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读后感9篇

发表时间:2024-01-29

阅读就像大海中的指路灯,给予人们前进的方向。当我们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常常对心灵产生触动,激发勇气。或许你正在思考如何写一篇出色的读后感呢?那么这份特别定制的“金矿读后感”肯定会超乎你的期望。

金矿读后感 篇1

本月研读的精益书刊是《金矿2》,本来早该读完的,不料月中病了一场,落下许多,回过头来再看,却又有别样一番韵味。其实,我是不喜欢看小说的,上学至今都是如此,觉得小说任务太多,情节过于复杂,看着累。但仔细阅读《金矿2》这本书时,却被其深深吸引,可能是书中所述与我现在所做的工作真正相关吧!

它讲述了一个快速破产的企业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精益管理将亏损转化为利润的故事。当我读这本书时,就像看电影一样,我把整个故事都反映在脑海里。结合我的工作,很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学到了很多。书中具体描述了大是如何改进操作,以及大量的数据、公式和图表分析。看完后,似乎他自己也参与了改革。

什么是精益管理呢?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即企业通过不断改进,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为顾客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提供产品和及时的服务。总的目的是减少浪费,提高利润。

其实我们工厂所推行5s和合理化建议,持续的改善都是为了减少浪费提高利润,成本管控这个支柱更是强有力的点对点解决工厂中成本浪费的顽疾。

这里所说的浪费,不单指的是耗材的浪费,而且还含盖了生产有缺陷的产品或提供不满意的服务的浪费,多余的库存的浪费、过度加工的浪费、多余搬运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的过程浪费,其实简单总结就是大野耐一先生所说的“七大浪费”。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这也正是精益项目的价值所在,而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通过管理来消除这些浪费现象的,明白“管理即改善”的真正含义。而《金矿2》这本书在讲述变革时,也把一下新的精益理念传达给了我们。

例如:书中第3章说到生产“节拍时间”,是指在一定时间长度内总有效生产时间与客户需求数量的比值。其功能是调整和控制生产,防止浪费和分段供应中断。

通过节拍与生产周期的对比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措施。例如,当生产节拍大于生产周期时,生产能力相应过剩;如果按实际生产能力安排生产,生产就会过剩,导致大量中间产品积压,导致库存成本增加,场地使用不足等。如果按照生产节拍安排生产,会导致劳动力闲置等现象,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

当生产节拍小于生产周期的情况下,

当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会出现加班、提前安排生产、分段增库等问题。因此,生产周期大于或小于生产节拍将对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第4章的“标准化操作”和我们公司做iso标准一样目的,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使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减少生产波动、提高产品合格率。

还有第7章所说的“看板系统”和我们公司的班长的kpi指标看板、am标签看板和其它信息展示板是同一道理。就是目视化管理,一目了然,大家都能够看得见以公开化,透明化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或叫自主控制。现场的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目视的方式将自己的建议、成果、感想展示出来,与领导、同事进行相互交流。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遗漏出错。

最后第10章是“持续改善”,书中讲到丰田公司如何通过改善来达到零缺陷。我公司不是也正向着这个方向迈进吗?现在设备部的每个员工都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改进大师。

每个月,合理化建议和改进建议的数量都很高,这证明每个人的改进热情都非常高。还有我们的5s。一些试点地区已经达到了银牌认证体系。加强现场管理,持续改善是核心。

现场管理是制造企业的基础,它以市场为中心,以现场为中心。只有现场管理好了,企业才有基本竞争力。我们公司tpm 推行一直以“发展员工、成就员工、增值员工”为核心,围绕着“提升产品品质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生产运营竞争力”这个目标,去达成最终的零浪费。

读了《金矿2》之后,我的信心突然增强,这让我再次意识到,我现在的精益改进项目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公司精意识施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价值观。随着公司精益项目的实施,我相信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能力为精益项目做出贡献。

金矿读后感 篇2

金矿读后感

也许是文化差异,对于外国人的著作,我看得过程中都感到云里雾里,但是《金矿》这本书,我却认真读了一遍,对某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思索,现把这些思索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产生思索的原因,主要是我所在的公司,正在推行精益生产,我身处其中,协调推进,需要掌握不同的思潮和对精益的不同理解,并在有些地方对公司的现状进行对照,在对照的过程中,产生碰撞,然后,产生了思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对人的思索

如果没有员工,企业就会有一些空止的楼房和静止的机器,没有办法投入,没有产出,当然没有利润,企业就不会是企业;

员工的精神风貌,投入工作的状态,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状态,凝聚力强,向心力大,则是集团军作战,产生的效果不是每个人力量的叠加,而是以指数级增长,就是1+1要远远大于2;如果离散力占据了主导地位,则易使员工缺乏归属感,产生得过且过的念头,甚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动力,缺乏创新力,对工作本身不会带来任何有益的地方,管理成本会大大增加,充当灭火队的管理人员也会大大增加。

如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应该从问题入手,找到解决办法,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员工的智慧,而不是只为员工的双手付出。经过思考,对于如何留住员工的心,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以公平利益吸引人

企业的工资水平决定了企业留住核心员工的能力。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工资过低,员工“食无鱼”、“出无舆”、“无以为家”,只能弹铗高歌“长铗归来兮”,企业又如何能留住人才?薪酬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由行业平均工资、企业经营状况和员工业绩决定的报酬绝对数量,也取决于报酬的相对数量和员工感受到的公平满意度。许多时候,企业过分讲求“公平”以致平均主义盛行,员工报酬和资历挂钩,和员工现实表现关联不大,导致员工公平感失衡并产生不满情绪。

因此,企业应以业绩为英雄,按贡献付费,通过竞争提高效率。

2、给员工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企业的员工,无论才能高低,莫不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管理者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爱惜人才,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

2.1委之以责,授之以权

英国卡德伯里爵士认为:“真正的领导者鼓励下属发挥他们的才能,并且不断进步。失败的管理者不给下属做决定的权力,奴役他人,阻止他人取得成功。

区别很简单:好的领导者使人成长,坏的领导者阻碍他们成长;好的领导者为下属服务,坏的领导者奴役下属。”培养员工,最有效的方式是根据员工的才能、潜力委派任务,再适时加以指导和引导。

松下幸之助就很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他常对工作成就感比较强的

年轻人说:“我对这事没有自信,但我相信你一定能胜任,所以就交给你办吧”。对于这类员工,领导者越是信任,越是压担子,他们的工作热情就越高,事情自然就办成了。

2.2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曹操的用人思想是“人无完人,慎无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长”,冲破了东汉末年重视出身、门第的迂腐标准,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管理者应该对失败采取积极的态度,允许员工犯错。杰克·韦尔奇认为:

惩罚失败的后果是,没有人会勇于尝试。容人之短不易,容人之长更难。许多人由于嫉妒而不能容忍才能在自己之上者,千方百计除之而后快。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pany)董事长亨利·福特(henry ford)不能让李柯卡黯然失色,把他赶走。此后,李柯卡接任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克莱斯勒不仅将自己重组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而且成为福特的有力竞争对手。

3、给普通员工成长的机会

当前的就业形势让很多管理者根本不担心普通员工的辞职。实际上普通员工并不普通,他们如同大厦的基石,大厦的基石动摇了,大厦焉能长久?况且,培养一个同岗位的新人所需的费用是老员工所需费用的十倍之多。

普通员工的工作态度、劳动技能和价值观影响整体绩效水平和企业文化的演进。优秀的领导者决不会放过普通员工。把普通员工当成优秀员工,关注每一个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那么普通员工也可以创造出与优秀员工同样的业绩。联合讯号ceo拉里·博西蒂上任头一年就让全公司86000名员工参加一项发展计划,并且和其中的15000人谈过话,进行直接沟通。

由此,博西蒂在三年间把公司市值增长了四倍。从某种意义上说,员工的成长也是企业的成长。

许多跨国公司都有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吸引一流人才加入竞争。爱德尔曼公公关系部认为,员工在椅子上不是被绑在腿上,而是要给他们插上翅膀。自1988年以来,爱德尔曼一直在始实其全球培训计划,即成立爱德尔曼大学。

爱德曼大学为高级管理人员、业务主管、后勤保障人员、新员工和建兴设置了不同的必修课,并根据公司办公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设置了专业选修课。

二、对技术的思索

管理,有人说是对人,有人说是对事;有人说是技术,也有人说是艺术;有人说是通过理事而管人,….非常多,孰对孰非,不加评论,这些言论都有其正确的方面,都对,但都不全面。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管理无定法,唯适合最好,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那是否就无迹可寻了呢?不是!

我们应该认识到,近年来,西方一些管理理论逐渐进入我国,有一种管理学的说法,管理就是科学,管理就是技术。

管理应根据环境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管理是管理者与环境的函数。

精益生产的技术体现在**?

其中一项技术是系统管理,它从系统的角度审视整个企业,不断优化流程,优化整个价值链,产生增值。

技术之二就是ie,通过ie的七大手法,不断消除过程中的浪费,核心是区分增值何不增值的过程。

这两项技术是精益管理的核心,也是精益管理的核心内容。由于牵扯到许多方面,在这里就不再叙述。

我的理解如下:

有了一个积极的员工团队和适当的技术方法,这两个支柱可以创造奇迹,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本书还有许多其他的要点,这里没有一一介绍。此外,如果本书能结合中国企业的现状,结合中国文化进行再翻译,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金矿读后感 篇3

当陆工把《金矿》一书交到我们手上,要求我们仔细阅读它,这是一本很好关于精益生产管理的书,以**的形式写出来的,开始我还不以为然,但当我仔细阅读时才发现陆工说的没,此书以**的形式写出来,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说的都是很实在的东西,这使我阅读起来很轻松,当我全身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时,才发现精益生产深奥的道理被浅显的娓娓道来。

我刚来**空调的时候,因为担任综合管理的工作,对于现场改善也是我们模块的重点工作,在开始做时自己陆工曾给过我一个家用的关于现场改善的方案,我根据他们的模式自己又做了一个方案,当我把方案发给我以前的一个搞精益生产培训的同事时,他给我总结了两点:

第一点:按照我们的现场我们应该计划是推进5s,而不是精益生产,但是5s和精益生产这两者可以结合,但需要有层次感才行,那样难度会很高,告诉我搞5s需要具体的推进日程表,要有具体推进活动。就5s而言,至少分类、整顿、清洁、清洁和识字都需要一定的阶段!

一直以来,也可以说是在我们大部分看来,5s我们都很清楚,也很熟悉,其实这都是我们大家自以为是的心理导致我们都没有更进一步的去了解,没有去很好的推行5s。对即将要给别人进行5s培训的我也是一样,一直以为很懂5s,可是呢,例如说吧:就如书中说到的清扫,很多人会混淆,我也混淆了,书中说说清扫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扫车间,它其实是重在维护。

我想这点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吧。就看我们的5s培训也是不尽人意,培训似乎成了我们急着完成的任务一样,就那么个***讲完了就了事了,也从像书中迈克的父亲那样一步一步以各种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情讲解5s的内容,把整个5s形容的很透彻,通俗易懂,一看就知道下一步将要做什么,给大家讲解完后制定一系列的推进日程表,工具之类用到我们的现场,让全员参与,员工很能容易接受。

第二点:精益生产的推进最好是现场规范到一定程度时推行,而且精益生产需要大量的培训(包括七大浪费、ie、看板管理、标准化作业、价值流图、甚至tpm)。一开始我真的对精益生产很陌生,同事跟我说了很多相关的内容也是似懂非懂,当看完这本书时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想书中提到的问题,种种工具都是在过去工作中大家天天面对的,当看过此书的管理层人员我想都会感慨,如果早些看倒这本书的话,一定可以少走不少的捷径。

在书中,精益已经被许多不同的企业广泛使用,其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另一方面,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公司赢得了创记录的利润,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些成功的领导者的表现出激情和自信的同时,很多曾经尝试过精益管理的人却认为执行精益生产是一个令人气馁,知其然而不易入门的严峻挑战。

《金矿》描述了一个面临破产的企业如何转亏为赢,这家企业即拥有技术的优势,又拥有市场的优势但却陷入了财务困境,经验丰富的精益专家帮助这家企业建立了一套有社会竞争力的生产运作系统,通过不断的改善,提高竞争力,消除浪费,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库存很快变为流动资金。

书中重点谈到人的参与,本书坦白的分析了人性的问题,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全靠人,迫使成功的是人,阻碍成功的也是人,要扫除障碍的还是靠人,一切与人分不开,一个企业的佼佼者,必然会想办法激活员工的斗志,带领大家认识危机,接受改变、持续改善,不断找回车间里遍地的**。 弗雷迪、伯乐和迈克、伯乐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消除“精益管理”的困惑,本书以**的形式把整个故事情节用精益理念来对它介绍,很多事例处处证明只要你思考,能力就能无限的提高,永不放弃是精益的一个特征。

本书共分十个部分:

由利润第一,现金为王

金子滚滚流节拍时间标准化操万事皆在人拉动生产看板系统现场态度均衡生产持续改善 ,十部分从最开始一步一步阐述了整个开展精益生产的整个过程,我相信生产层面的管理人员看完后将会又是另外的一种挑战,会确定方向,朝着精益道路进攻,带领自己的团队突破重围,消除浪费,使车间转型成为一个以丰田为模式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 。

精益整个生产模式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益为主,书中说到降低成本的前提要经过改善的步骤,提高质量减少返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来降低库存,这样才真正的降低成本,这就是书中所提到的 “大田耐一”所提出生产理念“oh.on”理论,在第一节就直截了当的指出了我们企业的命脉----现金。 在“金子滚滚流”里, “大田耐一”这样一个生产理念“oh.

on”,来提高生产效率。如:当管理者拥有100个工人资源,能够很顺畅的完成某项生产的时候,大田耐一就会调走10%的工人,他希望管理者能够在90%资源的情况下,仍然顺利的完成工作。

当然在此时管理上会遇到一些问题,当他们完成了新的目标后,大田耐一又跑过来说“我现在要调走10%的工人”这个时候操作员就会叫起来“oh.on”。这个方式在他用来可行,我相信如果我们车间要推行精益生产的话,“大田耐一”这样一个生产理念“oh.

on”将是我们所以学习的很有用的理论。

在裁员的情况下,完成某项工作应该是最经济实惠的成本。

书中详细的重申了我们在现实工作中的七大浪费、如何学会解决面临的问题、怎样拉动生产、如何坚持持续改善等等。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主题思想,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书中的提示和传导,留给我的是一笔比〈金矿〉更丰厚的财富,他让我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理念,不断挖掘我们企业沉积的弊病。

另外,本书中还提到拉动生产和看板管理是精益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我之前的公司里,我只理解到看板只用来做简单的信息之类的事情,却不知道其中的重要性,在丰田生产线上,看板是传递生产信息的一种手段,是将信息和物流相结合在一起的完美方式,来到**空调,在陆工的一再带动下,当自己亲自来搞看板管理时,我们才开始重视看板的重要性,在今天的员工座谈会中,看板管理我也深有体会,看板的作用不仅仅在我们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沟通,在我们关心员工的生活健康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看板给予更多的知识让大家对生活健康方面的了解,从而让员工了解到除了工作之余,我们更多的要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这也是我们综合模块接下来要重点做的。

最后,我听过,也看过很多看过精益生产和在搞精益生产的前辈们说过这样一句话:“精益是一次长征,一个永无止境的改善过程,要能脚踏实地发现问题,并顺利的解决问题,“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是精益的另一种诠释,惟有切实的把握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精益的精髓。”说的很实在,所以我也引用这句话作为我读完该书后的心得做最后的结尾。

金矿读后感 篇4

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频临破产的生产装配组装型企业在精益专家的指导下,如何运用精益生产的方法起死回生的故事。本书旨在介绍精益生产的原理和如何实施精益生产。

介绍了精益生产方法,包括价值流、节拍时间、标准化操作、拉动生产、看板系统、均衡生产和持续改进。

在各种场合和网络上都有很多关于精益生产的介绍。我在这里写了几点,我对自己感触很深。点比较散,也没有什么逻辑性在里边,就是感觉这些点马上用到工作中。

1、 当你到达现场时,你应该注意什么?在生产线上,首先要考虑以下因素:

--每个工人每天生产多少件;(产量)

--生产线上废品率(废品率)

--在制品库存 (wip)

二、使用“oh no!”的方式。大家都知道,让人们从心理上接受改变是很困难的事情。

日本人大野耐一在当丰田公司的生产经理时,当经理们拥有了100%的人力资源可以顺利进行某项生产时,大野耐一就会调走10%的人员,让生产利用90%的人员也能够完成这项工作。这时候工人们就会叫起来“oh no!”。

当然,这个时候会有一些问题,但是经过改进,90%的员工能够达到完成这项工作的目标。其实,我自己的理解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oh no!

”的方式也可以激发人们寻求更好的生产方式来达成目标。

三、不合格品的处置。现在公司中随处可见生产线的工人们再做着各种返工,比如吹净或着挑着瓶子用、检查上一工序的产品是否合格等。那应该怎样做呢?

只接受零缺陷的产品。也就是说,工人拒绝接受有缺陷的零件和材料,也不返工。现场可放置红盒存放废品和不合格品。目前,线外特殊人员可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并记录原因。

其目的是让员工做增值工做;再就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四、标准化作业和mtm。测量动作时间时,最好测量20次,至少10次,这样数据才能符合统计原理。测量时,必须有一个准确的起点和终点。

标准化作业的步骤是:

--进行一些测量;(至少10遍)

--找出变量不稳定的原因;(尽可能消除)

--将工作分解为基本操作(动作分解)

--根据节拍时间进行组合和平衡操作

当然还要注意沟通,告诉员工我们的计划,以及如何去干。特别是会节约出来的员工的工作布置问题。或者让员工测量时间,告诉他们方法,让他们根据节拍时间进行优化。

五、进行任何改变后,应该进行双重的质量检验。也就是确保这些变化,没有对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6、 建立和实施标准化操作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

好了,先做起这些吧。

金矿读后感 篇5

近期,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精益管理的书籍《金矿》使我受益匪浅,它在讲述一个转亏为盈的传奇故事;文章的每一章节都在叙述着精益管理的理念,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渐渐的你会感觉到它会将“精益”的理念悄无声息地溶入你思考的大潮里。

第一次在书店看到《金矿》一书时,就被书名和醒目的“精益管理,挖掘利润”八个字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忍不住掩饰和思索。与其说精益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改变。

精益,其实是一种颠覆,它会让人经历痛苦,但颠覆之后,它可以创造奇迹。当你全神贯注地一页页阅读时,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书中扮演“导师”角色的父亲,米奇是位心理医师,踌躇满志的菲尔,被称为“巫婆”实则很顽皮的艾米,实施5s管理的大卫,这些人物生动地仿佛从书中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让我们看看企业**,看看精益管理,看看用最少的投资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回报。

全书分为10个章节,引领读者潜入《金矿》,走进“精益思想”。本文指出了企业的命脉——现金。在“金子滚滚流”里,认识了现实工作中的七大浪费:

一是生产过剩(没有需求,就开始生产);二是不必要的等待,这是由于工作程序的低效;三是不必要的处理(即工作流程不够直接、顺畅);第四,不必要的操作,有些可以合并;五是不必要的库存;六是不必要的走动;第七是质量缺陷(造成更大的浪费)。这些普遍现象实际上是浪费。在“万事皆在人”里,明白了标准化操作就像摘树上的果子,低的容易摘,高的就要爬梯子。

我们知道**藏在生产线上,但在工人按节拍时间完成任务之前,我们不会看到**流出。“5s标准化操作”和持续改善是将金子从生产流中筛选出来的工具,就像蚂蚁搬家,浪里淘沙一样。它需要执行者的决心、毅力和耐心。

在工作中,接触和体会“精益管理,挖掘利润”这8个字的人并不为少数,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往往勉为其难。很多曾经想要尝试“精益管理”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知其然而不易入门的严峻挑战。这本书则深刻剖析了主要是因为“人”的问题:

企业的成功取决与人员:迫使成功的人,阻碍成功的人和消除障碍的人。 这与人们密不可分。一个企业的佼佼者,必然会想办法激活员工的斗志,带领大家认识危机,接受改变、持续改善,不断找回车间里遍地的**。

纵观全书,无论思想还是操作,每一步的执行都是不断细化的。例如,保持现场的清洁和摆放物品的位置,常问问“五个为什么”,精细操作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细致思考会带来重大的变革,达到事半功倍。金矿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手中。

如果我们用每一个思考的细胞发现每一处细小的问题,用永不放弃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为我准备好我想要的东西,在我需要的地方提供价值,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价值,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减少我的决策选择,那我们一定会走在竞争者的前面。

我把“精益”当作是一次长征,一个永无止境的改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唯有脚踏实地地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精益”的精髓。当你开始思考时,你的能力可以得到无限的提高。当你开始认真工作的时候,细节可以提炼成奇迹!

陈慧2014年9月

金矿读后感 篇6

--事在人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金矿2》一书以**的形式,讲述了主角佛顿工厂总经理沃德为了避免工厂被关停,而通过一系列的精益改善进行自救的故事,生动分享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工厂如何运用精益的理念和方法,将危机转化到成功运营的经历。同时,也折**绝大部分创业者们曾经和正在面临的处境,深刻揭示了事在人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的道理。

《金矿2》这本书侧重于人的问题,描述公司总裁、工厂经理、班组长、操作员工以及公司里各个不同层级与部门的人们,通过实施精益变革,探索自我拯救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精益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与传统方式不断发生碰撞与冲突,但最终依靠每人每天、人人参与,实现观念和管理方式的彻底转变,以及共同成长。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特别是如何让管理者和团队一起学习,追求卓越,不断进步。

管理即是改善,不理不管,就不会有改善与提高。改善就是敢于打破现状,不断地提高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在平静的环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然后确定标准化,不断更新和完善标准,实现持续改进和管理改进

此外,本书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精益的知识和经验。例如本书强调到现场去,现场其实是问题改善的一个关键点,在我的理解,到现场去不只是去车间一线,更主要是总结出了一个理念,要解决某样问题,就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到问题现场去查找原因,不能凭空做出决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倾听产线员工的意见。

通过提倡改进,激发每个人每天解决问题的能量。当人们开始对解决自己的问题感兴趣时,他们也会按照标准工作,因为他们明白标准是最好的工作方式。让每个人参与,这样每一天的问题解决会带来每一天的创新,而进一步地创新又会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而这一切都会造福公司、员工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从而达到共同繁荣,这也是tps(丰田生产方式)的真正目标

事在人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自己更需要通过努力具备有沃德那种学***,自我改善能力,不断弥补自我思维的缺陷,将精益改善作为一种理念放在心中不断去培养,最终达到“精益从心开始,改善从我做起”。

海外营销部

2019年6月25日

金矿读后感 篇7

《金矿2》读后感与项目组工作结合感悟

金矿2一书以主角佛顿工厂厂长沃德为避免工厂被关,而不断改善工厂的故事。本书运用小说的体裁和主人公的亲身经历,为您提供了很多精益的知识和经验。其一直也在告诉读者“tps”是一个活的系统,而非只是一个工具箱或路线图,必须把它变活才能真正理解它,因为它不断地发展演化。

总的来说,整本书时终在提醒以客户为中心、现场、持续改进的重点。我们必须认为,tps是一个长期项目,一个长期项目,是一个概念。

这一点也加深了,我对项目本身的理解。

当初,进tpos项目组是因为看了金矿2,受里面的一个句话所影响(精益的理念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这种新鲜的思维使我对这种思想产生了兴趣,今天再次读了这本书,让我对精益又有了新的认识。精益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或一个改进,它是一个改念,一个自律和自我激进的概念。项目不仅要解决某个子项目或具体的事情,而且要通过解决这些事情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精益理念贯穿于整个公司。

并且,书中强调的到现场去,其实也是问题改善的一个关键点,在我的理解,到现场去不只是去车间一线,各主要是总结出了一个理念,要解决某样问题,就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去问题发生地去研究观察找原因,不能凭空瞎找,解决问题要解决到实处。

同时,要想把精益做好,客户本位的思想也是必然关键的,在生产时要做到时时刻刻的去客户考虑,才能发现生产中的各个问题点,才能渐渐去解决它。才能把我们经常忽视的问题给暴露出来。

结合我最近的诊断报告,我也从金矿得到了一些见解。数据要保持真实可靠,要来源于实际。精益项目就是要实在的去解决问题。

改善必须要亲力亲为,去现场去观察,去听取一线工人的意见,去和生产班长多交流,从实际结合对自己诊断的判断。相信自己的数据,也要相信现实中班长的经验。要两者结合的去看待问题。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需要有沃德那种学习能力、自我完善能力,不断弥补自我思考的缺陷,把精益改进作为一个理念放在心里继续培养。

金矿读后感 篇8

《金矿2》主要讲述了一家工厂如何运用精益的理念和方法,从即将关闭的危机转化到成功运营。所谓事在人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本书以人的问题为中心,描述一个企业的领导,如何一方面周旋应付总部和外在的政治问题,一方面驾驭并培养手下的经理,让他们同心协力,为工厂也为个人的发展而努力。

培养一个精益的管理者不容易,书中的主人公沃德就是一个例子。企业的一把手首先要能识人,并给与机会历练。企业的上上策是领导层亲自参与培养一批管理人才,分配横向管理的职位,改进顾客的满意度,频繁地与被培养的对象沟通,并检查改善的绩效,按照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科学方法学习与检讨,务求持续改善。作者的很多观点非常值得处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我们深思,作为日后行事的参考,时刻自省。首先作为常诚公司大家庭质保部的一名质管员,起初狭隘的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写写报告,跟领导们汇报汇报工作,但读完《金矿II》后,我认为作为一名质保部的人员,我们一定要去现场,现场才能反映产品的根本问题所在,现场才能让我最现实的去感受产品。正如当顾客对产品质量进行抱怨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失效件进行分析,到现场进行模拟的情景再现,有时候我们无法找到头绪,很多情况下要请教现场的操作工,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和产品打交道,是对产品最了解的人,最有发言权的人。

书中也提到詹金森在纽霍夫工厂参观涂装车间时,发现有很多灰尘混入在油漆之中导致成品的质量瑕疵,纽霍夫的团队无人能解释导致其大量返工的原因,而其实只要管理人员认真与工人进行沟通,任何一个工人都能告诉他油漆罐盖子上的灰尘是潜在的污染源。只有管理层的人能与涂装工程师还有工人一起解决问题,才能一次涂装合格。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客户,创造更高的利润。文中还提到了一项促使沃德的精益生产迈向成功的比较重要的运动红箱子运动。沃德按照詹金森的要求在每个生产单元边上放置红箱子,从前工厂的人把红箱子当作垃圾箱,没有很好的利用,发挥出它的作用。而这次,管理团队每天对红箱子内的不良品进行检查。当检查红箱子,进行仔细清点的时候,发现的首要问题就是产线的工人过于谨慎,将很多合格的产品当作不良品一道扔掉了。这与我们公司的现状是一样的,产线员工对质量的要求总是比质保部的要求高,很多可以接受的瑕疵品都被当作不良品扔掉了,红箱子会议展开之后,第一条就是对现场的产线判定的不良品进行第二次判定,从中挑选出了一定的合格品返回产线进行装配,但合格品二次判定造成了一定的工时上面的浪费,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产线员工做好上岗培训,并且在主机厂更新要求的时候能够及时的通知产线员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书中提出展开红箱子运动的初期,当对红箱子内的不良品进行讨论时,沃德的管理团队只是围绕着红箱子,却背对着工人,这使精益顾问艾米显得一反常态的愤怒。的确,我们在对红箱子内的不合格品进行判定的时候,应该让产线的员工参与其中,因为工人每天与这些零部件打交道,出了什么毛病他们比我们知道的更多。丰田方法的特点在于,他们坚信,客户的价值是所有员工在车间里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工程师在象牙塔里,或在销售陈列室里。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倾听产线员工的意见。并且通过提倡改善,激发每个人解决问题的能量,每天都如此。当人们开始对解决自身的问题感兴趣时,他们也就会按照标准工作了,因为他们明白标准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运动员遵守严格的训练标准,是因为他们希望每次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这时他们才真正参与进来。这也是TPS(丰田生产方式)的真正目标:让每个人参与,这样,每一天的问题解决会带来每一天的创新,而进一步地,创新又会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而这一切都会造福公司、员工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从而达到共同繁荣。最后,希望公司在吴总带领下不断创新挑战,最终达到精益生产。

金矿读后感 篇9

《金矿》是一本非常好的关于介绍精益管理的书籍,书以作者自己经历的一个以精益管理来帮助他的朋友的公司走出困境的故事来全面的阐述了精益管理的概念和实际的运用。在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书上的内容再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历,我也产生了很多感触。在以前工作中,我不知道领导为什么交代自己要反复统计各工序的标准工时并力求准确;在进行矿山厂房工艺图设计和图纸绘制时我不理解为什么领导会对物流的一点顺畅而要求反复修改图纸;也不知道控制库存在一个企业中是如何重要等等。在读完《金矿》这本书后,我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我学习到精益管理的核心主要是:a、现场发掘并解决问题;b、将质量建立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c、持续改善。

现场发掘并解决问题。在越靠近成品的下游工位发现不合格品,付出的代价就越高。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现场发掘并解决问题,发掘问题时我们可以先找出生产的每个步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它们分等级,计算出每100万件产品中的缺陷率,这样就能清楚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每个步骤。同时必须要让员工了解出现缺陷的原因,并讨论问题出现之后对其他生产步骤的影响,这样员工就会对缺陷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及早发现缺陷。

质量应建立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质量是不能通过检验来提高的,我们只能通过检验将不合格品找出来。当出现一件产品有缺陷的时候,这个缺陷其实早已在设计或生产途中被埋进产品里了。所以在我们要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着手。

持续改善。在工作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关注两个方面:a、产品的质量;b、所有不能增加价值的工作都会反映到产品的成本中去。其中关注产品的质量很好理解,但我们对于“不能增加价值的工作都会反映到产品的成本中去”却缺少足够的意识。首先,在工作中我们时常感慨我们的工作效率不高,老是不能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在读了《金矿》这本书后我才理解任何没有增加产品价值的工作都是浪费,

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就是将那些不必要的浪费转化为必要的工作。其次,产品利润=价格-成本,既要让产品畅销(合适的价格),又要能够赚取利润,我们就必须寻找各种方法来降低成本,但降低成本不能影响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浪费。所以精益管理中持续改善的中心就是消除浪费。

相关阅读

  • 战争和平读后感9篇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战争和平读后感9篇”,供你阅读参...

  • 诚信力量读后感9篇

    栏目小编精选出来的“诚信力量读后感”是在众多文章中最为出色的,如果您需要某个领域的信息请先参考本文。读书能让我们感受到心灵深处的快乐,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确立感发点,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这样写一篇读后感就很轻松了。...

  • 红尘读后感(系列9篇)

    我们为您整理了关于“红尘读后感”的一些关键要点和信息。即使再忙,我们也不能忘记阅读。每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我们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想法,同时我们也会有自己的体验。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如果你觉得这些资料对你有帮助,请与你的朋友和家人分享一下!...

  • 培根读后感(精选9篇)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培根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暑假里,我翻开了妈妈床头的一本书...

  • 青山不老读后感9篇

    怎么样才能将对作品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呢?在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们常常会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将这些思想的交锋与火花书写下来经过编辑反复校对和调整,最终完成了这篇“青山不老读后感”。希望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