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25

对于我们而言,符合审美的电影总会让我们有一种想要反复观看的冲动,因为每一次观看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写下自己的观后感让我们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感想。通过记录这些收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电影所带来的影响。优秀的观后感应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在阅读观后感时,我们会发现一篇优秀的作品都有其特殊之处。最近我看到了一篇有趣的网络文章,主题正是“信仰纪录片观后感”,这些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仍需以实际情况为准!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1)

中国共产党人从历经“雄关漫道铮如铁”的峥嵘岁月到走在“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光明大道上,不断在守初心担使命中学习新思想,在明差距抓落实中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知党史补足钙,思想政治受洗礼。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是不容忘却的革命传统。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还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只有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筑牢全党的思想防线,才能取得伟大斗争新胜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让“初心”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知党史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纵观党的历史,党应对困难取得成就的经验之一就是走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来自于工农、来自于群众,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党和人民把我们历史重任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殷切希望。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牢记党的宗旨是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以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入基层一线,拜群众为师、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要时常怀着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维护好群众利益,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解决群众的难题,将“不忘初心”的铿锵实践,“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贯彻始终。

知党史守纪律,清正廉洁作表率。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是红色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我党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严格的纪律和规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而言,要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管好党、治好党。当前一些党员思想滑坡、信仰迷失、精神懈怠,甚至忘记初心、丧失党性,这告诫我们必须认真汲取历史上腐败分子违法犯罪的惨痛教训,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涵养作用。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持之以恒的正风肃纪,让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2)

20XX年4月13日下午,我们在云南省电力学校大阶梯教室上了第二堂党课,观看专题片《信仰》。仅仅只是第一集“只要主义真”就在精神上征服了我,在心灵上打动了我,在思想上感染了我,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党的意义所在,宗旨所在,精神所在,从而心向往之。

从陈望道翻译了28000多字的《共产党宣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起点开始,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的领导下,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前赴后继,再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这是一段中国共产党用鲜血和生命在革面、建设、改革三大历时期中寻找信仰,践行信仰的过程,他们用信仰铸就了党的伟业。

当看到彭湃这位曾在日留学的富家子弟高喊着“我即贫民”,“我即制度的叛逆者”,发动着农民革命时,我对他很是钦佩,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国难当前,他毅然选择放弃家财万贯、优渥富足的少爷生活投身革命,忘却小我,为实现大我而牺牲奋斗,这就是对信仰的一种选择,是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缩影。当看到刘胡兰15岁被杀害,张思德为救同志而牺牲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这就是党的精神所体现出的一种大无畏,就像入党誓词所说“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最让我动容的是,专题片中讲到被关押在白公馆的罗广斌、陈然、刘国志、丁地平等同志在得知新中国成立后,用被面和黄纸根据想象制成了五星红旗,等着重庆解放时,抬着红旗出去,用热泪迎接我们的党。我被这样坚定的信念打动了,他们热爱着党,拥护着党,坚定不移地追随着党,并且永不叛党。我想,如果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如果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大背景下,如果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那我心中的骄傲一定不止多了历史的厚重感,还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自豪感。虽然遭遇大屠杀,但只要信仰还在,他们就绝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在这样的壮举面前,我深深地折服了。

据统计,1921年至1949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看到这个数字我就震惊了,哪怕断头流血,可我觉得不顾一切并不贴切,在这些烈士心中,党和人民就是他们的一切,就是为了他们所追求,信仰,保护的着一切,他们才断头流血也义无反顾。这让我想到上个周五,清明节我们到了黑龙潭公园为烈士扫墓,王德三、吴澄、马登云等六位烈士长眠于此,他们牺牲了,可他们的精神、信仰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精神信仰带来的力量,这是一个强大的、扎根人心就难以磨灭的力量!

专题片的尾声出现了一场升旗仪式,在2013年7月,我曾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过一次。当时只觉得这是一场庄重的仪式,今天再在屏幕中看到相似的场景,仿佛回到那个清晨,国歌奏起,我挺直着身板,行着注目礼,看着国旗迎着天际的太阳缓缓上升,只是现在的我比那天更能体会到,那面五星红旗所承载着的是一批一批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的赤胆甘魂,是现代所有共产党员及其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

昂起我们高贵的头颅!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揭虑以从之。如果能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怀抱着对党的信仰奋斗终身,那将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3)

在部电视剧带领下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前辈们沿着信仰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

随着音乐和图片的变化,我恍惚地来到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外国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法规,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时有被征服的危险。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顽强奋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这些不愿投降的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相互斗争,却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当时苦闷彷徨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寻找着各自的信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民族主义,虚无主义,好人,省际自治,真是太神奇了。哪一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今年11月爆发的十月革命,把在欧洲游荡的鬼魂共产主义带进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视野。与以往所有的信仰不同,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思想体系。荣华富贵、**厚禄、锦绣前程,这是自古以来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被这些虽然年轻却找到了信仰真谛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屣。

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有370万著名烈士。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甚至根本找不到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政党为了实践和坚守自己的信仰而做出如此巨大而悲剧性的牺牲。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逐渐认识到我们伟大的党创造历史奇迹的依靠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 方志敏曾写过:

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

正是因为他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光明的未来才出现,一切都是信仰的实践。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堂,人民是支持他们奋斗的土地。

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全心全意拥护。人民用小米哺育苏区、边区、解放区,用肩膀支持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无数孩子的鲜血把新中国的党旗、军旗、国旗染成红色。新中国的建立,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信仰的伟大目标。

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呢?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就像著名的夏明翰烈士在他的就义诗中说的那样: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夏明翰们”的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而且越来越近。

当一双双握紧了的拳头面对党旗宣誓时,“镰刀铁锤”就是他们的信仰;当红军战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苏维埃”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八路军战士从狼牙山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信仰的未来,在不同的阶段,都是由这些目标连系在一起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

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朝着这些目标前进。最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纪录片放完,电视中的画面任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我做为一个共产党人,也将在未来的生活中,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将其发扬下去,为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们,则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为了信仰,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来,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让我们与时俱进,让信念指引我们,让越来越多的传奇先锋故事成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信仰需要坚守,需要传承。当人们失去信仰时,他们就失去了对自己存在的终极关怀。我认为我们今天回到信仰这个话题的部分原因是我们确实存在信仰危机。

在世界形势和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坚持信仰、继承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和分量。其实选择信仰不难,但坚守信仰太难。今后,我一定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仰。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4)

近日,学院党委组织观看纪录片《信仰》,当天晚上我就一口气看完了。虽然只有三集,但其中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它们是我们党战胜重重困难的缩影,是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材。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用信仰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纪录片放完,电视中的画面仍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我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有义务更有必要把信仰延续下去,把事业传承下去。

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民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意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这种信念成为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和现代化道路的力量源泉。

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社会主义初期的“土地改革”到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从天宫1号到神九飞天。如今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位于世界第二。这些都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当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当才能使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回想起我当年入党宣誓时,感觉依然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嘹亮,那么的亲切。

人们应该有一些理想和信念。有了信仰,他们就有了精神力量。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基层党务工作者我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争作为师生服务的表率,勤奋敬业,无私奉献。

鞠躬尽瘁

《信仰》的震撼对我来说是学习、是提高、更是鞭策,我将把教师的信仰、责任、使命带到工作中,带到群众中,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心中那份“实现共产主义”的信仰努力奋斗。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5)

电视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撒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信仰讴歌了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积贫积弱带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历程,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坚定的旗帜。

穿越那血与火的烟云,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抗争;走过那苦与汗的大道,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跨过那光与爱的江河,我们迎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六十二年前,在自己信仰力量的支持下,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呼声终结了曾经被奴役的历史,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东方巨狮再次挺起她那坞的身躯,发出她那震撼世界的咆哮。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留下我们壮丽无悔的步伐。

三十三年前,时代有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在自己信仰的支持下,中国人经过艰苦创业和改革开放,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那春天的故事也写下我们对时代无尽的探索,写下我们对祖国无尽的祝福,写下我们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从鸦片战火到抗战的胜利,我们历经近一百年的抗争。从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异,我们走过一百年的奋斗,从共产党诞生到全面建设械社会,我们需要近一百年的探索,再从伟人的呐喊到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实现,我们同样将用近百年的岁月实现民族的复兴,这更需要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信仰。

时移境迁,沧海桑田。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不朽功业。今朝给予我们光荣梦想,更给予我们责任使命,我们从历史的坐标中,寻找着属于今天的方向,在新时期让信仰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械社会而努力奋斗。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在无影无形间集聚着强大的力量。历史虽然远去,但人爱自己的历史应该像鸟爱自己的翅膀,是不可轻易折断的。继往开来,我们继续迎着曙光将春晖洒向长江黄河,洒向昆仑雪域,洒向复兴之路。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6)

我想作为一个大学青年,理论纪录片《信仰》是肯定要看的!观看之前我想,由此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党、了解党的精神,那也是十分值得的一件事!于是就在当晚我收看了此片,感受的确颇多。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斗争,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那么,近一个世纪后,那些曾经令人兴奋的信仰故事变得平淡无奇了吗?是不是已经无法令你我热血沸腾?

更何况,曾经闪耀的信仰的真谛,将如何成为我们坚守的精神家园?片中将会一一讲述,当然,我想更珍贵的应是观看后脑海中又会留下怎样的印迹!

故事的开始,在1919年冬天,一位叫陈望道的年轻人,在自己简陋的卧室里,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于漫漫长夜里翻译《共产党宣言》。终于,在1920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

中国共产党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结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今天,我们仍然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外国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法规,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时有被征服的危险。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然而,它始终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来自富裕家庭的年轻人彭湃也陷入了一个深深的困惑:如何找到一种方法带领中国人走出犹豫?1917年,祖父同意让21岁的彭湃出国留学,并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在他炽热的心中,还有另一种激情。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维体系。彭湃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图书馆里读到了《共产党宣言》,他感觉自己找寻到了救中国的真正良方。

1921年,彭湃学成回国,此时他心里装着的是沉甸甸的信仰和理想。受压迫被剥削的工农群众必须翻身,这是不容怀疑的真理,问题在于什么人和用怎样的方法,把人们团结起来。彭湃用最直接的方式,在万多名农民面前,在大榕树下焚烧了一箱土地契约!

我想,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决裂,动员农民起来革命的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兴业路狭窄的房间里成立。此时,与各行各业的政治力量相比,它似乎是如此的孤立。它的成员只有50多人。然而,在它的手中,它拥有最强大的精神武器;在它的心中,它拥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信仰的坚守也是来之不易的。1927年10月,在湖南省酃县水口街叶家祠阁楼上,秘密举行了六人入党仪式。“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主持这场入党宣誓的是毛泽东。正是他,在新党员的入党誓词中,第一次加入了“永不叛党”4个字。这四个坚守信仰的人物,是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用生命换来的。

在入党仪式前半年,4月12日发生的反革命政变震惊了上海全国。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共有31万多人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有些人在血泊和死亡面前胆怯,在金钱面前迷失。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但是,更多的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信仰!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有370万著名烈士。

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发现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为了实践和坚守自己的信仰,做出了如此巨大而悲剧性的牺牲。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是陈毅在广东和江西边界的梅岭被敌人围困20多天后,奋笔写下的“绝笔”诗。死后也要召集那些此前牺牲的旧部,在阴间革阎王爷这个统治者的命!革命和写诗都到了不要命的境界,这样的信仰,该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迈。

1938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无数年轻人去延安。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是西安八路军办公室的接待室。1937年4月至8月,共有2288人通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注册号前往延安。其中,既有农家子弟、青年学生和工人,也有富裕家庭的少爷少妇、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华侨和富商。

张思德是1933年参加红军的老同志,他曾经赢过敌人的两把机枪,多次负伤。经历三过草地的长征到达延安后,他的职务还只是一个班长。1942年部队整编,他又到中央警卫团当普通战士。

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打扫卫生、铺石垫路。1944年,他主动报名到安塞县农场烧木炭。一天,煤窑在雨中倒塌了。危急关头,他把小白推出了窑外,但他却被埋在土里死了。

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唯一留下的这张照片,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上去却像一个四五十岁的普通农民。然而,他却拥有充满幸福感的开心笑容。这个笑容让人动情,让人看到了普通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宗旨。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把共产党人的宗旨概括为“为人民服务”,并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前大声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比刘胡兰大3岁的白天广老人,当时就站在周围的乡亲们中间。

人们在为刘胡兰惋惜的同时,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一个15岁的小姑娘,是否真的明白,她毅然放弃生命要坚守的,要获取的,到底是什么?1947年,刘胡兰的家乡山西省云周西村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当时已经是预备党员的刘胡兰在县长顾永田的领导下参加了这次土改工作。

农民得到了土地,让刘胡兰亲眼见到,共产党给她的穷乡亲的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共产党“为穷人办事”,这是刘胡兰对信仰宗旨最直接的理解,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土地,是她以命相搏的原因。

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呢?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正是一批又一批的战士的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而且越来越近。

“新中国”就是共产党员战士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未来,正是由这些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

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终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最后的最后,感受实在良多!看了这么多,我想对于我这么一个大学青年,要做到的是,牢记革命的艰辛,成功的来之不易,现在生活是多么的美好难得!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学校院系的工作以及活动,积极热忱地努力投入到社会实践以及磨砺当中来。

我相信如果我的心中始终坚守如革命党人那般坚如磐石的信仰,有目标,有追求,塌实肯干,成功的到来还会远吗?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7)

近日,在单位的号召下、我观看了中央电视一台所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一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信仰》站在历史层面,回溯90年的光辉岁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现代语境和通俗语言解读党的历史。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每个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党的优秀群体、个人的感人事迹,以人带事,以事说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在对敌斗争困难重重的关键时刻,在建设初期的贫困农村,在祖国建设百废待兴的每一刻,都有共产党员走在前面、冲在前面,献身前线。这部影片兼具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展现了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故事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

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斗争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经激动人心的信仰故事在许多人眼中变得枯燥乏味。曾经光芒四射的信仰的真谛,可能不在是某些同志决心坚守的精神家园。

随着音乐和图片的变化,我恍惚地来到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外国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法规,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时有被征服的危险。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顽强奋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这些不愿投降的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相互斗争,却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当时苦闷彷徨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寻找着各自的信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好政府,省际自治,这是惊人的。哪一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今年11月,俄罗斯爆发了十月革命,使游荡在欧洲的鬼魂共产主义进入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视野。与以往所有的信仰不同,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思想体系。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是自古以来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被这些虽然年轻却找到了信仰真谛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屣。

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有370万著名烈士。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甚至根本找不到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政党为了实践和坚守自己的信仰而做出如此巨大而悲剧性的牺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

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堂,人民是支持他们奋斗的土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全心全意拥护。人民用小米哺育苏区、边区、解放区,用肩膀支持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无数孩子的鲜血把新中国的党旗、军旗、国旗染成红色。而新中国的建立正是革命时期共产党所展示的信仰的伟大目标。

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呢?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对抗中,共产党人所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而且是可以无限实践信仰的。就像著名的夏明翰烈士在他的就义诗中说的那样: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夏明翰们”的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而且越来越近。

当一双双握紧了的拳头面对党旗宣誓时,“镰刀铁锤”就是他们的信仰;当红军战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苏维埃”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八路军战士从狼牙山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信仰的未来,在不同的阶段,都是由这些目标连系在一起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

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为实现这些目标而不顾一切。最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纪录片放完,电视中的画面任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我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也将在未来的生活中,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将其发扬下去,为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们,则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为了信仰,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全面建社会及十几亿人民的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让我们与时俱进,让信念指引我们,让越来越多的传奇先锋故事成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8)

信仰的力量:纪录片观后感

信仰,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很远,又似乎离我们很近。远到我们可能觉得它只属于那些高僧大德、虔诚的教徒;近到它无处不在,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最近看了一部关于信仰的纪录片,让我对信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不同信仰者的人生故事,他们有的是虔诚的佛教徒,有的是平凡的工人,有的是远离家乡的旅人。他们有着不同的信仰背景和故事,却都在自己的信仰中找到了一种力量。

其中一位佛教徒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生活贫困,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用慈悲和善良去对待每一个人和事。他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让我思考了自己的信仰和人生追求。

信仰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心灵的寄托,更是一种内心的力量。它让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同时,信仰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感恩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我相信,只要心中有信仰,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9)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组织全体大学生村官集中观看了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以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

看完影片,我不断地在思考“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的党?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党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91年?为什么在各个时期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

”答案就是信仰。在记录片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用信仰的力量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应该时刻准备用生命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让旗帜永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对我们大学生村官来说,“信仰”就像一盏指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

我认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农村工作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扎实、肯干,积极服务农村,服务群众,努力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认知度。

有了这份信仰,我干农村工作也就有了劲儿。影片中的感人事迹不断地促使我进步,帮助我成长。因此,我将坚持这个信念,不仅要把信念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还要把它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在工作中,我会鼓足自己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勇敢地走入农家、走向田间地头,主动和农民群众交朋友,干农家活,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长处,努力为老百姓办好每一件小事,通过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农民致富服务,为农业产业服务,为农村发展服务。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以上就是我在观看了纪录片《信仰》后结合我如何用坚定的信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所思所想。

大学生村官:***

2012年x月x日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10)

历史文献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以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向我们传递着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人甘于奉献、敢于牺牲、不怕苦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力量。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自省。组工干部作为离党最近的集体,更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对如何将信仰化成实际行动,我们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心怀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历史关口,是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带领人民迈上了一个个成功的台阶。组工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主动增强跟着中心走、贴着中心做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高度关注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学习各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个人素养的知识,打开房门走出去,努力让自己眼界、思路、胸襟更加宽阔。

二是要开拓创新。“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在变”。历史传承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指导我们继续前行。但是,新的形势、新的情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组工干部要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维桎梏,敢于改变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学会用不断发展的眼光谋划组织工作,培养优良的作风;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拓宽思路,投入精力让创新成果跟上新形势的发展。

三是要服务群众。“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点点小事上、在平凡岗位上闪耀着灼眼的光辉。当今时代已经不需要用断头流血来彰显我们家国天下的情怀。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学会真心体察民情,主动深入群众,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甘与苦、得与失;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农家,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交朋友、拉真事、诉真情;做群众欢迎的事、关心的事、满意的事,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心得体会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11)

1、影片《我的战争》最后,在537高地争夺战中身负重伤的孙北川和张洛东躺在阵地上有句经典台词对话:张洛东问连长孙北川“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以后的人是不是还会记得”,孙北川回答道:“会记得的”。听了这样的话,我感动的眼泪流了下来,时隔数十年,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我们能忘记这些用血肉之躯换来几十年和平的英雄吗?我们还记得这些英雄吗?我们还在喋喋不休的为影片名称争论吗?

2、我一直觉得不可理解的是,各国都在歌颂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也没有人过多追问英雄产生的那场战争正义与否,不知道《我的战争》与别的战争有多大区别,为什么对《我的战争》这么敏感。

3、朝鲜战争、越战中的英雄,不断推崇在灾难来临之时充满人性光辉的英雄,不断推销输出他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电影观众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没有感到奇怪和诧异。因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有他们国家的荣誉和骄傲,他们民族的尊严和自豪,他们崇拜英雄情结。纵观各国数不清的无名烈士纪念碑,无名英雄墓,无不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这些国家的人们并没有过多议论所在国家参与或发动战争的正义与否。新中国成立之初,共和国的缔造者在北京建造了雄伟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是共产党执政后奠基的,但看看纪念碑后面的碑文就知道纪念碑不只是纪念缅怀共产党的英雄。

4、因为知识储备有限,由于掌握的资源和信息量的匮乏,我是不擅长写专业性影评的,充其量写这篇小文只能说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抒发一下自己的观影感受。

5、Allislost……最近的生活有点一地鸡毛,有人问我『你害怕一夜回到解放前吗』?其实换句话说就是『你害怕一切尽失吗』?我当时没有回答,但我想,我应该有个答案。……

6、之所以一直不敢看第二遍,是因为在第一次看的过程中,我是一直抱着希望的,看着老雷德福的反抗和努力,我一直以为会是happyending,没想到最后,却让我深深的绝望,真的完全沉到海底的绝望。所以我一直给别人推荐这部电影,却再也没有勇气去看第二遍。

7、实际上,不用去猜测结尾,反而让我感觉更轻松。所以,我到底在怕什么?即使早就知道结局,也可以享受过程。……

8、另一方面就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美好期盼,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资本主义统治的中国,苛捐杂税,百姓受冤不得伸,军阀混战等现象频频出现,我们的国家逐渐变得越来越差,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然而马克思主义中提到的社会主义化国家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尊重法律的国家,出于对这样一个美好的国家的向往,我们的革命先烈开始无所畏惧的干革命,宁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让我们的国家变得美好

9、影片《我的战争》和影片《英雄儿女》都取材于巴金先生的作品《团圆》,都是以战争为大背景的英雄颂歌。我觉得,有民族尊严和民族精神的人,有英雄情结的人,不要再分“左粉”“右粉”了。让我们在尊敬各国英雄的同时,首先尊敬自己国家的英雄!不要忘记“我的战争”中我们的英雄!

10、《我的战争》这部影片和众多的以战争为题材的中外影片并无多少不同,之所以引发争议不是战争片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放在当今信仰的缺失,精神支柱的垮塌,各种思潮泛滥,意识形态领域依然尖锐的斗争,改变中国颜色的暗流涌动,推波助澜的背景下,这样理解这场因影片和宣传片引发的争议我认为就不奇怪了。

11、在注定的结局之前,拼命抓住每一根稻草并不可笑,毕竟,再差也不会更差了。So……『你害怕一夜回到解放前吗?』『我!不!怕!』那么,你呢?

12、审视和悲悯,却没有办法真正代入主角视角,去理解他的情感。

13、惨烈,可见如今的电影拍摄技术借助于电脑特技已经日新月异了。

14、说起看电影,那还要追溯到2006年秋天的一天,在上海出差的我,独自一人闲暇之时,到曹杨电影院看了一场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世贸中心》,电影描写了911恐怖袭击中纽约消防局的消防队员参加世贸中心救援的故事,是一部在灾难片中宣扬美国人性和价值观,宣扬英雄主义的影片,和《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滴血》《真实的谎言》历来的美国大片一样,影片推崇的是美国式的爱国主义和英雄情结,当时我懵懵懂懂的想,中国历史上在抵御倭寇的战争中,在反法西斯和民族解放战争中,也有那么多英雄,怎么现在的银幕上出现的都是“美国英雄”。

15、在第二次看片的过程中,看着主角一次一次的努力,却又不得不一步一步的抛弃所珍视的一切——船,希望,信仰以及生命……我忽然发现,即使知道了结局注定是一切尽失,也不能掩盖老雷德福的精彩表演和导演编剧对情节节奏的精彩把控。就像很多事情一样,明知结果可能不会如所愿般完美,但你并不会去嘲笑为此付出的努力。对吗?

16、小镇突围中掩护战友牺牲的老爹和王文珺、连长孙北川,还有在江面大桥遇袭、537高地争夺战中倒下去的没有名字的志愿军战士。还有那些在战斗中血肉模糊的战士,那些在战地救护中疼痛无比的伤员,那些虽伤残但活着回来的勇士,哪一个不是最可爱的人,哪一个不是共和国的英雄!

17、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又看了一遍《Allislost一切尽失》。我本来是一个可以把喜欢的书或者电影看上四五遍也不会腻的人,但到现在为止有两部电影是我没有勇气去看第二遍的——《明天的记忆》和这部《一切尽失》。或者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可能这两部才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吧。

18、近年来,在追求商业利益的电影市场,在追逐票房第一目标的竞争中,国产电影观众和票房经常不敌美国大片,这种现状已持续多年。看《我的战争》我是有了思想准备的,不为观众的多少动摇我的观影决心,也不会因争议纷乱影响我的观影心情。

19、说实在,只有经过战争才知道战争的残酷,只有经过战争才知道生命的脆弱,只有经过战争才知道和平的宝贵,只有经过战争才会厌恶战争。全世界各国都不想卷入战争,各国人民都不愿意置身战争,但发动战争是国家行为,是统治者的意志,人民只能被迫参与战争,所以,正义和非正义战争不是哪个人书写的,而是由历史定论的,看待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必须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不能割裂,也不能偷梁换柱,不能把战争和战争中的英雄等同而论。记得当年有句经典的话说过,什么阶级说什么话。因此,我认为评论战争所持的立场决定了对战争历史的态度和战争背景的审视。

20、五义亭阻击攻坚战、537高地争夺战等剧情,通过一批血性军人,热血青年入朝参战,在一场场枪林弹雨战斗中生死与共的经历,演绎了战火纷飞中的兄弟情、父女情、恋人情,讴歌了人生角色的升华和生命在残酷战争中的蜕变,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战地英雄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21、比如开篇的这段长对白,如果不看第二遍,也许很难理解它的价值。

22、『我很抱歉我知道现在抱歉没有太大意义但我确实抱歉我试过我想也你会同意我试过去变得真实去变得强大去变得善良去爱去不犯错但我没做到我知道你通过各种方式洞察明悉这一切我很抱歉这里一切尽失除了仅剩的灵魂和躯体我知道这确实不可原谅怎么会这么久才承认我也不太清楚但就算这样我拼到最后一刻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值得但我确实拼了我一直都对你抱有希望我会想念你的我很抱歉』……

23、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24、这就是我时隔10年后,今天特地走出家门,冒雨走进影城观影的原因,因为今天有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我的战争》全国首映,因为这部电影的宣传片在网上引起争议,因为我十年没有看电影了。

25、事迹感人,有血有肉,情感真挚。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篇12)

但是,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共产党人,他们已然忘记宣读誓词时自己的信仰,做出了危害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这是背离自己的信仰,在为他们扼腕叹息的时候,也不禁给自己敲响警钟,另一方面,像杨善洲这样58位高龄的共产党人则是正正真真不贪钱,不图利,诚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片中也提到。我们要始终思考三个问题:入党的目的是什么,干部干什么,生下来要留下什么。只有认真思考这三个问题,才能坚定入党的信念和决心,纠正入党的思想动力。

约翰科林在回忆解放战争时期的时候曾说“我被共产党人为目标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人们在空气中可以嗅到这种气息。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对信仰的坚持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是一样的,最后,借用片中的一段话,就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导航,让更多更传奇的先锋故事,成为共产人人前进的动力和榜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