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5-02

你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作品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笔稿范文网编辑经过反复考虑认为“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是一篇值得推荐的文章。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1】

第一大而言之,绝大多数的书对读者都是无害的。因为这本书只是一本书,如果这本书对读者有害的话,董事会就不可能全部打在作者的屁股上。我不相信教育类的书会有什么害处,这和教育类图书的编撰者有关,相对而言,写作此类图书即使不是为了崇高的目的,也绝不会出于恶意,何况靠永远不会畅销的教育类图书来牟利,实在是效益十分低下的事。

靠写教育类图书“图名”,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偌大一个教育大国,各教育家太少了,能跨出国界穿越历史的名教育家几乎一个也没有。那些想出名的教育者付出那么多劳动仅谋得不多的印数和值那么“一两个平方”房价的报酬,我不敢说他们动机崇高,却也实在无法去诋毁他们的劳作;何况,当那些人的思想物化为难以更改的铅字横卧在光天化日之下,是实名还是虚名,已是一目了然的事。

我本人从事教育工作仅13年,从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专职团干部、教导处副主任、政教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一路过来,虽未离开过教育这一行,但却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匆匆走过如蜻蜓点水般,至今仅可称教育行业中的“万金油”式的人物,离“专家”差着十万八千里。我似乎没有资格给老师提任何建议,而且,有100多个。教育界里的“资格论人”是十分坚固的一种取向,年龄、经历、权力、受教育程度都可以决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话时的姿态和语调,照这种取向,我郑杰没有“资格”,人们可以轻易地发问:

你才几岁?读了几天书?当了几天教师和校长?

而一个没有资格的人居然死撑着给教师提一百条建议,是因为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这种冲动是出于“好管闲事”的本能,这种本能如果经过提升和修饰之后可被美称为“社会责任感”。

写完这本书后,我毫不谦虚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希望人们能读到,因为我可以向大家宣布这是一本无害的书。就像你在书店里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书一样。

出于宏大的理由,我还要说,这不仅是一本无害的书,而且是一本可能对许多人有益的书。

在这本书中,我安排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等四个部分。我希望至少有一部分适合你,对你有一点影响。

我们有时候真要对“影响”二字作一些新的理解。不能说“我全部接受了并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才是受了影响,有时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或“我的观点和你的观点正好相反”,那也是受了影响,甚至更重要的影响也许是“我仅读了你的几十个字,忽然形成了一个观点,我的这个观点和你的观点相关,而不是相似、相同或相反”。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地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老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之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

我不习惯于听或者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这决定了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我能承诺其中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自己强迫。本人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

我认为这本书中真诚的表达不会让你厌烦,至少如果它们不能征服你的话。我用的书名是“建议”,本身是希望自己远离说教者的角色,我是一个善意的帮助者和沟通者。你可能不接受我的帮助,但请不要否认我真诚的好意。

再进一步,我想接着希望本书对你有益的话题,再说一说我真诚的善意所产生的背景。我想,这能使本书赢得你的好感。谋得读者好感很重要,这可以请读者站在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有时我们是因为相信某个人才去接受这个人的观点的。

我是2000年9月到任北郊学校校长的,这是一所在中国土地上到处可见的不起眼的普通而又面临重重困难的学校。作为校长,三年来在这所学校我始终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困难中的学校如何生存;二是这样的学校中的人们的生命质量如何;三是寻找到帮助学校和学校中所有人摆脱困境的原创力在哪儿。

我意识到,学校并非校长的私产,教师并非我的附属物,假如我自命为学校或教师的“救世主”,也许我这个校长只需提要求就行了,因为“要求”即“命令”,具有不容置疑的强制力,而建议则不具强制力,也就是说,校长可以向教师提建议,教师相互也可以提建议,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提建议。为什么不呢?听一听别人的建议是没有什么害处的。

起初,这些建议陆续发表在北郊学校的教师民间刊物《草根》上,每一期刊登三条。后来,《全球教育展望》上发表了若干条,使我这个普通学校的普通校长走上了“成名”之路;再后来,《上海教育》对我做了题为“郑杰改革,能命中吗”的专访,后来索性在杂志上为我开了“郑杰思考”专栏,**我给本校教师的建议,这样,为教师提建议成为我的一项必要的工作了;特别是**电视台“当代教育”栏目做了关于我和北郊学校的“另类校长,快乐学校”节目后,我这个“另类校长”算是有了固定的另类形象,而我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一些“另类”观点也丰富了“另类校长”的“另类形象”。单个人对自己的命运哪有什么抗拒力呢?

除了勤勉地不停地接着写,再接着写,我又能如何?

这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找到我,希望我能结集出版,令我心中起了一些恐惧,这是我半年中在《改造学校,坐拥未来》之后的又一本书,我担心这两本书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为了这本书,说实话,我的“生命质量”降到了从业以来的最低点了。不到最后脱稿,我是不能喘息休息的了。

幸运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找到了一个克服恐惧的理由,那就是我坚信这本书是无害的,所一读它是明智的。

教师往往从社会地位而不是经济地位中获得尊严。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把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自己的专业资源,这使得这个行业并没有以可数的实际效益取胜。教师为适应当前社会的迅捷变化,面临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师生间代沟的拉大、日益难以应付的杂事,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等等,都在那么强烈地捶打着教师的身心,为应付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付出代价,而付出的代价往往因为无法获得可见的收益,使教师疲惫不堪。

教育有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呢?一定有,否则教育的传承会受到质疑。那永恒的东西就是“人性”人区别于其他生物体的显然在于人的精神世界,包含有理想、信念、美感、思索、情感、道德,等等。

学校作为人类文明的聚集地,精神世界丰富而宝贵。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校人文精神的点燃上。教师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责任巨大,既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而且教师的一切学识又是以精神的底子作为基础的。这样,教师自觉地丰富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空间,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像丰子恺、夏丏尊一样,他们用博学的治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认真地教育学生。像季羡林一样,他们以无穷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无限相信书的魅力,多读书以滋养身心,多经事以历练处人。

第二有一个事实在全世界大致相同: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教师在恭贺新禧时不太习惯于说“恭喜发财”,说实话,教师要发财是不可能的。

限制教师财富的规定很多,因此教师工资一般只略高于公众平均收入。这样的限制使教师往往从社会地位而不是经济地位中获得尊严。

这使教师工作的目的不同与其他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把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自己的专业资源,这使得这一行业并没有以可数的实际收益取胜。教师为适应当前社会的迅捷变化,面临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善、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师生间代沟的拉大、日益增加的难以应付的杂事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等等,都在那么强烈地敲打着教师的身心。

但教育有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呢?一定有的,否则教育的继承性将会受到质疑,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新”生之于“旧”,现在的教育从旧的教育中来,其中一脉相承的是古老而永恒的东西,使教育成为教育而不变异为其他东西。因此,学校建筑可以现代化,设施可以现代化,思想可以现代化,甚至是后现代化,而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一样的。

那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人性”,也就是不同于无机世界的机器或其他生物体的东西。人于无机世界和其他生物的区别,显然是人的精神世界,它包含着理想、信念、美感、思维、情感、道德等。构成精神世界的品质,不仅最终将人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而且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显著的差异。人们在精神上有贵族和乞丐的区别。

现代化的一个标准就是人的一部分技能被机器替代的程度,如人的行走因为机器而加速,人对知识的记忆因为电脑而成为多余,甚至人的一部分思维,如运算也被机器承担下来。现代化是人类的福音,但机器的过度使用已经侵害到“人性”领地,如人的情感因为过于舒适的生活境况而被磨平,现代人的麻木与冷漠,人的个性因为时尚追求而丧失,便是人为现代化付出的代价之一,商业的霸权使人自觉成为奴仆。一旦“人性”的本源 —— 人作为生物的基本习性受到损害,那么人所主宰的世界也将不得不受到毁灭性打击,地球的生态环境恶化是现代化的报应,而人的生物性也受到同样的报应,那实在是人的悲剧性结局。

因此,学校作为人类文明的聚集地,精神世界丰富而宝贵,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校传递人文精神的火炬上。但令人担忧的是,所谓的现代统计方法量化,几乎已经冲击到学校和教师的独**值。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种精神很难衡量,但数字已经主宰了世界,学校也在魔鬼的控制之下。

愈是如此,教师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责任愈是巨大。教师既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而且教师的一切功底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这样的话,教师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2】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给老师的建议》,感触很深。终于知道当一个老师是多么不容易,特别是当一个好老师尤其不容易。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许多教学技巧,老师要不停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不停地进步与发展。

这本书中有几条建议对我有很深的影响。虽然我还是一名学生,还没有踏入教师的岗位,但我认为这会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将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

首先,书中大量写了阅读的好处。在谈到后进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只让他们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这样是特别有害的,这样只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让他们变得更加迟钝。而改变学习滞后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扩大阅读范围,让他们尽可能多地阅读书籍。

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书。这些书应该很吸引人。学生应尽量找出这些书与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联系,以便发出更多的问题。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这会对他们的智育起到很大作用。学习困难学生阅读越多,思维越清晰,智慧越活跃。

教师应激发学生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老师在讲一个很难懂得概念时,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种东西,他们会很难理解,但是如果老师在上这部分内容时能让学生先看一些有关的书籍,让他们先通过这些新奇有意思的书籍去了解这些深奥难懂的知识,我相信他们看过之后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受。即使在课堂上,他们也会提出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问题,他们会把所看到的知识与教材联系起来。

他们也会自豪地提出这些问题,感受学习的乐趣。如果一个学生广泛阅读,任何在课堂上解识的新概念和新现象都将被纳入他从各种书籍中学到的知识体系中。学生们觉得这些知识能使他头脑中现存的东西更清楚。在教室里搞一个小型的图书角,这是作者对老师的建议。

只有教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书,应该读什么书,把这些与学习有关的书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把课本知识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

其次,书中还谈到了教师的时间问题。许多老师总是抱怨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除上课外,教师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但教师和其他人一样,必须做家务,教育孩子,这也需要时间。

书中提到一位历史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上的课非常出色,以至于来听课的人都忘了记录,听得入了神。在回答一位老师的问题时,他说:为了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说来,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然而,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花了大约15分钟。听了他的话,我内心得到极大的震撼,他不抱怨时间不够,却用了终生的时间在准备着每一堂课。

所以说一个老师要不停地读书,不停地积累知识,不停地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像小河一样流淌不息。一个有经验和知识的老师能使课堂变得如此有趣和生动。如果你缺乏知识,只谈书本上死气沉沉的知识,这种课就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对听力失去兴趣。像给我们上教育学的陈老师,他上课幽默风趣,经常给我们讲他的经历与见闻,不仅给我们讲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教给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教师工作和创造的时间就像一条大河。它依靠许多小溪来滋养它。为了让这些溪流永远活下去,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这本书还提到不给分数作为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在检查学生作业时,老师习惯于给学生评分,有的分数很高,有的就会不及格。作者建议,教师不应在任何时候急于给不及格的学生打分。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

如果你给学生打了不及格,它很有可能给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以致于他们觉得自己很没用,从而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学习。评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教师的评分应包括学生一段时间的作业,包括学生的答案、学生答案的补充、书面作业、课外阅读和实际作业。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评分方法和时间,让学生知道自己逃不开老师的眼睛,他们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样老师也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数满意,不会不及格。

我暑假在辅导班带班的时候,每当给学生批改作业时总是会再他们的本子上写上分数,如果错的太多还会出现很低的分数,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真是太幼稚了,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会不会伤害了某个孩子。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分数,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学习作者那样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恰当合适的评分。当然这是平时的评分方法,在正式考试的时候还是应该给予正常的评分,给高分者以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更上一层楼,给落后者以警戒和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教育学著作给我们的建议远远不止这些,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和学习。要当好一个老师,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会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拼搏。虽然这很难,但努力了,结果是不是会还一点呢?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3】

让阅读为成长点亮斗志

金福园小学魏茹兰

从假期一开始,我就对上一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存在许多不足。现在归纳到三点:

缺少了“三心”,具体来说就是对学校工作不够“热心”、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不够“细心”、对教材的研究不够“专心”。就是缺少了这“三心”导致我上个学期的工作成绩不理想,非常的惭愧,我班成绩还是排在全年级的最后,我对不起学生和学校对我的期望。这学期,我觉得很痛苦,我们必须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改进班级管理,有效的学习和收费快速增长。

我常常在想,教育是什么?一口气读完了《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把书放下时,我忽然明白了也许教育就是成长吧,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成长,而老师在孩子的错误中获得成长。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吧!

于是我把自己这学期的教育工作重心定为“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成长呢?我把它归纳为“四学:分级分解为“目标学习、有效学习、高效学习、反思学习”。

一、 建立学习目标,体验成功喜悦。

以前我常常发牢骚:“现在的孩子个个都聪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学习怎么越来越不行呢?”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中,不难看出自己的困惑。

而在《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苏式早就提出不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同样的一件事,他形象的用7岁儿童提水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弱小的孩子携带20桶,会损害他的力量。他明天什么也做不了。他可能躺在医院里。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

其实这就是我们现代教育说的“因材施教”。所以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后进生”。我们老师的抱怨是因材施教的结果。

苏维埃风格告诉我们,学习成绩的概念本身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是伟大的成绩。因此,我认为有目标的学习将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旗帜。一个成功的老师不是为孩子们设定目标,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设定目标,让孩子们为此努力。

至于结果,孩子会得到满足,这也是孩子的成长。

二、有效的学习,善于利用边角料的时间。

在《建议》中第二条谈“教师的时间从**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里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这位老师的课好的让听课的人都忘了记笔记。但当我们问老师准备上课多长时间时,老师说只用了18分钟,大家都很震惊。

如果我们想准备公开课,我们至少应该准备几天。累了的人不喜欢这个班。

苏维埃师的教育告诉我们如何做好这样的准备。教师的时间问题与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和创造时间就像一条大河,由许多小溪滋养。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善于利用时间集中学习,主动学习,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三、 学习宝藏钥匙、高效学习。

在《建议》中第三条“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我特别认同。《建议》中说“敬爱的小学教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直接影响着中年级(初中)和高年级(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请你记住:

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

这里提到了“不会学习”,其实就是不会学习的方法。在小学阶段,许多学校以分数来评判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导致我国小学教师盲目追求分数,忽视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上学期我在教学中一直注重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难度很大,学生都喜欢老师直接“喂”,不喜欢自己去吃。成效很慢,但不管怎样,“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予渔”这学期我还会坚持让学生学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也是“高效的学习”,我坚信好学法才能造就好学生。

四、反思学习,童心添智慧。

最令我想不到的是在《建议》中提到的“后进生”。我还以为只有我们才说“后进生”,没想到苏式教育中直接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4】

作为老师,都喜欢学习和品德都很优秀的孩子,我不愿意用成绩来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我看重的是人品,而且对于知错而改的孩子,我会给他改错的机会,只要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及时改正的话,我们会成为朋友。

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中,考验的不仅是课堂常规,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专业水准,我相信多用用自己的智慧,能化解课堂不和谐的音符,我相信充满智慧的老师都能被学生喜爱,学生也容易信服,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更近、更和谐了。

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美术课更不像语数这种主课,留学生在课后来补上课内容有点不现实的,所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有效地听课,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一同完成课堂内容。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的高效是我认为目前应该追求的工作境界。

另外,我认同“教育是培养人对前途的希望”这一观点,评价学生好坏的途径不是单一是多维的,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提升我的教育教学水平,用我的爱心、耐心、恒心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成长、学习的因素,为孩子们一生的健康发展献出微薄之力。

给老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5】

王婕读完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老师的100条建议》后,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又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启发。其中,我就谈谈启发我最深的 “阅读教学”。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读书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理解和自我意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方式。阅读已成为一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更是直接说“阅读”可以使一个大家眼中的学困生的成绩慢慢提高,甚至让厌学的孩子爱上学习!

“阅读”的作用有时候简直大得不可思议,端看你如何好好地运用它。

前年我曾听过薛瑞萍老师的一个讲座,她倡导的便是“做一个朗读者”。这不仅是阅读中文课文,更是利用课外时间多读好书。看来无论是本国的教育工作者,还是国外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课外阅读”这样一个有益于所有孩子的事情,大家都是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鼓励的。

而教师之于学生,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一本书,了解它的优缺点,是否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而不是盲目地推荐一些书。孩子们很小,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作为他们的导师,我们必须帮助他们鉴定书籍的质量,尽量使他们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伤害。

那到底该如何具体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其实,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阅读场所。校园里充满着人文的气息,从“红领巾广播站”的讲故事环节,到每个教室外的宣传标语,从学校开设的阅览室,到阅读社团的开展,再到班级的图书角,这些都在无形中给予孩子一种“阅读”的动力。

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我们尽可能选择一些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互兼顾的课外读物,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语文教学需要,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其读书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你放手,你就得不到结果。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我很高兴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的班级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在了解孩子们感兴趣的课外书的前提下,先用生动的语言给他们讲故事,提高他们对书的热爱,然后,在这样一天天的坚持下,孩子们逐渐爱上了阅读。现在,我们班的孩子经常从班级的图书角借书,有些孩子会带着自己的书和其他孩子分享,这让我感到很开心。

2011.2.

相关阅读

  • 西游记读后感[100

    笔记,可以保留我们的童真,笔记,可以保留我们的青春,阅读完一本作品后,我们可以简要记录下作者的思想。频繁写读后感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善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关于“西游记读后感”,我们为您整理了以下知识点,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您参考以下内容!...

  • 水浒传读后感[100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水浒传读后感[100,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水浒传》与《红楼梦》《西游记...

  •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分享8篇)

    这是笔稿范文网小编经过精心挑选的一篇“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文章,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源我相信您会喜欢它。俗话说,"书"写人生,一本书道尽一个人的一生,相信不少人阅读了作者的作品之后,都能从中收获不少。 读后感是从阅读到思考再到领悟的过程,是完整的阅读体验。...

  • 读后感教师建议有感精选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读后感教师建议有感精选,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尊...

  • 教师建议读后感5篇

    我们读过作品后,明白了世间的真相。写读后感不需要用太多笔墨赘述原文,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思考。您读了作品后是否也从中受益许多呢?于是,我们为你收集整理了教师建议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