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经典十篇)

发表时间:2023-12-28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喜讯!笔稿范文网准备了“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的深入分析,请继续阅读下文。通过阅读作者的作品,您也许会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在写读后感时,可以重点描述那些给你带来深刻触动的情节和人物。您曾经写过读后感吗?谢谢您的参考,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1)

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

高明新在这次学校发起的读经典名著的活动中,我认真研读了肖川先生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我仔细地阅读了他的文章,我深深地感到。文章中处处都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向,体现了一个基层教师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应该充满理想和信念。肖川先生的文章,从自己的实践出发,通过亲身经历的案例,发自于对年轻人的理解、体会和警示。

全篇文章娓娓道来,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感觉、一种兴趣、一种心情和一种追求。

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要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任何一个教师要想有高成就、高水平,首先必须有高理想。国外有人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

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他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灵性和理解力。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它可以是田园诗、古诗或抒情诗。它具有多种情感和内涵。教育家读懂这首诗的前提是什么?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我要读懂它。如果没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与冲动,你永远不会读懂,也不会写出精彩的诗篇。马卡连柯曾经把他的著作称为“教育诗篇”,我觉得很有道理。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为自己提出目标,同时要有激情。对于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冷静的思考是必要的,但要更有激情。美国学者威伍说过:

“想要教好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天赋,而天赋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

”二、做一个有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

爱情教育是教育权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

这样的教师,教育永远不可能成功,教育的本质永远不可能掌握。

教师是一种能将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所有的精力和智慧发挥到极致、永无止境的职业。这还不值得去爱吗?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热爱学生和教育。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如果你爱学生,他们会爱你,让你在他们的交流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和生活的烦恼。

老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潜力,每个孩子的潜力都不一样。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他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

在学校举办的读经典名著活动中,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是让读书成为教师的好习惯,通过读书,营造书香校园,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通过读书,使教师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科学及人文素养;通过读书,学***理论,拓展教师知识,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育创新;通过读书,建立好书推荐和好书流动平台,交流读书心得,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通过这次的读名著活动,不仅促进了我读名著读经典经典的热情,而且陶冶了自己的思想,提升了自我,。相信这项活动的不断开展,将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不断提高和专业智慧的不断积累。为建设一支知识渊博、业务精湛、积淀深厚、精神高尚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心灵沐浴书香。我将励志多度名著经典,读写读书心得。

四、通过读名著我学***育的意蕴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回顾我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我也有深深的体会,对学生颐气指使的批评教育,往往产生不了长久的效果,反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娓娓道来分析利弊,为学生指出优缺点和方向,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通过读书,我认识到,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教育理想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把握这“稳稳的幸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曰不能,心向往之。”让我们怀着教育理想,坚定信念,展翅高飞,拥抱未来,评语出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2)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开始,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结束。”读完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以后,脑海里经常回响着这样的富有哲理的话语。

是的,每读一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里的文章,就是和肖川作为文人的平等交流,就是和肖川作为教育专家倾心的对话,就是在和这位博士分享这个时代的梦想与温暖……阅读他的著作,我的生命因此有一种奇妙的“存在的激情”。

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只有我们的教师具备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这是肖川先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封面上的一段话。

我被这一段感动了,让我的心有了融入书中的渴望。所以我把它纳入暑期阅读计划。

关于教育随笔。在肖川博士看来,得其真味在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

随笔“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一下子,就把随笔平和的姿态、随意的流淌的情势给我们展示出来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许多教师总把写作看得很神圣,高不可仰。

肖博士抓住了这个关键,首先给了我们一个轻松的思想指导。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批判是基于一种深刻的爱。思想在相互交流中产生,在思考中提升,在写作中梳理

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细细品味他的文章,它体现了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向。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

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而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感觉、一种兴趣、一种心情和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应该是道德教育。这种忽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所培养的人,大多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律性、进取精神、盲目随波逐流、遵纪守法和服从性。读到这里,我有种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英语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首先,教师有无私的情怀,热爱教育,甘愿投身教育事业,不计名誉、地位、金钱和待遇,视学生为知己、知己,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豁达的情怀,宽容,善良,诚恳,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用亲切动人的语言解决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只要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一种无形的吸引里,才能有助于教育活动取得更高成效。

最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正确方向,文明的举止,言谈举止要适度,端庄大方,自然亲切,各方面成为学生的先行者名称为学生的表率,进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3)

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

‘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

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位智的尊敬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一位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

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字典里,没有强迫,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在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世界里旅行,我意识到了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黄土岭一中张玲

最近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是肖川近年来写的教育随笔集。细细品味他的文章,处处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和潮流。

肖川用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启发教师拓宽视野,促使我们去思考:怎样把孩子培养为一个有理性精神、有教养且有独立人格的人。肖川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他的笔下才会从心里流淌出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耳目一新。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

“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每个人都企待被欣赏,而不是被雕刻、捏或压制。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

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他批评急于希冀学***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孩子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孩子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易弘肖川博士说:这本书是“基于个人经验,用心血、用生命、用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来集腋成裘的产物。”的确,透过那亲切自然、热情中肯且又散发理性和诗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会。

首先,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与我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书中写道:

《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膜拜、景仰的分,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我意识到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因此我认识到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使我的视界逐渐敞亮,内心走向澄明,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4)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上海路小学邓书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上海路小学邓书文2011年02月19日星期六上午01:25在班主任的推荐下,我在寒假阅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上海路小学邓书文。这本书是肖川博士十年来努力写的一篇很有价值的教育**。

书中60多篇文章涉及教育学的许多重要领域和主题。仔细品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到,全文充满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肖老师以和蔼的语言、谦和的态度和似火的激情启发我拓宽视野,积极思考: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理性精神、良好教养且人格独立的人。

文章中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让我在读完文章后耳目一新肖川老师在文章中大量的运用了感性的材料与事实,说明了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为我们清晰地诠释了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并不断地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阐述出生活中的一个个哲理: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关注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奔腾汹涌,让智慧的火花激情绽放--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是课程目标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场,点化生命、润泽生命,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上海路小学邓书文》。老子有云: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能胜,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水,天生丽质,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海而波涛滚滚,可以轻浮绿叶,涓滴石穿。

肖川老师的文字正如这水,甘美而清澈!没有这片浇灌过的土地,绿草怎么能生长?没有这浇水的灵魂,我们怎能谈论纯洁。感动如水,普通而又伟大,平凡却又崇高。

我们未必是能够书写轰轰烈烈事迹的感动之人,但我们却可以把这份感动赋之于教育的每一个角落。阅读课文中的许多句子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在这些话语中,思想的开放性和彻底性变得越来越清晰和鲜明。

肖川老师大胆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弊端--就如肖川老师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有严肃地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阴暗与丑陋的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批判、抨击和否定,才能更好地凸现正义与良知的可贵,也才能对美好的事物、崇高的价值最终有所肯定。我真的很欣赏作者作为学者面对丑恶的勇气!

能够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在书中还说:促进教师成长,最重要的是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和阅读习统的书籍。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积极阅读,积极阅读;系统阅读,系统阅读。在我看来所谓积极地读书,是要有主动读书的态度,对知识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态度,不能在外力的压迫下才读书;而读积极的书,则是指书的内容,应该积极健康向上,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同时远离消极、颓废的读书态度。

明白度积极书的好处以及垃圾书的坏处。有系统地读书,读有系统的书,则是说读书一定要有计划性、顺序性、目的性,按部就班地来,书的内容更应当选择有系统、有组织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读完这本书,我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认真地开展工作。将书中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5)

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细细品味他的文章,里面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而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读到这里,我有种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英语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他告诉我们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读这段时,我心里有一阵揪心但又力不从心的感觉,中学阶段虽说是基础教育,但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似乎狭隘成了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有时,我们只看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知识点。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不由地想,我在之前的学生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种莫名的恐惧。

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他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

肖川先生说过: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笔者强调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多一点历史的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这样我们就会对教育的理解当会更细致、更深入。

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复的咀嚼,需要不断的切已体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由此,想到我们对学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断咀嚼其真意,并且联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并且带着发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态度去教导学生。

四、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意蕴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启蒙,宣传和灌输间,徘徊在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间;徘徊在丰富认识和统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极防范之间,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误入非教育的歧途。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五、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期待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对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乐也,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也许是平时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扳起脸来说教的文章。读完整本书,让我感受到,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学生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在这个当前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wwW.sxW9.cOM 实习报告网】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6)

范艳萍《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指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和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如良药,为我的教育导航,给我工作的动力。

这本书的作者是肖川博士。作为教育学领域的年轻学者,肖川博士在其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他朴素、美丽、前卫、独特。这本书收入了他近十年所写的教育随笔50余篇。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著”……那一个个直抵人心的话题,说出了我们的心理话。书中许多经典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思想的力量。

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肖川博士朴实豪放、精神爽朗、睿智大方的学者风范,以及他对教育无限热爱的童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诗意教育,我渴望在教育中发现和欣赏诗意的、如画的意境。

我相信,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依据书中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会发现,其实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会随着阅读、交流与沟通迎刃而解,进而树立起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读了这些话,你就会向往幸福的教育生活,灵魂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我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重的是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一来,只要求立即得分的教学永远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

许多教育者和学者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爱,教育的目标在于人的发展。我想,这本书中给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收获!8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7)

学会宽容,用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灵活自己的头脑,活泼自己的思想,阔宽自己的眼界,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化。要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的、光明的、真实的境界,而不是“宰制”、“驱使”、“奴役”、“愚弄”、“钳制”。“有所执着”是肖川老师的另一种人生感悟,他说:

“有所执着是一种淡泊中的跋涉、退避中的追求,一种刚硬的精神气质,一种壁立千仞的节操。只有有所执着,才能对常人眼中的得失、荣誉在所不计、无动于衷,才会有一种笑傲人生的旷达与潇洒。”这里的有所执着不是执着于世俗的功利,不是执着于人生的虚荣,而是一种真诚的、全身心的投入与倾注,是一种淡泊中的追求。

这是何等的气度,何等的风范,何等的境界。作为特校教师尤其要有这种追求,这等气度,这等风范,这等境界。能够开拓名利,执着于残疾学生的美好未来。

我很感激生活给我的一切,我会坚持我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

特殊教育需要情感

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没有池塘,没有爱,没有教育。

”的确, 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一路上走路和看东西都很容易。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感受和学习来充实。所以,我想继续下去,即使投入热情,也不在乎会持续多久。

读了肖川老师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对这点颇有感触。肖川先生用感性的语言表达理性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用真挚的情感歌颂人类的爱。让人能读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思考,读到从形式的浅显直入内容的深刻,是对教育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让你的心灵为之震撼。

在我们特校尤其要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残障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这实在是非常必要的。肖川先生在书中用了很多例子提醒我们,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学生,必须是一个温柔、谦虚、善于沟通、能够唤起对生活的爱和柔情的人,而不是一个暴君、霸权、粗暴、暴戾的人。培养学生敏锐的头脑、丰富的经验和细腻的情感,是对整个人进行教育的需要。

正是作者独特、真实、个性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让我读到一种源自教育的真谛的呼唤:特殊教育尤其是需要情感的,情感教育是心灵的晤对与真情的沐浴,它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让我们在特殊教育中更加注重残疾学生的情感发展,让残疾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沟通和对话,更多的被欣赏和被爱的温暖和幸福感。

抓住一切契机使残障学生获得诸多的体验,朝着最终达到“得失在所不计,顽强拼搏一生”的生命境界而努力!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8)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前一段时间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它清新隽永的文笔所吸引。真是字字珠玑,读来令人感到回味无穷。最欣赏"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篇,这里面的《教师的六个学会》让我感触最深。

首先是"学会等待"。肖川博士说:“从个人生活里程来看,我们90%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似乎这种看似徒劳的努力给了我们9%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使我们有1%得成功机会。

“是的,成功的最后一刻是**多年积累的努力!如果没有耐心等待,没有持续的努力,那么成功只是水中的月亮,镜中的花朵。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向同事抱怨班上的孩子上课不太积极。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几乎没有人举手。

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我的心里就冒火,就会忍不住严厉地呵责他们。当现实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我会气愤、沮丧,把所有的责任都交给学生,认为任何严格的措施都不能过分。这样,我增加了对学生的责任,增加了失望,失去了理解和信心。

后来,在心烦意乱、郁闷之后,我耐心地向学生了解情况,并悄悄反思原因。事实上,主要原因在于我。课前准备不够。我总是抓住学生的眉毛和胡子。我对教学内容也了如指掌,所以总觉得上课时间很紧。当提出问题后,不舍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就要求他们来回答,由于思考不充分,他们当然不敢或不愿意举手。

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就认为自己总是不会回答,慢慢的,他们就不再思考,不再参与课堂,仿佛听课已经跟他们没有关系了。这么想来,其实是我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后来,我下更大的工夫去研究教材,有详有略地处理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小手被举起来,体验更加深刻。从孩子们闪亮的眼睛里,我可以看到自信正在他们的身体里成长和蔓延。看完肖川博士的文章,我明白只有学会了等待的老师才不会对学生说:

"你不行。"再一个是"学会选择"。正如文中所说的:

“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自然需要建立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可选择上。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学会选择,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机会、方式和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积淀、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从而具备良好的选择能力。"()俗话说得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境况、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世界在每一个人的眼中所呈现的样貌、所展示的色彩,也就不尽相同。这诸多的不同就造就了富有个性的,千差万别的一个个生命个体。

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教育机会、方式和方法。眼看孩子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前段时间我分批为他们召开了毕业前动员会,让他们精神振奋,希望他们能在小学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快乐地、充分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动员会的效果非常显著。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我不禁在心里感到高兴。但就在几天前,班上有一个学习困难的小男孩,他的表现与别人大不相同。

作业要么不带,要么写不全,多次苦口婆心的谈话之后仍不见改善。今天忍无可忍之下,我请来了他的妈妈。一番交流之后我了解到其中的原因:

从孩子出生,他的爸爸妈妈就闹矛盾,这十年来都是妈妈带着孩子住在娘家,夫妻俩各过各的日子,爸爸几乎没关心过孩子。直到几天前,孩子的父母刚刚办理完离婚手续,孩子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她无意学习。当家长跟我讲述这件事的时候,娘俩都哭得一塌糊涂。

看着现场,我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原来,这个弱小的孩子一直承受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重心理压力。那么我要做的,除了更爱他,别无选择。

等他们情绪平静一些后,我对孩子说:"现在你的爸爸妈妈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妈妈很难过,她需要你的帮助。而你能帮妈妈的就是放下思想包袱,把自己的学习搞好。

别让妈妈担心你的学习是对妈妈最大的帮助。"他听了我的话使劲地点了点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会一直特别关注他。

课堂上,我会多给他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作业本上,比原来有了更多鼓励的话语;课下,跟他聊聊天,了解他的心思,排解他的烦闷......在我的关注和鼓励下,他的表现一天一个样,为他高兴的同时我的心里也有了些许的安慰。《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在一个个看似轻松的话题中高扬着对人的终极关怀。

它突现了人性的多样性,是无数人蓦然回首后的感动。它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有的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读这本书使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多大的责任!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想做的是“既然我选择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我只会关注风和雨。”。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9)

最近我读了教师学校领导为我们推荐的书籍《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感受很深,这是一本好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准则和经验。

“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这就是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的内容。

我被这段话感动了,让我感受到了读一本好书的喜悦。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事实上,只有六个字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服务,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讲道时,我们是否洞察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

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教育思想的深刻性,揭示出他对教育人性的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成为主导,但缺乏对儿童个性的培养。

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当然,在教育学生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向导。遇到一位好老师常常使学生终生受益。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这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做到的“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六个学会”虽只有少少的二十四个字作为概括,但却包含了对教师耐心、宽容、责任、为人、处事等素质的众多要求,这也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否成熟的标尺。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我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重的是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一来,只要求立即得分的教学永远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

许多教育工作者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爱,教育的目标在于人的发展。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收获!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10)

最近有幸拜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读了这样的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文字,谁又会无动于衷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

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过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收集了60多篇的教育随笔,它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相关阅读

  • 沟通读后感十篇

    这篇文章是笔稿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沟通读后感”的最新范文。人离开了书,就像离开了空气一样生活不下去,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令人无法自拔。读后感是展示作者观点和意图特点的关键所在。请您品鉴这篇美味的文章!...

  • 红楼梦读后感十篇

    经过精心的策划,笔稿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了“红楼梦读后感”,这本书引发了无数读者对阅读的兴趣。读后感就是我们反思的过程,获取新的领悟,并将其记录下来,以备将来参考,请务必将这篇文章珍藏起来!...

  • 包氏父子读后感(范本十篇)

    书籍阅读多次,其内涵就会逐渐显现出来。书籍若备而不读,等于废纸一样。读完一本作品后,常常会激发出许多思考和感悟。难道你不想知道如何让读后感更加引人入胜吗?快来看看这篇关于"包氏父子读后感"的文章吧!...

  • 最新地球脉动读后感(精华十篇)

    以下是本人为您整理的“地球脉动读后感”经验分享,我一气读完了这本书,总是情不自禁地回想书中许多场景。在读后感中,我们应该分享对书籍的深刻理解和认知,我们将持续更新我们的网站,欢迎您收藏并随时获取最新信息!...

  • 理想与信念演讲稿精选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想要让自己的演讲技术更加出色,我们应该事先将自己的演讲稿内容熟记于脑海。演讲稿中写到真人真事更能使人共情。有哪些值得人们收藏的演讲稿模板呢?下面是笔稿范文网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理想与信念演讲稿”,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