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04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学记读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记读后感(篇1)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学记》开篇就告诉我们:“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定要从教育入手”;“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重”。虽然从一个方面阐述把教育视为政治的最佳手段,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立德立人的教育目的。那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是否达到这一目的了呢?想到平日学生的一些思想及行为习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有的学生自私自利,凡事只顾想着自己;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却对人冷淡、嘲讽、狂妄自大;很多学生不知心疼自己的父母,对之呼来唤去……看到这些,很是难过。那么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成绩,忽视德育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和家长在平日处理事宜时一定要身正为范,做孩子的榜样。以德服人,在抓成绩的同时,更要要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仅要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甚至是我们的语文、数学课也可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学记中的第二段开头就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通过这句话就是教育我们人是要学习的,我们的学生要学习,孩子就像一块璞玉,需要我们来精心雕琢,为他们来引路,我们就像勤劳的园丁,精心培育这些可爱的花朵。那么我们教师为了不辜负国家交给我们的使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得要学习,平常我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借书,通过种种途径不断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充实自己,不断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正所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正是这个理。在业余时间我加强自己对电脑知识的学习,在我的教学中,不时的通过录像、实物投影、电脑等形式进行再现,让学生可以亲眼目睹,亲自体验。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兴趣,还能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学记》还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过后才能够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走“教学相长”之路。

以上仅是本人浅读《学记》篇的一点个人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更认真的学习,领悟其中的理念,将其贯穿于我的教育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学记读后感(篇2)

《学记》上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它的意思是: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其中倡导的导而弗牵是其精神之精髓,它要求教师放下手中的纲,彻底放弃师导生演牵引教学模型,真正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教师如同导游,我们只须把他们带到那儿,而其中景色之美是需要他们自己去体味。教学中,鼓励质疑,呵护求异。在课堂上,学生都开动脑筋,大胆发言,激情四射时,那隐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的种子,就一定会萌芽、生根,随之会茁壮成长起来。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课堂实施的核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老师的应声虫,而是一群有个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对教材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去反问,就会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理解。应提倡勇于质疑、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使数学课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作为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数学课的人文性,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堂主,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而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智力。

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的钥匙。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那么创新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产生疑问和好奇,具有质疑和批判的精神,进而终生具有问题意识。学贵生疑,产生疑问才能促进认识的深化、思维的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肯定学生的大胆质疑,拥有独特的见解。

值得一提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学记》中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素质高,就可能快速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旨,找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突破口,进行有效的创新意识训练。

总之,教学中应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创造和谐的气氛,激发兴趣,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将来进行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记读后感(篇3)

读《学记》有感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虽说是几千年前的精神产物,但我们今天来读,仍然可以受到很多启发。尤其是书中所述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帮助。

《学记》在肯定教育作用的前提下,能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要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读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正是我在平日里所遇到的困难。前不久,为了写观察日记,我除了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外,还专门带着孩子们在班里进行“泡黄豆”实验,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从看、摸、听、闻等各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我对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深感钦佩。

《学记》还主张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教学,因材施教……《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引导而不威逼,劝勉使学生增强意志力而不严加管教,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引导而不威逼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严加管教则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事,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则学生会用心思考。这句话有效地说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

注重引导,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学记》学记所言“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只要是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就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着。

学记读后感(篇4)

《古典学术讲要》——《学记》之读后感

《学记》是先秦存留下来的一篇专门讨论教育的文献,是一篇有思想性的文献,对历史有总结,对现实有批判。如果我们过于看重它的经典,我们很容易忽略它的内在边缘。读完这篇文章,我对教育有了深刻的感受。下面是我读了之后的一些感受。

首先,本文提出了中国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

当今时代,教育备受重视。中国古代和西方也非常重视教育,人们期望教育能促进社会发展。教育在中国,还是应试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先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然后是高中教育,大家为了高考而奋斗十几载,有笑话说,刚出生的婴儿旁应该写一句话,“宝宝,距离高考还有6570天”,可见,中国对于高考这一概念的重视程度。

经历过高考,似乎经历过一场灾难。另一方面,高考也催生了经济繁荣。无数的高考辅导班、心理辅导班等等。

毛坦厂中学,这里才是真正的大学生生产工厂,家乡为了孩子放弃工作来此陪读,每到高考前的这一学年,这个小镇因为学生而繁荣了起来。高考过后,便又恢复沉寂,待到新学期,这里再度繁荣。

无数人在抱怨高考制度,但他们却为此疯狂。正像作者所说的“应试教育确实有问题,但是它即使花钱,也买不到分数,无论如何还有着程度上的公正。”这句话才是真正的解释。

在如今富二代、穷二代更有优势的情况下,高考无疑是穷人家庭翻身的重要机会,所以不管所谓的应试教育、高考制度的对错之争,是否要废除、改变,显然,在真正的教育的理解下,它是错的,但是这是时代特征的体现,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会逐渐改变。

作者提到“要理解真正的教育,还必须走上另一条路。”《学记》这篇专门讨论教育的文献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

就身体而言,足以挑动群众,不足以改造人民。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作者提到《学记》开始的3句,是古代国民教育的总纲。一个社会,有被期待出现的“君子”,即理想读者,让他们来进行一个工作——教育,从而改良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不管是“发虑宪”“求善良”,还是“就贤体远”都无法达到“化民成俗”的境界、效果。

只有学习,即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切的根。

作者在文中提到《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代的“知道”与我们现在的“知道”不同,但是都强调着学习,懂得知识,只是知识可能有所不同。

再加上《学记》中的“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代的教育思想,便如此深刻,将教学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之上。当今,国家投放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来发展教育,然而教育也有所发展,但明显更加功利化,真正在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上却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然提高,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教育及教育的内容。

《学记》中提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学半,其此之谓乎。

”这段话解释到了“教学相长”的缘由。

这个道理,想来大家都耳熟能详。平时老师会说,希望同学们积极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我们一起成长。在高中,我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喜欢接受学生的一见,并对他们提出问题。她总是说:

“自己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方式,而不是老师一味的填鸭式教育。这样,双方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了一半,双方带来的增长和进步也没有那么大。

那么,作为一个学生,我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学习,积极提问。另一半发挥自己“教”的功能,使自己加倍成长,也使老师得以进步。

在《学记》中,教育经过了几个阶段。“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离经辩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远者怀之”此时也就是君子了,在人群中起作用,接通和社会的联系,这种教育真正是在培养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人学会了读书理解文章,学会了敬业这一职业道德,并且学会和别人合作,学会尊敬对自己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老师,最后基础扩宽,成为专家,成为在社会中起重要作用的君子。

反观当今的教育,似乎并不是这样的一个综合进程,教育过程中偏重的更是技能方面、知识方面,而对于这个人各方面的修养、社交能力则不太重视。不然又如何现代社会有那么多高材生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更甚者,对老师有稍微的不满意,便恶语中伤,散播谣言,诋毁老师的名誉。由此可见,作者在文中的那句“要理解真正的教育还必须走上另一条路”,想必是《学记》之中的教育过程了。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仅也。

”《学记》中的这段话,指出教育要灵活,不能过于压抑,有张有泄,有学习的时间自然也有休息的时间,成长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这样教育才能成功,最终达到“虽离师辅而不仅也”的境界,对应前文中的“强立而不仅”。当今中小学教育,明显过于压抑,抓的太紧,自己感觉学习是一种心理意愿,如果确实没有那个意愿,再怎么逼迫也是没用的。所以说,一定要从心出发,去爱上学习,方能学好。

《学记》中提到“今之教育,呻其占毕,多具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指老师在课堂上不与学生交流,而是满堂灌下去。这所指现象与我们当今的初、高中应试教育似乎有些想像,教师只为赶课程进度,或认为交流乃无用之物,而只顾说自己的,讲完即可,结果便造成了“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此处的不尽其材,本人觉得不应该是指老师留了一手,没有把自己全部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就像韩愈的《马说》中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人才并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好的老师对其加以开发、引导,便其才能发挥到极致。可见,教育方法和优秀教师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怀,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学记》中的这句话首先提到要学会预防,因为有些后果我们也无法承受,有可能毁了自己的一生。

就像毒品一样。如果不吸毒的人想一想,如果只碰一次,他们真的会有这么大的瘾吗?此时尝试一下,您将后悔不已,因此必须禁止某些事情。当一个人在可教的时候,听得进步的时候,那么此时要教它该说的话,该做的事儿。

同时,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当然偶然会碰到一个天才,看似他胡乱看了一遍,却一清二楚。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仍然需要一步一步的学习过程,最好是一步一步地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做到“不陵节而施之谓怀。

”同时,我们经常会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那么在其他人在讨论研究的时候,如果我们在一旁细细的观察,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做到“相观而善之谓摩”,像是在《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在一旁看一代宗师黄药师和欧阳锋过招,在旁边观战的他受益无穷。一点一点地看,在心里默默地比较。这是观察。人们总是想在人群中认识自己。在信息密集的地方,旁边的人会边的更好。

我们已经做到了这四点,我们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学习过程。这样,到达“教之所由兴也”,教学的效果最好,我们学习的效果也最大、最能够得到长进。

《学记》中有“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对年龄的要求。的确,有些科目对年龄有更高的要求,如语言、记忆力等。

说了该学的东西之后,你会发现很难掌握。但是《学记》又告诉我们学习不用多么的刻意,生活的本身就给你提供了很多的素材,要我们从这个本身中来寻求意义,那么学习就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必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反而更要加油。

读完作者对《学记》的分析,感触颇多,谈上面这些点仅仅是一点而已,教育、学习是亘古常新的话题,看看古人对教育、学习的观点,从而优化了自己的学习观念、方法,真是受益无穷啊!

学记读后感(篇5)

那天,我读了《礼记・学记》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话:“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是: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地钻研。

这是关于教与学关系的精辟论述!确实如此,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学识是如何的浅薄。从而激发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下去……而在教授学生知识时,自己也能从教中感到一些新的困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从而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确实是能做到细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研习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真正坐到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当然,像这样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教学成绩是优秀的。他们更能为学生做出学习的榜样,给学生好的影响。他们自身不断地成长,也能引领其他教师的成长,更是一个学校成长的中坚力量!他们会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敬重,也会受到社会的赞誉。像这样的老师,真的是无愧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而光荣的称号!

但是,也有一些人却做得远远不够……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对自己现有的知识真的不应该满足。要知道,时代是迅速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地更新的.。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作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那么不去补充新的知识,就会造成知识枯竭,思维凝滞。渐渐地,更会逝去工作的激情与职业的幸福感。那也只能是混天熬晌、百无聊赖地等待着退休,这其实是很悲哀的事情。因为,工作期间才是人一生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阶段。如果连工作期间,都是那样消极怠慢,那也只能说,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毫无意义的、失败的。

作为教师,在如今的信息时代,需要学习的方面真是太多啦!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并且,这些还会随着时代不断地更新换代、充盈完善。如果我们不去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又如何去教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孩子们。作为他们的老师,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还固守着原来的老传统、老观念,那真是要被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无情地淘汰掉……对于新生的事物,我们真的不能再持不屑的态度,再怀有观望、消极的心理。这样做的后果,那只能是误人子弟!要知道,作为教师,误人子弟是一件多么后怕的事情!因为教书不像种庄稼,一季没有用心管理,没有好的收成,那也只是误了一季。而对于一届学生来说,如果恰好遇到了不负责任、知识贫瘠的老师,那真的是很不幸的事情!因为,在知识的衔接上,如果出现了断裂,就不容易去弥补……可见,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师,给学生造成了多么大的严重后果!

任何一位教师,都需要后天的成长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都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去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称职的教师。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对学生负责,对祖国的明天负责!

学记读后感(篇6)

《礼记·学记》中的内容是如此宽泛,论述了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内容,读之受益匪浅,古今许多思想原来都源于此。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曰敩学半。”人们总是说学无止境,人生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学的越多反而越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无穷。大千世界有无穷的奥秘拥有的知识越多好奇心就会越强,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老师教与学生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老师在教导学生时,亦能从中有所收获,得到新的体验和感知,正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老师教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古人是如此的高明,在社会发展很落后的古代,已提出了类似于今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策略,不得不令人叹服。而反观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育仍普遍存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模式非但没有进步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值得很多人深思。时至今日,人们才领悟到教育的弊端,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个性的发展。读了《学记》之后,在想现在提倡的教育政策,有种返璞归,向原始回归的感觉。

如果真如《学记》中提出的那样老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将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记读后感(篇7)

最近学习国学,认真的把《学记》读了一遍,感悟其精辟、敦厚、浓浓的书香在心间四溢。在这篇文章里,蕴含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道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更有重要的作用。

《学记》里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自古至今,关于为师之道的阐述有很多,我想为师之人做好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厚积薄发

教学之路就像一条长河。为了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必须有许多支流来滋养和丰富它。如果我们懒惰,教育之河就会变得浑浊甚至干涸。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丰富积淀的人。

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增添一些厚重的肌理,读书可以为我们增添一些文化的雅致;给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聪明和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省,其实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心灵更清晰,思想更先进。

二、方法引航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不学操缦,不能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在此告诉我们课外积累的重要性;“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在此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师者若提前掌握这些规律,再去教学生,相信教育效果会更好!有句俗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华”,而《学记》里有关教育的阐述无疑是精华中的极品。

三、师之道也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评价好老师的标准很多。 我想当老师的那一天是责任在我肩上的一天。《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老师,“师”的内涵很广泛,“师”的底蕴更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

虽然有很好的理由,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缺点,就可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

总有一天我会回答不了学生们的问题吗?会不会有一天,因为我们不学习,我们跟不上这个社会的快速发展?读完这些问题后,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的确,我可以花很多时间学习,我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必须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做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贯彻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为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学生,教育教学就能朝着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接近。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作为一名当代教师,我们肩负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时代赋予我们更重的责任,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同事虚心学习,永不满足,努力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一名领导认可、同事认可、家长认可、学生认可的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好老师。

《学记》可以说是中国人教育中国人的最好的教育方法。今天我们来认识它、学习它,了解、认识和掌握过去教育世界的成功经验,从小处说,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与学;从长远来看,这是为了**未来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更好的现实。

以上只是我读完《学记》之后的一点感想,它里面还蕴藏着许多耐人深省的道理,需要我们仔细反复的去研读。

学记读后感(篇8)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论著,是古代教育界的一本教科书,是闪耀着儒家光辉思想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的教育专论之一。《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篇一: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内容。目前自己有些内容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课怎么上?现在有很多争议。

我选择了两个与自己的教学密切相关、深受感动的观点来**我个人的读后感。

《学记》第三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一、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

”学生质疑约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

学生们经常有不盲从的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

三是为师纠错。

二、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考虑得比较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比如,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老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

结合文章语句说明一下。”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候,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答案,虽然未必正确,但由于他们的观点不同,他们可以启发一些不同的思考。

三、学生习作为育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使以课堂为载体的育人活动更为有效。

说教不被学生接受,但它是教育学生最常用的方式。说教本身无过,流于刻板则无效。有时,学生的作品提供了以个用语言教育学生的机会。

家长会上,面对家长和学生,我从一则周记说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为生活打拼已经很累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为我们的学习分心?面对父母疲惫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责。”

跟几个纪律不好的学生交流时,我也拿出了学生的周记本:“我多想坐下来静心学习,自习课上说话的同学,难道你们不知道“己所不语,勿施于人”?

这样,便实现了“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所有这些,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经常思考。教与学双向的付出与收获,使自己受益颇丰。所谓“教学相长教中知困学解困,师生互动师亦获长生补长。”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集体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

以我浅见的视野,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

篇二: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应该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论何时,我们都不可以停止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要做一位教师,需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最近,我们也在学习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我认为思维的过程就是对隐性知识的学习。老师不能为他们思考,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和成长很多。我们也要“士先志”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

而现在“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轻松也更主动的去学习。

因材施教是《学记》里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规律,“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我们的教育需要遵循这个规律,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学习。孔子始终理解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说:“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

“家里有兄父,怎么能自作主张呢?”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说:“当然应该去做!

”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解释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却退宿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地去做。

”《学记》也交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学生可能有的四有过失为“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

”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

“长善而救其失。”,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过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同时真诚的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我们也需学会“比物丑类”,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也需多思考,从学到的扩展思考开来,应用在其他学习和处理事情上,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学到更多。

书本交给我们的远远不止那些文字,我们需开阔我们的头脑,看到更广的知识,如果只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不利于我们学习了。

《学记》中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教育也是要不断的探索的。虽然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但这些基本理论不会失败。只有牢记经典,结合实际,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其实也不光是教育,一切活动都有它的方法。我读的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实践的经验,我想这《学记》中的理论需先装到我的行囊中,带着它一起去走我的教育学习之路,时常在看看,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三: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虽然语言很难理解,但仔细阅读,平时教学中的疑虑顿时得到缓解。《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

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指导、监督、改进。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白。

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道”“强”“开”,才能达到“和”“易”“思”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

这与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是一致的。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些层次有一定的顺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满足下层的需要。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内容。

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前面的知识掌握不好,后面的知识就掌握不好。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求学也不能顺利。人本化教育主张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能创造性地做任何事,并能总处于创造的过程中。

主张课程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应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应该和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与《学记》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么相似,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归。中西文化的碰撞实际上是建立在对人的研究基础上的。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时时遵循的。面对《学记》我们应该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

篇四:《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

教学的本知识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接受知识

..要想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要借助《学记》"和易以思"的观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真正遵循和贯彻这样一种教育教学原则有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第一实施启发式教学..

即做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个性健全素质全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学记读后感(篇9)

分析《学记》当中的诸多教育思想

《礼记》是儒家重要的典籍之一,相传是孔子对周代典籍《仪礼》各篇的传解。最近仔细阅读了《礼记》中论及教育的最重要的篇章《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国家治理、教化百姓、自身提升都有很明确的指示,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方针也是参照《学记》当中的一些重要理论。这项作业对一些重要的想法有一些看法,意在表达。

一、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学记》开篇说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问,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其中重要的思想就是“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作为一名统治者,如果你参考以前的法度,用一些善良的人,足以可以有所动静,但是不能在老百姓中有影响力;如果统治者请教贤明的人士,体恤和关怀一些边远地区的老百姓,是可以在老百姓当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却做不到教化百姓。

统治者要发挥教育人民的作用,就要靠教育。

开篇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育对于一个统治者、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说出了教育的价值,使大家明白了教育的作用,可以让但是的统治者更好的接受儒家的教育思想。放在当代同样是这样的,如果想要很好的治理一个国家,就要做到国民思想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完成。所以我们国家现在把教育放在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最高位置、同时也不断提高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总支出中的比重,可见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作用。

紧接着,《学记》中说到了一句名言,至今我们还一直用这句话来鞭策我们自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指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善性的,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努力学习,就没有办法懂得一些道理,就没有办法理解国家或者**的一些政策,不利于国家的治理。这句话解释了我们每个人,指出了教育对个人的作用。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又再一次的说明了教育对于统治国家的好处,说出了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统治百姓,教育必须放在首位。“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也成为了至理名言,在后世的中不断用时间证明其伟大的先见之明。

2、教育制度的介绍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句话说出了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学制建设,说明了古代设置学校和教学的制度,每二十五家为一个“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为一个“党”设有学校叫“庠”,每两千五百家为一个“术”设有学校叫“序”,每个诸侯及天子国中设有学校,用来教授世子、群后之子及“术”“序”选送的优秀人士,该学校叫做“学”,在以后的历史中发展为“大学”。该表述是做为最早的学制建设的论述,为我们以后的教育学制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这段话的表述则是我们国家最早的学年编制,也是我们现在所设置的年级制最早的萌芽,它详细阐述了每一位求学者必须经历的几个求学阶段,在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达到了“大学之道”。就像这里说的“蛾子时术之”,说的就是每个求知学者,就应该效仿小蚂蚁衔土不息二砌土成堆的精神,孜孜不倦的学习。

3、教育的原则

《学记》中对我们现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它里面提到的四个教学原则了,这四个教学原则随我们国家教育思想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教育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

1、长善救失原则

文中说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作者指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四方面的缺点,而这些学生能出现的缺点,作为教师都是必须知道。

“四失”有:(1)因为想学的太多了导致了什么都学不精,(2)过分的追求小部分的精通,而导致了知识面过窄,(3)学习的各个部分难度不同,就出现了避重就轻的状况,(4)学习中有了困难,有的学生就畏难而退。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接着作者就说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因为有不同的心理状态而造成的,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知道了学生心里面想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产生了这种心理。

全面了解了学生之后就应该“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为了扬长避短,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及时对其缺点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2、藏息相辅原则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作者指出,业余爱好,即"居学"可以辅助正课学习。因为如果我们不在课后演奏各种乐器,我们就不能在课堂上熟练地学习古筝;课外不学习歌咏,不吟咏杂诗,课内就不能深刻地理解《诗经》;下课后,如果不练习清扫来处理这些杂事,我们就无法很好地学习礼节。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使正课学习,即“藏”有主攻方向,学有所成;业余爱好,即"息"活泼多样,饶有兴致,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张弛有节、严肃活泼的愉快过程。

3、启发诱导原则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和归纳。引导学生不要牵着鼻子走,使师生彼此快乐;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却不要压抑其个性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虽有压力但却容易达到目标,不至于“苦其难而不知其益”;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但不要急于提供现成的答案,才能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和易以思”,就算是善喻了。

《学记》中的该教学原则是继承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这是从教必须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4、教学相长原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他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

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教师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教学相长”本意是指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和向教育实践学习,但后来也将其引申为师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激励的辩证统一关系。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提出"教学相长" 的光辉命题都是《学记》对世界教育史的重大贡献。

4、学校管理的方法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BiJiAogao.cOM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养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学记》把入学教育做为大学教育的开始,要求在开学这一天,王子率领文武百官亲临学宫,参加开学典礼,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

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在听到鼓声时才能打开书架拿出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认真态度。教师上课之前应准备好惩罚学生的教鞭,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懈怠而荒废了学业。

《学记》虽然只有1000多字,但是它却对先秦时期有关教育的诸多精华作了高度的总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不仅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对世界上的教育事业意义重大,就算是时隔几千年的今天,《学记》对于我们现代的教育还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为之不断地研读、思考。

学记读后感(篇10)

六班周书扬

在暑假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书里情节曲折,故事跌宕,我被深深吸引住了……

这本书告诉我们,鲁滨逊放弃了自己的富裕生活,不顾父母的反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航海。他生来就具有冒险精神和男子汉的英雄主义。但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在海上,他遭到了海盗的袭击,但面对危险,他无所畏惧,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他逃脱了海盗的魔爪,重新开始了航海生涯。本来以为会一帆风顺,没想到遇到了暴风雨。船沉没了,船上的人丧生。但鲁滨逊凭借坚强的毅志力,躲过了一场灾难,最终来到了荒岛。

荒岛上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和挫折。野人和野生动物经常吓唬他,整天坐立不安,吓唬人。他经常把猎枪挂在身上以防惹麻烦。

同时,饥饿也困扰着他,但他有了创新的思维,开始养羊和水稻。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病魔还会时时缠住他的身体,让他痛苦万分,他凭借着不放弃、不抛弃的品质战胜病魔,最终**。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罗滨逊在逆境中不屈服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如岩石中的翠竹;如暴风雪中的海燕;如战场上勇往直前的英勇士兵。

当我们挥舞着理想的翅膀,越过高山和大浪,失败了,在黄昏的地平线上独自流泪或忧伤,但是我们没有停止对远方希望的眺望。因为我们爱坚强!我们年幼,就应该在流动的生命中坚强度过。

鲁滨逊身上拥有的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勇士精神,由此我想到了名人说过的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鲁滨逊坚忍不拔的意志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立志要做一个像鲁滨逊一样越挫越勇的人,成为一等的强者。

学记读后感(篇1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确实,还可以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可以学习更多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必须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中的第二段开头就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它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学记》中写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就是说: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老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这样才能“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须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厚积方可薄发!

相关阅读

  • [读后感推荐]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鲁滨逊...

  • 2024读后感:昆虫记读后感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昆虫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相信大...

  • [读后感分享]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范文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范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

  • 纪昌学射读后感集锦

    书像一艘帆船,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读了作品后,我们可能会对某些情节产生疑惑,这时最该做的事就是将阅读体验写成读后感了,那么一篇高质量的作品读后感可以怎么写呢?我们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纪昌学射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 薛谭学讴读后感汇编

    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了{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后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上的放松。 只有保持阅读时的感受才能写出真实的读后感。编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和“薛谭学讴读后感”相关的内容,欢迎访问我们的网页会有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