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汇编十一篇)

发表时间:2023-12-17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如何迅速撰写一篇读后感?这本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作者的才华再次叹为观止。在阅读过程中,我产生了许多疑问和思考,现通过文字记录成读后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并整理的关于“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的各种信息。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1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多篇)

最近,我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肖博士说: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很多老师和我一样读这本书,每个人在内容、思想和写作上都深受启发。

这本书虽然是一篇散文,但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刻性和厚重性,也不缺乏在轻与轻之间闪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下面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我们能吗?我顿时想到,这么多年来,在测试指挥棒的指引下,我们的老师千方百计地往指挥棒指示的地方挤、挤、打,尽力让学生考出最高的分数。

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过于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但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道道德教育是第一原则吗?

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

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

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

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关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二、《教师的解放》这一节道出了教师的心声

当社会各界呼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时,谁曾呼吁减轻同样负担过重、劳动密集的教师的负担?

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1、教师的编制过紧,2、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成滥施淫威的场所。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毒化了人际关系。

5个。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高,管理过多,缺乏等待情绪。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7号。教师教育素养和能力不理想,有待提高。

看后同感颇深,肖教授只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点,或许造成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还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我很佩服肖教授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也佩服老师们长期以来心中的郁闷。让我们获得一种倾诉后的快感。

因为有很多原因,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现实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还是文中说得好: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生”。

面对种种的负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下吃草?忙碌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得到解脱?抑或在书海中忘却?

面对激烈的竞争体制,何不把名利放在一边?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

有句好话:当我们不能改变社会时,我们只能改变它

自己。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放指日可待。

该书写得豁达、平实与质朴。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散发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唤。

通读这本书对我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我真的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是生命的源泉。

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我发现肖川教授的文笔优美、自然,含蕴丰富、耐人寻味。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肖川先生对教育的执着和理性思考。我从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评价这本书的话——“寓凝重、深邃、透彻的理性思考和浓情温暖的人文关怀,于或轻盈灵动、或细腻雅致、或明快练达的文字之中。

同时,该书更有一种历经波涛汹涌、大浪淘沙之后的豁达、平实与质朴。

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

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变的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其中肖教授所说的完美教学。完美的教学必须具备两个必备条件:深刻性和真诚性。

所谓深刻,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道、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像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所谓真诚,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出自内心真实的感受,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真实之感,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与空洞,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只有充满真挚的教诲,才能给人温暖的感觉,才能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完美的教学应该是富有想像力的,能够唤起人们的惊奇感和惊喜感,使人们的认知能力得到解放。完美的教学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具有发端、继承、变化、结合的魅力,具有曲折、起伏、回荡的魅力

一种精神漫游,教师收放自如,学生心领神会,既有纵横捭阖的豪放,又有细密精致的婉约。正如孟子所言:“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完美的教学一定会让学生学到东西,甚至有惊人的收获。当然,我们不能对课堂上的收获作狭隘的理解,收获不仅包括认知的概念、定义、原理、公式、基本事实等等的掌握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应包括态度的改变,价值观的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总之,完美的教学能唤醒睡眠潜能,激活封闭记忆,打开幽闭恐惧心理,释放被囚禁的情感。

完美的教学将使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际关系之美、人性之美、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人心之美、博大精深之美、人类文化之灿烂与辉煌。完美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温情,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乐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和渴望,用新的眼光和眼光审视人生的能力

肖教授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我读完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其实还可以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

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晤对。这本书的意义在于: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真情呼唤真理。

以后我会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最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是啊,教育是作为人类关注自我延续和发展的一项实践活动,涉及到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和为教师创造高品质的教育人生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工作。我和很多在一线工作

的教师一样,往往更多的关注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教育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是一名教育家,然后是一门课程的教师。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

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心态的人,一个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越来越成为大家认同,教育要基于学生的需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求,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高品质的教育就是要促使所有学生的成功——造就自主发展的人。

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才可能是有发展的后劲和潜力的人。自主、合作、创新,是对我们今天所处这个时代的精神最凝练的概括。我们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思想区别于臆见和偏见,包涵着真理性。

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做有思想的教师,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又一种更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又思想,会使我们不人与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条件,没有学而不厌,就难以做到诲人不倦。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2

编辑时间《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书中我们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并且要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我们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闲暇之余,我拜读了肖川教授的力作《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完此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自己的心灵再次净化,梦想再次放飞。《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用作者所追求的意愿来说,就是“一本可以大声朗读的书”。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没有智慧,教育只是一种心灵和精神的问题,是一种认知成果的积累;如果没有真理,生活就是茫茫沙漠,教育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是作者真诚的呼唤,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文如其人,书如其名。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时,我发现,用 “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

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读罢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

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对晤。这本书的意义在于: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真情呼唤真理。

“眺望着理想的高地”,回归教育的真谛。因此我们要挖掘《教育的精神元素》、要考量《教育的存在形态》,要彰显《教育的时代精神》,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学》,如此等等。在对教育一次次的叩问中,实现自主学***效教学,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求真务实的心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关注教师的修炼与成长以及解放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通往理想之境的现实之梯。

在如此的叩问和追思中,肖川教授为人为学的高屋建瓴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许,当有一天我们如作者一样能参透教育的这几大领域问题时,我们也会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我们努力着,我们期待着。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不仅让我们读到了教育,也让我们读懂了人生。时刻准备着,像肖川教授一样,倾注智慧与真情做一个思想者,一个思考者,一个“写作者”,一个积极而真实的生活者。我们要用智慧守护理想,用真情坚守信念,追求生命的完美和教育的本质。

正如肖川的签名中写到:“我的目的远远不在于出一本书,而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表达我的梦想与渴望,记录我的精神之旅,使那些具有永恒元素的东西凝固定型,并时时使我回眸。”我们从他的书中得到的不仅是文词的优美、语句的昂然,而是他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3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金星完全小学

亓东妹花了半天的时间把李镇西的教育智慧看完了。我钦佩李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班主任,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李先生坚持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听十多年,因为他坚信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的灵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这是每天午休时给学生读好作品的好方法。我们可以从中学习。通常,我们会在中午给学生布置很多家庭作业。学生就想机器人一样,反复做问题,但效果往往不好。

上课35分钟的知识面很窄。你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增加知识,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就如李老师讲“冉、阿让”的故事,不用花多少时间教育,讲大道理,学生自然而然懂的怎么做才是对的。再如李老师请安徒生“破案”这个故事,跟平时我们利用一节班会课去教育孩子不应该偷东西,在教室里一个个检查谁是小偷,李老师的方式更人道,没个人都会犯错,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好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了。

李先生写的评论也让我感动。他所写的评论,真实地反映了他的个性,充满了人情。我现在也是一名班主任。我写的评论是在网上抄的。一个句子加在这里,另一个句子加在那里。我没有真正的感情。看了李老师的评语,自己很是惭愧,还需多学习啊。

平时用心对待学生了,花心思在他们身上了,就会有话说了。下面是李老师写的评语,值得我们借鉴:

段芳-----你没有少挨我的批评,但我真的不认为你是一位“坏”同学。而且,你被我批评的缺点,大多是你的优点的“变形”:你很热情,活泼,一“变形”就成了课堂上爱说小话;你待人真诚,喜好交朋友,可难免分散了不少学习上的精力(比如有时串班,比如晚上学习时有电话干扰等等);你热爱班集体,可为了维护“班级荣誉”竟不惜“欺骗”杨校长,结果严重败坏班级声誉……你没有“变形”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心地善良,思想纯洁,乐于帮助学生,更乐意为集团出力;你办的《雨林日报》,不但版面美观,而且可读性很强。如果你在纪律上继续进步,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前途无可限量啊!

多好的评论!如果我是这个学生,看完评论后,我就会知道我做错了什么,错在哪里。老师很关心我。我必须改正我的缺点,成为一个更好的学生。

培根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当你用“平视、动态”的眼光去欣赏学生,便会有一片温馨、信任的阳光洒向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感受到尊重、理解和爱;当你用“平视、动态”的眼光去欣赏学生,同样也会有一片温馨、信任的阳光洒向你自已的心灵,使你感受到平静、希望和爱!

最后一句,我想引用李老师的话,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件小事的教育效益,这应该是班主任努力追求的教育。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4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自己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一直感悟不深,当今社会,怎样算成功,就很难有正确评价,我们都明白,多数孩子都将来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极少数被评为是国家栋梁,但95%以上的家长都对当初孩子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同时教育制度的改革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读了《教育的智慧》一书,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我们总是谈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太多的时候,我们对学生有太多的要求,却忘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忘了正确认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学生的心中,教师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从现在五花八门的学习机、点读机、学习辅导平板等现代高科技产品,各类模拟课堂、教学实录课堂,在线课堂等,直到今天,也没有发现能取而代之教师这个职业的东西。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本体论知识、文化、事件和条件知识。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人才,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教师无疑是他们生活中的“偶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他们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试想如果一名教师自身素质很低,那么它将会使多少“无辜”的孩子受到伤害?

其次,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合理性。要调整教学行为,使之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好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因此,教育需要智慧。课堂上没有真正的智慧是无聊的,因为我们都来自学生时代,学习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不是一个快乐的课堂,快乐的学习,被动的学习孩子无处不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

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使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

现代社会竞争很激烈,学生从踏入校门那一刻起,就已经背负了太重的担子 ,而这本不该属于他们这个年纪。他们也有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沟通,做他们的老师和朋友,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由此,我们必须要以身作责,不断给自己"充电”,我们也要多参加研讨活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感谢《教育的智慧》,能将这么好的一本书呈现给我们,让我们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有所收获。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5

王敏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徐建平校长的《释放你的教育智慧》,感慨良多,从《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中,字里行间,我们参透悟到的是他用心学习而厚积薄发的智慧,从“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俗语中他感悟到的是“哪壶先开提哪壶”,要求我们在对待学生的时候要率先发现学生的优点,赢得更多的掌声的赞扬声;从以人为本到以心为本,从管好事情到管好心情;从量体裁衣到量心裁衣;从丑话说到前头到从丑话说到后头;从“忠言逆耳利于行”到“忠言顺耳利于行”,从根雕到泥塑;从“不差钱”到“不差潜”;从“竞争对手”到“竞争队友”;从“毁人不倦”到“诲人不倦”;从“用人”到“养人”;从“苦学”到“乐学”;从“心动”到“行动”等等p>

一字之差,境界大改,耳目一新。这些教育智慧无一不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思考皆“亮点”的学习结晶。

通过认真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做一名好老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

一、要用心爱护学生,理解学生

作为教师,只有真诚地爱学生,用我们的爱去感染和熏陶每一个学生,才能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和亲近,让学生对你教的知识产生兴趣,自觉地把它投入学习。同时,正如徐校长所说,学生需要我们理解他,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理解他。对学生要“哪壶先开提哪壶”,要用“平常心”,去看学生的“正常错”。

因为学生犯错是为了寻求一种体验,获得一种满足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应该在不带偏见的情况下寻找学生的易燃性,然后主动点燃他们。

二、要用心学习

现在的学生的兴趣广泛,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

要学习就要多读书。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研究,从简明的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中寻求启示,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和智慧。除了向书本学习,还要虚心向同事学习。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和经验,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成就自我。我们应该善于向别人请教,学习别人的经验,丰富自己的生活。除此以外,还要虚心向学生学习。

教师不应该认为自己是万能的上帝。班上己是个学生的智慧之和无人能比。只有放下架子,才能真正体现师生平等的内涵。

三、要用心研究

成功需要付出,人生需要磨练。我们教师时常会在教学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以及困惑,作为教师,我们要潜心研究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学习借鉴杜郎口、洋思中学的经验,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研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讲究技巧与方法,用“心”去研究解决问题,真正让思考与实践同行。

四、要用心思考

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我们要善于总结课堂的事,对教师自身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对课堂整体状况等等进行思考,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策略,使教育教学趋于最优化。

通过对《释放你的教育智慧》这本书的学习,我也进一步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从教学中的细节入手,以爱作为教学的支点,用兴趣作为教学的原动力,思考作为教学进步的源泉,用心做教师,让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成就孩子们的人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6

一次和一个教师同学出去喝茶,发现同学带了本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就拿起来看,看着看着发现这本书写得很实在,很对我们教师的心声。于是就借过来认真得去品味它,发现这是一本不亚于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的经典教育学著作,它就像一把锁解开了我很多结。

一个教师需要理想、信念、智慧和真情。肖博士在书中这样来解释他的论点: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

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多经典的说法啊。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是吸收只是,积累经验,增加智慧,却忽视了理想、信念和真情。虽然我在教学上有真正的投入,但如果不注意真正的投入,我的课堂可能真的会变成一个没有激情和活力的课堂,只留下表面而没有真实的东西。我在看完之后除了感慨外留下的更多的是反思,如果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规划,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智慧、有真情的老师这个目标前进。

而如果说感触最深的还是肖博士“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首先,我们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首先,我们应该愿意接受想法。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别人的书,尤其是大师的书,这样阅读就成为每个老师的习惯,成为心灵碰撞他人的自由领地,成为自我完善的阶梯。特别像我一个新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可能说只停留在书上的一点解释,更别提有什么很好的思想。

所以去吸取大师级人物的思想,去领受和品味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把他们那里真正好的东西慢慢吸收过来成为自己脑海中的东西。虽然我们不是“巨人”,但是我们可以成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那个人。

其次,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有所进步。反思比教学更重要。如果没有反思,就不可能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汲取有效的经验和消己的教训,不可能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也不可能把经验抽象成理论。在新教师的培训中,过来为我们授课的老师一再强调我们这些新教师要懂得反思,并把这些反思写下来,进行总结,让自己一点点的进步,不断得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弥补一些自己缺乏的东西,加强自己优秀的地方,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有思想的教师。

最后,我们要做有思想的老师,学会引导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课程内容的探索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是用什么语言,背后都有一种平时感觉不到的思想内涵。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

也许我没有发现学生们擅长的是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到和记住。如果你不去重视这些,可能你就会把一些不好的思想通过你这样不经意间的言行传递学生那里。如果让学生接受了这些不好的思想,可能这些思想就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当我想到这一点时,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真的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我相信今后我会密切关注这一点,陶冶学生做人之道,做一个品德优良的学生。

看完这本书,留下的不仅是肖博士的思考,更是如何重新组织风帆、调整教师方向的思考,让他一步步走出自己的教学新篇章。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7

从高校的微型课,说课,和教育理论精研,到入职考编的啃下大本的教育学著作,乃至培训期间的再探讨,都显示了教师职业与教育学的深入探讨,教学实践的反复映证相始终。入职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有了自己的教育经验,并得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结论。

对于历史教学有一套自己的基础性观点,即“教学第三流,教知识;教学第二流,教方法;教学第一流,教境界。” 实际后来一思,和素质教育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竟甚相合。

另外,在那些真正思考为人为学的时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那么几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

这实际是我们为人为学的不二门径。拿这个本子的话叫做“没有思想就没有个性”。而你值得去坚守你的思想,坚守你的观念,坚守的意志。

开学第一课,我打趣得和学生说,面对智识,我们何尝不是盲人摸象,也许你摸到的是大象的腿,你会“开心”的说,大象原来是圆柱状的,也许你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你会“惊喜”的喊叫起来,原来大象是蒲扇状的等等。亲爱的朋友,保持这一种惊喜和开心,因为只有你真正的去发现,去探求的时候,得到的东西往往是珍贵的,声称全知的人往往不是“大骗子”,就是“胡说八道”。但是请注意,不要忘记,问问别的“瞎子”他怎么看,不要轻易放弃自己,不要轻信他人,因为总结而言,批判,理性,宽容是我们为人为学的那种可贵的品质。

在教学中很乐意能在纷繁的字里行间,很贯彻到着此种独特的精神。 又一次我们讲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所列的诸家的思想里,没有杨朱。然后我有特别的讲述杨朱的思想,即“人人不拔一毛,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人如果爱其身,那么天下太平,实际上这本来就不是拔不拔的问题(拔一毛而利天下,想必没有人会拒绝),而是谁有权利去拔的问题。

我的此一毛我有处置权,而非父母有处置权(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而非国君有处置权(法家)。所以此处在点明人之独立有特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常说,我已经交给你所谓的“无招胜有招”,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最后对自己的定位上,我们有一贯的说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作者先感到骄傲,后开始怀疑一样。我越想越不敢以此自居,我们所能做的当真极为有限,最能把握的是将自己为人为学的几点考虑,选择的给学生讲讲,如果能启迪到几人,已经极为可喜。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8

读《释放你的教育智慧》有感

苏强本学期,我有幸读了徐建平校长的专著《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感启发极大,感触颇深。特别是徐校长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探索和许多独到见解,受益匪浅,让人脸红。

徐校长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图书馆经常出现偷书的现象,于是,管理人员就在墙壁上贴上了一条标语“凡偷书者罚款二百”来警示阅览者,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并没有太大好转,管理人员认真研究后,把标语换成了“凡检举偷书者奖励二百”,结果图书馆再也没有丢过书。这个案例值得管理者去深思,尤其是教育管理者。

徐校长在书中说到:“学生犯错不是学生的错,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的确是这样,学生怎能不犯错误呢?Www.BiJiAOgaO.Com

作为教师,对待学生身上的问题要换个角度处理,可能就会收到“凡检举偷书者奖励二百”的效果。

现在,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眼中不应该有差生,只有后来有进步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这样你会觉得他们很可爱,他们会更尊重老师。

有时体育课上、运动会上少了他们反而不行、不完美。体育课上,老师给他们指导其他学生进行中考训练。他们非常愿意帮助老师,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我希望我们的老师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后来进步的学生。

徐校长还说:“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他的言下之意就是:

任何学生都不可能不犯错误,而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这种哲学观点告诉我们,学生不可能避免犯错误。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大惊小怪,正确对待他们。

那么,学生犯了错误应怎样对待呢? 我认为:

首先,找楚学生犯错的原因。在找楚原因之前,不要乱批评、乱批评。这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学生也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加以纠正。

其次,学生犯错后,老师要冷静地为我的原因与学生合作,激励他们勇于解事实实,承认错误。当他们承认错误后,就应该原谅他,给予改正的机会,不要老是揪住不放,动不动就当众“揭粑”。这样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

一是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感到犯了一次错误就永不得翻身,抬不起头来;再是,今后犯了错误再也不敢承认了,因为他承认了反而成了老师“整”他的把柄,那就只有不再承认了。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

第三,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只要稍加纠正,即使纠正不彻底,老师也应该给予鼓励。

最后,当学生犯错时,教师既不能不加区别地批评,也不能忽视。既然是错误,我们就要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教育学生的机会来认真对待。这样,既可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也可使其他学生防患于未然。

当然,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吸收教育的智慧,成为一名聪明的教师。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9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整本书很有亲和性。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

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别人的书,尤其是大师的书,这样阅读就成为每个老师的习惯,成为心灵碰撞他人的自由领地,成为自我完善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因此,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最佳途径。

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有所进步。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汲取有效的经验和消己的教训,从经验中总结规律,从抽象的经验中总结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反思,注重积累点滴经验,不断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发展,才能逐步走向创新型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必须学会引导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课程内容的探索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是用什么语言,背后都有一种平时感觉不到的思想内涵。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真的很难,这需要我不断学习。

说起教育的智慧,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课堂上的一些巧妙的教学技法,但是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课堂上的随机事件,这些突发的事件,也就是课堂上随即生成的教学资源,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因为在课堂上,因为我们的教育智慧,会让优异的学生变的更灵活,会让那些学***的学生在错误之后一步步的引向成功,感悟到思考的神奇。课堂上的互动生成,基于一种本色,就是爱,师生之间的爱,缺少了这些,我们的课堂依旧是枯燥乏味的。

智慧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思考和积累的过程,但这些还不够。对教育的追求必须充满真情,必须充满仁爱,没有真情,没有爱的教育追求,只能是敷衍。有了爱,教育就充满阳光,有了爱,追求改变就更好,有了爱,生活就更充实。

通读这本书对我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我真的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是生命的源泉!我深知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通过多读书来提高我的专业水平。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10

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人文素养,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为此, 学校组织了读书活动,我有幸读了《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因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释放你的教育智慧》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只描写了一些平凡善良的人和他们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却是真实的故事,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并在爱中教育我们。

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爱究竟是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不停的诠释着、延伸着、升华着。爱,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是看不见的,所以常常被我们忽视。然而,我们不能没有它。事实上,她的意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孕育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人心;爱是力量,能促进人的成长和进步;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充分的教育。

教师的爱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的爱是神圣的。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爱自己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则是一种超越、飞跃和升华。老师考虑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他们从不因为不理解而放手。教师爱的的情感是超人的,他们对芸芸众生能够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学生不操之过急、循循善诱。

教师的爱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教师的爱包含父爱且超越父爱,是一种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神圣的爱。

教师的爱是公平的,她不分贫穷与贵贱。老师会了解每一个孩子,给予他及时的关怀,欣赏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漠和偏见,为所有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老师的爱是无私的,她不求回报,甚至把自己当成生死存亡的池子来照顾自己的学生。在教师工作中,无论遇到学生、家庭、领导的非理性、误解、歧视和压迫,都不会影响学生的教学和关心,也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个人的目标和兴趣联系起来。

老师的爱是神奇的。她能启发孩子们的思想,使他们更聪明。一个老师的眼神、一次触摸、一次鼓励,再加上作文本上的几条波浪线,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世界。

师爱是高尚的,师爱并不完全等同于母爱。她不是一直搀着孩子“走路”,也不是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把孩子装在心里。教师不仅要把孩子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的心血,关注孩子的身心的健康。

老师仍然在正确的时间,在合理的情况下,及时给孩子们指路。老适的爱是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地倾吐出一朵美丽的爱心之花。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相信就像一首歌曲唱道的:

”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11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选取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世界课程与教学理论名著加以编译,以为东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对话提供一个“平台”,《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在本书里,作者范梅南教授不时地例举出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方面的例子,不断地提醒作为教师的我们与自己所教的儿童间的“替代父母”的关系。因为在学校里,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负责的学生负有同样的责任。他们希望他们所教的孩子能建立起他们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和爱。这就是做一个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好老师。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看看书中的解释:职业使命感、爱护儿童、高度责任感、道的直觉能力、自我批评的开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对儿童主体性的敏感性和解释的直能性。

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最后,幽默和朝气蓬勃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其实仔细阅读,这与我们现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经过几年的学习,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职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不是学习知识,而是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学会爱每一个需要爱的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师德。同时,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识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提升的过程。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研究,反思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读后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书中谈到“教学机智的表现方式”时是这样解释的:教学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与其说这是一种可观察的行为,不如说是一种积极建立关系的方式。

它可以表现为自我克制、理解儿童的经验、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情境充满信心,也可以表现为一种临场才华。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教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做人的引路者,学***助者、支持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灌输者、控制者。我们要把自己和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有尊严、有丰富情感、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个体。

与自己的言语、沉默、眼神、行为、气氛和榜样相协调。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教师的两种眼神来比较一下,一种眼神:居高临下的冷静观察和判断的那种默然的分析性的眼神;另一种眼神:实际上建立接触并在与孩子的对话当中搜寻教育理解的那种同情、支持的眼神。

前者只看孩子的行为,将观察到的对象(学生)物化;后者机智的眼神,使观察到的对象具有主观性,使学生有一种接触和亲近的感觉,从而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成为可能。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关注各种现象和经验。因为教学机智就蕴涵在其中。如书中后面讲到“教育机智”时举出的那些实例,所提炼出的这些机智表现,跟我们现今在贯彻实施的新课程教学有着如此的相似。

看到这些例子在教学中发生,我有点惭愧。高喊着新课改的口号,摩拳擦掌地希望能将新理念切实贯彻到教学中;可是,目前的我却缺乏作者所说的“教学机智”。比如,当孩子做某件事并没有比我们预料的要快或更好,或者孩子的学***段时间都没什么进步,我们就急于求成,就不能很好地克制。

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如果只是一味地训斥学生,只会形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而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时我们的思想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敏捷,也许灵感会在瞬间迸发出来。

作者说“孩子们常常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哪些教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哪些教师是‘假装’的,并非真正对他们感兴趣。”我颇有体会。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生气,要用耐心和爱心感动学生。

但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担心:孩子们会不会认为我这样做是出于错误的感情和别有用心?是否会觉得我是为了要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听我的话而博取他们的好感?

一这样想,有时便有些犹豫、矛盾,那样反而更不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为学生做一切,就不会有后顾之忧。

对于“教学机智”,我很认同以下说法:教师能一改常规,因势利导,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能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使之“柳暗花明”,师生能在更加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

那怎样提高教学机智的应用水平呢?以下提两点: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胸怀、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经验、快速的反应能力等。只有随时积累,更新观念,拓展知识,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2、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做学生的知心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

对于同一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高估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疑难问题,使学生不能回答,导致课堂教学被动;不能看不起学生的水平,否则,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关阅读

  • 从责任走向读后感(通用十一篇)

    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如何写呢?当我们读完一本作品后,内心所感便涌上心头,这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来表达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在这里,笔稿范文网为您整理了一篇关于“从责任走向读后感”的范文,希望能够对您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突破起到一些启发。这本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作品。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让...

  • 读后感范本:简爱的读后感汇编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读后感范本:简爱的读后感汇编”,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乱...

  • 网友推荐:西方的智慧读后感(700字)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网友推荐:西方的智慧读后感...

  • 智慧背囊读后感模板9篇

    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们也汲取到了更多的知识。读后感可以记录书中的重要内容和自己的具体感想,感谢阅读我们为你整理的智慧背囊读后感,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 智慧背囊读后感700字6篇

    笔稿范文网内容专辑推荐:“智慧背囊读后感”,敬请浏览。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第一次读完作品后,我们会被书中的情节惊艳到,震撼到,读后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笔稿范文网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智慧背囊读后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