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观后感(汇总七篇)

发表时间:2023-12-17

甲午观后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甲午观后感(汇总七篇)》,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甲午观后感 篇1

《甲午大海战》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以下的观后感一起来了解这一段中国人铭记于心的历史。

范文一“每一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座右铭,他从始至终将自己的志向定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战争》的**,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和日本的海战片。看完后,它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

这是关于我们在海上与日本鬼子的斗争。那时,我们中国人有很多贪婪的恶棍。一开始,一个**一看到日本就冲到后面的小屋独自躲起来。幸亏一个炮手很勇敢,他虽然知道私自放炮会砍头,但是为了同伴,他还是毅然的开炮打跑了小日本,而且还扯下了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白旗。我真为那些**感到羞耻。看到这些,我的心充满了愤怒。

邓世昌(邓小平)当时率领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一塌返回中国时,在途中遇到了日本鬼子,只因当时慈禧太后贪图享乐荣华富贵,用掉了上千两银子,让我们都没有足够的钱去造**上的炮弹,可是我们是不屈的中国人,没有了炮弹,我们还有枪……但是,日本人的两个鱼雷,船就被炸沉了……

这是电影的结尾。虽然是悲剧性的,但它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多少次炮轰,多少次痛苦的坚持却依然失败。眼看着那枚炮弹穿击铁甲打在了敌人的“心脏”里,如果那枚炮弹一**是否胜败会再议论一番。但那颗炮弹却是一颗臭弹,甚至还有些炮弹因做工不细而不能上膛,这些本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却出现了。

有人说,如果当时清**花钱购买新的英**舰,也许胜负会有所不同。但事实会如此吗?有些人会拍着胸脯说“会的”。

但那不是真的。如果**被买了,它只会延迟失败。因为**的腐败,你给他在好的军事装备就算这一仗打赢了,那下一仗呢?这一仗打赢就代表着没有人再“欺负”你了吗?

归根结底,甲午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的腐败和无能。这样一个失败而颓废的**,在良好的军事装备上不会有好的结局。就像即将落下的落日一样,微弱的光线和即将流失的鲜血是无法改变的。

官僚的**和皇家的奢侈,眼看着海上的战火炮声在一个接一个的带走热血的战士时,皇宫里正在看大戏,这样的**怎会胜利。打不过就不打,躲得过就去躲。

我们在新世纪的曙光下,脚下踩着多少革命志士抛洒过热血的土地。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他们怎么可能买了一个全世界都羡慕的崭新中国。我很自豪的说:

“我是中国人”。中国发展靠我们,而我们心中的热血奔腾,胸怀大志。革命精神已经传给我们,我们必须接手和发扬,完成历史使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一个信念:永远不要忘记国耻。

对,不忘国耻背负着历史的使命。心中的战火再也难以平息,让我们:

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范文二的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国的命运。

对于甲午海战,心情是沉重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甲午战前的中国和**、英国并称为远东的三大帝国,那时候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改革,整个国家至少来讲是向上的,gdp总量是不断增加的,就和现在的中国相似,历史上把这场改革称之为洋务运动,史学家甚至有人称之为同光中兴,到甲午战争战败结束,它持续的时间是整整34年。而现如今,中国的改革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到今年也正好是34年,那么看看现在中国的国际形势,我不禁有些唏嘘感叹了。

这是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为了扩张领土,日本从这个岛国一跃而起,将目光投向东亚。朝鲜半岛是首当其冲的。当时朝鲜半岛处于清朝的保护之下,所以日本进攻时,清朝必然会参与战争。可是,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1894,中国农历甲午年,海上,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日本联合舰队,丁汝昌,邓世昌,伊东祐亨,明治天皇,慈禧太后,李鸿章,全军覆没,《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割让宝岛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我们在中学时代便默记数次,烂熟于心,以至于现在这些短语、数字和黑白**还在记忆最深处的某个角落浑浑噩噩地或沉或浮,稍作提醒,便能条件反射般地背诵出来,在想到后来的抗日战争,我们就更加知道日本的无耻了。然而,这些不是立体的。

对于我们这些100多年后的普通人来说,它们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短语、数字、黑白**。没有感同身受过,我们永远不能体会那段早已作古的甲午风云是多么苍凉,多么壮烈,多么无可奈何!只剩下一声长叹。

经过这场战争,两个国家的命运从此改变,日本征服了它曾经引以为傲的老师,野心勃勃的登上了亚洲第一的宝座,而清王朝却更加一蹶不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印迹更深,国家屈辱,人民更苦。

电影的好处就是能使我们以影像的方式来重温那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特效至少能让我们触摸到当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大海战的轮廓,原来,战争是如此血腥,如此残酷,又如此荒谬,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曾经的同学现在兵戎相见,战争中就是如此。

电影中最让我震惊的是清王朝腐败的程度。其实清王朝在一开始是支持海军建设的,这毕竟有助于国家的强大,但是到了后期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国家层面的差距,北洋水师七年未添一弹,用于海军建设的军费被慈禧太后拿来用作寿辰经费,这边将士十分着急,那边慈禧十分悠然自得,这是多么鲜明的反差呀!反观日本,在明治天皇的以身作作则,天皇甚至为了筹集军费每天只吃一顿饭,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毅然捐给国家,日本的海军力量迅速增强。

也许在这就注定了那场战争的成败。没有海军上将能拯救这个没落的王朝。

看着电影一开始时福州船政学堂那群给予了中国希望的海军学子,看着少年邓世昌那意气风华的面貌,我感到了阵阵温暖,要是大清朝有更多有志气有朝气有骨气的爱国青年,那就不会出现后来鲁迅笔下那么多浑浑噩噩的人,这个国家便有了希望,但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他们必然也是注定的命运,在这个封建的王朝中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即使有心但也无力,怎么能拯救从制度上已经腐败的王朝了。当电影结束,背景慢慢响起,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想什么,该珍惜什么,该做什么。

历史不能忘记。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忘记屈辱历史的民族是不能崛起的。我们记得,屈辱的历史史我们崛起的巨大动力。那段已经逝去的旧时光,曾经壮烈,曾经悲凉,曾经屈辱,曾经惨痛,曾经惊天动地,曾经无可奈何,尽管已化作烟云,却尤未消散。虽然那片海现在十分的平静。

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也许那段看似荒唐的历史就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着我们,经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在惊人的相似中制造再一次的荒唐、执迷、无可奈何,只有时常重温过去,晨昏定省,方能让过去永远过去。

甲午观后感 篇2

读《甲午战争》有感

20xx年,日本发动了中日侵华战争。9月17日,,海战爆发了。在海军司令员丁汝昌的指挥下,北洋舰队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战斗。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最为突出。这时丁汝昌所乘的“定远”号不幸中弹,帅旗被击落,丁汝昌负了重伤。邓世昌见帅旗受损,北洋舰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就在“致远”号挂上帅旗,指挥其他战舰统一对敌,保护“定远”号。

不幸的是,“致远”号和日军对战时,被一枚鱼雷击中了!一声巨响,“致远”号顿时火光冲天,舰身缓缓沉入大海,舰上的所有官兵岁战舰一同沉没。

这场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辽东半岛、台湾岛、两亿**、北洋海军、洋务运动等国际地位。

后来,我想了想失败的原因,有两点:

1、 从权力比较的角度看,日本及其支持者实力强大,清朝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弱于日本。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各方面力量日益强大。它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清代中国仍停留在农业社会,各方面都比较落后。

2、 当时清**主要领导人李鸿章等人一靠外国调停,没有立足于自己的力量,盲目相信独立自主**的决定论,这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最后,我想说:“我们在新世纪的曙光下,脚下踩着多少革命志士抛洒过热血的土地。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我们怎么能换一个全新的中国让世界看到。

中国的发展靠我们,而我们心中的热血奔腾,胸怀大志。革命精神已经传给我们了。我们必须接受和发扬它,完成历史的使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永远不要忘记国耻。对,不忘国耻背负着历史的使命。

心中的战火难以平息,让我们为中华民之崛起而读书!”

五年级:怡佳

甲午观后感 篇3

作为中国人,看到这一干支,不免总会心头一紧。这重如千钧的两个字将我们的思绪来回了那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背负耻辱的年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自负为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竟然被一个曾习技于己的弹丸小国打得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曾经的藩属国一跃成为了殖民者,这是怎样的耻辱!被当头一棒打醒了的中国已然意识到,那个国家显然已经不是当初派遣唐使的落后蛮国,而是一个历经了“明治维新”实现了近代化的军事强国。

毛主席在接见访华的日本将军远藤三郎时就说到:“你们也是我们的先生。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这的确没错,中国人终于借甲午战争看清了自己,也开始重新认识了日本。民国时期的中国学者就已然开始倡导,“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功夫”。知己知彼,方才能百战百胜。

自日本福岛地震后,日本与周边各国的岛争问题愈演愈烈,以安倍为代表的右翼政党使得日本的军国主义再度抬头,这不免令我们联想到十九世纪末时那个野心勃勃的日本。甲午战争绝非偶然,我们能从中看出这个弹丸之国想要吞并世界的野心,能看出这个民族独特的民族性。而这些也有利于我们今天再次认识这个民族。

日本骇人的“大陆政策”历史由来已久。刚刚统一了日本全国的将军丰臣秀吉就从朝鲜半岛入手,欲建立一个内含中国、印度、朝鲜在内的亚洲大帝国。虽然最终由于明朝军队的强力反攻,加之国力有限、难以为继,日军撤出了朝鲜半岛、以失败告终,然而这种意图与思维方式依然印在了日本民众的脑海中。刘亚洲先生在代序中谈到:“日本是个岛国,他始终认为自己的出路在大陆。”这与二战时纳粹德国为争夺所谓“生存空间”而发起侵略战争的思想简直如出一辙。侵略者总是很相像的——日本人也一直想要开拓出属于他们的“生存空间”,即向大陆发展,这与其资源匮乏、灾害频发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所以一旦政局安定些,日本就会显现出它带有侵略性的一面。明朝万历朝鲜战争如此、中日甲午战争及二战如此,而今的安倍政府亦是如此,只是迫于国内外压力要缓和些。

“大陆政策”的侵略战争性质与日本的军国主义是离不开的。戴季陶先生就给出了“军国主义”的定义:“以军事组织的力量,作政权的重心,一切政治的势力都附从在军事势力之下。”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军国主义“一定要成为一种制度”。这种形容,不由得令我们想到由将军来控制政治的日本幕府。虽然在明治维新中幕府被推翻,然而这种军国主义倾向已经较深地影响了日本。由“大陆政策”作为战略方针,经历过了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日本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军国主义国家。日本的财政方针、外交方针、教育方针都以国防计划为基本来制定,财政是军需,教育是军事教育。而说到“为军事服务的教育”,我们也不禁对当下的安倍政府倍感担忧,不正视历史、篡改日本教科书,将“侵略中国华北”说成是“进入中国华北”,如此粉饰战争、掩盖罪行,与军国主义倾向不无关系。

在甲午海战中,中日双方的士气形成了鲜明对比,北洋海军军纪涣散,而日军则是有备而来。这场战争的确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帝国机器与近代化的军事强国之间的战斗,而同时也反映出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究其根源,这与两国的文化是相关的。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断膨胀,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日益僵化,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中国人显得麻木、只求防御,像极了二战初期一味撤防而令德国长驱直入的法国贝当政府。而日本历来尊崇武士道精神。戴季陶先生用有些戏谑的口吻将“武士道的精华”总结为“仇讨”和“切腹”——一个是杀人、一个是自杀。这听上去实在是有些野蛮的精神,而这在另一面恰恰表现了日本人的“尚武”与“忠信”的品格。这种武士道精神是适应战争的,并在某种程度上是值得人敬佩与借鉴的——二战时美国人总会感叹太平洋作战的日军投降的很少。然而若用在军国主义上,武士道的品格就成了“恐怖主义”,是万不可取的。

以中日甲午战争作为窗口,我们不难分析出以上这些存在于部分日本政党与国民思想中的特点,其中对日本与亚太的发展有诸多消极因素,而由于冷战中美国的大力扶持、日本经济发展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等原因,这些消极因素依然留有残余,并且影响着当今日本政局。

从1894年甲午战争起,我们开始重新认识日本。

如今20xx年又逢甲午,我们深谙“知耻近乎勇”的道理,应重新审视日本、审视自己。已过两轮甲子,而伤痛之痕犹在,国辱军耻决不可忘。历经无数风雨,如今的中华民族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走到了一个由富转强的历史节点;而近年亚太地区的复杂局面,也使我们必须重视起海洋、重新反思历史的教训。我们需要再回望那段历史,明确的我们当代的担当。


甲午观后感 篇4

观后感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已经过去118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然而就在人们渐渐忘却国仇家恨的时候,《甲午大海战》再一次为过着幸福安定和谐生活的我们敲醒了警钟——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1867年清晨,李鸿章写信给光绪皇帝,请求慈禧太后批准建立一所新学校,发展海军。随即清**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年纪尚小的邓世昌前来报考,一张试卷彰显其无与伦比的才华和振兴祖国的雄心壮志。

1877年,一群年轻的学生怀着成为强国的梦想登上了上海客轮,来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们学习世界一流的海军技术。与他们一同学习的还有日本的海军学员。

四年后,邓代表清**来英国接他的同学和新**回家。同样,他们的日本同学带着新买的**回家。

随着中日冲突的加深,1895年的中日海战终于爆发,但北洋舰队**的装备十多年没有更新,弹药不足,暴露出战前的巨大短缺。

在两国命运的决战中,日本的快炮显示出绝对的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经常击中敌舰而不是**!泱泱大国,四万万国人,竟因腐败无能的清**而在战争中输的一败涂地。北洋舰队的谎家委员会被用来为慈禧太后运送新鲜水果。八旗军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停滞不前,最后因为叛逃军官的谎言而撤退。

真是为后世人所耻笑啊,大国尊严何在?

不仅在战场上清**连连失败,就是再谈判桌上竟然也惶惶如丧家之犬, 影片中,李鸿章屈辱地踏上码头,昔日威风的总理大臣如今却低头俯首的哀求对手,却不知日本早已破译了中国的电报密码!这样,历史的天平向日本倾斜,而中国则走向更深的苦难。

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其原因有很多,求不论中国**腐败无能,就军事力量对比及战争策略而言,中国远远落后与日本:

(一) 甲午海战中, 北洋舰队共有大小战舰船24艘,即铁甲舰2艘:定远、镇远;巡洋舰11艘:即经远、济远、来远、靖远、致远、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乙、广丙;炮舰6艘:

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训练船3艘:威远、康济、敏捷;运输船2艘:利运、海镜。

舰队总排水量为4万3千吨。日本联合舰队则有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扶桑、比睿、吉野、秋津洲、高千穗、浪速、金刚、葛城、大和、武藏、高雄、天龙筑紫、爱岩、赤城、岛海、大岛八重山、磐城、天城、近江丸、山城丸共26艘**,其中装甲巡航舰1艘,海防舰2艘,巡洋舰16艘,炮舰6艘,鱼雷艇母舰1艘。总吨数约为55000吨。

很明显,日本舰队在数量和吨位上都优于中国,大部分日本**都是新型**,炮兵数量和射击速度都远远超过中国。此外,日本的工业比中国发达,可以实现**维修和弹药自给自足。

(二) 在战略战术上,广岛大本营则有明确的作战目的和方案。并对战争结果作出合理的评估并准备好应对措施。相比之下,北洋海军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没有明确的作战计划和战略目标。

甚至在旗舰被击伤,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各自为战。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战争没有明确的概念。更何谈指挥机制,战略部署。

由此看来,甲午海战中国失败是十分正常不过的事了。那么在和平时代,我们不应该忘记国耻,而应该记住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从历史的角度看,军队建设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军队的一切行动,都要以打赢战争、保护军队利益不受损害为目的。

温总理曾说过,寸寸山河寸寸金,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应当自立自强,无论如何,不能失祖先寸土。

甲午观后感 篇5

看了《甲午风云》,好象又回顾了以往的历史,是对清政府腐朽无能的体现,更是对中华民族英雄勇于抗争性格的再现,该文章主要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而引发起的一场中日甲午海战,在这场海战中,既有民族败类,又有民族英雄,在每一个时代都免不了有这些人的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由日本主动挑起的海战,中华民族并没有就此屈辱着,忍受着,而出现了想邓世昌等热血男孩的奋力抗击,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那宁死不屈精神者的模范代表,体现了伟大的爱国精神,他主动请求迎战,毫无腿缩的那种无畏精神也在他身上描绘的栩栩如生,邓世昌并没有因慈禧。李鸿章的求和政策而放弃迎敌直上,代替旗舰亲临指挥,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虽然这场海战并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但给我们中华民族塑造了良好的爱国形象,所以说,中国人民并没有失败,而真正失败的人是那些卖国求荣。临阵退缩的败类,给中华民族丢尽了脸,这种人应当被众人唾弃,遗臭万年,就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而造成即将成功的海战失败,如果不挪用军饷给慈禧半万寿庆典,不给官兵发物资。这场海战会失败的那么难堪吗?会让我们民族英雄就此牺牲吗?

邓世昌,的爱国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我国的传统,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振兴国威,他的人生事迹永垂不朽,永远被国人所仿效,我们是不甘屈辱的强大民族,是会跟随时代的步伐向前冲的先进民族,更是那种积极向上的民族,不会因为失败而就此堕落,总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这种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以及那种和敌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更是流芳百世,通过这部电影,更让我们看清了那些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让我们铭记,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国家,更不要成为国家的败类,丢尽国人颜面而获得重生者是非君子所为,是苟且偷生等闲之辈,作为21世纪的青年知识分子,更不能因为一点一点进步而止步不前,要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时刻谨记不要"卖国求荣"从古至今涌现出来的英雄才是值得我们仿效的,是国人就不要忘了忧国,爱国,更不要忘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甲午观后感 篇6

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将甲午战争中的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现在我的面前,以简洁形象的方式诉说了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对甲午战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清政府主和派目光短浅,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还一味的让步,使得日本越发嚣张,也导致了甲午战败的后果。

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侵略者固然可恶,但在动乱的时代里,落后者若不能记取教训、迎头追赶而只是裹足不前,总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结局。看完这部影片,我认为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明清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西方国家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仍然是一个于农业为主的落后的封建国家。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于从唐朝开始就向我们学习的日本,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学习西方,逐步的追赶和超越中国,落后的中国被挨打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当今的世界局势也可以说是风云莫测的,中国本身既面临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中国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唯有发展好自己,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才能不再被挨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甲午观后感 篇7

今天是八中初四,已经逐渐适应了繁忙的军训生活。与同学们相处也更加和谐融洽了。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军训,晚上所有高一新生聚集在操场上**国防电影《甲午大海战》。

我想,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wWw.BIJIaOGaO.com

顾名思义,影片是讲中日甲午战争。“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当时,世界上第一次铁甲舰艇海战决定了几十年后中日两国的命运。

中国惨白,《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了日本,这为当时已伤痕累累的中国又添了一道巨大的伤疤,洋务运动因此宣告破产。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一代英雄邓世昌势与敌舰同沉,结果含恨而终,以身殉国。

那是一段屈辱的时光,但当我想起那些死去的烈士时,泪水夺眶而出。事实上,许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以巨大的牺牲赢得了伟大的胜利。我们还改善了过去一百年的屈辱和自立更生。

如今,巨人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感受着世界的变化,引领着亚洲走向繁荣。她沉稳善良,她和平友爱。虽然她还有不足,但我十分热爱她。

一百二十年前,中国舰队成了英雄;一百二十年后,中国舰队在我国领海巡航!我们14亿人见证着她的成长,看着她一步步走向完美,一步步走向完美。加油,中国!

中国梦!我的梦!

相关阅读

  • 鸦片战争观后感七篇

    你有写观后感的能力吗?我们常常被一些奇特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观后感是一种将自己的情感与影视作品有机结合的方式,经常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热爱思考的良好习惯。最近有一篇网络文章分享了“鸦片战争观后感”,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收藏这篇文章以便查阅!...

  • 热门精选:刮痧观后感七篇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热门精选:刮痧观后感七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电影...

  • [精华]《鬼子进村》观后感七篇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鬼子进村》观后感七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七篇

    我们的情感和思维常常受到所观影片的影响,观影过程中我们能够从故事情节中得到不同的领悟。观后感是指在观看某一作品后,将所感所悟写成文字的一种形式,通过书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那么,如何写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名的观后感呢?希望这份“小英雄雨来观后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请注意...

  • [观后感推荐]《让世界充满爱》观后感作文汇集七篇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笔稿范文网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让世界充满爱》观后感作文汇集七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10月13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