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收藏: 数学课改心得体会精选

发表时间:2022-11-17

数学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感悟收藏: 数学课改心得体会精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bijiAogAo.com编辑推荐

参考范文--数学课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汇编360字


工作中的问题、不足、改进、措施用文字记录下,这便是心得体会,优质的心得都有一定格式。你还在为心得体会感到困惑?《参考范文--数学课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汇编360字》肯定能帮上大伙的忙!

数学课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10月9日,我参加了泰安市教研室组组织的在泰安师范附小举行的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的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聆听五位优秀教师的,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一天的听课里,观摩了几位老师的小学数大学同课异构优质课,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对家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是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各位老师讲课独具特色,艺术性很强。特别是刘万元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他的这节课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的思维状态自然活跃,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学生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数学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本节课中,他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山师大附小泰安分校的隋天龙老师在新授《分数乘分数》的过程中,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创设了一种“猜想验证反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充分得到了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柯老师设计的练习题的也是由浅入深,形式多样。既复习了新知识,并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提升,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体现了自主学习。在这五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课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篇二)

对“19.2等腰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举例”课堂听课反思在进华中学202室,我听了初中数学“同课异构”评比活动课。我有幸学习,听了俩位数学老师的课,对“证明举例”的课,收益匪浅,有所思考。同一“证明举例”课题,老师们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活动各有千秋,但都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在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反思。老师们从学生认知起点发,引导学生反思,获取知识、方法和能力,呈循环螺旋上升,把学生思维的火花,从一个起点向另一个更高的起点点燃。这里就此,谈自己浮浅的认识。

一、在运用概念中,反思技能,归纳方法

概念形成后,必须加强概念的巩固和运用,以达到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和掌握。在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们匠心独运。正在"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的探索中,两位老师设计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一节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通过听课及评课讨论后,探索、发现了"等边对等角"的证明新思路,经过深入地探讨设计了第三种教学方案。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发现这一方案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既反映课堂上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师生的和谐关系,又展示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曹老师的方法更“绝”,运用简单的问题:达到多种功效。一是巩固加深概念,二是引导学生反思方法,让学生在解题中反思方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三是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四是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探求更简化的方法。老师的高超课堂技艺,贵在哪里?贵在对情景创设的巧安排,对问题的妙引导,创设一个又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的数学反思。在教学中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反思,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反思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归纳方法。

二、在灵活运用方法中,反思拓展,引导创新

数学反思引起学生成功的体验,得到不断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在“反思、竞赛、合作”中,形成师生间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感受学习数学乐趣的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老师们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反思,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下面选两位老师的案例说明。

案例一,朱老师的《请你评判》。案例二,曹老师的《合作探究》。

这两案例都是两位老师精心编写的,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反思拓展。在学生易错处引导学生反思,加强方式方法的正确培养。案例二的形式类同课堂的前一部分,先用⑴⑵两小题为⑶小题准备,“你们小组还能提类似的猜想吗?”“类似”就是让学生类比、反思,进而引导创新。对许多重要数学知识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在各种场合,从不同角度,不断地进行再组织的再思考,这是数学自身特性所决定的,所有这些通过数学反思是能完成的。

正等腰三角形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等)由此涉及等腰三角形的许多问题都有多解的特点。同学们常因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考虑不周,导致漏解、错解的现象。预知这些"错误",防患于未然,在学习中则能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只要我们注意运用分类思想,就可以得到这些多解问题的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

三、“等腰三角形”中不可或缺的分类思想

分类,是研究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思考方法。分类的思想,在数学学习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分类思想”在解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例说如下: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求其他内角对于等腰三角形,只要已知它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就能算出其他两个内角的度数。如果题中没有确定

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历史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历史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历史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数学课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篇三】

20xx年11月27日 参加了扬州举行的全国典型初中同课异构听课活动,深有感触!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 于 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我听的四节课内容是:“线段、射线、直线”上课老师分别是:第一节:扬州教育学院附中: 高亮荣 老师第二节:洋思中学: 封涛 老师第三节:宜兴实验中学 詹慧 老师 第四节:杜郎口中学 刘桂喜 老 师四位 老师各自给我们展现了同一内容却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精彩课堂感受如下:

1、精彩的课堂需要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及亲和力。

2、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

在第二节课中, 封涛 老师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当时一个男生每次都举手回答问题,他说“你们班是不是这个男生最聪明?”我想 封涛 老师会说大家要跟这位男生学习,没想到他却说:“我觉得这位男生是很聪明,但并不是最聪明的,还有许多同学比他聪明,只不过有点含羞而已!

3、注重材料的积累、收集、知识的拓宽、延深,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把知识融于生活、融于社会,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空间。

4、课型丰富、导入丰富、内容丰富、气氛特别活跃,这都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方式。

5、授课语言经典、自然流畅。有的老师语言的经典幽默,体现了超凡脱俗,有的老师课堂语言的声情并茂亲切又富有激情,都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6、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7、大都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放开嘴巴大胆地说放开思维大胆地想,放开手脚大胆的做。

总之“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数学课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篇四】

20xx年11月30日,我校与木瓜、孤山、前石畔四校举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就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作出了不同的课堂展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参与这次的教研活动,我感触颇深,下面谈谈我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通过听课学习,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如王霞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她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倪献梅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采用自读自悟的方式理解课文。教学中,问题设计小而精,贴近学生生活,易解决。书信教学细,重点突出。魏偏老师在导课部分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流,交流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他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同课异构”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在听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批判继承先行者的基础上再做教学设计,在对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珍惜每一次学习的好机会,也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扎实,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课改培训体会_优秀心得体会精选


课改培训体会

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提升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体验式培训,培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培训采用“体验培训+专题讲座+课堂观摩”的形式。我们参与了“按口令划分小组、同心杆、你来比划我来搭、小组建设”等课改体验式培训;我们聆听了蔡洪伟的《有型的教育变革》、高翔的《课改的具体策略与方法》、笪鸿山的《满怀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教育》、蔡小平的《友善用脑的教与学的实践研究》、陈小峰的《且行,且思且思,且行》等全国知名课改专家、知名校长的专题讲座;我们观摩了孔祥胜、张文涛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我们还亲自体验了小组建设。

通过体验式培训,令我们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收获很大,充分理解了校长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也充分理解了“教育的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的发展看校长”这句话。校长要善于学习,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学校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应该说,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这次培训谈让我深深体会到:

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教育的种种弊端:读死书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抑制了特长孩子的专业发展;学分制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结果终究还是换汤不换药,使一大批孩子只注重学分而得不到全面的发展;“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谬论使本来属于孩子有限的那点时间又早早的背负起琴棋书画、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占据,使孩子的童年的越来越少,书读的越来越多,可是自己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答案唯一性”、“满堂灌”、“只注重书本教育缺乏素质教育”、“重视分数教育忽略社会教育”。

这样的教育必然导致“教师累得要死、学生苦不堪言、家长怨声载道”。要改变这种现状,教育改革,更准确地说是教育回归势在必行。校长更应该成为改革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二、校长心中要有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即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学校规划是学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指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通过规划、计划来构成和实现未来的“蓝图”,我们常常是先在想象中做什么事,然后再在现实中做那些事,先在想象中经历什么事,再在现实生活中经历那些事。可见,规划是现实的开端。今天是昨天规划的实现,明天的学校现实将是今天的学校规划的实现或成果。学校规划为学校及其成员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共同的努力方向,以及实现它们的途径、方法,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将围绕着规划的内容进行并以此为指南。

学校规划是实现学校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学管理的实质要求就是合理有效地安排使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以求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规划、计划正是从学校的整体出发,来全面地、综合地、优化地对学校的各种资源及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使学校的工作科学、合理、有效。因而,规划是学校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主要手段。

规划为学校各级组织及其成员提供了行动的纲领。根据学校的规划,学校的各级组织及其人员可以预先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没有了规划、计划,学校各级组织及其人员的工作就会导致盲目和无效。所以制定好学校科学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三、校长要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师德师风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校的好坏。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展示潜能,促进发展”的方针,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网络培训和校本研修为抓手,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积分制”评价为导向,倡导“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师训”的工作方式,加强过程管理,重视体验,提高师德水平、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能力,促进教师队伍和谐发展,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作为校长要全力造就一支思想领先、作风务实、善于管理、富有开拓精神的生机勃勃的干部队伍和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爱岗敬业、锐意改革,具有较高学术修养,富有创造力的教师群体。

教师在学生中起着直接表率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带领着学生穿越知识的海洋。有人这样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就是财富;学习就是生命。”,教师职业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杜郎口:“杜郎口中学的外观很普通,那里的教师给人一种很乡土的感觉:外表憨直,待人不太热情,在某些细节上甚至给人一种讳莫如深的感觉。可是当你真正深入它,你会惊奇的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让你无法不被其吸引。”这是参观学习者的第一感受,而这些仅仅是揭开它的面纱,露出其冰山一角。崔其升校长尤为重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铺就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杜郎口的成功明确道出了“先有名师,才有名校”的道理。

作为校长应鼓励教师多读书,努力为教师创造读书、学习的机会,真正让教师成为社会中读书最多的人群。书永远是成长的阶梯,作为教师,至少要读三类书:前沿性理论书、名着、教育名着。正如培根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四、“坚持”对于课改至关重要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思想深邃,思维敏捷,关爱众生又为人谦和。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导,都期望成为像老师那样有智慧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天赋极高,天资聪颖者济济一堂。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成为苏格拉底的继承者。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学生坚持了?”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与“每天甩手三百下”一样,教学改革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对人的意志品质的修炼。一如既往地做好简单的事情,是坚持,是积累,时间长了,便会内化成为人的一种韧性。柏拉图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决不是每天坚持甩手三百下的结果,而是在于他在无人监督与无人苛责之下,没有随波放弃,而是承诺有信,坚持到底。

坚持是最容易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坚持又是最困难的,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够坚持下来。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明确了一个好校长是成就一所好的学校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会以人为本,转换观念,辛勤工作,争创佳绩。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课改培训心得初中语文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课改中班级管理之感悟 心得体会推荐


——课改中班级管理之感悟

hezhong盛鹏飞

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班级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一种好的班风学风应该是如饥似渴的求知之风;刻苦钻研的学习之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求之风;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讨论之风;博学慎思的独立思考之风;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之风。学风是班级的灵魂,学风是一种无形力量,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是群体的综合表现。

在这方面,我所带的216班在全年级中理应起着引领作用。可三年过后,我班学习情况不太乐观。入学考试第一名在我班,两次考试综合成绩第一名也在我班,可中考成绩他们都没拿到高分,这些同学的名次都没有保住原本应待的位置,有的甚至旁落他人,搞得邻班班主任天天一个人窃喜,而我却苦不堪言。

今年我又带初一251班,三年后我敢向学生保证:你们的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你们一定会成为社会最需要的和最令自己满意的,你们一定会成为我最骄傲的学生。

251班的学生,虽然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能说会道,思维敏捷;他们心底善良,团结友爱;他们视集体为生命,视老师同学为亲人;他们乐观进取,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他人充满爱心……但更有致命的弱点,本班城里的孩子居绝大部分。在平日的学习上自恃聪明,心浮气躁,忌讳踏实求进。导致夸夸其谈者多,游戏休闲者多,基础知识学得不牢者多。一旦考试成绩不如人意,就多方找借口,再信誓旦旦,最后如同新修的茅厕三天香,耗时低效的自认为精彩的故事又开始重演。

所以,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我和我的学生们想了以下一些办法,可望不会贻笑于大方之家。

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我确定班级建设指导思想为:创建人文班级,培养“只需别人提醒的自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与唤醒,给人以新的目标、新的追求,让人在一种被鼓舞和信任的前提下自觉努力,而不是被动应付。这要求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立足于相信人、尊重人,做到光明磊落、真诚待人。我的以下措施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班级建设的目标: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能力,“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善于扶植心灵真善美的思想,勤于清除假恶丑的东西,对外界的东西也有分析和筛选的能力。”(魏书生语)班主任应经常引导学生品尝战胜自我的快乐,体验自我放纵的痛苦,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具体有效的自我教育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的彼岸。一旦这种能力形成了,一个班主任就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培养这种能力的时间为初一年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期为初二初三甚至将来,即为班主任受益期。

首先,我要让他们了解我的做法、我的内心、我的思想,学会主动和学生沟通,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爱有多深。

管理需要艺术,但情感交流需要简单直白。在学生们不重视课堂答问时,我借上届学生读书的感受写了一篇《上届学长的忠告》;当我们学生在广播操比赛中失利时,我写一篇《优秀,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使命》,旨在告诉他们参与与锻炼的重要;当我们的书画作品在国庆书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时,我写了《那是一个风中含笑雨中含情的日子》,以示鼓励。在学生们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我写一篇题为《校长送了我一座山》以告诉他们生于此时代就应肩负有此的使命。对于班里的一些典型,我从不唠叨,而是以文字的形式,郑重明示,这样既显得班主任对每个问题的重视,又能激起他们对班主任的尊重与爱戴。这远胜过成百上千次说教。

第二,在一个月内建立并健全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为开创良好的学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对他们的要求,我只有十二字:一身正气、热忱服务、善于思考。(没有管理经历也可以上,能力可以学会的,六个学期我要着力打造六个优秀的班长,培养六个从没有管理经验的学生干部)。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充分发挥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左臂右膀的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师生讨论通过制定适合本班特色的规章制度,为创建良好的学风铺下坚实而宽阔的道路。并时时加以检查、督促,使学生“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有据可查;违规必究,究后必悟,悟后必改。

第四,认真细致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这是狠抓班级学风建设的重头戏。它有精神的和物质的之分,搞得不好,它就仅以物质形式生硬在存在于教室各方墙壁之上,搞得好的话,它就如鲜活的血液奔涌在每一个同学的身上、心里,少不得,耽误不得,马虎不得。

它在形式上有以下几项内容。

班训,这是班级的魂:成绩无敌,自信无畏,良心无愧,青春无悔。这贯穿在全班每一个同学所思所想中。它可成为我班上课的口号,又可成为我班为他人奉献一片爱心的表达,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斗志,迎头赶上的座右铭。这班训的拟定由全体师生参予负责。

温馨提示栏,由班长负责。负责提前安排本周所要完成的班级活动,随时关注同学的思想动态,并及时汇报。这是直观明了的。

周星闪烁栏,由值周长和学习委员负责,本周推选出的学习模范(专心学业、乐于与朋友相互研究探讨,在学业上有崇尚求实求真的态度,以真正的知识、真诚的品格来求得学业上的增进与共同发展。)和学习进步之星(自主,自强,自爱,自尊;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能够在同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有较强的影响能力)都用相片展示出来。还展示班里在学习上有较多毛病的学生(先列举其“罪状”再“批斗”再不改彻底就全班“讨伐”,将其如何做的条款由学习委员粘贴在这同学的课桌上,直到成为进步之星)。由此本栏目还要负责展示优秀作业,特别是优秀周记(师生情、同学情、对班级的热爱、和建议、忧国忧民)和书写不好的作业等,这样做能使学生们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我班的每位成员都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失败与成功。作业态度认真,字迹端正,过程清楚,格式规范;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按时上交,及时订正。听课时不讲废话,不随便插嘴,不打瞌睡,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不擅离座位,不得防碍或干扰他人学习。听课前能做到充分的预习工作,能带着疑问上课,从而提高上课的效率。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这里是奖罚分明的。

快乐驿站栏。由值周长和学习委员责。张贴的是每周值周长对班级一周工作的精心总结,各班干部对日常生活与学习行为的提醒与告诫,还有同学间需要表达的内容。这里快乐而轻松的。

一句箴言栏,由宣传委员负责。“一句箴言”即班里每一位同学为该同学写一句劝谏性的话,既要提炼此人的最大优点,又要指出其缺点。既要惩前毖后,又要治病救人。用语要文雅而不乏幽默,表达形式不限,字数不超过50个字。这是我当班主任多来深受欢迎的保留节目。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借群体的力量以达到完美学生人格于无形的目的。

一日一言栏,由宣传委员负责。记诵《论语》,全班轮流用毛笔书写在旧卷子上,然后展出来,便于师生随时记忆。

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促成学生自我教育。“人具有了自我教育能力,就有了自我调节的能力,使思想荧光屏的图像趋于清晰、真切。”(魏书生语)

在这种充满了人文气氛的班级里学习,应该是愉快而有收益的。

第五,对于班干部和各小组长,多给机会让他们锻炼,多给舞台让们展示,多给赏识让他们自信,多给微笑让他们和谐。学习小组一定要分好,组长要选好,评分激励机制要定好。一日常规的评比包括学习方面的表现的评比(背记过关、作业过关、说话过关、书写过关、积累过关、阅读过关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周的总结由值周长负责,各小组成员的表现由各小组长负责,小组长当众明示的问题不扣分,只当作班主任友好提醒的根椐。这样做的目的有四:

1、能提高小组长工作的主动性和权威性;

2、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快速;

3、为各班干部提供样版,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艺术水平;

4、也能各组员明白对错,及时规范自己,修正自己,做到日有所学,周有所进。这样才能明先后,知优劣,评上下,论赏罚;比,然后知不足;学,然后才有为。在这样的班级里全班同学谁也不会放松自己,谁都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成果。

每学期,我就是以以上五个栏目为载体,以每位班干部为主导,以每位同学为主人来展开各项工作、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尽快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进入初二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杂的,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有艺术的。如果我们只限于当一个管家婆、只当一个维持会长,那这项工作是低效、无趣的,更是累人的。按照我的工作计划,初一年级,我作为指导者参与班级管理,初二年级,我作为参与者和学生一起管理班级,初三年级就是作为一个享受者来享受班级管理的成绩。

如果我们班主任能将这股气收放自如,那么我们班级管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班级的学风建设势必蔚然成气,我也更相信,我们251班的学生的成绩也一定会上一个台阶,向老师向领导和家长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课改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怎么写


现在小学生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教育极速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吸收,应该有更合理科学的引导,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无论对与错,不尝识永远是错,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犯罪。我们肯定一切变革的勇气和胆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改,我的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老师真的轻松了吗?

新课改课上,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候也就是一两句,与以前的课堂相比老师的教学任务轻了,但是老师们真的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提纲包括: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难点、预习过程、预习方法、拓展提升等由于教师备课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二、学生们真的是“疯”了吗?

新课改课上的学生们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绵羊,他们有的或者站着,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说个不停,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学生“疯”了?不是的。学生们上课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乱,但他们都围绕着学习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学生,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去亲自经历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要我们教师再一味的去灌输给孩子们知识。当然这还要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全员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们先“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参与每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力争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动中学”、“容量大”、“落到实”、“高效率”、“快节奏”、“收获多”。

三、创新离不开双基的落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展示课上不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创的诗歌,小品的表演,还是数学课上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思维,敏捷的答辩,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夯实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任何地方都是学习的天地,我们可以利用黑板、地板、墙壁等等让学生写、算。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检查,有反馈,可以发动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来帮助老师检查,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师不要再只靠自己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每个人都动起来

1、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好学生也都有许多较差的学生。其中还有这样许多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没问题但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愿意在班内表现自己。针对这种情况可由组长选出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个。几天下来,效果不错。因为他们也都意识到,这样的确能让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

2、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及时的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学的发言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教师当堂予以明确的否定,并表示出对该生的不满,甚至让他难堪,那么这位同学将永远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也就是说因为你的一句话或一种态度或者是一个表情,都能影响该生的这一节课或者这一门学科。

3、要有耐心

没有比学生更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让他们动起来的。关键时刻必须挺得住。当学生不想开口或不习惯开口的时候,当学生停停顿顿、结结巴巴地读句子和课文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和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奋起而参与。这时候教学就开始轻松愉快了。

课改的大潮涌动着,我们也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弄潮儿吧!尽管比较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学校践行北京二小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5、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写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数学生本课改心得体会(精选好文)


任艳琴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校积极学习生本教育,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生本教育”。从接触“生本教育”开始,我发现生本教育与我校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随着生本教育课题在我校的不断深入,我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认为,若将生本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我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

自我校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我主动学习,同时也听了不少生本实验课。生本教育带给我惊喜、欢乐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胜过这期间的困惑。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我豁然开朗。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在这样课堂教学氛围中因受到局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仍然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

而生本教育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我认识到师生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都应该彼此尊重、信任。同时,我校的一些同事正在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为此我也“蠢蠢欲动”,开始在我的课堂进行生本实验。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对生本教育的点滴实践。

在生本教育中,“前置预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头一炮,所以我非常注重学生的预习指导。只有做到以任务为导向,明确方向,预习才有效。尤其是数学课,“前置预习“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我通常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

成立“数学学习讨论小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天性,他们喜爱讨论,也能够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因此,“生本数学”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讨论的生本化。我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灵活分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且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过去,在学生接触一种新例题时,我们总是先把这种知识点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然后再举几个例句让学生理解。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学生内在潜能的无可限量。于是,前不久在上新课时,我尝试了用生本教育上了一堂课。在学生前置预习十分充足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先例举了几道新课中的题。然后由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小组间相互补充,最后得出了结论。更令我吃惊的是,有个小组还指出了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正因为学生自身主动的学,学生学得轻松,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看似那么简单,却又蕴藏着深奥的哲理;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本的数学课堂上,我把活动的空间交给了学生,把表现的机会还给了学生,极大地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快乐地学习,真正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我愿意在“生本数学“中,做学生生命的“牧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火把。

实用精选:课改后个人工作心得体会汇编4篇


课改后个人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我参加了《汝州市课改品牌学校共建项目暨课改通识性培训》。通过这些天的培训,在新世纪研究院刘爱军、林春英和韩高波等多位专家教授精彩细致的讲解下,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今后的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让我学到的技巧是:

学生已经懂的,用“检查与设疑”去对待;学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用“点拨与概括”去处理;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懂的,用“讨论与交流”去助力;必须要老师讲的,用“讲授与阐明”去讲透;老师讲了也不懂,但通过实践才能懂的,用“活动设计与实践探索”去让学生体验。这就是新世纪研究院专家讲的“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独学,对学,群学。各位专家在讲解中曾不止一次地点化我们,“别老是拿着旧的船票去登教育新的课堂”。

二、我市部分中小学的课改还处于盲动状态

比照洋思中学的课改模式和课堂应用实践,发现我市学校的课改还处于盲动状态。怎么入手?如何培训老师?如何培训学生?都还很迷茫,课改是不是一定得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是不是一定得用纸质的书面检测?是不是一定得用一生一份的导学案?是不是一定得让学生课前预习?是不是一定得有小组学习评价?是不是一定得给学习小组冠名?还心存疑惑。

我认为,不管是洋思模式,还是杜郎口模式,亦或是我市正在学习的新世纪研究院“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亦或其他模式,课改中渗透的理念大致相同:要淡化的是老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改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老师交还的是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权、思考权、发言权和活动权,要老师致力解决的瓶颈是合理组织问题、语言、器材等发挥教和学的“被动的能动性”。正如日本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述“‘被动的能动性’正是我所追求的教和学的形态。”把课改看得太难会妄自菲薄,看得过易又会妄自尊大。我市的课改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照葫芦画瓢”,技术上应依靠“五步三查”高校课堂模式,再谈“自主研发”。就像练字一样,练好临贴、描红,写得像贴了,再自成一体,关于导学案的使用,林春英教授也曾反复强调尽量用详版的,切记先不要用简版的导学案,意义也在于此。

三、推进学校课改进程的督导工作是此次学校课改成败的关键。

1、加强学校课改制度的督导

指导学校制定相对合理、科学的课改管理制度,奖优罚劣,调动教师课改积极性。

2、加强学校行政参与课改的督导

查行政听课记录、参与课改活动的记录、导学案和教师会记录,访学生、访老师等。

3、加强课堂教学的督导

重点观注七年级课改课和导学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课和导学案,使之成为学校课改的中坚力量,还要与任课教师真诚交流,共同进步。

4、加强校内课改或教研活动的督导

查老师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关注活动形式、研讨内容、参与人数、参加人员,让课改重点实施年级影响其他年级,让实施课改的老师影响不想课改的老师。

总之,新世纪课程研究院的专家就是我们今天学校课改的伯乐。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敢于担当,勇做课改的千里马和孙行者,不做课改的绊脚石。

课改后个人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秋季,北京市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半年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每周课时数为3课时,感觉内容多容量大,课时紧张。每位教师教2个班,并开展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一、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实验的重点,更是课改中的难点,以下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尝试提出新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把“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3、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改后我们的转变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感觉有了较大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寒假很快来了,26号到29号期间,我们又进行了为期3天半的通时培训,感觉收获很大,并且观摩了十五中王冬松老师和十四中刘阳老师的两节课。听了这两节课,尤其是第一节概念原理的教学课,觉得耳目一新。这节课对高一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是一节好课。课的引入是由两个化学反应的联系区分展开的,由新的视角来看氧化还原反应。

这节课没有从常规的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而是从有无电子得失这个本质来揭开概念,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反应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即化学反应中有没有电子的转移。而原电池的实验利用得当,点到为止,没有超纲。另外,实验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钠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学生看后发出惊呼,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利用费水瓶设计的实验装置,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其三,这节课时概念原理课,教师讲解的化学是不是干巴巴的教育,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我想听了这节课的学生,会爱上化学的。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摸索中前进,有困惑,有期待……

课改后个人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自20xx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著名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课改后个人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抱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态,暑假里学习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虽然在步入工作之初缺乏教学经验,但是在进入岗位的第一时间,便跟随学校前辈的步伐,开始接触语文新课改的一些知识,而又一次的专门学习,但还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如何实现新课标的目标呢?通过学习,我想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

第二,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就像黄丽老师在讲座综合性学习时所讲到的,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 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三,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比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再造能力。所以首先要重视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既然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映,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