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建设工作总结精选

发表时间:2023-07-04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怎么样才能找到不错的范文呢?范文的存在模仿与运用中架起一道桥梁。运用精彩的语句,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农田建设工作总结”的相关资料下面是详细内容,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1

一、项目概述:

广州市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及公园工程--弱电机房建设项目经过近

天左右紧张施工,已经基本完工。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方得到了业主广州市新中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和总包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管理部、机电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工程得以顺利的展开、实施、完工。

在60天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完成了以下设备安装调试:

机房的建设已经完成。设备已经全部就位并且完成调试,所有安装的监控点数据已经完成整合,并且开始记录(全系统已经开始工作)。子系统已经完成调试,满足正常工作要求。

对于监控室以及网络中子站服务等功能我方已经完成调试,可以实现相应功能,现在贵公司的.内部信息化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分系统及站点服务功能现阶段业务系统已经可以在网络上实现。

二、机房建设验收项目:

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及公园工程--弱电机房建设项目共计9个部分,其中设备安装调试的系统一共6套,分别是:

1、建筑装修;

2、电气安装(含UPS);

3、精密空调;

4、防雷接地;

5、综合布线;

6、视频监控系统;

7、机柜及服务器系统;

8、系统追加。

1、 在项目中,机房防雷工程由广州市天河区防雷所验收,此部分已通过工程验收。

2、 机房建设中涉及到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已经在施工过程中,由我们施工方组织甲方实施负责人以及监理方工程师,进行了验收工作。此次验收不包含隐蔽工程。

视频监控设备、综合布线机柜、服务器五大项。

1、电气设备:

个机房总配电柜经电缆从看台和地下空间配电房取电,然后经由总配分配电流到UPS;UPS的电源输出进入UPS配电柜,然后由UPS配电柜分配电流到各个机柜、操作台及机房照明灯。

2、精密空调设备:

精密空调机主要作用是为了给机房环境保持恒温恒湿以及内部进行空气流通。精密空调机室外安装,通过通风管在机房内进行室外风和室内风的交换。空调采用艾默生的大功率精密空调,在机房内采用下送风方式制冷及调节室内湿度。

3、视频监控设备:

视频监控电视墙主要是在地下空间的安防分控中心机房,可参照视频监控系统图纸。

此次购买的IBMX3650M3服务器、ThinkcentreM6299T、联想万全R520G7,已经安装。并且已经安装好windows 2003系统后备用。

此次机房装修涉及4方面内容:顶面工程,墙、柱、隔断工程,地面找平防尘处理以及其他。

1、顶面工程包括顶面防尘处理,做吊顶钢架,吊顶微孔铝板。 2、墙面工程包括钢架,防火门,墙面保温处理,墙面新帖铝塑板。 3、地面找平工程包括,防尘,防水,防静电地板安装。

在此次工程中,线缆主要包括2部分,一为弱电线路,二为强电线路。

弱电线路包括综合布线工程中的网线及配线架。强电线路主要是机房内配电线路,及机房从配电房的电缆。

在工程实施工程中,对物业公司现场配合及维护人员已经进行了培训,在实际操作方面,维护人员已经掌握其方法。我方将准备培训资料,在初验后对用户指定维护人员进行针对本套系统的理论及故障维修培训,并且结合现场情况进行考试。

中本项目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相关依据标准进行验收测试。

1、建筑装修工程测试:

2、电气工程(含UPS)测试:

机房主要设备包括四套配电柜、UPS、PDU、格栅灯。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出能力为入手,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全镇农田水利设施,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建立以村集体为主导,农户自身为主体适当配套的管护机制,确保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推进全镇现代农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顺利实施,镇成立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领导组,分管负责人为组长,水利、农业、财政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监管和验收工作。各村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具体抓好落实工作。

(一)建设补助机制: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充分调动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镇政府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维护专项资金,对各村纳入计划的项目实行以奖代补。

固定泵站、3m以上沟渠、堤防、农村河道(沟)、涵闸斗门、在册水库。补助标准:(1)塘坝1万m3以下补助100元/口,1―10万m3补助200元/口;(2)水闸补助120元/座;(3)沟渠3m以上补助1100元/km、1―3m补助800元/km,河沟5―10m补助800元/km、10m以上补助1100元/km,堤防4级补助20xx元/km、5级1200元/km、5级以下含撇洪沟1200元/km;(4)水库补助20xx元/座(一年)。

使用权归村民组或受益群众所有的塘坝,由使用权人自行筹集管护经费。

①坝顶平整,无树根、高草,无积水,无堆积物,坝坡坡面平整,无雨淋沟,无垦植、无荆棘杂草滋生现象。

②放水涵(溢洪道)运行正常,无损坏现象。

③山区有防洪要求的塘坝,汛期加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

④管护主体责任明确,管护记录齐全。

①进、出水池及配套建筑物结构完好,无杂草、垃圾,无堵塞、淤积现象。

②做好日常看护确保财产无人为损毁、丢失现象,抗排期间值班并记录运行情况。

③泵房及周边清洁卫生、建筑物无损坏。

④机电设备运行正常,日常维护及时,未发生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能正常排灌现象。

⑤管护主体责任明确,管护记录齐全。

①沟渠畅通无杂草、垃圾,无堵塞、淤积现象。

②桥、涵、闸、渡槽等配套建筑物结构完好,标识标牌无损坏。

③涵、闸启闭设施完整无损,日常维护到位、运行正常。④灌排期间有专人调度,合理调节,避免水事纠纷。

⑤定期组织巡查,每年不少于2次对渠堤清障、清杂,保持渠道清洁。

⑥渠道砌护工程无缺损、塌坡、松动现象。

⑦管护主体责任明确,管护记录齐全。

①堤顶(戗台)平整,无树根、高草,无积水,无堆积物,堤坡坡面平整,无雨淋沟,无垦植、无荆棘杂草滋生现象。

②护坡坡面平整、清洁,无缺损、塌坡、松动、空鼓现象。

③穿堤建筑物结构完好,标识标牌无损坏。涵闸斗门启闭设施完整无损,日常维护到位、运行正常。

④定期组织巡查,每年不少于2次对堤防清障、清杂,汛期配合地方政府加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

⑤灌排期间涵闸斗门有专人调度,合理调节,避免水事纠纷。

⑥管护主体责任明确,管护记录齐全。

①河道畅通,无私拉乱占河面现象,河面清洁无垃圾、无有害水生植物等。

②河堤平整,无树根、高草,无堆积物无雨淋沟,无垦植、无荆棘杂草滋生现象。

③护坡护岸坡面平整、清洁,无缺损、塌坡、松动、空鼓现象。

④穿堤建筑物结构完好,标识标牌无损坏。涵闸斗门启闭设施完整无损,日常维护到位、运行正常。

⑤定期组织巡查,每年不少于2次对河堤清障、清杂,汛期配合地方政府加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

⑥灌排期间涵闸斗门有专人调度,合理调节,避免水事纠纷。

⑦管护主体责任明确,管护记录齐全。

①进、出水无杂草、垃圾,无堵塞、淤积现象。

②建筑物结构完好,标识标牌无损坏。

③启闭设施完整无损,日常维护到位、运行正常。

④灌排期间有专人调度,合理调节,避免水事纠纷。

⑤有防洪要求的涵闸斗门汛期加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

⑥管护主体责任明确,管护记录齐全。

在册小水库、农村饮水工程水利工程管护标准,按照《县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施办法》执行。小(二)型水库每年不少于2次清障、清杂。

3、管护办法:

(1)发挥村集体维护管理的主导作用,各村(社区)、圩站要定期对所管辖的水利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程设施完好,保证正常运行。

(2)采取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户)等方式,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管护。原则上一个行政村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村民委员会确定村级水管员管护。

(3)对工程的日常维护管理,由村委会明确专人进行管护,与管护人员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具体的管护内容、范围、职责、待遇等事项。日常管护工作做到“一查、二报、三护”。“一查”即坚持对所管护工程进行定期巡查和雨后检查,查工程完好状况和人为自然损坏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正常运行。“二报”即一是管护人员在正常情况下,定期汇报工程情况,二是遇自然或人为损坏的情况下,立即报告受损情况、原因、临时处置措施及结果等。“三护”即护岸,确保沟渠边、池塘边不垮塌;护安全,确保工程安全设施和警示牌标志完好;护环境护畅通,确保沟渠、管网不淤不堵工程运行正常。

(4)加大管护宣传工作,增强群管意识。实行“专管”与“群管”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积极性。

(三)考核:

1、镇建立经常性的核查和考核验收制度。采取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实行考核,并有考核记录。对管理不善,问题严重的村(社区)和圩站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发以奖代补资金。

2、各村(社区)申请管护资金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1)管护资金申请;

(2)管护内容记录;

(3)管护制度及村级水管员聘用、管理、考核办法;

(4)管护效果照片(前、中、后)。

3、对实际发生的要有佐证材料,镇考核组组织验收,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80分为基本合格,80―90分为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

对考核结果达合格的村全额拨付管护资金;对考核结果达优秀以上的村,优先安排涉水工程建设项目,并适度倾斜管护资金;考核结果基本合格的村(社区)以80分为基点,每少1分扣减管护补助资金1%;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村(社区),不予补助管护资金,同时减少安排涉水工程建设项目。最终以县级验收发放管护经费。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3

为贯彻落实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六严禁”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政策,实现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xx〕4号)、《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制度创新强化耕地保护的意见》(鲁办发电〔20xx〕133号)等要求,经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为目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我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凝聚耕地保护合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一)坚持严保严管。强化耕地保护意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保护好各类耕地资源,对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违法违规建设、占用、破坏。

(二)坚持属地管理。按照行政管辖和土地权属,压实属地责任,构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多级田长制,真正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全面落实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三)坚持统筹协同。各乡镇(街道)要充分调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好保护耕地第一责任人作用,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并举,建立完善监管评价制度;相关部门要做好政策性支持及业务指导。全县各级各部门统筹协同、上下联动,形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合力。

准确把握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耕地保护管理方式,构建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完善管理、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网格为目标,通过末端延伸,把农户纳入保护体系,确保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有提升。8月底前,全县不少于50%的乡镇(街道)建立和实施田长制;12月底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全面建立和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实现“块块有田长、月月有巡查、件件能报告、事事有落实”的工作模式,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不降。

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层设置农田网格,建立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田长对本辖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质量负责。设立总田长1名,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乡镇(街道)设立一级田长1名,由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各乡镇(街道)管区设立二级田长1名,由管区负责同志担任;各村(社区)设立三级田长1名,由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1.总田长。总田长负责落实本辖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制定本辖区田长制实施办法和考核奖惩办法;指导、协调、督促辖区内一级田长做好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宣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定期向上级政府报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对下一级田长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组织开展年度考核;及时依法查处辖区内各类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并监督整改到位。

2.一级田长。一级田长负责本乡镇(街道)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分解落实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制定本乡镇(街道)田长制实施办法和考核奖惩办法,确保下级田长落实到位;在本乡镇(街道)范围内宣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定期巡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定期召集下级田长开会部署相关工作,针对下级田长组织开展耕地保护政策培训;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相关工作情况。

3.二级田长。二级田长负责辖区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分解落实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定三级田长人员;在辖区范围内宣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定期巡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定期向一级田长报告相关工作情况。

4.三级田长。三级田长是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实施者和直接责任人,对责任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负总责。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巡查、检查,并做好记录。对非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建房、建厂、建窑、挖砂、取土、养殖、种树、挖湖造景、堆放固体物以及排放、倾倒污染物等行为依法依规予以劝阻,无法阻止的,及时向上级田长报告;发现辖区内出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撂荒或“非农化”“非粮化”现象,要及时对承包户进行教育引导,必要时向上级田长报告,确保耕地恢复种植;每个月向二级田长报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情况,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协助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对耕地生产配套设施实施管护,负责维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田长制公示牌;负责对责任区域内各地块承包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抓好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工作的规划部署、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县自然资源局负责统筹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工作,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高度重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建立和实施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督导,压实责任,定期调度所辖区域内田长制具体工作落实情况。

(二)建立联动机制。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逐级落实田长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夯实任务。下级田长定期向上级田长汇报本辖区内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上级田长及时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任务传达落实给下级田长,对下级田长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上一级田长,不定期检查田长制工作执行情况,形成“上报下查”上下联动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平台,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粮食安全政策宣传工作,提高群众耕地保护意识。向社会公开田长职责范围及监督电话等有关信息,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至少设立2块田长制保护标志牌,标明保护面积范围、保护措施、示意图、责任人、田长及举报电话,对举报属实准确的予以奖励,形成全社会关注、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良好局面。

(四)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县政府将开展田长制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耕地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村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耕地保护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予以约谈问责。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二级田长和三级田长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4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情况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自xx年开展试点,xx年全面实施。按照省、市工作部署,我市于xx年编制完成了《宿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xx-xx年)》,规划涉及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宿豫区和宿城区等5个县(区)、71个乡(镇),建设总面积为208.0万亩,我市高标准农田比重将由xx年的37.02%,提高到xx年的60%以上,平均每年要建设高标准农田16.3万亩。目前,我市每年实际安排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都在20万亩以上,到xx年高标准农田占比可达到67.9%,将超额达到预定指标。

根据规划,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分为粮食安全保障区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粮食安全保障区以泗洪北部、宿城南部、宿豫东北部、沭阳东部以及洪泽湖、成子湖周边等为重点区域,主要实施粮食标准化生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则以245省道沿线、宿沭一级公路沿线以及黄河故道沿线为重点区域,大力发展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现代高效农业。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情况

我市xx年至xx年共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62.77万亩,累计投入资金8.09亿元。分部门、年度和县区建设完成情况为:

1、分部门完成情况

合计农业开发国土水务农委

投资

(亿元)建设

面积

(万亩)投资

(亿元)建设

面积

(万亩)投资

(亿元)建设

面积

(万亩)投资

(亿元)建设

面积

(万亩)投资

(亿元)建设

面积

(万亩)

8.0962.774.8837.81.7610.771.198.60.25485.6

2、分年度完成情况

合计xx年xx年xx年xx年

62.77万亩1万亩15.27万亩23.8万亩22.7万亩

3、分县区完成情况

合计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

62.77万亩15.06万亩12.4万亩16.5万亩9.41万亩9.4万亩

至xx年底,我市高标准农田占比为42.74%。目前,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分解下达到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建设任务为25.3万亩,项目总投资5.33亿元,其中财政投资4.18亿元。项目建成后,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将达到47.95%,高于预期目标5个百分点。

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牵头单位和主要实施部门,我市农业开发xx年度项目建成了宿城区罗圩乡高标准农田、宿豫区来龙镇高标准农田、沭阳县李恒镇高标准农田、泗阳县众兴镇、李口镇高标准农田、泗洪县石集镇高标准农田等5个项目,面积5.6万亩。xx年度建设了宿城区龙河镇高标准农田、宿豫区侍岭镇高标准农田、沭阳县马厂镇、钱集镇高标准农田、泗阳县穿城镇、三庄乡高标准农田、泗洪县城头乡、石集乡高标准农田面积8万亩。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也都按照高标准农田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在xx年度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中,泗阳众兴镇高标准农田和泗洪县石集乡高标准农田被省农业资源开发局评为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管理情况

为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及各县区分别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县(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级农开、农委、国土、水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别设在市、县(区)农开局,具体负责、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推进及验收等工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全市上下采取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等措施,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一)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在市、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了有效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从项目规划、计划审批、进度督查、验收考核等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定期组织会办,及时协调、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机制保障。

(二)加强项目评估论证。我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实行公开竞争选项、立项,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中介审查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定,严格项目评估程序,加强对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评估,提高了项目选项的公开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规范工程招投标和质量监管。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招投标过程中,我们和市招投标中心紧密配合,根据农业开发业务特点,共同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招投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工程招投标工作。同时,为切实保障工程质量,我们全面推行“群众监督、部门监管、专业监理、审计监察”四位一体的项目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的管理。

(四)强化项目实施管理。为保证年度项目按要求圆满完成,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农开、农委、国土、水利等部门实行重点工程联系制度,适时组织开展“施工突击月”、现场观摩会、集中检查等活动,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推进的督促检查,随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度、监督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等情况。

(五)加强验收考核。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验收”的原则,市各主管部门负责各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推进和验收工作。并定期将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类项目完成验收后,报经市高标准农田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予以确认。同时,市级组织对各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和任务完成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六条标准,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项目区群众的广泛认可。

(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高,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做强了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始终坚持把扶持壮大地方农业主导产业,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抓手,重点对花卉苗木、特色蔬菜、优质稻米等主导产业进行连续扶持。通过项目实施,我市的农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项目区的农民收入得到增长。

如泗阳县众兴镇项目区沿245省道,连续2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在项目区重点扶持花卉、苗木、休闲旅游观光等特色产业,吸引了大禾庄园、龙窝塘鲜切花基地、城南植物园、绿羽苗木、天彩园林、美好园林草花基地等多个观光农业项目成功落户。

(三)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我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依据当地农业资源特色和区域比较优势,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突出扶持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了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大批现代农业园区,有力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四)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加强项目区农民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在项目区着力引进推广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和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效益,对非项目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和产业升级。

(五)促进了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项目区的田容田貌和农村生态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农民年人均收入比非项目区一般高出300元以上,高的达到700-800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投资及建设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与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投资及建设标准较低问题。同时,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各部门项目建设内容不一、建设标准不一、投资标准不一,对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六条标准”,不同程度存在建设标准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现象。

(二)农民筹资投劳有难度。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要求项目区亩均自筹资金120元以上,全部由农民筹资投劳解决。由于项目区所在乡镇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农民收入较低,让农民筹资投劳有一定困难,同时与农村“一事一议”政策、与国家的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政策不相适应,建议取消农民自筹资金。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小城镇建设等专项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衔接。近年来,由于各地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在个别项目区出现高标准农田农田项目建成后,由于小城镇建设规划,将建成的农田配套建筑物拆除,造成财政投资的浪费。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县区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对接工作,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

(四)高标准农田工程建后管护需要进一步加强。因管护资金落实不到位、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民管护意识不强等多种原因,高标准农田项目存在重建轻管现象,项目区的建筑物得不到有效管护,致使部分工程损毁,不能长久发挥应有的效益。建议项目区乡镇进一步加大工程建后管护力度。不断增强项目区广大干群对项目工程的管护意识,形成爱工程、管工程、护工程的共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健全工程建后管护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机构。设立工程管护基金,保障管护经费渠道通畅。同时多渠道地筹措资金,激励项目乡镇、村、群众投入资金加强项目的运行管护。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5

兴和县“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由财政部门、自然资源局,农机局建设,农牧和科技局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开展“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工作方案》转给相关单位,全力推进“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清理检查工作。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根据通知要求,我县各相关部门通过内业档案核实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等方式,按项目逐一检查,全面摸清每个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工程措施和利用现状,全面排查建设工程是否损坏,是否进行工程移交,是否建立工程管护机制。进一步做好农田建设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排查和评估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护经费资金不足,管护难度大

农田水利工程建成移交后,项目没有后期管护经费,不能筹集足够的管理费用,造成管护困难,有些项目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养护。例如路、林、地埋管道等。

(二)建设标准不统一,形不成体系

由于多单位实施,不同部门设计标准不同,互相之间缺乏沟通衔接,整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三)地方资金配套难度大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部分项目需要地方资金配套,但是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四)产量高、效益低

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单一,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虽然种植的农作物产量高,投入产出不合理,造成一部分农民种地收益不高,缺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长期有效的管护机制,给与一定的管护资金。

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体系,提高农田建设标准,高质量的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四、意见与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民发展种植业的收入提高,切实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努力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降低种植业风险,使农民真正热爱农业、依靠农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机井、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使用年限,提高其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固定资产管护资金专户,配备镇村管护人员,明确责任人和责任主体,确保管护人员待遇,使项目行成的资产使用好,管护好。

三是培训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干部和业务人员,切实增强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对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领头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6

兴和县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由财政部门、自然资源局、农机局建设、农牧和科技局将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工作方案转移到有关部门,全力推进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扫检查工作。

一、主要做法和效果。

根据通知要求,我县各有关部门通过内业档案核查与外业调查相结合等方式,按项目逐一核查,全面了解各项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工程措施和利用现状,全面排查建设工程是否损坏,是否进行工程交接,是否建立工程管理机制。进一步做好农田建设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调查和评价工作。

二、有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管理经费资金不足,管理困难。

农田水利工程建成交付后,项目无后期管理经费,无法筹集足够的管理费用,管理困难,部分项目设施无法及时维护。如路、林、地埋管道等。

(二)建设标准不统一,无法形成系统。

由于多单位实施,不同部门设计标准不同,彼此之间缺乏沟通联系,整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三)地方资金组合困难。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有些项目需要地方资金辅助,但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困难,辅助资金难以到达。

(四)产量高,利润低。

近年来,由于栽培结构单一,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栽培农作物产量高,投入生产不合理,部分农民耕地收益不高,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性不足,限制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长期有效的护理机制,给予一定的护理资金。【977139.COM 高分范文网】

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体系,提高农田建设标准,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民发展种植业的收入提高,切实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努力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种植业的风险,使农民真正热爱农业,依靠农业。这样才能提高机井、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使用年限,提高其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固定资产管理资金专家,配备镇村管理人员,明确负责人和责任主体,确保管理人员待遇,使项目行成的资产使用良好,管理良好。

三是训练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干部和业务人员,切实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对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导者,发挥示范作用。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7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已成为与人类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屏障,对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建设;重要性 为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防护林称之为农田防护林。由于该林种多呈带状,又称为农田防护林带。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在林带影响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特殊的小气候环境,能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地下水位。 农田防护林建设,首先,必须坚持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田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农、林、牧三者关系。其次,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对沟、河、渠、田、林、路统一规划,对风、沙、旱、涝综合治理。第三,在设计上要保证林带具有最大的防护效能,并尽量做到林带少占耕地。第四,农田防护林要紧密结合其他林种和“四旁”绿化,形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1.营造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1.1林带结构 它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状况等综合情况。平原地区应选通风结构林带。因为通风结构林带防护距离最大,通常由两行以上乔木组成,没有下木,有效防护距离在28h(28h表示林带高度的28倍)的范围内。 1.2林带走向 它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主林带防止主要害风,主林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防止主要害风以外风力的林带是副林带,副林带一定要垂直于主林带。主、副林带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林带走向以主林带垂直于主风向来确定。在大面积的农田上,只有营造许多纵横交织的林带,形成很多林网,才能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 1.3林带间距 它是指主林带与主林带或副林带与副林带之间的距离。平原地区主林带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副林带之间的距离为500-600m,网格面积要大于10hm2,而小于20hm2。 1.4林带宽度 它是指林带两侧边行树木之间的距离,再加上两侧各1-1.5m的林缘宽度。一般选择两侧各2行以上的行道树。两行的林带宽度应不小于4m。这种窄林带的优点是占地少,消耗水分少,生长稳定而防护效果好。“窄林带、小网格”在平原地区已起到良好的保田增产作用。 1.5林带与地形地物的结合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设计应尽量与护路林、护岸林、护屯林以及成片造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节省耕地,另一方面又能构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扩大防护作用。林带与道路结合时,可配置在道路两侧。与渠道结合时,可配置在渠道的南侧;与护岸林结合时,可配置在河流两岸。尽量做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 2.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技术 2.1整地挖穴 北方一般为秋季开始大穴整地。穴的规格为长、宽、深各80cm,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由于所挖树穴标准高,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得到改善,春季造林后,苗木易于成活,而且根系和材积生长十分明显。 2.2树种的选择 主要以乡土树种中的速生、抗性强的乔木树种为最好。平原地区适宜的乔木树种有:优良的杨树品种如银中杨、中林46杨、黑小2号、美黑3号等。 2.3苗木的选择 一是苗木要健壮,树干要挺直,要求分枝细小,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二是苗龄要求二年根一年干的平茬苗,苗高3m以上,胸径杨树2cm以上,有发达的根系;三是无病虫害。杨树要重点检查树干上有无溃疡病和天牛危害。 2.4栽植密度 因农田防护林建成后,主要起防护作用,所以栽植密度应比用材林的密度适当大些。这不仅能早见成效,并适应窄林带的造林特点。林带行株距,乔木应采用1.5m×2m或2m×2m,要求三角形配置。 2.5栽植技术 杨树的栽植方法简单,关键要细致,提倡大穴、大苗,随起随栽,并要扶正踩实,杨树的栽植深度为60-80cm。要按照“根舒、栽直、压实和深浅适度”技术要求栽植。穴的大小以苗木根系在穴内舒展为宜,做到不窝根、不上翘、不外露、苗茎起立。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当填土2/3左右时,将苗木轻轻略向上提,并踏实,灌透水,最后将穴填满修成小丘或盘状,以利于蓄水保墒。此外,在同一林带上,应尽量做到“四个一样”,即树种一样、规格一样、高矮一样、粗细一样。这样不仅使带相整齐美观,而且有利于林木的均衡生长发育,有利于林带防护作用的充分发挥。 2.6幼林抚育 对新造幼林要及时检查和补植,凡是成活率低于95%的缺苗断条的,均应用大苗补齐。幼林郁闭前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摘芽和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还应灌水和追肥。只有加强抚育管理,才能保证迅速成林,使林带尽早发挥防护作用。 3.营造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3.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由于树冠对雨雪水有截留作用,因而能延缓地表水径流速度,增加降水的渗透性,从而使地表径流减少,也减少了泥土的流失和河渠泥沙的淤积,产生很好的水文效应。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应主要表现为减少径流、减少蒸发量。对林网内的玉米生长环境经过多年的实测与对照点相比,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6.9%,20-40cm土层平均提高30.42%,水分蒸发量减少37%,日平均提高空气相对湿度28%,减少地表径流90%左右,50%-80%的雨水得以渗入地下,不易形成水土流失。前苏联的Levin的观测结果是,有林带保护的休闲地蒸发量比空旷草原减少1/3,有林带保护的冬小麦地土壤蒸发量比空旷草原低2倍。三江平原垦区80年代比60年代年平均蒸发量减少3.7%,年平均降水量增加6.1%。林网化后的绿洲水分蒸发减少58.3%。 3.2净化空气 林带具有吸收二硫化碳、释放氧气、杀菌等益处。据科学测定,1hm2阔叶林每天大约吸收1t二氧化碳,相当于1000多人的呼出量,同时生产氧气730kg,相当于970多人的氧气吸收量。树木还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据测定,农村无林区每立方米细菌数目为3-4万个,而在林区只有55-400个,相差100多倍。防护林中许多树种还有吸收有毒气体及滞留、吸附、过滤烟尘污染的作用,如臭椿、旱柳能吸收二氧化硫,刺槐、银杏等有较强的吸氯气能力,其他如桑树能吸收铅尘,紫杉能吸收氟化氢等。空气中的尘埃除含有土壤微粒外尚含有细菌和其他金属性粉尘、矿物粉尘等它们会影响人体健康,树木的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据实测资料,在主干道路附近绿化林带中比无树空旷地带的降尘量减少23%-52%,飘尘量减少37%-60%。欧洲一些树林的尘埃阻拦率在5%-13%。另外,农田林网还有减少辐射、改善湿度、降低噪音等功能。 4.结束语 总之,农田防护林的营造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不仅可提供生产原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系列的相关功能和服务,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对整个地区的气候、土壤、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高效能生物工程。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日益关注,农田防护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环境问题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而农田防护林的生态研究应结合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新趋势,着力探索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以及农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8

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以及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精神,为加强和规范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力争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以整体连片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以“节约集约、统一规划、统筹资金、整村推进、集中建设”为原则,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总规模15万亩,总投资9000万元,涉及10个乡镇、90余个行政村。主要布置在大广高速、邯临公路、定魏公路、经济开发区南北连接线两侧,共分四个区域:一是河南疃镇、第四疃镇;二是镇、槐桥乡;三是安寨镇、白寨乡、南里岳乡、大河道乡;四是侯村镇、依庄乡。项目建设主要工程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项目建设必须在xx年11月7日前竣工并通过验收。

三、工作安排及相关单位职责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要求,结合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论证、工程质量、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对项目实行“七公开”:一是项目立项前期工作公开。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年度补充耕地计划、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要求,拟定土地整治项目的项目区范围,公开征求项目所在地群众意见。二是项目资金来源与立项公开。征求同级财政部门意见,依据有关规定公示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项目立项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国土资源局负责在公开栏公开项目预算情况、立项情况。三是项目招标管理公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由监察局、检察院、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参与监督。四是项目实施公开。公开项目名称、批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规模、主要工程、投资金额、建设工程等。五是质量监督公开。由项目监理单位全程对项目进行监理,严格按照《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做好施工阶段监督检验,并接受村民小组的监督。六是资金使用公开。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执行《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实行专账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并接受审计和财政部门监督。七是竣工验收公开。项目竣工验收严格执行《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由国土资源局、监察局、检察院、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组织,实行专家验收制。项目完工后,施工单位要开展自验,然后申请项目主管单位进行初验,初验通过后由国土资源局向上级提出申请,进行最终验收。

发改局负责指导、督促项目的实施,并参与招投标工作。

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项目工程建设资金,保证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做好审计迎检,参与项目招投标工作。

监察局全程负责监督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中的资金使用及纪律检查工作,确保资金按规定合理使用。

检察院负责项目投标单位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招投标全过程,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公安局负责打击无理取闹、阻挠施工等行为,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审计局负责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费用支出情况、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等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农牧局负责整治后的耕地质量监测等工作,并对提高耕地质量提供技术指导。

林业局负责对项目区内农田防护林种植给予支持,并提供技术指导。

水利局负责对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并提供技术指导。

供电公司负责对项目区农电设施建设提供支持,简化审批程序,并予以技术指导。

交通运输局负责对项目区内道路建设给予支持,并提供技术指导。

乡镇政府要成立土地整治工作办公室,负责人由乡镇长担任,成员由主管副乡镇长及项目区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做好项目区土地整理宣传及施工单位入场等工作。同时,负责督促各行政村在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后,做好工程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并制定出详细具体的管护制度。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发改、财政、监察、检察、公安、审计、农牧、林业、水利、供电、交通及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推进、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同时,成立资金运行监督监管机构,主要负责监管项目资金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使资金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杜绝出现“豆腐”工程,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土资源局和监理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质检和质量控制制度,并抓好落实。工程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进行,并按施工计划控制施工进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做好各工程队的自检、专检工作;施工前对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设备进行严格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并加强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的检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账专用、专项核算,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进一步完善内部稽查制度,强化对项目工程施工的财务管理,规范项目资金拨付程序,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严禁预支和超支,每笔款项都必须有工程结算清单附件,施工单位代表、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和项目主管单位领导签字,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及时支付。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9

成教学院党总支在东莞理工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创建示范党支部的活动,并将机关支部(第一支部)定为示范党支部试点单位.一年来,机关支部坚持我院“办人民满意的成人教育”办学理念,沿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创优,提高水平”的发展思路,牢牢抓住教学水平评估之契机,将成教学院管理与服务的各项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并且按照创建示范党支部的条件要求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全面推进成教学院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创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关键的会议.会议的精髓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结合成人教育的工作实际,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扎根地方,服务东莞,办人民满意的成人教育.

第一支部按照学校党委,成教党总支的要求,统一部署,制订了详细的,明确规定工作事项,完成时间,责任人等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

结合学校“三风”建设活动,第一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党章》,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积极开展党员主题活动和文体活动,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加深他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并组织全体党员观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10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供给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各级政府都把这项工作摆到了重要的位置,许多部门加入到这项工作行列,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这项宏大的工程。但是由于缺乏统筹协调,诸部门各自为战,致使项目布局分散、重复、无序,建设标准参差不齐,资金使用效益低。为迅速改变这一状况,一些地方纷纷作出了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决定。毋庸置疑,这是解决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标准、重复建设等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作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业的农业综合开发,如何顺应形势,在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选择合理的资金整合模式无疑是决定未来农业综合开发走向的关键。笔者结合近期调查了解的情况,试就当前项目资金整合的几种不同模式谈些粗浅看法。

当前,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一般是以县一级为平台进行项目和资金整合,具体动作不外乎以下三种模式:

(一)集中管理模式。即以县为单位,成立统一的项目建设综合协调机构,将资金集中管理使用,各部门共同参与,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这种模式便于项目和资金的统筹,方便组织,能较好地体现政府意图,达到资金整合的最佳效果。但前提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作为支撑,不仅人员要相对固定,而且机构的负责人须具备很强的领导和协调相关部门的能力。反之,就难以保证各部门步调一致,造成部门职责不明,管理缺失,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不仅达不到整合效果,甚至还不如各部门各负其责。就现有条件看,这一模式执行难度较大。目前,各地均成立了由县一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领导机构,并由相关部门牵头,抽调人员组建了临时办事机构。就短期或是某一项独立的工作而言,有一定的效果。但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长期而且是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支稳定的队伍和坚强有力的领导作后盾。对于一个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建的松散联合体和临时机构,显然不具备执行这种模式的条件。从农业综合开发的角度看,这种模式将大大削弱农发机构的管理职能,不宜提倡和推广。

(二)合作开发模式。即对不同来源渠道的资金,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按单项工程分派建设任务,两个或者多个部门在同一区域内协同建设。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这种模式弊端较大。首先,合作开发的部门和领域有限。只有不同资金的使用范围相同,才能在同一地块实施项目,建立整合机制。其次,项目计划衔接难。由于各部门项目申报时间,申报要求不同,部门间申报的计划很难与所需整合建设的内容达成一致,即便是在申报环节达成了共识,也可能会因各部门申报要求的不同,在审批环节中被否定。第三,实施管理难。在同一地块,多部门协同建设,涉及施工单位不同、建设内容不同,施工时间、工艺、标准不同,相互影响不可避免,管理和协调难度大。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将无法全面农业综合开发成果。以农发部门和水利部门整合为例,农发部门侧重于整合农田的整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土地平整、机耕路、排灌沟渠的土方开挖、疏浚,配套建筑物等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多,承担责任大,项目效果最不易显现。相反,水利部门侧重的沟渠衬建设正是工程建设中的点晴之笔,最受群众喜爱,也最能体现其价值。如果长期这样合作,农发部门的声誉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统分结合模式。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招投标、统一报账方式、统一考核评比,按各部门资金量分块分部门实施。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各项目单位职责明确,互不干扰,易被接受;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可比性,有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且这种模式对所需要组建和综合协调机构的依存度不高,各部门只需按原有既定管理模式进行计划申报和组织实施项目,不会出现计划与建设内容脱节,不会因项目重叠产生纠纷;对整合的部门要求也不高,可以是两个或多个部门之间的组合,不受部门限制,资金无需捆绑,可以更大范围内的聚集资金,同时又便于审计和检查。相对以上两种模式而言,统分结合是目前较为合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模式。唯一不足的是,该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资金用途,提高了投资标准。但如果换一种方式理解,就可以对这一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以水利部门的小农水项目与农发部门的高标准农田农田建设项目为例,假设双方各投资130万元在一区域实施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和10公里渠道防渗工程,采用分片实施模式,双方各承担500亩高标准农田和5公里的渠道防渗工程。表面上看,水利部门只完成了5公里的渠道防渗工程,农发部门也只完成了500亩任务。实际上,只要把两个片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农发部门完成了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水利部门也完成了10公里的渠道防渗工程。其实际效果与农发部门先实施1000亩高标准农田,再整合水利部门实施10公里渠道防渗工程的结果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只要有利于参与整合各方最终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项目建设,就不必拘泥条规。特别是在这种强调统筹的大背景和各级政府强力推动下,建议农发部门积极采用“五统一分”的动作模式,各部门按照同一标准同一设计,分片实施,共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既顺应当前形势,确保各项既定目标任务的完成,又有利于农发部门保持独树一帜的优势和特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农田建设工作总结 篇11

按照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x政办传〔xxxx〕xx号《x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排查和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县对“十二五”以来原水务部门、农开部门等单位建设的所有高标准农田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清理检查基本情况

(一)清理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方案要求,我县通过内业核实和外业调查相结合、走访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现状和上图入库等情况,按项目逐一检查,全面摸清每个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工程措施和利用现状,全面排查建设工程是否损坏,是否进行工程移交,是否建立工程管护机制,是否存在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进一步做好农田建设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排查和评估工作。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自评情况

xxxx-xxxx年,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计建设高标准农田x.x万亩,财政总投入xxxx万元,累计覆盖x个乡镇xx个村,x个农场,由县财政局农开办负责实施。两个部门负责实施的项目检查评估情况如下:

按照高标准农田评估要求,xxxx—xxxx年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达到了“符合”或“基本符合”标准。

设计规范:不存在设计地上水工程而根本没有水源,只有空井房无机井、只有出水口没有管道、只有工程标志而无实质项目建设内容等。且按照“谁受益、谁管护”“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在项目完工通过验收后,明晰产权,及时移交,把管护责任落实到项目村和农民群众。由村级集体组织自行筹集管护资金,结合项目工程产权承包及有偿使用收入作为工程管护经费,以工程养工程。

农田机耕路:机耕路及其它公益性设施可采用专业队承包或村集体管护的管理机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水利设施:对节水管道、输变电线路采用集体受益集体维修的机制进行管护;机电井的维修管护可采用民用民修、谁承包谁维修的管护机制。

林业工程:对于林网树木按照在谁地边、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采用集体与农户签订管护协议,农户承担管护义务、农户受益的管护机制。杜绝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现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我县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奠定了农业生产物质基础;二是田间道路的整修,推动了农机具配套使用,生产机制的改变,促进了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种植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的进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项目区生产力;三是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及小农水重点项目的实施,扩大了节水灌溉的面积,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创造了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四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人均收入;五是通过科技培训及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提升了项目区科技水平,形成了x县、乡镇、村科技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农作物产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种植户收入,并以此为辐射源带动项目镇乃至全x县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管护经费资金不足,管护难度大

农田水利工程建成移交后,由村级管理单位负责管护。由于村级无资金来源,管理养护资金只能从水费中提取。一方面加重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资金缺口较大,不能筹集足够的管理费用,造成有些项目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养护。例如路、渠、林等。

(二)建设标准不统一,形不成体系

由于多单位实施,不同部门设计标准、规划不一,互相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导致后续开发难度加大,选取项目实施区域难,整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三)三县级资金配套难度大

在所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地方财政和群众配套较为困难。尤其群众投劳方面,由于我县农村大部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村中大多为留守妇女、儿童及老人,工程投劳工作难度较大。

(四)农作物经济较低

由于近年来,农作物价格下降,造成一部分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也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五)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普及难度大

在我县发展微、滴灌节水方面受到限制较大。主要发展以集体、种植大户为主,大部分散户地块面积小,种植作物经济较底,难以推广实施微、滴灌项目。大部以发展管道和防渗渠为主。

四、整改对策措施

一是关于管护方面,管护机制与制定长期有限规划相结合,对达到开发年限的工程再次列入项目计划增强补短,不断提高标准和要求。

二是关于项目管理实施方面,在符合政策文件的情况下,结合实际情况滚动式开发。统一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标准和建设标准,多征求多方意见,开阔思维创新做法,形成系统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避免项目实施运营过程中出现真空地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