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10

读后感就是将自己在阅读某本书后的所思所感尽情抒发出来。当读完一本作品后,内心激荡的情感久久不能平复。而一篇出色的读书笔记应该如何写呢?就从多个角度来看,“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都蕴含着令人深思的意义。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1

孔子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圣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记录其言行的《论语》更是被视为儒学的经典,从中使我们了解到孔子的许多教育理论的真谛。今天,读了周勇先生的《跟孔子学当老师》,更深一层的了解了孔子的为人,为事,为学。

书中的“大教教心”“学而时习之”、“诲人不倦”……一直萦绕耳边。对我们这些教书的人来说,读这本书受益匪浅。

朱熹认为,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人如何体贴、仁爱。 而周博士也认为孔子的一生都在“教心”,正所谓“大教教心”。教“仁心”,首先自己应有一颗“仁心”。

人们之所以成为学者,是因为我的心不是圣人的心。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位道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诚实、乐观、进取,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追求理想社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之美,不**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在孔子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善良和对学生的爱,孔子的一切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不知疲倦地教学生,都是建立在他们童心的基础上的。

“亲其师,信其道。”孔子正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三千**。从孔子那里,我认识到,良好的道德应该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础。

教师应该运用人格的力量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尊重。教育不仅仅是文字之间的只是传授。如果教育家靠文字来教书,那只能是空话。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播,而是人格的影响。在共同的学***中,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与学生心灵相通,“以心教心”。

“大教”包含的不仅仅是教知识,更有育人的含义,而育人是重要的。子路是最难学的,但也是孔子最贴心的**。在孔子看来,子路有自己的优势。他是无辜的,待人诚恳。因此,子路虽然不擅长弹钢琴,但孔子用语言鼓励。

虽然没有颜渊那么好学、懂事,但你能说子路是个差生吗?他在老师需要的时候能站在老师的身旁,当卫国**时,他能誓死护主,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忠和义,我想孔子的教育在子路身上也是成功的。周博士还用陈晓兰女士的例子告诉我们,心比技能重要得多。

陈晓兰女士十年不缀,医医院领导、医生之心,虽被排挤出自己工作多年的医院,失去行医之职,却是拥有真正的医术的医者圣人;同理,孔子一生游学,教众国帝王、将相行仁,虽少私塾为堂,却是懂得真正的教育真谛的教者圣人。作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要教育每一个学生,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首先要做的是:

要积极进取,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要关心集体,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尊敬老师,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要孝顺父母,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善待同学,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吧。

要做到教心,我认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因材施教”。两千多年前,孔子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典范。孔子三千弟中,最著名的10来个人,有的品行高尚如子路,有的善于言辞如子贡,有的精通诗书礼乐如子夏。

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孔子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恰恰是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就得注意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我们常常因为学生没有学会一个生字,没有背会一篇文章而生气,而往往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人难道不比什么都重要吗?成绩再好,没有良好的人格,不也是枉然吗?

“大教教心”还要于教师要从“心”出发,爱学习、爱仁心、爱人生、更爱学生 ,也就是“诲人不倦”。孔子的一生诲人不倦,尽享教学之乐。他把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献给了自己的教育事业,成就了七十二人不愧于三千人的空前盛会。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诲人不倦啊!他对待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不温不火,不厌其烦的教导。而在平时的闲谈中,孔子也无时无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论语》不正是孔子平时言语的点滴记录吗?“诲人不倦”是教师对求知者应该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作为老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我们应以孔子为楷模“诲人不倦”,赢得学生的尊重,社会的信任。

也许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念,我们就能在水沟和浅滩中生存。

正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周勇先生的《跟孔子学当老师》,把我们带进了作为教师的孔子的世界,领略了“大教教心”等深藏在《论语》里的道理。”仰视过大师的教育哲学之后,再次俯视自我的教育路程,如沐春风,如饮甘饴。

这是一本让人受用的好书。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2

孔子为什么会“诲人不倦”?因为有颜渊及“颜渊式的学生”相伴左右。颜渊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经常衣不蔽体,吃不饱饭。但即便如此,颜渊仍在那里复习老师教给他的功课。

颜渊简直是死心塌地的“听话”,有他这样的学生在认真听课,做笔记,教书就成为了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了!孔子离不开颜渊,不仅要创造优秀的教学,还要延续他的精神生活和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教学到这份上,已经不仅仅是教学了,而是师生的精神生命从此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了。

颜渊是孔子的“命”,颜渊死了,孔子的教学热情日益消退。不仅如此,他似乎已经到了生命的边缘。一向崇尚天道的孔子,诅咒天道的残酷。一年后,孔子还是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找颜渊,以继续令其心仪不已的“诲人不倦”。

“下卷——耕耘自己的《论语》天地”,的每一个标题都极具吸引力寻找《论语》导游:钱穆与杨绛, 设计自己的《论语》游戏,感受《论语》中的人格力量与师生关系,送一本“我们的《论语》”给毕业生。

读一读,学习孔子的为师之道。感受孔子与**之间的真情,或许可以抚慰你的烦恼,让你的旅途更加温馨。如果能收获半点孔子的从教感受,即可算没有白当一回教师。这正是我们“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根本意义所在。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3

我们学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与《论语》结缘,与孔子相识。孔子是万世师表,是金声玉振的集大成者,作为教师的楷模,他令我们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虽然在《论语》的阅读中我已经对孔子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但孔子是怎样当老师的?他的教育原则有哪些?作为老师应该向孔子学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仍然时时困扰着我。最近,我终于在《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周勇教授,他悄悄把”圣人“头上的光环遮了起来,聊天式地带我们走进了作为一个教师的孔子的世界。结合着我自己读《论语》的点滴感悟,一个走过千年风烟的至圣先师那魁梧的身躯,仁厚的心地在我眼前逐渐清晰起来……作为一名老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角度上来看,《跟孔子学当老师》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本着”反求诸己“的想法,我合上书页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整理出了几条心得,与大家共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可以改成:教之者不如好教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乐之者“,以学为乐,终身学习。教师的追求难道不是成为一个”乐教者“吗?世上有什么比快乐还重要的!”工作着并快乐着“的格言不就是让我们在乐教中追寻职业的幸福感吗?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是孔子告诫世人赡养老人要注重精神赡养,在此借用孔子的句式说上一句:”今之教者,是谓能教。至于犬马,皆能有教;不敬,何以别乎?“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爱学生、尊重学生,不能想着象训练犬马一样去训练学生。这种对待学生的态度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啊。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由此,我联想到以前,教室的玻璃碎了,我们进教室是不是一般先问:谁把玻璃打碎了?学一学孔子吧!我们应该这样问:玻璃碎了,伤到人没有?然后你再问玻璃碎的原因,这样问话的效果,哪一个更好就不言而喻了。千万不要把这理解成仅仅是育人技巧的问题,这是师德、是仁爱的体现,他体现出一名教师大爱无痕的风范。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为子游这一句的后面缀上:学生数,斯气矣。对学生要求太琐碎了,教师就会坠入烦恼与劳累之中,因此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婆婆妈妈的,把握与学生的距离也是一门学问。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一件器物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我看过这样一则趣闻,人们发现马在冰上跑不会摔倒的秘密,就是它在冰上跑时永远也不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一条腿。孔子在告诫我们,君子应多才多艺,否则当我们只能以某种技能谋生时,那就会摔得鼻青脸肿,就像小说中的孔乙己一样,百无一用。新课改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注重老师自身的一专多能,我们教师应该”不器“,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的课堂提问,甚至是充满爱意的眼神,千万不要集中在几个学生的身上,否则将会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孔子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学生不怕教师严厉,就怕教师偏心、不公平。

尽管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但我承认我还远远没有读懂孔子。孔子就是一座丰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深入研究和学习孔子,就不算入教育之门。“我想:学习,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合上这本书,我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旅程便开始了……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4

《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是本学期学校推荐教师阅读书目之一。这学期以来,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在读《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完后,孔子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受益匪浅。

我在问自己:我们到底该怎样当老师?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教育了许多有秀的学生。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推崇。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且孔子对因材施教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论语》中记载着一个孔子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经典例子。

子路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

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己做主张呢?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当然应该去做!

另一边的公西华不明白。他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矛盾。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

孔子是一位非凡的老师,他能够对接受教育的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因为不分析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笼统地灌输道德、知识和学问,就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Yjs21.cOm 幼儿教师教育网)

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人如何善解人意。大教教心在我们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渗入到这些多元化的当代学生的心中,那么我们所谓生动的说教只能被看作是毫无意义的忙碌。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真正蹲下来看看学生,平等地与学生相处,走进学生的内心,播下知识的种子,然后才能收获收获的喜悦。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5

【篇一: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在《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的卷首语上这样写到: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在本书中作者用清晰活泼的笔调,对孔子的教学及《论语》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其间旁征博引,用钱穆、章太炎等学术大师关于孔子的研究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给人印象深刻,让人在会心的微笑中完成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

“大教教心”;学第一,教第二。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让我们有机会跟随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来审视自己从事的职业—当老师,以及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

“心中有爱”。人活在世上,只要灵魂不死,他们所做的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孔子的非凡之处在于,他把毕生的爱奉献给了许多人忽视的教学,并通过教学找到了让他感到感动的家。

从三十岁执其教鞭开始直到去世,孔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教学。他对教学的无限热爱超越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本身,使许多志愿者紧紧围绕着他,努力学习。

“学”仍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才会有很好的心去教。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自学,并随时与学生交流学习和经验。

“学而时习之”决不仅仅是让学生好学,而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如何“学而时习之”,用自己的努力求学和不息探索,为学生的求学、正心做榜样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道路。这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正确轨道。孔子快到五十岁时依然真诚地对学生说自己还没有明确人生的真谛,仍会犯错,所以要再积累几年,准备从五十岁的时候钻研没有几个人能够读懂的《易》,使自己能够成为“在《易》里面读的人”

“真正的教育是教心”。大教教心正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之一。虽然孔子自己未提出“大教教心”这样的说法,但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

培养“圣人之心”正是朱熹为什么从事教学的根本理由。真正的教学是从师生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为基础,发生共鸣,才会发生真正触及师生心灵的教学。

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是“圣人”,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先祖,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用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

【篇二: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用了几天时间将周勇所著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细细品读了一遍,心涌无限感慨,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读这本书使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只有执著求实地学***,才能创造让学生永远留恋的求学岁月。

纵观孔子一生,他对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口头交流,通过学习文件和技能,而越来越深刻的是通过个人教学。他的勤奋、对真理的追求、理想和完美的人格、正直、善良、谦逊和礼貌、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心,都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代。

孔子以勤奋著称。他对各种知识都很感兴趣。虽然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但他并不以服务人才为荣,而是更加谦虚。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即便是学富五车,依然觉得自己不够学问,尤其是教了那么多学生之后,在颠沛流离中卖力求学,近50岁攻克天书《易》。

所谓“教,然后知困”。学生不仅明白什么叫谦虚,而且立志与老师一样好学上进。因此,“学”仍然应成为现代教师的第一命根。

宋**学家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更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师的成长尤其需要淡水滋润,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阅读和学习。

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常学常新,特别是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更要不断地自我充电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信服。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一旦教师拥有丰富的学养,哪怕没有孔子及**的“从游之乐”,也能存天地于心中,讲出学生喜欢、爱上的课来,让学生养成近乎天地的浩然正气。

《论语》教育我们,在学***锲而不舍、谦虚谨慎。孔子的学***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等精辟言论,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勤奋、自励、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真正向孔子学习,认真学习他的思想,一定会有所收获。

【篇三: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为提高自身素养,暑假里,我特别拜读了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学当老师》,很早就听同事介绍这本书,说它是一本指导教师很好地进行教学的必读之书。

拿到书本,书的封面印着一行小字: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把本书的写作当成一次旅程,一次纵观古今、横贯中外的关于教育大家的思想的旅行。

从他们的酸甜苦辣中印发自己的酸甜苦辣,从他们的教育思想中生发自己关于教育的思考。《论语》是一本后书,可惜我们知道的只有简短的几句,也很少像作者一样能拥有无限的感动而潸然泪下,读书读《论语》读到这个份上,不要说距离我们2000多年前的古文突然如此生动起来,就是随便哪一本现代白话文也很少有人读到潸然泪下。不过,**肥皂剧倒是有不少人被编剧赚取了眼泪。

单冲这一点,我们就有许多不足。无论什么事情,当你投入了真情,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净化,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把教学当成恋爱来谈,可见对教育的深情。

周勇博士的这本书写法很自由,因此也就很动情地抒发自己对孔子和与后世孔子般的老师或研究者的赞赏。这种文体很容易阅读。它本身不是一种考证。它是非常自由和个性化的解释。它也自然地融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这种写法就是把孔子“人化”而非“神话”。

走近孔子、走进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跟随孔子学当老师才成为可能。

这本书记录了梁启超、陈寅恪、章太炎、金岳霖等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化巨人,他们有一些自我张扬的人格,崇尚真理,摒弃世俗的骄傲。今天这样的教师太少了,可见报道的也就是被成为“民间教改第一人”的王泽钊、南师大附属中学著名杂文家吴非(王栋生)、复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而已。教育可以供个性张扬的教师生存的空间太少了,而个性张扬的老师大多“有一把刷子”,陈寅恪先生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因为教育的缺乏宽容,窒息了这些有生命力的教师的教育生存环境,实在太可惜了,又怎能渴望教出有个性的学生!

我最欣赏的是“大教教心”这个教育理念。其实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出这四个字,但教育家朱子常说。我们知道,孔子一向尊崇仁义之道,不仅为子民,也为那些古代帝王。

相关阅读

  • 学记读后感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学记读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

  • 孔子故事读后感600字6篇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孔子故事读后感600字6篇》,希...

  • 纪昌学射读后感集锦

    书像一艘帆船,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读了作品后,我们可能会对某些情节产生疑惑,这时最该做的事就是将阅读体验写成读后感了,那么一篇高质量的作品读后感可以怎么写呢?我们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纪昌学射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 薛谭学讴读后感汇编

    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了{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后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上的放松。 只有保持阅读时的感受才能写出真实的读后感。编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和“薛谭学讴读后感”相关的内容,欢迎访问我们的网页会有更多收获!...

  • [读后感分享]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190字)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