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28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

笔者已经根据您的要求整理了一篇题为“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的文章,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积极的影响。我想起老师经常说: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终生受益,而这篇作品就是一本非常有益的好书。我们应该将这样的想法和见解记录在自己的读后感中。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1】

读了这本书,我在社区里遇到了许多博主。虽然他们不认识我,但我还是忘不了他们。忘不了火车老师,忘不了同是福建籍的王木春老师,忘不了严中慧老师,忘不了教出特色**的王艳芳老师,尽管他们目前与我并没有什么交集,(稍后继续,吃饭去)(饭吃好了哦)可我还是把他们的名字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对了,有三位老师,凌学校,夏昆和沈丽新。我也不同程度地体验过他们的风度。

因为是由台湾的一刀老师和陈香吟合编,所以书中的文章涵盖了大陆和台湾老师的文章。很明显的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文风。也许因为我也是大陆人,读大陆老师的文章有一种熟悉的味道。

我总觉得我在台湾老师的文章里有点错觉,也许是因为之前的一些认识。我认为台湾的教育比大陆先进,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味道。我不知道这是对是错。因为他们的文笔看起来比较随性,但有些形散而神不散的趣味,这也许是不同体制的影响吧。

书名为《“不乖”教师的正能量》,关键词大概就是“不乖”与“正能量”这两个。30位老师的“不乖”,有异同点。相同的是这些老师都是实践+反思+写作的好手,他们都能给身边的人以正能量,发挥着他们的辐射引领作用。

不同的是,他们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却又是殊途同归哦!

在第一部分中,刘良华教授说,一个好老师应该总是处于一种挣扎着逃避的境地。如何是“挣扎、逃离”呢,我还没悟出。凭自己的感觉来理解,所谓“挣扎”,大略是指老师活在体制下,不一定要被体制所束缚,应该身在体质内,活出体制外的气度,而这样就是要懂得“挣扎”吧!

有了挣扎的理解,我认为刘良华老师肯定不是寓意让我们学着“逃离”吧。待到重新品读第一板块的文章,再慢慢体悟吧!

第二板块——不妨做个“少数派”。“少数派”,大致也就是要求教师敢为人先,有创新、突围的精神。目前来看,我还能与“少数派”撞个擦边球。

因为我至少也学着在坚持写作,写很多老师所说的教育叙事,尽管我还没领会到“教育叙事”的真正含义。

看到第三板块——“把自己栽培成喜欢的样子”,我忍不住也想想了自己到底喜欢自己成为什么样子呢?突然想到前面序言,或者是别的地方,有出现这样的话——优秀的老师能掌握学生的喜怒哀乐(原话想不起来了)。好吧,还是乖乖想自己所想吧,因为那毕竟是别人的想法,问问自己才是关键。

联想到一刀老师的一个观点“修炼一个绝活儿”,我自己能想到的是自己爱好艺术方面的,舞蹈,听着**,那种心随舞动的感觉极其地曼妙,我能结合自己的爱好来修炼绝活吗?

近期,阅读了《“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这本书。书中收录了30篇海峡两岸教师的教育叙事。从书名中的“不乖”和“正能量”这两个看似相矛盾的关键词就可以意识到,这里的“不乖”必有名堂。

读完之后,我明白了,书中所谓的“不乖”教师,是指那些在教育、教学中,不甘循规蹈矩、不甘随波逐流、不甘平平庸庸,而富有教育个性、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自己独特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们。这些老师都各自怀揣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对教育有着更多的思考、内心深处对教育有着某种觉醒,他们对教育有着执着而热诚的追求,他们在努力追寻教育的本质,努力去理解并尊重受教育者的生命体验,引领他们追求真善美。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被感动和共鸣。感动是因为,这些老师们曾在不被理解和认同的环境背景下,依然能淡定地坚定地追求教育的真谛,他们对待教育,不急功近利,不囿于俗成的套路,不盲目跟风,不追求浮华,不扼杀孩子的天性,只是在问心无愧地坚守自己心中对教育的那份虔诚与纯粹。读他们的教育故事,勾起我一些思考。

思考之一:这些“不乖”教师之所以能在被戴上“不乖”的帽子的阴影下,仍能从心灵上挣脱某些羁绊,无视某些压力,一直努力做一个符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标准的好老师,把自己的教育世界“折腾”得风生水起,靠的是什么?

我想,这需要足够的勇气。

而这勇气,首先应该**于他们的教育梦想,他们想着的不是要成为怎样的老师,而是常常思考:我希望我的这些学生成为怎样的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成就孩子的梦想,应该是一个教师应该有的梦。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最重要的责任,而教师的名利,其他一切都只是自身努力成果带来的自然附属品。

其次,这勇气**于他们自己的教育主张。这些教师有自己明确的教育教学理念,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更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正因为有这样的主张,才可能有发展的方向和实践操作的路径。

也真因为这样,才可能做到不必顾及旁人的眼光。

另外,这勇气还**于教师足够的知识素养与丰富的内涵。纵观书中所有的“不乖”教师,他们都酷爱阅读、热爱写作。他们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积淀,这是他们赢得学生认可和尊重的重要资本。

在《上课了,请关灯》这一篇文章中,教师最初敢于放手让孩子在课堂上进行诗词鉴赏。后来根据学生的要求,又扩展到电影欣赏和**欣赏。教师与孩子们在古诗词、电影、战争等方面进行交流,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的学***富有生气与张力。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初中时遇到的一位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刚大学毕业,很有才华,对教育充满热情。

他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拘泥于课本,也不拘泥于课堂,他利用自***课余时间组织我班同学成立文学社,用蜡板刻印文学小报,这一切全部由我们学生完成,小报上发表的作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他的办公室有一个长长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他引导我们利用所有可用的时间饥渴地读书,经常与我们交流阅读的内容和感受。他经常组织我们举行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等。

在语文课上,有时根据内容,会临时上一堂感人的阅读课,有时会随机上一堂辩论课或文学鉴赏课。这位老师的做法在当时其他老师的眼里,一定是不合乎常理的,甚至觉得是在摆“花架子”,我也见过,当我们的老师在办公室指导我们朗诵徐志摩、郭小川等诗人的诗歌的时候,有的老师在不屑地对我们的老师撇嘴。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我认为他是我们最好的语文老师。

他引起了所有同学的学习兴趣。在他的课堂上,我们不再是被动的倾听和接受,而是热情的展示和美妙的享受。他能把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巧妙地联系、揉合起来,我们的课堂不再局限于对一篇课文的来龙去脉、主题思想的乏味剖析,在他幽默风趣的谈吐中总能带给我们那么多新奇的东西,“**”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想读更多的书,想了解更多方面的东西,想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这样的老师能让我们感觉到学***件幸福快乐的事情,他不着痕迹地在我们的心灵里播撒下梦想的种子。他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不管是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都需要努力培养自己。这是我们得到学生和社会认可的保证,也是我们用来战斗的资本。

思考之二:由”不乖“的老师,让我想到:我们该如何对待“不乖“的学生?

在我们的班级里,那些“不乖“的学生,往往是特别聪明、机灵,不爱遵守某些“规则”的富有个性的学生。我们应该对这样的学生更宽容些吗?

我班有两个“不乖”的男生,他们特别喜欢操作计算机,当然是班里的计算机高手。就在我们班上安装了白板之后,他们想一下课就把设备弄坏,因为他们特别好奇白板是怎么用的,有什么新奇的功能。因为担心操作不当会损坏设备,所以我经常提醒他们不要走动。

可是,他们总是在下课后自作主张进行操作,忙得不亦乐乎。有一次,我想用白板上课,课间一边想着培训时学***操作步骤,一边慢慢地操作研究,这两个孩子一看,不约而同地“刷”地冲上讲台来,三下两下就帮我准备好了,我问他们是怎么会操作的,他们得意地告诉我,就是利用下课时间自学的。然后他们利用没有上课、拿着功能笔、忙着点击没有操作过的菜单的机会,每次找到新的功能,他们都很乐意相互交流和示范。

看着他们那异常兴奋的样子,我也和他们一起研究了起来,并把我在培训时学到的“本领”演示给他们看,他们更是高兴地跳起来。从那以后,他们俩一有机会就开始研究白板。有时到了上操时间,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向我请假说,他们感冒咳嗽严重,不能上操。

而我很清楚,他们打得是什么算盘。但我偶尔会“纵容”他们一次。因为,这样的时候,我总会想:

谁能料定10年后,这两个“不乖”的孩子不会是it界的高手呢?而他们的梦想也许就源于小学时接触过的一块曾带给他们新奇和快乐的白板……

最后,我想用台湾黄蕙欣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语——一味地依循前规,在陈旧的框架中进行教学,这样乖巧的教师,会慢慢看到危机,不仅会制造出无创意、无活力、无潜质开发的教学氛围,对许多特殊发展的学生,也会造成严重的束缚和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互不理解,不接受对方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挫伤。

不乖,也许是解除师生僵局的另类模式。

是的,有时形势似乎在逼着我们去做一个“不乖”的教师。那又何妨!“不乖”教师并不是意味着离经叛道,而恰恰是教师个性的体现。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2】

1、是向书本学习。

2、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

3、是向同仁学习。

4、是教育观摩和考察学习。

5、是向学生学习。

6、是行动研究。

7、是合作交流。

8、是进修或接受培训。

总之,教师只有教到老、学到老,才能让自己在提升正能量的同时,更好的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4、做有正能量的教师

事实上,我们能否成为快乐的教师,更多的取决于我们对这份工作的理解。至于班主任的职位,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班主任总是有没完没了的班级事务、没完没了的学生谈话、没完没了的抱怨等等。但想想看。当学生向我们展示他们优秀的试卷时,我们会不高兴吗?

当毕业的孩子们来看望我们时,我们会不高兴吗?

想到我以前的高中老师,他总是乐此不彼的给我们**他往届学生的毕业**,给我们介绍他学生种种的趣事,当时我能感受到他很自豪而且很幸福。

“没有人愿意欣赏你阴沉的脸。”的确,一张面带微笑的脸,比一张写满失落、不满、悲观的脸更有吸引力,也更有正能量。对教师来说,尤其如此。所以每次跟学生打招呼我都想微笑

5、做关注课堂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目中有人”,还要努力做到“目中有不同的人,目中有每一个人”。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分层教学。无论哪所学校也无论哪门学科,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基础层次不齐的事实。对于课堂上的问题的设计,基础性的问题面向后进生,难度适中的问题面向中等生,难度大的问题面向优等生。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回答问题,有自己的收入。同时,对学生答案的评价也分层次对待,让后进生也能大胆回答问题,增强他们积极参与的信心,让他们轻松主动地学习。

6、做注重班级管理的老师

首先良好的班风的形成与班主任老师的领导技能有直接关系。第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有以班干部为主体的班级核心。当然,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发挥表率作用。

班级中的制度建设,是班级建设不可或缺的。有规则意识的学生重视规则超过老师的脸色,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才会“得寸进尺”。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时会看红绿灯。没有规则意识的人只会在过马路时看警察。

因此,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使班级走上健康正常的发展轨道,自然使班级充满正能量。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正能量,并将其传递给学生,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茁壮成长。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3】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能量,而我们的内心也充斥着与生俱来的一种能量——正能量。正能量给我们挑战的勇气、生活的品质,让我们置身顺境而不迷失。

正能量给我们挑战的勇气。在困难面前,也许有的人会退缩,或许滞步不前,但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带着一股正能量迎难而上,兵锋所过,所向披靡。当我们惊诧于千手观音的表演时,却往往忽略了邰丽华和那些聋哑人在台下所经历了多少次的艰苦排练,很难想像已是受到命运严酷打击的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一系列高难度的表演的。正因为心中有一股正能量,挑战残障,战胜命运,才有了那让整个世界为之动容的场景。

正能量给我们高尚的生活品质。一个人很难说不会遭遇滑铁卢,“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挫折”不倒,是谓真君子,才是真正的“诗意的栖居”。孔子周游列国,被包围在陈蔡之间,很多天没有东西吃,他的弟子中有很多人被饿得站不起来,而孔子却独独弦歌不辍。弟子有愠色,甚至发生了信仰危机,有的人怀疑孔子之道是不是太大了,因此不被人们理解,那就降低一些格次吧;有的怀疑孔子是不是真君子,真的“义”。颜回却认为“道已大修而不用,是国之丑也”“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引颜回为知己,在那个困苦的日子里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为中国人树起了永远的精神标杆。

正能量使我们顺境当中不迷失。人也可能会碰到一通百通、一顺百顺,甚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时候。王蒙说,“这种顺境本身就是一种诱惑和陶醉,往往会使人拒绝苦干,拒绝学习,变得娇气和神经质,变得气迷心窍和不辨是非。”总之顺境之中往往是负能量充斥的时候,最需要正能量来压倒它。居里夫人可谓命运的宠儿,她生于一个优裕的家庭,有着优异的天赋,上天还给赐她优雅的容貌,凭着这一切她可以过上一辈子无忧无虑的荣华富贵。但她却选择了艰难曲折之途——探究物理。剪去秀发,远离市民生活,在一个本来存放死尸的棚子里一锅锅地冶炼,寻找那点神奇的蓝光——镭。她成功了,鲜花与掌声接踵而至,名利也随之而来,她又无偿献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甚至把各种奖章送给孩子当作玩具。正是这种正能量使她的美丽跨越百年,爱因斯坦赞美她是“人类道德精神的最完美的典范”。

有人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最伟大而又最卑微的时代,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社会转型,你方唱罢我登场。月迷津渡,怎样才能不迷失自我?《圣经》的第一句话是:“神说‘给我光’,于是就有了光。”这光就是我们来自能量场中的正能量。

迎着朝阳,大步向前,正能量会帮助我们走过每一处泥泞,跨过每一道沟坎从深深浅浅的坑中毅然爬起,也会辅佐我们顺利走过阳关大道。有朝一日,回首过往,我们才发现沿途的风景是因正能量的存在而无处不美丽。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4】

11月5日,第一次集训的时候教育局统一分发给我们这本书,《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读后感。初看题目,这本书并不太吸引我,不过在后面工作之余翻看这本书以后,才发现它对我的意义之重大。这本书以传递正能量为题,恰恰适合我们如今充斥着负能量的教育行业。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不仅在具体教书育人的方法上给我指导,而且还净化了我原本浮躁的心。所以这里由衷地感谢这本书的作者王福强先生。接下来我就具体谈一谈读此书自己的收获。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首先,应该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这里不仅包括本体性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更包括自然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其他任何有助教书育人的知识。我们只有自身拥有了强大的知识文化魅力,才会收到由衷地敬佩,学生才会毫不顾忌地信其道。

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到为教有法,传递正能量。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曾经我们被告诉说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翁。而现在,身为教师,教室里坐着的学生就是未来的主人翁。通过教学要把孩子培养成阳光的、积极进取的.人,怀有一颗爱心、善心。让孩子树立好目标、好理想,拥有好心态、好心情、好习惯,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读后感《《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读后感》。虽然我们面对的社会有诸多问题,但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应该充满希望,充满爱。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学习,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心里的力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未来的主人翁。

书本中第七章说用心经营课堂,我理解最重要的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马卡连柯曾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用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仅考虑到优等生的发展,也要照顾到后进生。因为这个社会不仅需要等着优等生来改造,也等着后进生来耕耘、维持。第八章提到的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是个好方法,不同学生都能在班级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遵循班级规则,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来。这样就可以确保所有学生步入社会后都能很好融入社会。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其次,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岗位特点,伟大的人民斗士鲁迅曾说“教育植根于爱。”把热爱教师职业放在首位,而不是被生活中的纷纷扰扰所困。热爱教师职业,把市场化的物质、思想放在次要位置,不因为薪水低就抱怨,也不去追求非法的收入。本书第一章列举了无数的例子,有些教师为了赚钱去开辅导班,课堂上不好好教知识,而是逼着学生交钱上辅导班。这样的行为可耻!可恶!可叹!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制造业下行,能源企业难以为继,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究其根源,还在于我国科研水平较低,创新意识与能力不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有特色供学生欣赏模仿,必须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特点,特长。教学中允许,鼓励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反向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于《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这本书的读后感。最后祝愿我们永嘉教育越来越强,我们未来的主人翁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5】

三十个“不乖”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经历,感慨什么的。虽然他们很多都有讲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我还是不知道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看《版式设计原理与应用》突然觉得,信息分原始信息和二手信息。一些色彩搭配,设计之类的东西在微信上看到就觉得是加工过的东西,或者不完整的东西,而自己开始看这种专业的入门书就是在接触原始的信息,自己搭建这一块知识的基础,而不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拼凑在一起。《“不乖”教师的正能量》里面老师说的东西不只是把书上的东西加工过,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对于一点实践都没有我来说还是有点难真正看进去。更重要的是,我对于教育只有模模糊糊的疑惑,因此我也没有带着什么问题来看这本书,收获小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提两个案例吧。一个老师提到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她主要是觉得那些被家长老师压制而变得很乖的学生很可怜。教育不应该把一个个本来独特学生变得千篇一律。看的这个我想起自己实习的经历。我想很多新老师应该特别怕那种很不乖的学生。我也一样。实习的时候对那些不遵守纪律爱说话的学生真是又爱又恨。喜欢他们活泼机灵的模样,又对自己管不住他们感到担心。说到底还是自己经验不足,沉淀不够,没有魄力,所以才会想要用老师这个身份“威压”他们。

另一个老师说自己跟学校里很多老师一样,弄了个课前五分钟演讲,随便学生讲什么。有一天一个学生弄了诗词鉴赏,十分精彩。从此他就把演讲的内容设定为诗词鉴赏。慢慢的学生不再满足于诗词,开始问老师能不能鉴赏电影,音乐。时不时会有学生搞“大动作”,有的会要求占用半节晚自习。我想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就是由最开始那次精彩的诗词鉴赏引发的吧。老师的鼓励,同学的欣赏以及他们从同学那里学到的知识应该都是他们这种分享的热情得以持续的原因吧。

这让我想起当初见习时听说过的一个老师。好几个同学听过他的一堂课,说是很精彩。那个学校很好,学生也很优秀。同样是课前五分钟的展示,似乎是英语新闻展示。学生展示了军事方面的新闻,很精彩。那老师对这方面也很有研究,补充了很多,更是精彩。当时听到我就想,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厉害,眼界,思想都不是我们还是学生的那会能比的(算了,承认吧。是自己太逊了。即使是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让我带我肯定hold不住。这也是我之前想考研的原因之一,我想继续深造自己。我一直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必须要有满满的一桶水。现在虽然考研不成,但还是想着在以后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栽培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最后以其中一个老师的话结尾:从事这个职业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主角是学生,跑龙套的是我……课上教的是知识,课下习的是人生。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6】

11月5日,在第一次培训班上,教育局统一把这本书分发给我们。初看题目,这本书并不太吸引我,不过在后面工作之余翻看这本书以后,才发现它对我的意义之重大。这本书是关于传递正能量的,正适合我们现在充满负能量的教育行业。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不仅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指导我,而且净化了我原来的浮躁心态。所以我衷心感谢这本书的作者王福强先生。接下来我就具体谈一谈读此书自己的收获。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首先,应该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就必须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包括本体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还包括自然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任何其他助教知识。只有当我们拥有强大的知识和文化魅力时,我们才能得到真诚的敬佩,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相信它。

陶行知曾说过:君子不教,不教,而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能够用方法教学,传递正能量。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曾经我们被告诉说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翁。现在,作为一名教师,坐在教师里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

通过教学要把孩子培养成阳光的、积极进取的人,怀有一颗爱心、善心。让孩子树立好的目标、好的理想、有好的态度、好的心情、好的习惯,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我们的社会有很多问题,但是孩子们在小学应该充满希望和爱。

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学习,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心里的力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未来的主人翁。

书的第七章说要用心管理班级。我明白最重要的是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马卡连柯曾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用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仅考虑到优等生的发展,也要照顾到后进生。

因为这个社会不仅需要等待优等生的转变,更需要等待后进生的培养和维系。第八章提出,建设好班集是一个好的途径,不同的学生可以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遵循班级规则,积极参与班集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其次,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岗位特点,伟大的人民斗士鲁迅曾说“教育植根于爱。

”把热爱教师职业放在首位,而不是被生活中的纷纷扰扰所困。热爱教师职业,把市场化的教材和理念放在次要位置,不能因为工资低而抱怨,不能追求非法收入。本书第一章列举了无数的例子,有些教师为了赚钱去开辅导班,课堂上不好好教知识,而是逼着学生交钱上辅导班。

这样的行为可耻!可恶!可叹!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在衰退,能源企业无法持续发展,这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究其原因,在于科研水平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没有任何特点,他的学生就不会有任何特点。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有特色供学生欣赏模仿,必须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特点,特长。

教学中允许,鼓励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反方向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创新问题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我对于《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这本书的读后感。最后,祝我们永嘉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我们未来的主人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7】

“不乖”这个词语从未在我的字典中出现过。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乖学生,我害怕违抗意愿会让老师生气,惹爸妈不开心,一路“乖”过来的我在求学生涯中变成了只会应付考试,没有主见的人。在我的世界里,爸妈说的一定是对的,不可违抗;踏上工作岗位后,领导说的一定是对的,他们布置的任务,只要我努力去做,就能得到他们的赏识。读罢此书,简直觉得自己愚蠢至极!

是的,我认为抄教案是多么浪费时间的一件事,教案内容与我的课堂教学大相径庭,但是我还抄得那么认真仔细,因为我是“乖”老师。我每天花几乎一两个小时抄教案,但是效果呢?我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了吗?似乎收效甚微。反思之,太“乖”!如果简抄之,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究教参或是阅读上,对自我的发展是不是更有效果?答案是肯定的。

“不乖”不是让教师违抗命令,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教书育人,如果只会一味搬照教案,参考名师,追求成绩,那不是育人,而是害人。反思自己的课堂,哪次汇报课不是师傅先上一遍我再照搬着上一次,效果是好的,可是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又体现在哪里?着实要改进!

想到一位“不乖”的老师:我在逸夫学校的师傅,张老师。在办公室里常常看到这样一幕:别的老师在拼了命地给学生做练习批练习,而她却悠闲地在桌前看书。她常常和我说:”做这么多干嘛,他们做得累,我批得也累!“在大家看来,她不随波逐流怪异得很,而她看来一年级的孩子注重的写字和说话,因此她把时间都放在中午在班级给孩子过关和练字上了。他们班的学生很棒,课堂上能说会道,字也非常漂亮。师傅常笑着和我说:”我很懒的,我喜欢轻松。”现在我才明白,她的偷懒是一种方法,她很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手段,再偷懒也不怕。想到自己,一年来兢兢业业,期末卷子给学生做了一堆又一堆,成绩依旧不理想,确实是没有方法又盲从导致的结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宁可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不要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乖”老师。谨记!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8】

沈斌日前,我看了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撰的、关于两岸30位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不乖”教师的正能量》。对这本书有兴趣就是冲着”不乖”两个字去的,我要看看这些”不乖”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不乖”,他们又是在怎样一种”不乖”的状态下展现出正能量。编者之一谢云在序言中这样评价”不乖”:

”不乖”这一看似不恭敬之词、不和谐之音,其实质,指向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指向不断的挑战、持续的反叛,指向勇敢的创造、不息的创新——所谓的”不乖”,并非真的不乖,也不是想要撒娇,而只是为了有所创造。……对教育来说,”不乖”的老师,往往是能够坚守常识的人,往往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人,往往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往往是更能尽职尽责的人,往往是更愿意不断开拓创新的人。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比起那些唯唯诺诺、庸庸碌碌的”乖老师”,他们更有识见、更有个性、更有胸怀,也更有激情和担当。

他们对教育,看得更重,爱得更深,做得更实,想得更远。

“不妨做个‘少数派’”,这个题目来自于书中的一篇同名文章,作者是江苏的邱磊老师。我把这篇读后感也取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少数派”,甚至是比”少数派”更严重的”另类”、”怪物”和”偏执狂”(甚至有人评价我就是一个脑子已经有点问题的偏执型精神病之类的人)。整本书读下来,30位”不乖”老师的经历让我非常有同感,因为他们的一些经历、一些故事、一些做法有很多我也同样经历过、体验过和践行过。

从30位”不乖”老师的非凡历程中,我深深感到要做一个真正的”不乖”教师,要做个”少数派”,要达到谢云老师在序言中理解的那样: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就非常需要我们能坚持做到下面这样几点:

第一个点: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认为一个对教育没有感情的老师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个对孩子没有感情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只有真正热爱教育和孩子的老师,才会愿意为教育和孩子付出一切,付出自己的一切,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奉献出来,用心去管理。我认为要想做一个”不乖”老师,热爱教育和孩子是第一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个点:认准目标、乐于奉献。要想成为一个”不乖”的老师,一个个性老师,我想脑袋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到底想怎样做,想做到什么程度,在自己的有限教育生涯里,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你的行动才会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动力十足。同时,还非常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要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一个把什么都跟名利挂钩的人想成为”不乖”教师,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因为那种老师脑袋里想着的是如何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如何赢得领导的认可,如何捞取更好的名声等,也就是说一个太功利的老师只可能成为”乖乖”老师。

第三个点:遵循规律、默默践行。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它更需要的是我们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态,一个”不乖”老师的所作所为应以不违反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前提,而且更多时候他都只会默默前行,几乎失语。

因为我认为,一个整天想着成绩快、成绩早的老师,走不了蜗牛路,而教育往往需要我们能够冷静下来,默默地练习,等待花开。同时,教育更需要我们有农夫心态,因为农夫深知”时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在他心中都有一本账。同样,没有必要像关注教育那样关注时机。一个淘气的男孩,什么时候让他冷静下来思考,需要时机,可以说,教育是时机的艺术。

另外,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农民也一直很关注。就像一个始刻关注学生成长的老师,只有关注孩子,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心灵对话。

第四个点: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教育不仅是一项缓慢的事业,而且是一项需要稳步前进的事业。这也是一项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事业。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拒绝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异想天开,我们只有把培养孩子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到位、走得接地气,并且能坚持到底,不放弃,不抛弃,不冒进,不激进,那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人,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不乖”的老师,一个值得他人尊敬,孩子喜爱的”不乖”老师。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9】

11月5日,第一次集训的时候教育局统一分发给我们这本书。初看题目,这本书并不太吸引我,不过在后面工作之余翻看这本书以后,才发现它对我的意义之重大。这本书以传递正能量为题,恰恰适合我们如今充斥着负能量的教育行业。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不仅在具体教书育人的方法上给我指导,而且还净化了我原本浮躁的心。所以这里由衷地感谢这本书的作者王福强先生。接下来我就具体谈一谈读此书自己的收获。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首先,应该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这里不仅包括本体性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更包括自然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其他任何有助教书育人的知识。我们只有自身拥有了强大的知识文化魅力,才会收到由衷地敬佩,学生才会毫不顾忌地信其道。

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到为教有法,传递正能量。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曾经我们被告诉说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翁。而现在,身为教师,教室里坐着的学生就是未来的主人翁。通过教学要把孩子培养成阳光的、积极进取的人,怀有一颗爱心、善心。让孩子树立好目标、好理想,拥有好心态、好心情、好习惯,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我们面对的社会有诸多问题,但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应该充满希望,充满爱。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学习,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心里的力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未来的主人翁。

书本中第七章说用心经营课堂,我理解最重要的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马卡连柯曾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用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仅考虑到优等生的发展,也要照顾到后进生。因为这个社会不仅需要等着优等生来改造,也等着后进生来耕耘、维持。第八章提到的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是个好方法,不同学生都能在班级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遵循班级规则,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来。这样就可以确保所有学生步入社会后都能很好融入社会。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其次,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岗位特点,伟大的人民斗士鲁迅曾说“教育植根于爱。”把热爱教师职业放在首位,而不是被生活中的纷纷扰扰所困。热爱教师职业,把市场化的物质、思想放在次要位置,不因为薪水低就抱怨,也不去追求非法的收入。本书第一章列举了无数的例子,有些教师为了赚钱去开辅导班,课堂上不好好教知识,而是逼着学生交钱上辅导班。这样的行为可耻!可恶!可叹!

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制造业下行,能源企业难以为继,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究其根源,还在于我国科研水平较低,创新意识与能力不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有特色供学生欣赏模仿,必须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特点,特长。教学中允许,鼓励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反向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于《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这本书的读后感。最后祝愿我们永嘉教育越来越强,我们未来的主人翁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10】

海天看到这本书时,第一感觉是这是一本个性鲜明的书,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看。该书由海峡两岸学者编撰,讲述了两岸30位优秀教师的培养与成长。当时选中这本书就是冲着“不乖”两个字去的,我要看看这些“不乖”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不乖”,他们又是在怎样一种“不乖”的状态下展现出正能量,是怎样的“不乖”让他们登上教师大雅之堂,让他们如此美丽。

这是一本关于教师精神和精神成长的书,给读者一个反思、反省和质疑的空间。我们不是要去比较,也不是去寻找差距,而是在他们大胆而坦率的思想倾诉中,我们有了一次体验挑战的经历,有了一次向权威呼喊的共鸣。这样的阅读是关于灵魂,关于生命本质的真实阅读。

“不乖”这一看似贬义之词,但在本书里却是指向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指向不断的挑战、持续的反叛,指向勇敢的创造、不息的创新——所谓的“不乖”,并非真的不乖,也不是想要撒娇,而只是为了有所创造。……对教育来说,“不乖”的老师,往往是能够坚守常识的人,往往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人,往往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往往是更能尽职尽责的人,往往是更愿意不断开拓创新的人。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比起那些唯唯诺诺、庸庸碌碌的“乖老师”,他们更有识见、更有个性、更有胸怀,也更有激情和担当。

他们对教育,看得更重,爱得更深,做得更实,想得更远。正如本文作者陈香吟所说的:“不乖”的老师,不臣服于任何人,也不凌驾于任何人。

他们相信,唯有能够主宰自己人生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意志力,跳离恐惧与埋怨的轮回,随身携带着一把叫做“改变”的感应钥匙,自由进入心灵乐园,让“不乖”灵魂(或叫热情自由的灵魂)引领自己,找回真正的教育,让更多人记起他自身的独特性、创意和“梦想”。

江苏的凌宗伟,一个倔强而有思想的老头,在《离经叛道三十年》一文中,详尽地叙述了30年的从教经历和思想主张。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或者做教育,都应有独立之个性,自由之精神,哪怕只是少数派,也不要人云亦云。台湾的黄惠欣,坚持在“不乖”中突围,从读书时开始,就发挥着不妥协的能量,成为同学中的“少数派”。

她敢于跳出以往固有的模式,大胆创新,不怕障碍、不怕批评,只是为了展示教育的力量,让学生学习更愉快。

这样的老师,在大家看来,自然是不听话的。但正是因为他们“不乖”的小叛逆,对教育有着本真的认识和独特的主张,一直沿着认定的道路摸索前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另类风景。

捧着《“不乖”教师的正能量》,一篇篇读来,顺着作者文字的轨迹,与他们一起回顾和展望,心里沉甸甸的,但是浑身却充满向上的力。反思学校在教师队伍管理中确实要善待“不乖”教师,要知人善任,集众所长,沟通关怀,以诚助管,让有创新、有爱心、有识见得教师能够在他们的三尺讲台上一展风采。

虽然,我也知道,这样“不乖”的教师,在现实教育里,很多时候是逆风而行,步履艰难的。但他们的坚持与付出,最终会在“不乖”的转角处,发现最合宜自己生命的位置,也会欣赏到别样的人生风景。我相信,这些“不乖”的教师,在不妥协中找寻自己,在找寻中栽培自己,不被流俗影响和改变,即便是痛,他们也会“痛并快乐着”。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11】

读书,是我非常热爱和热衷的一件事。从认字开始,读书一直伴我左右。读书可以领悟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理解世界的多样与神奇,明了世事,可以使人的思想从狭隘走向宽广,是塑造自我、完善人格、提升思想和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个人能力的一项基本途径。每次读完一本好书,就如饮完一杯甘洌的清茶,那种氤氲的茶香直沁心田。

《正能量》这本书,是学校发给我们的教师节礼物。这是一本世界级的心理励志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实例,教给我们如何排除负面情绪,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自身内在的正能量。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带有正能量。当你陷身困惑、争执或消极能量之中时,尝试解脱或改变破坏性的能量,当积极的能量被引爆时,你的人生也将会得到神奇的大转变。

在这里,我想以粗浅的文字和个人的理解,结合我们的统计工作与大家分享我读这本书的所得所思。

一、 努力进取、甘于奉献,是工作中激发正能量的法宝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每天与学生打交道,一张张小脸,一本本作业占据了我所有的工作时间。这样日复一日、紧张忙碌的工作,曾一度消退了我的工作激情。然而,当我停下工作,环顾四周,却发现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在不辞疲惫、默默无闻地工作。看着眼前的一切,内心也多了几分豁然和坚定。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传递着踏实、勤奋的正能量。就是这个默默无闻、求实敬业的集体,培养出了我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坚韧沉静的性格,也培养出了我对教育事业由衷的热爱。

二、豁达善良、公平正义,是人际交往中传递正能量的关键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舒心的工作氛围。古语有云投之于木桃,报之于琼瑶。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至关重要。保持善良的品性,以豁达的胸怀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用理性、公正的标准来判断身边的是与非,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的另一股正能量。

我们教育人,没有权力在手者的得意,没有功勋卓着者的刮目,没有受人敬仰的荣耀,也没有热情澎湃的掌声。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造就了我们坦诚、正直的处事态度和善良博大的胸襟。祖国同胞遭遇灾难,我们捐衣捐物、奉献爱心;同事临患疾病,我们亲切关怀、无私帮助;工作任务分配,大家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干部评优选拔,大家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中国有个成语叫耳濡目染,长期与这样一群品质优秀、作风正直的人为伴,定能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工作效率极高的团体

三、乐观向上、健康生活,是精神世界释放正能量的源泉

如今社会,压力种种,面对着纷繁错乱的光电声色,有效地释放压力,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追求。我们教育人在工作之余,调节生活,缓解压力的办法也是独具匠心、不胜枚举。学校定期举办了各种球类比赛和户外拓展活动,在运动中愉悦身心、化解疲劳、健壮体魄;举办新春晚会,大家集思广益,编排各种类型的精彩文艺节目,在欢声笑语中交流了感情、凝聚了力量;倡议大家关爱贫困儿童,向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书捐物,投身公益事业。这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强健了我们的体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快乐中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创造快乐。

一起来吧,唤醒我们体内的正能量,让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增强履职能力、提高工作效能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航标,努力实践、勇于创新,争当四大工程建设的先行者和践行三个提高的排头兵,为统计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师正能量读后感【篇12】

——一个忠实读者的内心独白

新平县建兴中学潘绍昌

近日,读了《教师正能量》一书,被杨老师的话深深感动着:现代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是固守大纲、课本等狭隘天地的专业人士,不应是仅仅以“时间加汗水”、“阳光加灯光加经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粗放式”的,是“刀耕火种”式的教学。而应是知识丰富、视野广阔、思维活跃,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会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能在多层次的知识、智能、情境、背景下开拓创新的复合型教师。

……我第一次读到它,就觉得它在教我们如何教书育人;第二次读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在教我们如何做知识;第三遍读,觉得它是在教我们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服务好教学,服务好教师,服务好学校,是杨老师人生价值之所在。他毕生的追求,就是为教育改革决策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服务。他坚信“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学校,最需要帮助的是教师。

”十多年来,先后深入一百多所中小学校调研、采访。就中小学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与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围绕新课程改革理念作了潜心研究,将问题形成**发表于各级刊物上,并分“写作**、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三个板块汇集成《教师正能量》一书呈现给读者。其目的就是寄希望于每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热衷于教育的相关人士,通过阅读这本书,提高专业化水平,转化为一定的“正能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正能量”作用,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兴中学是玉溪市教科所体验式教学实验学校,多年来教师在课改中对如何备课、听课、说课、反思、撰写**、有效教学找不到恰当方法,《教师正能量》将给我们导航。

一、备课:

杨老师对备课有讲究。备课的总体思路:“教什么?

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教什么”,应该对教材进行缜密地分析,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教”,则应认真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和教学手段。“为什么这样教?

”,是表明“教什么”和“怎样教”的理论依据。它包括将要教授的内容中的相关教育理论及新课程标准理念、学情依据,以及教材、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依据。通常情况下,备课教师要把自己将要教授的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用简明、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是倡导集体备课和教学资源共享。要求学科教研组在集体备课中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框架式教案”。这种以“框架式教案”为核心的集体备课教案,能较好地聚合教师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二是分课时的个人针对性备课,应按“个人准备——集中讨论——个人微调——课后反思”的思路进行,一般要把握好“三个基本环节”。

一要备教学理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先进的课程理念**于成功的教学实践。

因此,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思考什么样的理念和理念来指导教学,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教?在教学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教育原则和规则。二要备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每节课的关键。合理划分课时,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密度。三要备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教师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班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

设计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备课入手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保证。

二、听课:

听课是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改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对教师的考核方式,无论是领导听课还是教师之间的观摩听课,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不少教师存在着听课误区。

在听课的过程中,仅仅注意到教师的板书、仪表、语言和知识是否正确地传授给学等肤浅问题,而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层次,深入分析授课者的教学得失。听课应注意五个方面:⒈听教学观念,落实“为什么这样教”。

看是否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实际,在此前提下兼顾尖子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2。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互动的体现。分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存。四。观察教学手段的辅助程度,丰富教学形式;5个。评价教学过程及指导是否合理有效。

三、说课: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在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备课或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面向同行、教研人员等,以口述的形式,系统地阐述某课教学设计或进行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行为。说课将有效发挥其教学、教研和教育评价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懂得说课的总体思路是:

说“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2.说课的类型。讲座的类型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教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情况确定授课类型。

一般常用的说课类型为:“说—研型”“说—评—研型”“示范型”和“说—评型”。 1.说课、备课、上课的区分。

3.说课的方式和方法。说课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说课者站在什么角度上说,如何表达,如何展示授课者的教学风格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1)说课的角色。

(2)说课的语言。(3)说课的风格。

三、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说教学理念、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手段、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

四、反思:

杨老师说得好:教师只教书而不反思,不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得失进行梳理,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永远成不了教学专家,而是“教书匠”。教师课后应反思些什么呢——应围绕“为什么这样教,在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或新课标理论是什么?

在教学中的角色把握如何?教学行为是否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学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⒈分析“成功点”。下课后,教师在某些地方总是会比较自在,引起教学共鸣,达到预期效果。我们鼓励教师在课后记录这些成功点,并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⑴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实施?⑵是如何恰当地处理教材的?

(3) 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⑷哪几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

⑸在调动学生学校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⑹在调控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⒉反思“失误点”。当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我们引导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⑴学校目标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脱节?

⑵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⑶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4) 教学方法合学习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5) 为什么学生缺乏兴趣或灵感?(6) 实际教学是否死板

⒊捕捉“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启示。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把这些智慧“闪光点”捕捉下来,汇集成“创新火花集”。

对这些材料教学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我们往往就能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⒋总结“后续点”。教师在授课后,通过对教学情况的全面总结和反思,可以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学生的反馈为后续教学计划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经过这样多次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后续教学的失误就会越来越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五、**:

从《教育科研**的撰写》中我们学到了**写作的过程和技巧。杨老师的这篇心血之作,是多年从事教育科研**写作研究的全面总结,突出的特点是理论的完整严密和内容的丰富充实,构成了全面完整的理论系统。从现实出发,向我们展示**写作的过程和技巧。

书中强调:撰写教育科研**,就是要抓住“痒处”,碰到“敏感处”,触及“疼处”。也就是说,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选择问题的关键点来写文章。

当确立论点以后,要集中对论点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述。为了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论证中心论点,有必要将其划分为若干部分。但是,各个段落,都要围绕同一中心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来展开论述,决不可“旁逸斜出”游离于中心之外。

⑴主题要有创新。① 就是研究别人没有研究的问题,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② 创造别人没有创造的理论,采用别人没有采用的方法。

其特点是:“言前人(别人)所未言,发别人所未发。”而不是步人后尘,人云我云。

要做到创新,就要在选题时,认真查阅有关文献及资料和信息,了解自己所选的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状况,以及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保证自己的主攻方向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尝试从新的视角去探索问题,在写作前仔细提炼主题,使之有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⑵主题要集中。

它是为了明确每一篇文章的目的。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只能解释一个问题或一个意思。如果这里有一个中心,那里有一个中心,你想说什么,你一定会搞混,什么都说不出来。

多中心就是无中心。因此,所有的材料都应该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来表达一个意思和找到一个想法。

要专注于某个主题,需要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什么问题提到首位,哪些地方应该强调,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都要周密地考虑好,要从整体出发,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中。既不能把部分当整体,更不能把次要当主要,或各个部分之间游离。

⑶主题要鲜明。就是说,写文章就要影响读者。因此,必须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我们爱什么,我们恨什么,我们赞成什么,我们反对什么,都必须清楚明了。我们决不能模棱两可。

⒍主题与标题的关系。⑴主题和标题的区别。② 说明**的内容范围(3)总结**应回答的主要问题(2)标题的作用。① 揭示中心论点**(4)标题的特点。

⑶标题的界定。⑷标题的特点。①直接揭示主题。

② 用象征和隐喻来揭示主题。③ 它不直接揭示主题,而是提出主题的范围。⒎拟订标题的基本要求。

⑴要鲜明。⑵要确切。⑶要生动、活泼、新鲜。

⑷要简洁。简单就是简单、准确和高度概括。一般来说,标题不超过18个字,超过18个字的标题是不可取和失败的。

题目,论点,论点,论点和结论。标题、论据、论据、论据和结论是**的五大要素,也是教育科研**语言表达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表述呢?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标题(叫什么)

论点:标题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显示:⑴揭示标题是什么;⑵说明标题为什么;⑶结合说明标题是什么、为什么。

论据:证明论据的依据(有两种: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论证:说明论点怎么样。

结论:对本**(主体)论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总结或回答论证中提出的问题。

六、懂得科学教法注重学法指导:

必须懂得科学教法、注重学法指导。《选择科学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告诉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明确“主导”与“主体”关系的重要性;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杨老师以叶圣陶先生说的话:“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为理论依据,具体阐述了“主导”与“主体”这一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创造外因,促进学生的内因向好的方面转化,最根本的是要把学生的启发诱导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导之以理,导之以情,导之以法,导之以趣,导之以创。在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使之逐步学会自学,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特色,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关阅读

  • 读后感精选: 《匆匆》读后感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读后感精选: 《匆匆》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古往今来,许多名...

  • 读后感教师建议有感精选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读后感教师建议有感精选,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尊...

  • 读后感参考: 《彷徨》读后感模板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参考: 《彷徨》读后感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

  • 教师建议读后感5篇

    我们读过作品后,明白了世间的真相。写读后感不需要用太多笔墨赘述原文,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思考。您读了作品后是否也从中受益许多呢?于是,我们为你收集整理了教师建议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 [读后感分享] 小猫钓鱼读后感范文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 小猫钓鱼读后感范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时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