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优秀工作计划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06

一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对自己有督促与提示的作用合理的计划自己的工作,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什么万能的工作计划书能帮助的自己?小编为你推荐《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优秀工作计划精选》,更多精选工作范文内容尽在笔稿范文网。

一、班级分析

本期我继续任教一(3)、一(4)班的数学,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考能力。在上期的期末测试中,高分与低分之间悬殊较大,因此,本期辅差工作应作重点抓好,让每个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好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能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改进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图形的组拼(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

读数写数2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bijIaogao.com其他人还在看

[计划必备]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


工作计划能让自己后面的工作思路清晰、有条理。快给自己的工作指引方向吧。写工作计划的时候哪里没有可以参考的范文?下面的内容一定能开阔你的思路,喜欢《{[计划必备]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就收藏一下吧!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月份周次单元教学内容页码

课时数

9

1一准备课2~5222二位置6~1333

3~4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4~31

10

1、1~5的认识3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4~6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0~11

7~13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2~83

20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整理和复习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11~12

14~15

11~20各数的认识

84~90

4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16七认识钟表91~9522

17~1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2

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20九总复习4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本班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我于本学期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至20各数。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3)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至20各数,感受0至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3)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

能用0至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四)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五)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为了便于复习梳理新知,也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几位教师经过集体研究把本期的复习计划制定为三个部分来进行复习。分别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并针对每个部分指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

数与代数(6.136.16)

一、复习内容:

教材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四单元(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二、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

1、正确地认读、写百以内的数。其中要掌握看实物图用数表示,看计数器上的珠子写数字。

2、百以内数的组成。清楚数位的顺序(例如知道从右边数的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掌握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明白数的组成。

3、按规律数数。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数出所给物体的个数,(例如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能观察到所给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填空。

4、正确比较数的大小。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例如在59、21、46这三数中,利用59比21多得多,46比21多一些的信息,从而选择结果。

三、数的运算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其中包括进退位的运算)口算至少要让孩子达到每分钟六道。

2.混合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

4.估算。如:估计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乘车时两个班乘哪一辆车合适。

5.比较。在比较算式和算式的时候,灵活的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不用计算比较出两个式子的大小。会用多得多、多一些、多一点、少得多、少一些、少一点等词描绘数与数的关系。

四、解决问题。

1.情景的问题。灵活根据情景选择正确计算方法,理解生活中用加法,减法解决的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P99第7题。

2.提问题。只要求能用三句话完整的表述信息和问题,不过在训练时仍然对于问题的书写进行了一定的训练。

3.常见的量。

(一)人民币的认识

(1)回顾和加深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印象。

(2)(根据实图的张数计算总共()元()角,明确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的原则。并会计算当角和角满十后,换算成一元的知识迁移。

20元+17元=()元1元+5角=()

5角+5角=()元40元-25元=()

100元-45元=()元2元3角+3元=()

8元7角+3角=()元1元2角+8元8角=()

(3)正确利用元、角、分的关系,进行换钱的练习。

(1)一张50元能换成()张10元。

(2)一张100元能换成()张50元。

(3)4张5元能换成()张10元。

(4)一张50元能换成()张20元和()张10元。

(4).会应用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1.笑笑买了2枝铅笔,每枝铅笔8角钱,她买铅笔用了()角钱。

2.一个面包8角钱;一袋牛奶比一个面包贵7角钱,一袋牛奶的价钱是()元()角。

3.一个排球40元,一个篮球比它贵30元,我有50元,买一个篮球,够吗?如果不够还需要多少钱?

(二)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1、在钟面上,时针是又()又(),分针是又()又(),当分针正好指在12上是(),当分针正好指在6上是()。

2、现在是3:42,过5分是()。

3、小名今天早上6时起床,过半个小时吃早饭,他吃早饭的时间是()。

在对于学生的计算准确性的训练上,让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要养成回头看的好习惯。

空间与图形部分(6.176.21)

一、复习内容:

教材第一单元(位置)、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二、知识技能目标:

观察物体:1.明确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

2、能正确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及位置。

图形的拼组:1、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

2、能在具体的活动中,将图形进行分割和组合;

3、会用七巧板拼图。

三、复习重点

观察物体:辨认和区分上下、前后、左右。

图形的拼组:辨认图形,及图形的分割与组合。

四、推荐方法及措施:

观察物体:1、提供简单的实际观察活动,进一步提高切身的体验;

2、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人物,想想自己所处的位置。

3、题型可以用连线、填空或判断等形式。

图形的拼组:

1、图形的辨认:

1)、给出各种形状图形,将图形进行分类,能够正确书写图形的名称。

2)、数一数组合图形中的简单图形,也可以与统计部分结合起来复习,例如应用不同图形采取不同的记录方式来绘制记录单。

3)、在立体图形中找出平面图形,清楚什么图形会出现在哪种立体图形上。

4)、在一个有趣图形中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准确的数出不同图形的个数。

五、复习课时安排及内容。

1、课时安排:1课时

2、复习内容:总复习P100-10、11题。

3、复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辨认物体的位置。

2)、能辨认简单图形,在具体的活动中能将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

统计与概率(6.226.25)

一、知识技能目标

数据统计: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

2.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作出简单的推测。

二、复习重点

统计:

1、结合实际问题,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在实际的情景中通过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并教会一些统计的技巧。

2、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推荐方法及措施:

统计:

1、复习时仍然要创设适当的情景,既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也激发学生对复习的兴趣。从而根据数据现象,制作条形统计图。

2、利用有效的方法从有序排列或者无序排列的信息中,收集到有效的数据。

3、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采用画圈、打点或者写正字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避免数据的出入,也可用不同的图形

4、在涂统计图时,为避免学生少画、多画的情况出现,可指导学生先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中作出相应符号后,再将统计图画完整。而在补充题目中已涂好的部分时,还要记得检查题目所涂部分是否正确。

5、要指导学生学会检查。要明白:所有数据之和要和所统计的总数相吻合。

6、为使统计图形美观,要使学生养成利用直尺作图的良好习惯。

7、可以结合加减法或图形来进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有关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80字)


新一轮的工作来临前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计划抒写工作计划也是有一定的方式。自己的工作如何合理的计划呢?2022年最新工作计划范文《{有关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80字)》带给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月份周次单元教学内容页码

课时数

9

1一准备课2~5222二位置6~1333

3~4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4~31

10

1、1~5的认识3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4~6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0~11

7~13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2~83

20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整理和复习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11~12

14~15

11~20各数的认识

84~90

4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16七认识钟表91~9522

17~1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2

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20九总复习4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本班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我于本学期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至20各数。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3)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至20各数,感受0至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3)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

能用0至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四】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五】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工作计划推荐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6、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应试心态,明确复习比考试更重要。

★复习内容及知识点

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减法(一)、有趣的图形、加减法(二)、购物、加减法(三)、统计等内容。

一、数与代数

关于数的认识部分:能数、认、读、写、摆(画)100以内的数;明确数的组成、数位、位数与数的位置值;会用符号比较数与得数的大小;能按规律数数、填数;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差不多表达或选择数的大小关系。

关于减法计算:能在实际情景中,了解数学信息(文字、情景、表格等),提出问题(一共、剩余、多几、多几的数、差几等),列出加减法算式;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进行口算、笔算(进位、退位)以及三个数的加减;能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或选择;能通过数学思考直接比较得数的大小(即不计算比较得数的大小)。

关于购物:知道并能正确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大致的价值;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比较不同面值(或组合面值)的大小;会清点和兑换人民币;能在购物情景中,正确估计并计算购买13件物品的总价和找补(建议家长用真的人民币让孩子进行兑换的游戏,并能说出用了几张什么样的人民币;最少用几张钱买到某件物品。)

二、空间与图形:

能直观辨认站在不同位置所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两个位置);能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大致长度,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和大小比较;会量、画确定长度的线段,能用米、厘米表示长度,能用米厘米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区分体和面易混淆的名称和含义,在体上找出(数出)所学的面;能简单地想象图形的折、拼、剪后的形状;能看出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三、统计与概率

能对一堆事物进行简单的统计;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总量、最多(少)、相差等;能根据统计结果做简单的安排或建议。

★复习策略

1、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复习目的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收获。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3、重视学生在复习中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4、在复习中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倾听、评价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在复习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抓两头带中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的辅导。

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复习时间安排

6月4日:复习《有趣的图形》

6月5日:复习《加减法(二)》

6月6日:一年级汇报活动

6月7日:复习《购物》

6月8日:复习《加减法(三)》

6月11日:复习《统计》

6月12日:期末模拟测试(一)

6月13日:综合训练

6月14日:综合训练

6月15日:综合训练

6月18日:期末模拟测试(二)

6月19日:针对性训练

6月20日:口算期末检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荐]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大全六篇


没有计划的工作杂乱无章,看似忙碌却是空缺的,优秀的工作计划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那么如何写好一份工作计划呢?2022年最新工作计划范文《{[荐]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大全六篇》带给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

2.9-2.15

位置3

11

4.20-4.2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5

2

2.16-2.22

位置1退位减4

12

4.27-5.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

整理复习2考查1

五一休息一天

3

2.23-3.1

退位减5

13

5.4-5.10

运动会三天

认识时间2

4

3.2-3.8

整理复习3考查1

14

5.11-5.17

认识时间1

小小商店1考查1

5

3.9-3.15

图形拼组2

数数、数的组成2

15

5.18-5.24

找规律4

6

3.16-3.22

读书、写数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

16

5.25-5.31

统计3端午休息一天

7

3.23-3.29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减法1

摆一摆、想一想1

复习 考查1春游一天

17

6.1-6.7

总复习

8

3.30-4.5

认识人民币2简单计算2

清明休息一天

18

6.8-6.14

总复习

9

4.6-4.12

考查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

19

6.15-6.21

总复习

10

4.13-4.19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

20

6.22-6.28

总复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五、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月份周次单元教学内容页码

课时数

9

1一准备课2~5222二位置6~1333

3~4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4~31

10

1、1~5的认识3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4~6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0~11

7~13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2~83

20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整理和复习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11~12

14~15

11~20各数的认识

84~90

4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16七认识钟表91~9522

17~1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2

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20九总复习4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四)

一、本班情况

本班学生35名,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五)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六)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荐】


小学一年级全年体育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和时数

全年时数

百分比%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欣赏性和阅读性内容

12

12.50

6

6

体验性内容

活动方法及实用技能

走和跑

10

10.42

6

4

跳跃

8

8.33

4

4

投掷

8

8.33

4

4

跳绳

5

5.21

3

2

基本体操和广播操

14

14.58

8

6

运动参与(游戏)

20

20.83

10

10

延伸性内容

韵律活动

6

6.25

3

3

民间体育活动

13

13.55

4

9

合计

96

100

48

48

测评内容

第一学期

广播操

30米跑

基本队列队形

第二学期

广播操

投掷

30米跑

备注:按每周四节备课,其中一节为机动课程;由于不可抗拒因素或者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时,灵活调整、安排教学工作!

一年级上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内容分析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体育基本常识、基本活动和游戏。体育常识主要包括体育课的作用、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基本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包括队形队列、基本体操、走、跑、跳、投、滚翻、攀爬、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最后一个板块是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一些简单游戏。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长发育,增进身体健康。学生在身体活动当中,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和各体育群体社会性的交往活动,感受到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情趣,体验自信、健全的个性心理。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和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三、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1、引导课:认真上好体育课(室内理论课)2、正确的走站立姿势;排队上课、集合、解散;3、小学生广播体操(一);稍息、立正4、机动

1、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一);学习小学生广播体操(二)2、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二);学习小学生广播体操(三)3、队列:报数;游戏:块块集合4、机动

1、复习《七彩阳光》;游戏:一切行动听指挥2、各种姿势的走;走跑接力3、前后滚动;摇小船4、机动

1、队列:原地转法;复习《七彩阳光》2、模仿动物走;走跑交替3、理论: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4、机动

1、投准练习;游戏:看谁投得多2、韵律活动:听音乐做动作;基本姿态练习3、队列:踏步-齐步走;复习原地转法4、机动

1、基本跳跃;模仿动物跳2、拍球;拍球比多3、拍手操;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4、机动

1、游戏:端水平衡;障碍赛跑2、技巧:前滚翻(一);跳垫子游戏3、技巧:前滚翻(二);换物接力4、机动

1、兔子舞(一);蹦蹦跳跳2、兔子舞(二);游戏3、齐步走-立定;复习拍手操4、机动

1、快速跑;接力游戏2、拍球;传球接力3、劳动模仿操(一);游戏:改换目标4、机动

1、劳动模仿操(二);换物接力2、走跑交替;走跑比美3、双脚连续跳;比谁跳得远4、机动

十一

1、舞步:跑跳步、滑步;游戏:黄河、长江2、走和跑:直线跑;游戏:传递情报3、持轻物掷远;跨下传球接力4、机动

十二

1、复习队列队行;游戏:搬运接力2、复习跑跳步、滑步;兔子舞3、后踢步加手臂动作;柔韧练习4、机动

十三

1、地滚球;游戏:小小保龄球2、拍手操;游戏:8字接力3、模仿动物爬;爬垫子接力4、机动

十四

1、跳小绳;跳绳比多2、走跑练习;游戏:跳进去拍人3、欣赏全国大众少儿组健美操比赛;找自己的家4、机动

十五

1、复习正确的走和正确的跑;游戏:迎面接力2、队列:走圆形;十字接力3、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游戏:老鹰和小鸡4、机动

十六

1、模仿动物形象的简单舞蹈动作;集中注意力游戏2、拍球接力;协调性练习3、理论:体育运动与营养卫生4、机动

十七

1、快速反应跑;报纸游戏2、复习《七彩阳光》;小游戏3、复习基本队列队行;游戏:跳进去拍人4、机动

十八

1、复习;总结2、考试3、考试4、机动

备注:按每周四节备课,其中一节为机动课程;由于不可抗拒因素或者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时,灵活调整、安排教学工作!五、测试建议测试项目: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基本队形队列;

关于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4篇)


制定工作计划能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合理的计划自己的工作,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什么万能的工作计划书能帮助的自己?本站精选整理的《{关于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4篇)》或许能对你有帮助。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我叫李强担任一年级组的体育委员,主要是负责一年级的体育活动及辅助宣传委员的工作。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对这个学期的体育活动进行了计划,这个学期的每个月都有详细的计划。

三月份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展示假期活动的成果。

活动时间:活动安排在三月前两周进行。

展示方法:在体育课上进行活动展示,主要分两块第1是体能的展示以50米跑为主进行,第2是技能展示以踢毽子形式展示。

展示的意义:通过假期活动的开展,检验学生是否通过锻炼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是否达到预想的效果,在检验中并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定。例如胖的与瘦的两者之间是要区别对待的,两者的身体素质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所以要求也不能相同,假期活动主要是要体现出两者在活动中都是否收益,是否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在踢毽子项目中也是一样,男生与女生掌握有所不同,男生可能没有女生学的好,掌握的情况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对此项目感兴趣,其次看学生是否刻苦练习。展示完之后会在课后对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讲解和帮助,而在兴趣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此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琢磨。

四月份活动内容是外出活动。

活动时间:活动安排在四月第二周的周五全天进行。

活动地点:广场。

活动内容:亲子游戏活动,

1家长蒙眼背孩子踩气球,

2两人三条腿接力比赛,其次是放风筝活动,在比赛中还穿插其它的活动,如唱歌跳舞,以班级出节目还可以愉悦身心。

活动方式:以比赛方式进行评比。

参加人员:一年级全体师生,邀请德育处领导参加。

器材:红领巾,气球,绳子,风筝等。

裁判:吴志强、李强等。

活动规则:

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年级所有学生。

2(1)亲子游戏

(1)家长蒙眼背人踩气球每个班选出10名同学与家长进行比赛,在这过程中家长是蒙着眼睛背着孩子在规定的区域由学生指导家长踩气球,

(2)两人三条腿接力比赛每个班选出18名同学与家长进行比赛,在游戏中打乱学生和家长可以与其他家长或学生进行比赛,主要体现协作能力。

(2)放风筝则是每个班选出4到5名同学进行比赛。

(3)所有人应遵守规则,按规则进行比赛。

活动目标:通过此次外出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感情;特别是在蒙眼背人踩气球游戏中不只是得到了身体锻炼,而且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也得到了锻炼,因为在蒙眼背人踩气球中,需要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气球的具体方向,在协作方面也得以提高,因为游戏是两人共同协作完成的,需要两人的默契,通过放风筝活动也让学生身心放松并掌握一门技能,在这次活动中可以体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在校外的活动气息且没有在校内的学习压力尽情放松身心。

五月份的活动内容是游戏:集体运水,搭桥过河.

活动时间:活动安排在五月第三周的周3周4大课间进行。

活动地点:操场。

活动内容:集体运水,搭桥过河游戏。

活动方式:以比赛方式进行评比。

参加人员:一年级全体师生,邀请德育处领导参加。

器材:班级自出器材,水桶,小容器,大容器,60×60大的纸板。

裁判:吴志强、李强等。

活动规则:

1以班级为单位,一年级所有学生参与,在规定的时间集体运水每班16人,搭桥过河每班16人,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活动。

2(1)集体运水游戏,排成一路纵队从起始端以接力形式用规定的容器接水在规定的距离绕过障碍物或跨过障碍物到达终点倒入另一个容器里,以班级容器里水多排名。

(2)搭桥过河游戏,在规定的距离内四人用纸板搭桥进行比赛,每端8人,必须踩在纸板上接力到达终点,如果没有踩在纸板上还在向前进行算做为例,应当从头重新进行比赛。以快慢评比名次。

(3)所有人都应遵守规则,按规则进行比赛。

活动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与他人的协作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课堂中穿插集体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如何完成的更快更好,在这个过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完成所学内容。

六月份的活动内容是初步了解第三套小学广播操。

活动方式:通过初步学习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规范学生的动作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主要是为二年级的大课间广播操打好基础,让学生在脑子里对广播操有个映像,在二年级时学起来就轻松许多。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7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一、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本册教材是学生入学后的起始学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本册教材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尤其重要,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学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学生良好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七、课程进度表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 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 4课时

三、加与减(一)……………………………… 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五、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购物………………………………… 5课时

七、加与减(三)………………………………… 6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统计………………………………… 3课时

整理与复总复习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比如字词,尤其是在认字方面,学生课外认识的字很多,这一点在本学期应继续常抓不懈。但本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以及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内容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本学期应着重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界。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本册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如第二组,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没有采用以前集中安排识字课的做法,而是把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这八课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便于整合。通过学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如第一组的识字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全册要求认的字,均选自常用字表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并力求使每次写的字有一定的规律。其中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再现的字,便于学生感悟,便于学生感悟,也便于教师指导。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了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领袖事迹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的小路》等,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等。全册书中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课后练(四)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练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和学在语文园地里还设有“展示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讲故事的本领,等等。

3.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加强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各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都与本单元的专题密切相连,使阅读课文及相应的搜集、创造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题目是“未来的桥”。在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既联系课文,又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利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另外,在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在阅读方面,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

另外,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总结学识字8课8——12课时

课文34课72—85课时

语文园地8课10—16课时

选读课文5课5———8课时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本次教材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特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2)班的语文、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成行。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面面都要俱到。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由于班上大部分学生受到学前教育,都会背拼音字母,都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次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数学一共分为九个单元:数一数,比多少、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语文大体分为一下几个部分:入学教育,拼音部分,识字和写字,阅读教学,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以及口语交际。重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通过拼音学习独立使用拼音进行阅读,并会写会读简单的生字,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尽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措施: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语文、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计划 工作计划怎么写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

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3.元、角、分的复习。

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复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4.几时几分的复习。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看着钟面说是几时几分就可以了。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看钟面,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么看的。可能每个人看钟的习惯不同,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正确即可。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位置和图形的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6.统计的复习。

复习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复习一遍。

7.复习的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

8复习的难点:时分、人民币的认识。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

五、总复习课时: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2.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2课时

3.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1课时

4.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5.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1课时

6、综合练习(浮动复习时间)4课时

必备!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大全1530字


工作不做计划迟早要吃苦头的,工作计划书范文是值得自己见解的。有什么万能的工作计划书能帮助的自己?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必备!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大全1530字》相关内容都在笔稿范文网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设有22课,分别为:大家一起画、绕绕涂涂、田野的色彩、大眼睛、我的太阳、我跟月亮做朋友、七彩飞虹、奇妙的撕纸、我的拼音卡片、数字变变变、变脸、请跟我来、营养早餐、我长高了、手拉手好朋友、简笔画人、花花火柴人、蚂蚁搬家、漂亮的铅笔头、鸟语花香、小小食品店。

二、教学分析

本册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绘画的开始,课程以《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为依据,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美的关注与欣赏,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力求使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开放性、趣味性得到有机的结合,比如,有画画,有折纸,有制作卡片等;重视学生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小鸟找家,小动物盖房子,鸟语花香,寻找美丽等;同时在课目设计中注意到将观察力、想像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三、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为依据,关注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与成长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义,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扩充知识的交融和通识性,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具体。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及保养;

培养学生大胆想像,画出或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自己动手去美化生活。

五、德育渗透

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美化环境等。

六、教法学法

示范模仿、动手实践、作品赏析及名作欣赏等。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的情况老师已经基本了解,第一梯次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动手能力也较强;第二梯次的学生学习也比较积极,思维也基本能够跟上,需要老师及第一梯次学生的带动;而第三梯次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磨磨蹭蹭,听讲不认真,语言表达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需要老师及第一、二梯次学生的帮助。在这一学期中应继续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第三梯次学生的转化。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10个单元:

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

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

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

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

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学看钟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人民币的认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安排了:趣味拼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安排了:我们的鞋码——统计。

三、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材重难点:

重点:

1、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扩充练习内容和形式,重视渗透性的练习。

2、加强练习,切实提高口算能力,鼓励学生使用“我会算”、“我会看”、“我发现”等自信的信息。

难点:

1、用活情景图,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重实际操作,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真正体验数学好玩,数学有用。

五、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二单元:丰收了------------------6课时

第三单元: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九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十单元:儿童乐园--------------------5课时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双泉小学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落实各级教育体育部门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目标

《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其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我校的目标为:95%以上的学生达到及格等级,25%的学生达到优秀等级,65%的学生达到良好等级。

二、实施时间

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应在每学年9—12月中旬的常规体检中或学校统一检测中完成。体育教师应在体育课及体育活动课中安排选测项目的全面练习,根据学部确定的测试项目,体育教师在12月中旬前完成测试工作。

三、实施保障

1. 组长;李元清副 组长 ;冯隽 成员;周银华 严骁 王四平 梁春霞 明确职责,做好分工,加强宣传,严格标准,制定计划,全面实施。

2.各学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5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部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课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部课程表,认真组织实施。

3.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全面领会实施《标准》的精神实质,达到先学习后落实的要求。

4.体育教师要安排好测试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

5.总校应加大经费投入,添置必要的检测设备,确保身高、体重、肺活量的检测,同时提供安全、方便的专项设备保管室或专项检测室,做到专人负责,确保检测设备正确、有效使用,规范测试程序,提高测试质量。

四、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工作由各学部工作小组负责,每学年在12月中旬评定一次。体育教师依据《评价册》填定《登记卡》,按照《评分表》评定得分和等级(100—90分为优秀,89—75分为良好,74—60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对本学年不及格的学生,要统一安排补测及再评工作。

五、统计上报

1.各学部体育教师要于每年12月20日前统计出所带班级的达标率,报送学部教学处。同时要注重向学生收集意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将工作中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学部。

2.各学部要在每年12月下旬对各班本学年度达标情况进行抽查、验收,确保测试数据及时、有效上报国家数据库。

3.各学部体育教师要于每年12月31日前按教育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的要求将各班本学年每位学生的测试数据及时、完整地上报到国家数据库。同时报学部教学处。

4.各学部要于次年1月上旬将各班本学年每位学生的测试数据和各班达标情况报总校档案室。

5.总校艺体教研组组长按照区教体局的要求按时上报达标情况。

六、实施要求

1.各学部应统一使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按教育部、国家体育局规定的《标准》实施办法进行。

2.各学部应统一使用教育部制定的《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

3.《标准》的测试成绩是体育(与健康)课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应互为确认。

4.《标准》是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小学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初中、高中列入学生档案(含电子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每学年学生达到良好等级(75分)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

5.学生毕业时学部应将相应登记卡及体检表交学生个人保管,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时应主动上交登记卡和体检表。学部要为每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七、总结表彰

各学部要根据班级达标率和学生个人达标情况,并根据“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开展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总结、表彰活动,以推动《标准》达标工作扎实、有序、有效的开展。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四】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7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五)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23名学生,其中女生15名,男生8名,相对来说在纪律方面比较好管理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本学期本人的工作目标

我今年从幼教转岗到普教,对这个领域的教学不是很熟悉,决定以一个新人的姿态从头开始。在平时的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每天反思自己的不足,认真进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以极大的热情爱工作、爱学生,尊重身旁的每一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六】

一、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本册教材是学生入学后的起始学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本册教材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尤其重要,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学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学生良好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七、课程进度表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 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 4课时

三、加与减(一)……………………………… 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五、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购物………………………………… 5课时

七、加与减(三)………………………………… 6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统计………………………………… 3课时

整理与复总复习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比如字词,尤其是在认字方面,学生课外认识的字很多,这一点在本学期应继续常抓不懈。但本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以及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内容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本学期应着重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界。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本册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如第二组,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没有采用以前集中安排识字课的做法,而是把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这八课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便于整合。通过学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如第一组的识字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全册要求认的字,均选自常用字表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并力求使每次写的字有一定的规律。其中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再现的字,便于学生感悟,便于学生感悟,也便于教师指导。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了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领袖事迹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的小路》等,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等。全册书中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课后练(四)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练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和学在语文园地里还设有“展示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讲故事的本领,等等。

3.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加强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各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都与本单元的专题密切相连,使阅读课文及相应的搜集、创造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题目是“未来的桥”。在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既联系课文,又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利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另外,在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在阅读方面,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

另外,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总结学识字8课8——12课时

课文34课72—85课时

语文园地8课10—16课时

选读课文5课5———8课时

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七)

一、指导思想:

本次教材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特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2)班的语文、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成行。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面面都要俱到。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由于班上大部分学生受到学前教育,都会背拼音字母,都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次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数学一共分为九个单元:数一数,比多少、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语文大体分为一下几个部分:入学教育,拼音部分,识字和写字,阅读教学,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以及口语交际。重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通过拼音学习独立使用拼音进行阅读,并会写会读简单的生字,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尽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措施: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语文、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