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借鉴] 读伤仲永有感400字(篇一)

发表时间:2022-11-30

读伤仲永有感。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会借鉴] 读伤仲永有感400字(篇一)”,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我站在窗前,百般无聊,随手拿起一本书,看到了一篇文章《伤仲永》。原来讲的是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因没有受得良好的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离不开后天的学习。

俗话说勤能补拙.即使你的脑子不聪明,但如果你肯用功读书,认认真真地学习,你也会取得好的成绩。正如我的一个姐姐,她并不聪明,她的老师也这样认为,但她从不放弃。她一直比别人多用两倍的时间去学习,凭着自己的努力,她最终取得了好的成绩。

同小仲永一样的人,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天资聪颖,但不用功学习,最终也难成大器。BIjiAogAO.COM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BijiaoGao.Com小编推荐

[体会借鉴] 读《草船借箭》有感篇二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体会借鉴] 读《草船借箭》有感篇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几天,我读了草船借箭的故事以后,觉得对我很有启发。

故事开始,东吴和蜀国结盟,刘备派诸葛亮前去帮助孙权。曹军逼近,东吴的周瑜说我们要和曹军在水面上作战,可是我们缺大量的弓箭。周瑜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他威胁诸葛亮,要在10天内造出10万只箭,否则军法处置。诸葛亮早就料到了,他说我只用3天就可以造出来,还立下了军令状。

第3天到了,诸葛亮料到晚上会有大雾,假装去攻打曹营,曹操疑心病很重,不敢出兵,命令士兵放箭,诸葛亮的船上扎满了草人,箭射上去就会扎住。最后,草船上扎满了密密麻麻的箭,诸葛亮满载而归。

为什么有的人有嫉妒心而不能容下比自己优秀的人呢?那就是怕别人高自己一筹。当别人有了成绩,受众人尊敬时,有嫉妒心的人就会去讥讽、造谣、甚至伤害他人,这是一种多么愚味无能的表现啊。

嫉妒心这个东西很可怕,它会使人迷失自己,所以我们要从小就做一个心胸开阔、品德高尚的人。

写作借鉴: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借鉴:读汪曾祺散文有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篇一】

千秋一净裘盛戎,遗像宛然沐清风。虎啸龙吟余事耳,难能最是得从容。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合上散发着墨香的书本,汪老的杂文《人间有戏》如一泓清泉注入心田,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字里行间充斥着力透纸背的浓浓情愫。这是他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和依恋;京剧伶人的满身绝学,更是他难以割舍的世情悲欢。

裘盛戎,汪老笔下怀念最深的名伶。

他是唱花脸的净角,却蕴藏着一份细腻从容,这是他台上的特色,更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在我的印象中,花脸大都以气大声洪,粗狂霸气取胜。但裘公不同,他唱得很讲究,很有韵味,哪怕再豪粗的人物他也带几分妩媚。每当他唱戏前,总会认真琢磨一番所饰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要怎么演绎才恰当,甚至连每一句唱词的用腔,都推敲许久,他认为有些花腔根本不适合人物,于是就大胆的改动,一些包含感情的调,都是他精心改出来的。

裘公的细致还体现在潜台词,比如《万花亭》中郭妃给铫期敬酒,他接盏,口中连说不敢,声音很小,又背着身,根本没人听见,但他每演到这儿,从来一丝不苟。有人说他唱戏是最从容不迫的,从没有手忙脚乱过,功夫打的如此扎实,准备的如此充分,自然轻车熟路。这一点,就连汪老也敬佩有加。这种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令人动容,他执着的精神也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

其实,汪老先生对于京剧的赏鉴与辨识,完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有清香,存本味。这样的古典文化就有她独特的魅力,从容不迫,风清云淡。攘攘熙熙的人流始终遮掩不了她的风华,越过千年的光阴时空,衣袂翻飞,蹁跹而至,坚定地守护着一方净土,让一切繁华喧嚣归于寂静,执一份淡然,安抚我焦虑的灵魂。

可能是裘公的执着,汪老的追溯让我走近了戏曲,触摸到了青衣花旦轻柔的纸伞衣角,老生气贯长虹的飘飘美髯,净角慷慨激昂的炸音

春逝秋往,周而复始。从容恬淡,阅尽芳华。

粉墨腔韵,戏梦人生。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篇二】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老老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

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炒栗子宋朝就有。笔记里提到的栗,我想就是炒栗子。汴京有个叫李和儿的,栗有名。南宋时有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有人遮道献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栗,寄托了故国之思,也很感人。

日本人爱吃栗子,但原来日本没有中国的炒栗子。有一年我在广交会的座谈会上认识一个日本商人,他是来买栗子的(每年都来买)。他在天津曾开过一家炒栗子的店,回国后还卖炒栗子,而且把他在天津开的炒栗子店铺的招牌也带到日本去,一直在东京的炒栗子店里挂着。他现在发了财,很感谢中国的炒栗子。

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子。栗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有卖的了。

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罗汉斋亦可加栗子。

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北京东安市场原来有一家卖西式蛋糕、冰点心的铺子卖奶油栗子粉。栗子粉上浇稀奶油,吃起来很过瘾。当然,价钱是很贵的。这家铺子现在没有了。

羊羹的主料是栗子面。羊羹是日本话,其实只是潮湿的栗子面压成长方形的糕,与羊毫无关系。

河北的山区缺粮食,山里多栗树,乡民以栗子代粮。栗子当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当粮食吃恐怕胃里不大好受。

载一九九三年第八期《家庭》

※选自:《人间草木》※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篇三】

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逍遥是在一张正方的白纸上,木版印出螺旋的双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自起马处数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下一轮开始,自里圈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圈去找,退回来。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殿式的房子,不知是月宫还是龙门),就算赢了。次后进入的为二家、三家。逍遥两个人玩也可以,三个四个人玩也可以。不知道为什么叫做逍遥。

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舂粉子。有一家邻居,有一架碓。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舂粉子,就快过年了。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载一九九八年第一期《中国作家》

※选自:《人间草木》※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篇四】

家乡的几座大寺里都有罗汉。我的小学的隔壁是承天寺,就有一个罗汉堂。我们三天两头于放学之后去看罗汉。印象最深的是降龙罗汉,他睁目凝视着云端里的一条小龙;伏虎罗汉,罗汉和老虎都在闭目养神;和长眉罗汉。大概很多人都对这三尊罗汉印象较深。昆曲(时调)《思凡》有一段数罗汉,小尼姑唱道:

降龙的恼着我,

伏虎的恨着我,

那长眉大仙愁着我:

说我老来时,有什么结果!

她在众多的罗汉中单举出来的,也只是这三位。她要是挨着个儿数下去,那得数多长时间!

罗汉原来是十六个,傅贯休所画十六应真即是十六人,后来加上布袋和尚和一个什么什么尊者,罗汉的名字都很难念,大概是古梵文音译,这就成了通常说的十八罗汉。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就已经是十八人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队伍扩大了,变成了五百罗汉。有些寺里在五百塑像前各竖了一个木牌,墨字某某某某尊者,也不知从哪里查考出来的。除了写牌子的老和尚,谁也弄不清此位是谁。有的寺里,比如杭州的灵隐寺竟把济公活佛也算在里头,这实在有点胡来了。

罗汉本是印度人,贯休的十六应真就多半是深目高鼻且长了大胡子,后来就逐渐汉化。许多罗汉都是个中国和尚。

罗汉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装金的,多半是木胎。五百罗汉都是装金的。杭州灵隐寺、苏州寺(忘寺名)、汉阳归元寺,都是。装金罗汉以多为胜,但实在没有什么看头,都很呆板,都差不多,其差别只在或稍肥,或精瘦。谁也没有精力把五百个罗汉一个一个看完。看了,也记不得有什么特点。一种是彩塑。精彩的罗汉像都是彩塑。

我所见过的中国精彩的彩塑罗汉有这样几处:一是昆明筇竹寺。筇竹寺的罗汉与其说是现实主义的不如说是一组浪漫主义的作品。它的设计很奇特。不是把罗汉一尊一尊放在高出地面的台子上,而是于两壁的半空支出很结实的木板,罗汉塑在板上。罗汉都塑得极精细。有一个罗汉赤足穿草鞋,草鞋上的一根一根的草茎都看得清清楚楚,跟真草鞋一样。但又不流于琐细,整堂(两壁)有一个通盘的,完整的构思。这是一个群体,不是各自为政,十八人或坐或卧,或支颐,或抱膝,或垂眉,或凝视,或欲语,或谛听,情绪交流,彼此感应,增一人则太多,减一人则太少,气足神完,自成首尾。另一处是苏州紫金庵。像比常人小,身材比例稍长,面目清秀。这些罗汉好像都是苏州人。他们都在安静沉思,神情肃穆。如果说筇竹寺罗汉注意外部筋骨,颇有点流浪汉气,紫金庵的罗汉则富书生气,性格内向。再一处是泰山后山的宝善寺(寺名可能记得不准确)。这十八尊是立像,比常人高大,面形浑朴,是一些山东大汉,但塑造得很精美。为了防止参观的人用手扪触,用玻璃龛罩了起来,但隔着玻璃,仍可清楚地看到肌肉的纹理,衣饰的刺绣针脚。前三年在苏州直看到几尊较古的罗汉。原来有三壁。东西两壁都塌圮了,只剩下正面一壁。这一组罗汉构思很有特点,背景是悬崖,罗汉都分散地趺坐在岩头或洞穴里(彼此距离很远)。据说这是梁代的作品,正中高处坐着的戴风帽着赭黄袍子的便是梁武帝,不知可靠否,但从衣纹的简练和色调的单纯来看,显然时代是较早的。据传紫金庵罗汉是唐塑,宝善寺、筇竹寺的恐怕是宋以后的了。

罗汉的塑工多是高手,但都没有留下名字来,只有北京香山碧云寺的几尊,据说是刘銮塑的。刘銮是元朝人,现在北京西四牌楼东还有一条很小的胡同叫做刘銮塑,据说刘銮原来就住在这里,但是许多老北京都不知道有这样一条名字奇怪的胡同,更不知道刘銮是何许人了。像传于世,人不留名,亦可嗟叹。

中国的雕塑艺术主要是佛像,罗汉尤为杰出的代表。罗汉表现了较多的生活气息,较多的人性,不像三世佛那样超越了人性,只有佛性。我们看彩塑罗汉,不大感觉他们是上座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只觉得他们是一些人,至少比较接近人,他们是介乎佛、菩萨和人之间的那么一种理想的化身,当然,他们也是会引起善男子、善女人顶礼皈依的虔敬感的。这是一宗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不论是从宗教史角度,美术史角度乃至工艺史角度、民俗学角度来看。我们对于罗汉的重视程度是很不够的。紫金庵、筇竹寺的罗汉曾有画报介绍过,但是零零碎碎,不成个样子。我希望能有人把几处著名的罗汉好好地照一照相,要全,不要遗漏,并且要从不同角度来拍,希望印一本厚厚的画册:《罗汉》;希望有专家能写一篇长文作序,当中还要就不同寺院的塑像,不同问题写一些分论;我希望能把这些罗汉制成幻灯片,供研究用、供雕塑系学生学习用,供一般文化爱好者欣赏用。

六月十三日

载一九九八年第一期《收获》

※选自:《人间草木》※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篇五】

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派我到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去画马铃薯图谱。我从张家口一清早坐上长途汽车,近晌午时到沽源县城。

沽源原是一个军台。军台是清代在新疆和蒙古西北两路专为传递军报和文书而设置的邮驿。官员犯了罪,就会被皇上命令发往军台效力。我对清代官制不熟悉,不知道什么品级的官员,犯了什么样的罪名,就会受到这种处分,但总是很严厉的处分,和一般的贬谪不同。然而据龚定庵说,发往军台效力的官员并不到任,只是住在张家口,花钱雇人去代为效力。我这回来,是来画画的,不是来看驿站送情报的,但也可以说是效力来了,我后来在带来的一本《梦溪笔谈》的扉页上画了一方图章:效力军台,这只是跟自己开开玩笑而已,并无很深的感触。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只身到塞外这地方在外长城北侧,可真正是塞外了来画山药(这一带人都把马铃薯叫作山药),想想也怪有意思。

沽源在清代一度曾叫独石口厅。龚定庵说他北行不过独石口,在他看来,这是很北的地方了。这地方冬天很冷。经常到口外揽工的人说:冷不过独石口。据说去年下了一场大雪,西门外的积雪和城墙一般高。我看了看城墙,这城墙也实在太矮了点,像我这样的个子,一伸手就能摸到城墙顶了。不过话说回来,一人多高的雪,真够大的。

这城真够小的。城里只有一条大街。从南门慢慢地遛达着,不到十分钟就出北门了。北门外一边是一片草地,有人在套马;一边是一个水塘,有一群野鸭子自自在在地浮游。城门口游着野鸭子,城中安静可知。城里大街两侧隔不远种一棵树杨树,都用土墼围了高高的一圈,为的是怕牛羊啃吃,也为了遮风,但都极瘦弱,不一定能活。在一处墙角竟发现了几丛波斯菊,这使我大为惊异了。波斯菊昆明是很常见的。每到夏秋之际,总是开出很多浅紫色的花。波斯菊花瓣单薄,叶细碎如小茴香,茎细长,微风吹拂,姗姗可爱。我原以为这种花只宜在土肥雨足的昆明生长,没想到它在这少雨多风的绝塞孤城也活下来了。当然,花小了,更单薄了,叶子稀疏了,它,伶仃萧瑟了。虽则是伶仃萧瑟,它还是竭力地放出浅紫浅紫的花来,为这座绝塞孤城增加了一分颜色,一点生气。谢谢你,波斯菊!

我坐了牛车到研究站去。人说世间三大慢:等人、钓鱼、坐牛车。这种车实在太原始了,车轱辘是两个木头饼子,本地人就叫它二饼子车。真叫一个慢。好在我没有什么急事,就躺着看看蓝天;看看平如案板一样的大地这真是大地,大得无边无沿。

我在这里的日子真是逍遥自在之极。既不开会,也不学习,也没人领导我。就我自己,每天一早蹚着露水,掐两丛马铃薯的花,两把叶子,插在玻璃杯里,对着它一笔一笔地画。上午画花,下午画叶子花到下午就蔫了。到马铃薯陆续成熟时,就画薯块,画完了,就把薯块放到牛粪火里烤熟了,吃掉。我大概吃过几十种不同样的马铃薯。据我的品评,以男爵为最大,大的一个可达两斤;以紫土豆味道最佳,皮色深紫,薯肉黄如蒸栗,味道也似蒸栗;有一种马铃薯可当水果生吃,很甜,只是太小,比一个鸡蛋大不了多少。

沽源盛产莜麦。那一年在这里开全国性的马铃薯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提出吃一次莜面。研究站从一个叫四家子的地方买来坝上最好的莜面,比白面还细,还白;请来几位出名的做莜面的媳妇来做。做出了十几种花样,除了搓窝窝、搓鱼鱼、猫耳朵,还有最常见的压饸饹,其余的我都叫不出名堂。蘸莜面的汤汁也极精彩,羊肉口蘑潲(这个字我始终不知道怎么写)子。这一顿莜面吃得我终生难忘。

夜雨初晴,草原发亮,空气闷闷的,这是出蘑菇的时候。我们去采蘑菇。一两个小时,可以采一网兜。回来,用线穿好,晾在房檐下。蘑菇采得,马上就得晾,否则极易生蛆。口蘑干了才有香味,鲜口蘑并不好吃,不知是什么道理。我曾经采到一个白蘑。一般蘑菇都是黑片蘑,菌盖是白的,菌摺是紫黑色的。白蘑则菌盖菌摺都是雪白的,是很珍贵的,不易遇到。年底探亲,我把这只亲手采的白蘑带到北京,一个白蘑做了一碗汤,孩子们喝了,都说比鸡汤还鲜。

一天,一个干部骑马来办事,他把马拴在办公室前的柱子上。我走过去看看这匹马,是一匹枣红马,膘头很好,鞍鞯很整齐。我忽然意动,把马解下来,跨了上去。本想走一小圈就下来,没想到这平平的细沙地上骑马是那样舒服,于是一抖缰绳,让马快跑起来。这马很稳,我原来难免的一点畏怯消失了,只觉得非常痛快。我十几岁时在昆明骑过马,不想人到中年,忽然作此豪举,是可一记。这以后,我再也没有骑过马。

有一次,我一个人走出去,走得很远。忽然变天了,天一下子黑了下来,云头在天上翻滚,堆着,挤着,绞着,拧着。闪电熠熠,不时把云层照透。雷声訇訇,接连不断,声音不大,不是劈雷,但是浑厚沉雄,威力无边。我仰天看看凶恶奇怪的云头,觉得这真是天神发怒了。我感觉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恐惧。我一个人站在广漠无垠的大草原上,觉得自己非常的小,小得只有一点。

我快步往回走。刚到研究站,大雨下来了,还夹有雹子。雨住了,却又是一个很蓝很蓝的天,阳光灿烂。草原的天气,真是变化莫测。

天凉了,我没有带换季的衣裳,就离开了沽源。剩下一些没有来得及画的薯块,是带回沙岭子完成的。

我这辈子大概不会再有机会到沽源去了。

※选自:《草木春秋》※

[体会分享] 读《匆匆》有感一篇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体会分享] 读《匆匆》有感一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未免过得太快了,有时做一个动作、说一句话,时间就从中溜走了,时间从来都不会停留,它只会慢慢的溜走。这些道理,是我在朱自清写的《匆匆》这篇文章懂得的。

《匆匆》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讲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留恋之情。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赞叹作者对时间的无限珍惜与留恋。再联想到了自己,我不禁惭愧不已。在生活中,我总是把时间放在了玩的上面。每天放学后,我总是潦草的完成作业,然后马上就去外面玩耍了。我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的完成过作业,每天就只顾着玩哎,不知道我之前浪费了多少时间啊!从此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好好的珍惜时间,我一定不能在虚度年华了。

同学们,时间是珍贵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它,好好的利用它,不要让自己的一生都被浪费掉。来吧,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吧,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时间的小主人吧!

读《柳林风声》有感篇一


工作总结对工作上的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你一定想收藏几篇高质量的工作总结吧。你想写好自己的工作总计是嘛?今天给大家带来《读《柳林风声》有感篇一》内容,希望正是你需要的。

杨柳树在我们江南一般都种在河的两岸,柳树成林的小河是多么的迷人。鼹鼠、水鼠、水獭、老獾、癞蛤蟆依次登场,这群好朋友坐在老河边,风从杨柳间吹过,轻轻地伏在他们耳边低语。我喜爱朋友多多。

从刚会走路开始,我就知道奔向房门边,让外婆给我开门,去找小朋友玩。玩球、玩滑梯,甚至只是去牵小朋友的手走来走去。这些是外婆婆告诉我的。后来我读了《柳林风声》,更感受到了朋友的可贵。当没劲的鼹鼠碰到了水鼠,生活就变得多彩起来了,坐船玩,认识水獭、老獾、癞蛤蟆,学习游泳和划船,听风在杨柳间说悄悄话;

当鼹鼠去找老獾在野树林里迷路时,水鼠找来了,并和鼹鼠一起在最困难时找到了老獾得到了帮助;最可恨也是最幸运的是癞蛤蟆,疯狂地划船,疯狂地驾马车,甚至疯狂地偷别人的汽车开而进了监狱,可是鼹鼠、水鼠、水獭、老獾这些朋友没有抛弃癞蛤蟆,当癞蛤蟆经过千辛万苦扮了个洗衣女工回来后,勇敢的水鼠、聪明的鼹鼠、智慧的老獾和癞蛤蟆一起打败了黄鼠狼和棕鼬,夺回了癞蛤蟆的华丽房子。

所以当我作为知心姐姐在给王虹的回信时,我就写了“喜欢朋友多多”,“没有朋友的日子简直是没法过了呀” ,“希望你和同学们一起开开心心地玩,一起过生日。希望你继续爱你的爸爸妈妈。希望我们是永远的好朋友。”,这些是我的心声,喜欢朋友多多的心声,又一篇文章《给王虹的回信》发表在了《浙江小作家》上。

我好开心呀,我喜欢朋友多多,我想我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我会很幸福的。我们一群好朋友坐在小河边,风从杨柳间吹过,轻轻地伏在他们耳边低语。我喜爱朋友多多。

值得参考!读培根随笔有感400汇总七篇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值得参考!读培根随笔有感400汇总七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读培根随笔有感400【篇1】

黯淡的天际几点疏星仿若洞析着人间,流星划过“眉梢”,纵使遥远渺茫,却重重地在我灵魂的最深处烙下了印记。

人生不过转眼的时光,过客匆匆,归人踏过,也仅仅遗留下几段足痕。倘若当真等到花败人老,才始明白光阴何其弥足珍贵,怕只怕空余满腹叹惜。其实,如此人生又有何意义?而培根却与常人的感观大相径庭,他将毕生的信念大化,向着心中的目标永不衰竭地追求,或许这才是面对大千世界理应有的态度。他始终坚持着“知识就是力量”,并且为之付诸了行动。当冷眼看遍世态炎凉,人间冷暖时,炯炯的目光中溢出丝缕的淡然正彰显了他不屈的人格以及不灭的才华。即使灵魂离开了人世,但起码他在人文悠悠的长河中签上了曾存在的痕迹,至少他燃烧了几个世纪!

历经了十几年风雨的我,如今却也能浅尝到他语言的魅力、思想的深遂。曾经钟爱于歇于林间细细品味《谈习惯和教育》中那句“国家和政府日鼓励已经形成的美德,而不改良美德的种子”,如今观当前局势,又何尝不是如此?由此看来,培根倒也有未卜先知之能了。

而在我看来,美德的源泉无非是固边的行熏陶以及自小的教育。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并无道理,教育的手段及途径往往直接影响青少年思想的方向和演化。可如今的教育方案却不尽如人意,高等学府不过是度量未来薪金的标准,莘莘学子所求的高等教育自然无法洗净人性的污垢,反而最终引起的是习惯的恶性循环。这便是无数罪恶的根源,教育的缺陷所牵涉的负面影响的确是数之不尽的。

凡事皆有因果,习惯同样并不例外。只有优良的教育以及独立的人格才能压制邪恶的习惯,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风气,而这过恰恰是我们应为之奋斗的指标。面对种种过错,“去其糟粕”是必然的,唯有此计才能造就辉煌的明天!

巨星如培根已然陨落,但《培根随笔》的光芒依旧在照亮着后人……

读培根随笔有感400【篇2】

今天读了读《培根随笔》写的我看也看不懂,哎!真惭愧啊。不过我试着读了几篇。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读培根随笔有感400【篇3】

谈起培根,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实验科学、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随笔58篇。随笔篇幅短小,但却归纳了政治、社会、友谊等多方面,培根每篇随笔都意义深远,仅是娓娓道来,丝毫没有说教的意味,便令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受益。

培根在书中的《论真理》一篇发表了对谎言及真理的见解,其中有一句:"真理忧如珍珠,在日光下,才会显得璀璨;而不是那种红玉或钻石,它们只有在摇曳不定的烛光下,才能幻化出五彩缤纷的浮光。"此句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真理比作珍珠,谎言比作钻石,一个是日光,一个是摇曳不定的烛光。面对着能满足自己欲望的谎言,是否还会选择崇高的真理呢?

在《逆境》了中还有一句话:“顺境中需要的美德是节制,逆境中造就的美德是坚忍。"当你生活的衣食无忧时,不能一直享受其中,而应该养成节制的习惯;当你碰到困难时,不能一味地沉浸在悲痛中,所做的是积极想办法应对,用努力来证明自己,收获坚忍的美德。

书中这样的句子并不算少,可谓是俯拾皆是。《培根随笔》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层出不穷的警句,无一不令我感到震撼。

通读下来,让我顿悟人生的句子比比皆是,更警醒了我:好文章后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大多是从书中获得的。

读培根随笔有感400【篇4】

财富,被培根称之为“德行的包袱”。在当今社会,财富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人们对于财富的看法却不同。有的财富是人们人生价值的体现,有的财富是人们内心丑陋的根源。

“德行的包袱”,大概就是好品德的累赘,好行为的验证品吧。所谓包袱,我认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体现在财富之源的充分涌流可以推动个人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坏的一面,是人们心中对财富的过分向往而起的歪念。或许很久以前,人们的社会是平等和睦的。

生财之道,方法甚广,可为了“万钟”,多少人为了得到而“不辩礼义”。所以邪门歪道和不良的风气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人们不择手段,使道德底线崩塌,又合乎什么“礼义”呢,这恐怕就是包袱了吧。“财富如果从魔鬼手中得来(如蒙骗欺压等不正当手段)就来的很快”,正所谓此,但得到财富的同时,心也被魔鬼控制了。

那么,人们心中就有了一种情绪——贪欲。个人认为贪欲是这个世界上非常可怕的东西。人们有时因为它而丧失了理智,可它又是人之常情。谁都无法做到像庄子那样清高自守,真正的淡漠名利,把其看作身外之物,但人们一旦无法控制自己渴望财富的心,后果也不堪设想。

财富可以是带着光环的怪物,它可以让你光芒四射,也可以让你顷刻灭亡。故对于财富,总是要客观看待,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对于财富更是如此,不要盲目,学会满足,学会分享,试着淡泊,一个人享受的财富是有限的,但当反哺社会时,它会变得无限大。去尝试在物质世界找到财富的正确的存在意义。

但愿人们可以觉悟,把财富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找到对待财富的正确方式。

但愿人们在不安的财富世界里安静的淡泊。

读培根随笔有感400【篇5】

我一直很认真的在阅读《培根随笔》,尽管还有一些语句,我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还是模模糊糊的。但是不知怎的,它对我竟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让我一直坚持的去读,去思考。

《培根随笔》中伴随着许多篇章,例如:论真理、论爱情、论赞誉......每当看到这些题目,我在脑海中也时常会想:若是让自己去完成这篇文章,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接着再去拜读培根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培根对于每个题目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整篇文章的文笔是老练而又锐利,内涵也非常深刻、耐人寻味。真不愧是我所欣赏的大家啊!

《培根随笔》中我最爱的、也是印象最深的一篇就要属“谈走运”了。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还停留在我的记忆中:轻易到手的幸运只会造就出冒险家和鲁莽汉,但经过磨难的幸运则会造就出能人俊杰。文中还提到,真正使人走运的是那些许许多多几乎无法辨清的小小的优点或长处。我想这打破了传统的观点。因为人们往往觉得只有在自己的优势上,强大的优势上,才能在展示的过程中不经意间的降临幸运。而培根却认为幸运到来的因素只是在于能力和习性,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取决于一个人本身的。是啊!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在运气垂临到我们头上时,我们应当明辨是非。这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个个小老师,不停地教导着我,使我有所启发。

我格外喜欢《培根随笔》这本书,因为它能激起我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对真理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对真假的思考……它开阔了我的思维和眼界,使我顿悟,获益匪浅。如一杯浓浓的香茶,得细细品。

读培根随笔有感400【篇6】

许多人都有这样经历:童年事,许多已经忘却了,但读书中给你智慧却记忆犹新。一本好书能让人领略到人生真谛,《培根随笔》就是这样一本书。

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随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 、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独到之见。

《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这个暑假我读了这本书,它确有着非凡魅力,一篇篇小短文中所蕴含这里让我受益匪浅,如《论家庭教育》这一篇,其中讲了家庭教育对孩子重要性,如果不当可能会让孩子误入歧途。这就告诉了我们习惯是人生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那就是最完美习惯,这是一定,这个就是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习惯,它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力量,它能够决定人一生方向,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习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开山之作,以其简洁语言、优美文笔、透彻说理、迭出警句,让人在哲学与知识之间遨游时流连忘返。相信它也能给你带来人生智慧。

读培根随笔有感400【篇7】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童年的事,许多已经忘却了,但读的书中给你的智慧却记忆犹新。一本好书能让人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培根随笔》就是这样一本书。

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这个暑假我读了这本书,它的确有着非凡的魅力,一篇篇小短文中所蕴含的这里让我受益匪浅,如《论家庭教育》这一篇,其中讲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如果不当可能会让孩子误入歧途。这就告诉了我们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就是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它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决定人一生的方向,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让人在哲学与知识之间遨游时流连忘返。相信它也能给你带来人生的智慧。

今日体会: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篇一)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体会: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篇一)”,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感到非常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可是,英法联军肆意在院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现在,美丽的圆明园已成为一片灰烬。

圆明园已经毁灭了,而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昔日的辉煌呢?因为这样写能够引起我们对它的向往,对它的热爱与骄傲。而美丽的东西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了。这样安排更能激起我们队侵略者的痛恨和队祖国的热爱。

这些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见到中国人就杀,见到中国人就打。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汇集了多少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啊!可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

侵略者是多么的野蛮,多么无耻、多么贪婪、多么残暴啊!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振兴中华,不要让悲剧再次发生。

精选心得: 读《匆匆》有感篇一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精选心得: 读《匆匆》有感篇一”,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匆匆》,我触动很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啊,燕子能回来,桃花能再开,日子却一去不复返,正如陶渊明所说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时间那么得渺小,小到如海边的细沙,海浪一拍,沙子就消失了,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平时,我喜欢照镜子,发觉镜子里的我一点点长大,再看着身边的妈妈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老,心中不免一阵酸涩,一阵惶恐。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停止,能够永远留住这美好的童年;多么希望妈妈容颜不老,青春永驻。可是时间他一点也不在乎我的感受,仍毫不留情地一点一点地往前走。时间在走,我们也在走,我们也许走的是通向成功辉煌的道路,也许走的是充满坎坷曲折得道路。自己走的路,只有自己知道罢了。

朱自清在写这篇散文时,已经是北大毕业的优秀学子了,但他仍觉得自己碌碌无为,到头来是一事无成。想想我自己,还是一个小学生呢!更是一事无成,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到底做了些什?时间怎么就流逝得那么快?

时间过去了,树留下了一圈圈年轮;时间过去了,给妈妈的脸上留下一道道皱纹;时间过去了,我又留下些什么呢?我又该如何安排时间呢,如何利用时间呢?读了《匆匆》,给我留下了一串串疑问。

优选:读《可贵的沉默》有感篇一


工作总结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抒写自己的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反馈。哪里有工作总结范文给大家阅读?阅读这边名为《优选:读《可贵的沉默》有感篇一》文章你会豁然开朗。

学了《可贵的沉默》,让我也久久沉默。“知道!” “知道!”当老师问同学,爸爸妈妈是否知道自己的生日时,当问起是否祝贺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祝贺了!”“祝贺的!”又是一片肯定的回答声。老师的情绪迅速传染给了孩子们,他们一起点起数来,“ 15 、 16 、 17 ”,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这几段话的词语具体描写了当时教室的兴奋气息,写出了同学们已经会感受爱。但老师觉得这还不够,他们心里还蕴藏着自己没意识到的,一件极为珍贵的东西。“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霎时,教室里变得一片寂静。“向爸爸妈妈祝贺的请举手!”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刚刚举手的女生也放下了手,大家都在沉默着。

大家在心里想:“爸爸妈妈每次我生日都给我祝福,给我礼物,一起吃蛋糕,而我,却连爸爸妈妈的生日都不知道,连祝福都没有给。”

沉默了一分多钟,大家脸上充满了犯了错误的神情。学完课文,我也感到自己犯了错误。每一年,爸爸妈妈在我生日这一天带我出去玩,去吃大餐,送我渴望的礼物。而我,并不关心他们的生日,只关心在哪一天有生日蛋糕吃。我爱我的爸爸妈妈,就像他们爱我一样。

今天晚上,爸爸出去了,妈妈在房间里。我拿了自己的零用钱,悄悄地走出家门,去买那火红的康乃馨送给妈妈。虽然,在买花回来的路上,我的鞋跑飞了,袜子破了,花折了,但看到妈妈脸上的笑容和眼中的泪花,我幸福极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