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13

【www.bijiaogao.com - 第五十六号教室观看心得】

心得体会对我们的工作与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写心得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怎样才能写出领导喜欢的心得体会?2022年优质范文《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推荐》带给大家!

最近我认真品读了《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被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教育激情所感动。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成功是无捷径可走的。

雷夫身上所体现的职业激情也正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很早便成名的雷夫本来有很多机会离开教学一线,但他不愿离开学生。他从教的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雷夫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是的,自古瓜儿苦后甜,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反思我们的教育,真感到汗颜。

雷夫的教育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雷夫一直精心构想着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但“三剑客”还是伤害了他的感情。并使雷夫先生陷入艰难的境遇。但雷夫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并没有因此离开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而是领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雷夫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教室正面的墙上挂有“成功无捷径”标语。雷夫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雷夫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了孩子们,可以说雷夫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雷夫老师坚持“成功无捷径”,多么利落又有力的一句标语。对孩子来说,学习的成功无捷径;对我们成人而言,事业的成功无捷径;对所有人来讲,一切的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我自我发现之旅的开始,“成功无捷径”将会成为我以后教育生涯中的座右铭,激励着我成为一个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师。

读书心得》

bijiAogAo.com编辑推荐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推荐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对父母而言,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呢喃细语,是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观察儿童则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那么我们如何来观察儿童呢?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在还没有阅读到此书之前,我对如何开始一次观察,如何来记录观察可以说是脑中是空白的。但通过认真的对每一个章节进行通读后让我获益非浅。本书章节的内容在安排上步步深入,引领着我们逐步掌握观察实施的全过程,其中的一些观察实例的呈现相当惹眼,称其为工具书,是因为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其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现在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应该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不过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直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特别粗鲁,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欢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因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里很难受。其他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是很严厉的。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让让他把教室里的油画棒盒叠好,他一个人忙得满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叠整齐!之后还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当时我对他的举动感到无比的震惊!确实,我给他的信任让他感到很自信和骄傲,因为老师已经认可他是个能干的孩子了!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告诉孩子们,你真棒!!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的精神生长。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唯有读书。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读书,才能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

不读书,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

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优秀心得体会精选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我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到体会颇深。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帅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截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常提不断的。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可看看我们周围的老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每天被学生折腾得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

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做着只读教材和教参的老师,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对任教学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识结构的内涵。教学时要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揭示人生的真谛,成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先行者,成为青少年一代步入社会生活的引路人。

让我们铭记这些“建议”,让它成为我们工作中的航标灯!读书心得》

我的几点读书体会 心得体会推荐


前几天办的读书会,因为时间关系,互动的时间很短,没能和大家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准备的段子都没讲,风头又都被小师弟抢了去。我的女学生竟然当着我的面向钟师弟求合影,简直是丧尽天良!干脆写一篇,把未尽之言抒发一下。全是干货,一条一条的。

1.很多人问我:赵老湿,你怎么读那么多书啊,怎么老在看书啊?我心里只有“呵呵”。孩子,我哪里读的书多,只是你们读的书太少了。(一上来就以一种谦虚的方式把自己放在一个装高度!)不过想来鲁迅当年也这么装过,我又安心了不少。鲁迅当年是这么说的:“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其实这句话估计也是以讹传讹的)很多人其实一年一本书都不读,所以说读书要趁年轻,上了班,成了家,当了爹妈,再有静下来读书的时间真的很少。我还是很怀念以前在图书馆坐上一晚上的时间。

2.”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别再被蒙骗下去了,想要靠读书发财成功,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实在是太难了。我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以及身边比我读得还要多的人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书中如果真有黄金屋颜如玉,那阁下看的应该是《宝石鉴赏》或者《人体写真》这样的书吧。很多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温州义乌老板根本就没读过什么书,怎么就腰缠万贯妻妾成群了。读书人何苦再骗读书人。

3.所以有时候觉得“知识改变命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话挺坑人的。为此,多少家长费尽周折,砸锅卖铁逼着孩子读书,考大学,结果发现孩子什么都没学到,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他们不知道,有些人,真的就不是读书的料!还不如去当厨师,开挖掘机,卖羊肉串,一样可以有幸福的人生。书籍最大的功能是记录。人类进步的动力是各种欲望。比如懒,比如好色,比如想长生不老。

4.读书往往是功利性的,为了考试,为了写一篇作文,为了职场提升,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不非得任何时候都陶冶情操。甚至连陶冶情操也是功利性的。比如我,通过读书提高了不少逼格,可以让我侃侃而谈头头是道,成为人群的中心。但这还不是因为没和“高”“富”“帅”沾上一点边。当不了偶像派就只能走实力派的路线(当然也不是说就能成为实力派,很可能最多就是个谐星。)要是光凭长相或者财富就能让很多小姑娘喜欢我,估计我也没有心思读书了。

5.其实书读多了才发现,杀伐到最后,拼的还是外在,很多事情,自己多照照镜子就明白了。读了那么多书,他们给你的评价也就是:这个人还蛮有思想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不要想着靠读书就能逆袭高富帅了。

6.不要因为自己没有读过名著而感到羞耻,其他书也能陶冶情操讲明道理愉悦身心。我就很少读名著,原因有几个:1.太长了,以前没有娱乐的时代大家没事就读读书,现在?臣妾真的做不到啊!2.有些名著真的过时了!《简爱》《傲慢与偏见》,现在的人都不这么谈恋爱了好嘛,怎么让大家去感同身受?3.有些外国名著的翻译真的很烂啊!

7.英文名著我看的就更少了,别以为英语老师都是熟读莎士比亚,雪莱,华兹华斯,马克吐温,培根,这些我都没有看过好吗。所以我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写作,真的不高。看来,要提高写作水平,读名著还是很重要。大作家,至少在语言上是厉害的。

8.不要觉得别人口中的好书自己不能欣赏就有什么问题。读书是个很主观的事情,一盘菜好不好吃,关键还是个人说了算。也不要为一本书没坚持读完而感到不好意思。一盘菜不好吃,总不用吃完了才能说吧。觉得不好看就不用死撑,读书主要是消遣,没必要坏了兴致又浪费时间,除非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考试的重点。这一点我要感谢网络书店,提供了在线试读的服务,让我避免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浪费。那些每本书都包在塑料纸里面不让读者翻看的书店我都不会买,他们割裂了读者和书籍的联系,以一种太傲慢的姿态。

9.很多书,不同年龄阶段读起来的体会很不一样。我高中的时候看《挪威的森林》《白鹿原》什么的,基本当色情文学看的,自习课上看得我面红耳赤手心冒汗,满脑子都是性幻想。那个时候不懂,没经历青春的那些残酷和挣扎。十年后我再看电影版的《挪威的森林》,掩面叹气,那又是另外一种体会。所以有些书,没到年龄还是不要读了,像卡佛,麦克尤恩之类的重口之王,青少年还是先不要碰,看完后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三观尽毁。

10.想通过读几本书来增加审美、品味(俗称提升逼格),说实话,比较困难,效率也比较低。还不如读书评快速,初级装可以读《中华读书报》,豆瓣读书。中级装读《三联》、《Timeout》,高级装读《纽时书评》《纽约客》或者《大西洋月刊》。当然了。真正要提升,还得读原著,还得细读,当别人装模作样地说“辛波斯卡被称为“诗界莫扎特”,因为她的诗风清澈、明朗、几米的漫画就是受了她的启发”时,你要是回应到:“是啊,比如说她的《我曾这样寂寞生活》写到:‘我并不责备春天,它已再次出现。我不会责怪,因为,年复一年,它履行着职责。’这是女诗人对一个寂寞灵魂的领悟”,简直是逼格高下立现啊!

11.用书在装饰房子倒是性价比很高。把屋子里墙上填满书,顶天立地,也比买什么黄花梨茶几伪名人字画或者假古董省钱。但仅限于装饰,要说能对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你看我,宿舍里唯一重样的家具就是书架,从语言学到人类学,从古文观止到中国哲学简史,从木心到李泽厚,老牛逼了!我有些同学家里,能叫做书的东西就是几本炒股秘籍,顶天还有两本卡内基。结果就是现在大家一起出去玩,高档消费基本都是他们请客。

12.读书也不是完全如此不堪,读书人也不是就一无是处。我的偶像罗素老爷子的三大人生信念: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难以遏制的同情,深入我心。但唯有读书,追求知识,是不要依靠他人只需自己就能完成的修炼。爱情也好,同情众生疾苦也好,终归有一个能力的问题。大部分时候,我们想从他人那里得到慰藉、宽容、爱慕、崇拜,都是太困难的事情。唯有读书,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修行,自己沉浸在一个不受打扰的世界中,就可以和作者、古人、历史、未来对话了。不多沉浸久了,也难免走不出来,陷入更深的孤独。所以,坐久了,还是要站起来走动走动。

13.别去一趟大理丽江就把签名改成:“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拜托,同学,咱就不能两件事一起做吗?非得灵肉分离,你这意思难道是“读书不旅行,旅行不读书”吗?我出门,凡是要等待的,基本都带书。去银行办事、坐车、去财务报账、当然还有出去游玩住店,都带着书。平时上厕所、等菜烧熟、等广告,都可以见缝插针地读两页,因为现在静下来读书的时间真心少啊。真正喜欢读书的人,身体不管在厕上在马上在床上,灵魂永远在路上!哈哈——

14.我认为,所谓励志故事,只是因为这些人成功了。要是丫没成功,他们的故事也和千千万万的loser一样,不过就是反面教材。为什么不看成功学,处事之道什么的,因为这些是精神鸦片,让你生活在幻觉中。以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只要好心就有好报。孩子,你应该多去菜市场、车站、劳务市场转转,比读这些书有用多了。人生导师们吃着鸡肉鸡腿,剩下点心灵鸡汤给你们喝。结果。loser就打了鸡血跑去向女神表白了,结局有个成语--十动然拒。

15.我小时候也读过心灵鸡汤(初中),刘墉(初中),林清玄(高中),余秋雨(高中),安妮宝贝(好像还是读大学时候看的,但真没读过郭敬明!)家里现在还摆着,没啥可害臊的,都有个过程,我也不是那种早慧天赋过人的。谁还没经历过矫情的年纪,谁年轻时没爱过个把人渣。漫漫人生路,总会错几步;长长阅读途,难免马失足。关键是要成长,智商和心智都得发育。我现在看的是《出梁庄记》《打工女孩》《路西法效应》《通往奴役之路》。从满满的正能量变成浑身负能量,从天真的少年变成暗黑破坏神,你们说好吗?

16.作为一名文科生,学外语的,我也有知识虚荣心。读大学的时候囫囵地看了很多哲学的高大上的书,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福柯。基本看不懂,什么没记下来。没到那境界,没那功力,练不了那么高深的武功。现在还觉得这帮人为什么要把简单得卖菜大妈都明白的道理说得那么晦涩艰深。看不懂的书,只要不是专业必须,不看就是了。读书基本上还是个消遣方式而已。对于作者、读者,最重要的都是真诚。

17.爱读书肯定是好事,但只读书就不好了。不仅有变成书呆子的风险,还会和社会脱节。我从来主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后我的孩子要不是读书的料,我就趁早让ta去行万里路,一样能成长,也许更好。对我来说,阅读和行走都是体验,但后者更吸引我。读《在路上》,我更愿意亲自驾车走一遍66号公路。读《缅甸岁月》,我更想到这个国家实地看看。

18.最后,归根到底,我认为,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的生活更好,进而让身边的人也得益。所以,当你老婆在忙着洗衣服喊你去把面条下到锅里的时候,你就该立马放下书进厨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