口行业,经常和各种人员打交道,是否能够始终坚持做到微笑服务,文明服务,能否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交通行业树立良好形象。

这次活动的开展,使得我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我要把本次活动的精神认真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认真加强自身建设。在不断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做到学有所想,学以致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本职,创新工作。

工作纪律方面的总结篇二

奎一个月来,局全面的开展了一场关于敬业爱局、求真务实作风整顿的活动,局长在动员大会上分了6个方面指出了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要求。局要建设xxxxxx局,全局职工必须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打破混日子,过一天浪费一天;个人利益大于企业利益,只知道向企业索取,不懂得付出的传统观念,此次作风整顿目前也就是在全局牢固树立敬业爱局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报刊分发局由于站点分散的原因,开了两次的动员大会,两次自查自纠活动,结合报刊分发局作风整顿工作的开展情况,我把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一、作风方面:

8月份,我作为职能部门综合考评小组的组长,对各个生产部门进行了走访调研,其中反映较多的问题是职能部门下来一线调研较少,了解情况不够细致。从这我得到启示,是否在一线职工当中,对于科室人员的反映也是如此呢,在我们管理当中,是不是也因为止于表面,所以造成解决问题往往不能一次性完成呢。利用质量检查的机会,我多次组织科室人员同一线职工齐上班,一方面可以跟班作业,完全掌握生产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与职工的沟通,吸取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说班务方面,质量方面,服务方面。给后期报刊分发局开展的流程再造工作打下了基础。

个人认为,工作作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工作责任心,而工作责任心又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此次作风整顿的主题是敬业爱局、求真务实,只有职工从内心深化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同兴衰,工作不是为企业而是为自己,才可能提高工作责任心,才可能充分改变工作作风,由过去的被动干活变成主动出力,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来营造。

二、管理方面:

狂年每位中层干部发了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里面的案例非常生动具体,催人深省。作为我个人来说,撇开管理水平不谈,光是细节方面就需要不断加强提高。报刊分发局出现大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但类似于环境卫生、验单时限、报纸堆码等小问题方面却往往忽视,在此次整顿活动中,我将细节作为重点开展,特别是针对站搬迁后移留的问题,狠抓了作业人员随意早餐、托盘车定置摆放、上班时散漫等现象。并一改过去人情管理,加大了考核力度,使职工感受了工作带来的压力和责任,也促使了麦园站在此次作风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学习方面:

与过去接触的转运不同,报刊分发业务范围比较广,同时与外界打交道的环节比较多,邓局长和喻助理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能手。过去,我片面的认为有这两位在的话我可以少花点心思在业务学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上。但自从两子系统上线后,我越来越感受到压力增大了,先是与两转之间的交接上,再是地市局质量情况的反馈,让我体验到学习业务的紧迫感。借此次作风整顿的契机,我积极主动的向两位请教,同时通过到作业现场院的写实,逐步提高自身能力。在即将上线的报刊补码工作中,我已经基本掌握期刊、省臼、查档等工作流程,在加强了与网运、维护部门的沟通,与其专业人士交换各自意见后,对此次报刊上两子系统充满了信心。

此次作风整顿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报刊分发局职工还放弃了休息时间,开展了方阵训练,在中心局举办的爱国爱局为主题的升旗仪式中展现出良好的风貌。我也从作风整顿工作中总结出自己许多不足之处,虽然作风整顿活动结束了,但只有不断对自己施压,延续作风整顿时期的工作态度,才能不断提高自我,才能对工作产生动力,使自己在各方面取得成功。

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实习报告]范本


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实习报告]

近年来,天门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激活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利用外资上存在的外资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使得外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外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深化。为此,我们最近对外资企业、商务、工商、税务、外汇指定银行等部门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天门市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4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3家。其中,经营期满的企业5家,外资转内资的3家,未领营业执照的5家,因法定地址变更而外迁的1家,法院宣告破产的1家,历年经工商局注销营业执照的73家,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5家。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中,有2家因资本金未到位等原因尚未投产,真正正常运转的有13家。13家外资企业总投资额3227万美元,注册资本2664万美元,协议外资1863万元,外商历年累计实际到资1860万美元。

从调查情况看,“三资”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天门市经济的发展。一是为天门市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2000年至2004年,天门外贸出口逐年增长,各年外贸出口额由935万美元增加到2370万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8.4%。其中外资企业的外贸出口额由316万美元增加到2064万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38%。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的比重由33.8%上升到87%。二是为地方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据调查,13家外商投资企业用工5095人,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对地方产业经济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三是为地方财政增加了税收。2000年至2004年全市外资企业分别上交税金1405万元、1173万元、899万元、1410万元和870万元。

二、天门市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少外资企业涌入天门,对天门市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引资项目停留在低水平上。 从近几年利用外资的总体情况看,在结构和水平上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产业层次较低。外商投资以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如服装加工、纺织、印染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项目较少,特别是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机构引进更为滞后。二是产业相对分散。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不高,大部分外资项目未形成群体效应,上、下游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没有形成稳固的产业链。三是新兴服务业领域招商引资亟待突破。在国家新开放的服务贸易等引资领域,天门市招商引资的力度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领域引资步伐缓慢,不仅影响引资规模和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整个投资环境的改善。

2

干部实绩考核工作当前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_[实习报告]


干部实绩考核工作当前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_[实习报告]

为进一步搞好干部实绩考核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方法,达到考实评准的目的,县委组织部调研组先后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深入到部分乡镇和县直重点监控及业务部门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入各部门就考核制度、方法、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与入考对象座谈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详细听取了各单位各部门目标运行情况汇报。此次调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入考对象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给我们启发很大,同时通过相互交流、沟通,消除了部分入考干部对考核工作和考核结果的误解,统一并提高了认识,加深了工作联系,这为今后干部实绩考核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通过与入考干部面对面地交流研讨和深入实地查看,了解和掌握了部分入考对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对重要目标的运行情况有了较深刻印象,为年终进一步考实评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是对考核人员是一次学习过程,以往更多的只是在年度考核当中,单是程序化地听我们考核人员如何要求和操作,而很少有机会深入到具体部门或环节,因而,得到的结果性的东西多,而过程性的东西知之甚少,这次调研则完全从另一个角度与考核对象进行双向交流,从而在实践中增长了业务知识。一、听取的意见和建议这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参与单位与单位领导班子和参加座谈人员的足够重视,他们本着对县委、政府以及考核部门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被考核者的角度,对实施几年来的干考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㈠给予肯定的方面⒈大家一致认为干考制度自实施以来切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定下达目标,落实目标责任,对目标实施监控考核,推动了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达到了正确评价干部、识别干部和使用干部的目的。这项制度导向性强,激励约束机制比较健全,是对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好方式,应该长期坚持下去。⒉对几年来考核方法的逐步改进和完善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近几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比较认可。⒊对2005年乡镇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目标给予好评,认为目标设置比较合理,较之以前有较大的改进。删除了没有实际意义或不便于考核操作的考核目标,目标重点突出,符合工作实际。⒋对调研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评价很高,通过考核方与被考方直接见面的方式,交换意见、沟通情况,密切了双方的工作联系,有利于今后干考工作的'顺利开展。⒌对县委在对几年来考核认定的个别“诫勉”干部的对待和处理上反映良好,认为有力度、很及时,起到了警示和教育干部的积极作用。㈡建议改进的问题目标设置方面:⒈经济建设类目标,往往至上而下下达,目标值过高,容易造成虚假浮夸。⒉定性类目标的标准要求过于笼统繁杂,不便于考核评价,有些涉农目标不便监控考核,只能从入考单位自行上报数字,如采用,则难免出现数字水份,使结果失真,不采用,则目标形同虚设,无实际意义。⒊重点目标所占赋分权重尽管几年来不断调整,但仍然偏低,应有所调整。年终考核方面:⒈考核组的组成规格应该提高,否则入考单位重视不足。参与年终考核验收的组织、宣传、纪检、政法等部门如考虑基层接待压力,随同考核组一并考核验收,最低每个部门的验收人员应保证在2人以上,以减少随意性。⒉参与民主评议人员的层面还需扩大,要有各个方面的代表参加,以增强民主测评的可信度。⒊事关“一票否决”的目标要严肃对待,该否的一定要否,体现考核工作的严肃性。⒋副职干部的评优比例还应提高,否则不利于调动占大多数副职干部的积极性。⒌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还应加大,要奖惩分明,考用结合,切实发挥激励导向的作用。二、改进的措施及建议调研活动结束后,调研组及时对反映上来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㈠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要坚持“至上而下、至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目标制定程序,目标项目设置要因地制宜,切合入考单位实际,不要求完全与上级(盟对县)目标对等下达;要突出乡镇年度工作重点和县直部门行业特征。对个别意义不大,不好考,也考不实的目标尽量删除,加大目标权重向重点目标倾斜力度。㈡负有监控职能的主管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在制定和下达目标任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简单地将上级目标任务分解了事,要结合乡镇工作实际、经济基础、自然状况等加以确定。对所负责的部门监控考核要严肃认真,落实责任制。经常深入实地检查督促,将平时监控与年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挤出水份,防止虚报浮夸,提供的结果才能具有说服力。㈢参加民主评议人员的范围要适当扩大,要吸收各个层面的代表参加(如人大代表、退休老同志、劳动模范、基础群众等),提高评议结果的可信度。民意测验结果要与上评下、下评上、个别谈话等情况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以修正误差。对县直执法执纪或负有管理只能的部门、涉农部门以及综合服务部门,在年度考核中有必要采取下评上和行业互评的方式,充分印证其职能发挥情况,这也是纠正行风,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㈣进一步提高考核结果评价的合理性。目前的入考单位按分类考核较科学合理,在同类别内严格考核综合得分排序划分档次也比较合适。对县直部门考核评价时,同等情况或结果,评优应倾斜于一线实际工作部门(负责全县整体工作的业务部门)。为强化实绩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应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即每个类别考核组对排序在本组最后一位的入考单位应划为实绩一般或实绩较差档次。㈤副职干部评优比重应该调整,还应提高副职干部在优秀档次中所占比例。㈥为了增加年度考核的严谨性和突出时效性,年终考核时间应在12月31日以后进行,便于有些内容的核实印证,有利于掌握全年情况,有助于考实评准。㈦要进一步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逐步达到考用结合,防止出现考用两层皮显现。对评为实绩突出的班子和优秀领导干部除颁发奖状证书外,还应坚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体现实绩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县学校布局现状与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问题调研报告工作报告推荐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铜梁人艰苦努力,奋发争先,教育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随着教育向更新更高层次的推进,发展趋缓,后劲不足状况逐渐呈现,需要客观思考、积极探索、力寻突破、创新发展。由此,县政协针对我县学校布局现状与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布局现状

随着出生人口下降,生源结构逐步呈倒金字塔走向,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增大的趋势,我县从1997年来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较大辐度调整。先后撤、并普高三个校点、初中30个校点(其中乡镇初中23所)、村小170所,并于2001年实现高中全部集中县城。

目前,全县有建制学校109所。包括普高3所、职高1所、初中25所、中心小学69所(下辖村小167所)、特校1所、幼儿园2所和主办中等职业教育,兼办少量普高、初中、小学班的纯民校8所。非建制公、民办幼儿园、学前班点314个。学生总人数131396,其中县外生4623。具体为普高11886人、中职(含大专班)3986人、初中32972人、小学67509、幼儿园和学前班14991人、特校52人。

从分布看,普高、中职集中县城。初中县城4所、学生8800人,中职初中班377人,占28%;乡镇21所、23795人,占72%。小学县城3所、6933人,国茂、燎原612人,占11%;乡镇中心小学66所、44796人,占66%,村小167所、15168人,占23%。

通过调整,收缩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分散、弱校过多的状况,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质量提高和优势打造。

二、问题分析

不适应生源结构变化趋势。随着出生人口下降,我县小学适龄儿童逐年递减。据不完全统计,7岁儿童2004-20xx年,分别为9131、6746、5863、5377、4992、4314人,预计20xx年后大致稳定在4000人左右。6年后小学生总数30000、9年后初中生15000人左右,比现在下降50%以上。

现有乡镇学校分布散、数量多、生源少、容纳率低。村小尤为突出,校小、班少、学生不足的为数不少。每校1-3个班的分别为19、42、36所,占总量的11.6%、25.7%、21.6%,班平不足25人(国家规定25-30人)的67班,占13%。安居波仑、金星、葫芦村小各2个班,学生仅19、22、31人,最少的班9人。同时初中学生总数不足1000人的11所、500人的4所,双山中学仅159人。这类学校虽然解决了学生就近入学,但因规模太小,基础太弱,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难以优化,只能低水平维持。如不调整,随着学生减少,这种资源浪费大、办学水平低的态势还会加剧。

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多数学生在乡镇就学,由于财力所宥,布局分散,有限资源利用不充分,乡镇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特别是文化大环境无法与城区学校、窗口学校相比,一些薄弱学校甚至可以说相差天壤。不少村小教师难配套,都是包班教学,"全能"包打包唱,加之教学设备设施差,无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总体不高是我们的现实。

基础教育优势潜在下滑。恢复高考以来,我县基础教育领先全市,创建了骄人的业绩。我们提出建设教育大县目标,主要是基于基础教育优势。但随着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向现代化、素质化转变,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单纯升学率领先已无优势可言。新的教育观、人才观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梯次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特别是小学、初中段教育资源未实现优化组合,成为我县素质教育推行成效不突出,教育质量上新台阶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础不牢,塔尖动摇。近年,乡镇学校质量普遍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优质教育量小、面窄,加之中考联招冲击,高中已出现优生危机。不仅全市领先地位岌岌可危,还有可能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影响铜梁人才培养,影响教育大县奋斗目标的推进。

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实习报告]怎么写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实习报告]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旨在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2002-2003年上半年,根据中央、省、市、区的统一部署,我镇积极稳妥地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改革后,我镇农民负担总额为227.72万元,其中:农业正税为189.76万元,农业税附加为37.96万元,亩平负担61.7元,亩平负 担 下降了25.49%, 比省规定的20%的标准降低了5。49,达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目标。同时,遏制了农村乱收费、乱集资和各种乱摊派;规范了农村税收制度;密切了干群关系,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从我镇的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来看,农村税费改革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给镇村两级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问题与原因

(一)村级包袱沉重,债务化解难。

截止2002年底,全镇十五个村债务总额为664.3万元,村平44.29万元,最多的解放村达83.2万元,村级债务农民人均420.5元。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这些债务主要是因“普九”达标、部分农户欠历年款、和发展地方事业导致的高息借款、村垫付农业税、财务管理不善等方面原因造成的,且村级至今无能力偿还,加税改后村级资金来源渠道变窄,债务偿还就更加困难,导致村级债务逐年叠加,包袱沉重,债务化解越来越难。

(二)农民纳税意识差,农业税及附加征收难。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的比较效益逐年下降,农民纳税意识退化,农业税费征收难一直是困扰镇村两级干部的突出问题。税费改革后,一方面按照上级的要求,农业税及附加征收的主体是财政部门,而基层财政所人员少,一个村财政所只能安排一个人征收,有的甚至两个村由一人负责征收,面对千家万户,他们使尽全力也难以完成征收任务。而镇村干部的角色是协助,到户只能以“做工作为主”,理不直气不壮;另一方面,上级的规定锁定历年债务,不许征收历年欠款,征收了的还要清退,给部分群众造成错误理解,认为历欠款可以不还了。甚至有的农户还说当年的税费不交,到下年不也就成了历欠款,照样可以不还。这对部分交款积极的农户打击很大,致使一些交款积极的农户也不愿意还款了;第三,过去收税,农户可以上交实物,亏损部分村级从三提五统里补贴,而现在只能从农户手中收取现金,从而大大增加了收税的难度。因此,从这三个方面来讲,农村税费改后,农民纳税意识差,农业税及附加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村级经济实力弱,村级公益事业发展难。

税费改革政策规定,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按照“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办理。但是,在村级实际操作中困难和矛盾重重,一是认识不到位。税改后,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由村民决策并以村民筹资为主,对于村两委而言,一则怕麻烦,更担心得不偿失,与其一片好心办砸事,而遭“非议”,不如墨守成规顺其自然。对农户而言,因认识不到位,或出于对村两委的不信任,对村两委的提案明知应为而不予支持。二是组织难到位。村级换届选举形成的块块负效应(换选导致村民之间的小宗派小团体之间产生隔阂),使干群关系受到了一定影响,有时直接导致村民代表会议难召集,或即使走到一起也难形成“共识”。三是村级经济脆弱,发展难。税改前,村级经济来源渠道相对较宽,公益事业建设一般由村委会根据村级实际量力而行。而税改后,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有限的资金保村级正常运转尚捉襟见肘,更无力考虑其它支出;此外,村民大会虽同意的建设项目,也因农户收入增长过缓集资困难而不能落实。其结果导致公益事业发展受阻。如停止教育集资后,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建设投资没有来源,虽然从转移支付中给了一点,但经费还是不足,必将使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特别是“两工”取消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路、架桥、文化卫生福利事业等的组织工作更加困难,尤其是一些跨村级的水利工程将更难实施,出现了张推李卸的现象。

(四)镇村两级收入少,工作正常运转难。

我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工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镇村两级主要靠农业税收勉强维持现状。税费改革后,由于改革方案规定农业税附加最多只能收取农业税正税的20%,而且农业税将在一定时期保持不变,这就导致镇村两级收入大幅度下降,增收困难。据调查,税费改革后,我镇十五个村的可用资金仅有70.23万元,比改革前减少了26.37万元,减幅达27.3%,每个村平均收入仅4.68万元,镇级财政缺口也达到23.12万元。这就使镇村两级经济实力削弱,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困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