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发表时间:2023-11-16

读书会心得体会。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撰写一些必要的文书,一些实用的文书能够帮助我们达成自己的目标,什么样的实用类文书比较高质量?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1】

智慧型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

因为有了爱,教师的心中才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生活才变得那么迷人。因为学生感受着爱,懂得了爱,他们才会懂得尊重、懂得回报。书中林晓老师作为一校之长,年轻有为仍不忘坚持领军博客写作。以幽默的语言书写跟孩子、跟学生之间的故事。从她的字里行间,我仿佛活生生的看到了那个将自主权交给孩子们的“懒老师”、“懒妈妈”,那个布置作业时让孩子们的感叹词“好多”变“多好”的数学老师,那个利用活学活用的契机搞定捣蛋天王的聪明副校,也看到了一位时刻思考如何当好“官”的校长的心路历程。林晓老师的优秀,让我想到不管春夏秋冬,作为班主任的我每天都要坚持微笑着面对学生,陪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锻炼。因为优秀就在身边,爱每天都在。

智慧型教师应该是不断总结发现的

书中的黄有华老师作为一名师,始终在不断的反思中创造着新的天地。博客上除了记载一些数学教学,关于学困生、问题学生等文章也有很多。《请你静静地听我说》一文,深有感触,因为它也说出了很多教师的心声。在我们课堂上,也是常常发生看到类似的情况:对于一个问题,已有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可再请另一位学生回答时,这个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说出不完整的答案,或者,与其他人在旁若无人地讨论着自己的答案……这种种乱糟糟不和谐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倾听,缺乏良好的倾听的素养。如何改进?黄老师说,这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并学会指导学生学会专注地倾听、理解地倾听、欣赏地倾听,并且,需要从很小就开始抓起,从进入课堂第一秒时就要求养成“细细地听,慢慢地说”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总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触及其灵魂,挖掘其潜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最佳教育效益。

智慧型教师的知识建构应是多元的,广泛的

教师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拥有多元的、广泛知识的教师是成为智慧型教师的前提。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智慧型教师是编剧是导演

设计教学活动就是在编写剧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心里状态、学习愿望等。把握教育好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艺术,特别是在转变后进生和问题学生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和能力。除此之外,智慧型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例如,在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就体现出教师的大智慧。

智慧型教师是不断学习的

教师除了接受教育机构正规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外,更要靠个人长期不懈的自我精神修养。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各种知识和信息扑面而来。人类登上月球的事已不再新奇,因为人类的脚步已经登上和将要登上我们周围的许多星体;“克隆羊”的话题已被我们从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抹去。瞬息万变,绚丽多姿的世界要求我们继续学习,抓紧时间学习,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教法,不断地补充新的血液,使自己充满青春的活力。枯竭的源泉。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因为它是你最珍贵的财富,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这本《做有智慧的教师》就是教育实践与智慧的宝贵财富,是教育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厚重的铺路石。拥有智慧也不在一朝一夕,但是,我相信:只要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就能不断提高教育艺术,逐渐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2】

第一叫做为国以忠。做为一个公民,就要对国家、对人民忠诚。在这个方面,不能谋个人的私利,在每一个岗位上工作,不论以后什么工作岗位,都要“为国以忠”。这是最基本的。这样,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确实是为了国家的事业,为了我们民族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个信念和信仰,在任何情况下,自己都会感到心里踏实。

第二叫做处事以敬。就是不管我们对待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敬”字,或者叫做敬业。把一件具体事情做好以后,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是如果你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就可以悟出道理。将来,无论你做什么事情,这都是有益的,都有助于成功。团的工作岗位是锻炼人的岗位,有很多事情要做,有的事情不是说就一定有很大的影响,有的事情也可以相对虚一点,但是这都是在做事。做任何事情,任何细小的事情,都要敬业。这样,你才能在做事当中得到锻炼。而且,这个事情可能还会做大,做出成效来。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种敬业精神。这样不论于事业,还是于自己,都是有益的。

第三叫做待人以诚。不仅是共青团的事业,我们从事其他任何事情,都要靠集体的力量,都要靠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靠每个人的奋斗。你怎么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要靠诚。待人一定要讲这个“诚”字。这是做人之本。我们待人以诚就会主动赢得别人的支持,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就会对国家有所贡献。

“为国以忠”,“处事以敬”,“待人以诚”。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些,即使个人对自己的事情想得少一些,甚至不怎么想,也会有人想到你的。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赞许。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3】

教师读书会心得体会篇1

在阅读《教师专业成长》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重点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当前,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因素,如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如自我发展需要、教学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师自身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学者杜威这样说过:“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性的学术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来改进教学,做‘反思型实践者’”。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反思是个体成熟之标志。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首先,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等。教师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对体育教学的系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并使反思伴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其次,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第四,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因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审视那些教学中的直觉判断,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批判反思型体育教师,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把个人的教学活动、集体的经历以及正规的理论、研究视为同样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断的批判与反思中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到持续地发展。为成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体育教师努力!

教师读书会心得体会篇2

《与体育教师谈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丛书》中的一本。在阅读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这本书是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晶,是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区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的标志。这本书特别适合于在第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因为书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实验区体育教师自己积累的经验,是发生在第一线教师身边的事情,是新课程改革中生动的故事。具体心得如下:

一、争做反思型教师

在这本书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需要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做法如下:

二、深化师生教育观念改变

这本书中还涉及了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创建等多方面内容。。

要引导学生去积极地参与,明白参与不是做做样子,运动中并不在乎水平、能力的高低,全身心投入却是最关键的,运动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过程的体验却是丰富而深刻的"。积极的投入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态度,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最佳效果。而被动的参与是无效的,实质上也违背了体育的基本要求与精神。当然也要让学生知道体育是中考科目之一,分数也很重要,要计入中考总分的。

三、师生间的德育渗透

体育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其还有愉悦身心的功能,能调节人的情绪,化解紧张的心理压力,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给人带来快乐。要让学生把积存的能量和紧张通过体育运动合理地释放出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既要让学生参与到喜爱的球类运动当中去,获得运动的快乐,也要组织学生从事一些器械类运动,因为它陌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一个技术动作的尝试和把握,这种体验更深刻,成功的快乐能迅速地转化为人的自信。再如长跑运动,它同样也能给人带来快乐,只不过许多学生太急功近利只看到吃力的表象,境界未到而已。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世上什么水最甜?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之后喝一杯白开水;什么事情最开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超越了原来一直不能战胜的对手;什么人最让大家敬佩?是跌倒后能站起来,再跌倒后仍能笑着爬起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要使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能积极应对,明白痛苦与压力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不断拼搏向前的快乐,在于勇于克服困难的快乐,能化苦为乐。

教师读书会心得体会篇3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受颇深.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其实,学生学习也是在从事一种脑力活动,本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打20桶水却不费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5桶水也累得筋疲力尽了;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只需5分钟就能解答出来,而有的孩子需花半个小时以上,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一样,也应因人而异,个别对待.对后一种孩子应以特别的关照,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脾气,家庭背景等原因,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设计出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这也是教学和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让他们也感觉到自己也是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就像苏氏在文中提到的那位数学教师的数学课.他认为不存在什么对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

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经典论述,对于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在我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能动性,个性化注意的不够,尤其是大师文中提到的分层教学法,分层作业法,我在教学中很少运用,觉得麻烦,大量的时间是在对一部分学生讲课,而对于学习没有困难或是学生困难的学生关注不足.由此,使我想到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应是固定的,在适当的时候,把指挥棒也交给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参与学习,而且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应给学生多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会促进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

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因为班里也有遮这样的一些"大将",所以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的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比如在给一些后进生布置作业时,也减少了阅读,写作方面的作业,但这恐怕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差的太远了.我想,我做不到这些,大概就和我缺少教育素养有关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多数时候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有多少时间在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真是太可悲了.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读着《给教师建议》这部教育著作,并不断地把其理论和精华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样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给教师建议》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不足.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他正像一面镜子,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我想,当你了解他那无私奉献自己的人生,领略他的卓越成就,你也同样会产生敬仰之情,他可以是良师也是益友,他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教科书.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

教师读书会心得体会篇4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他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但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得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完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现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而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就很少会去告之家长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真正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还记得去年任教六年级时,我也碰到过类似的学生,打电话给家长告诉她孩子经常不做作业,家长直接跟我说;“我管不了她,我都放弃她了,老师你也别管她了。”后来再打电话她就再也没接过。如果那时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样,先让家长了解孩子优秀的一面,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4】

书,我们再也熟悉不过,课桌上的餐具,天上的太阳,生活中的水,我们的心脏。书是我们精神中的钙铁锌锡维生素,帮助我们的精神茁壮成长。它比金子还宝贵,让我们慢慢的品味,细细的品尝

每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书是困难时的一双手,是干渴时的一股甘泉,是机器上的一台发动机。或是说,只有他才能使我们的血液流动,促进心脏的呼吸,只有他才能使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读好书把冰心的言论铭记在心。

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这样,所以我们更要保护我们这可独一无二、璀璨而又闪亮的明珠地球。在我们的身边,破坏地球母亲的实际随处可见,到处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砍乱伐树木、工业污染,每当这些人一活动,我们的地球母亲便会受到一次严厉的打击。前一段时间,中国出现干旱,就是因为水循环被遭到严劣的遏制、严重的打击,使地球无法降雨,干旱面积越来越大。让我们发出内心的呐喊,让地球不再变得的乌烟瘴气、黑色渲染。只要我们每个人进一份力,十三亿中国人的心声将一同想起,一起飞舞!让我们保护环境吧!让地球重还旧貌,但还要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不只是你、他、她而是十三亿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让我们再次站起,把我们大家庭---地球搞得干干净净,不再有任何的瑕癖,真正成为全中国、全世界的一颗闪闪的红星。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被恶劣的环境所屈服,站起来!当国旗再次升起的时候、国歌在此再次响起的时候,那就是我们见证辉煌的一刻!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被垃圾熏倒,使我们再次占领高地!同学们,站起来,穿过这道障碍,这时,历史将由我们来焊接,历史的诗篇将由我们谱写,胜利的明天属于十三亿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5】

每天晚上睡觉前半小时,陪女儿读书是每天必做的功课。最初的亲子共读只是为了敷衍女儿,因为女儿开始不肯独睡,于是就答应她每天睡觉前陪她半小时,可是这半小时必须是互相读故事给对方听。就这样和女儿开始了“共读”的征程。日子就这样悄悄无声地在我们身边溜走了,和孩子一起读过的书也悄悄增加着。我渐渐感到,从起初的敷衍到现在的每天习惯竟然是这样的顺其。我惊喜的发现“亲子共读”正发挥着她独有的神奇力量。女儿写日记不像开始的时候为了凑字数而写,也变得情真意切了。布置的短文也能独立的完成。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重视培养她读书的兴趣,因为本人在书店工作的原因,平时能留意到很多好书,那时就给她买了很多适合她的书,虽然有时候可能还看不太明白,而且也撕坏了很多书,不过在撕书的过程中也了上面的知识。尽管从没刻意教她认读汉字,但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能认识很多汉字,而且幼儿园就能独立读简短的故事书。后来我也把这种方法传教了很多来选购书的年轻。

如今女儿已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从幼儿园毕业那天起就每天写日记。从最初的每天由我给她题材到现在每天独立完成的习惯都离不开每天“亲子共读”的功劳。

此刻,我是如此,我正和我的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让我的孩子贴的更近,彼此没有隔阂,像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家庭,。让她健康地成长。

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这样写道:“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读书会心得体会8篇”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读书会心得体会,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6】

每一个大人都曾是小孩子。在岁月的淘洗中,有的小孩子依旧被压抑,有的小孩子不断被治愈。

书中的小男孩拥有一项超能力:只要他和别人的影子重叠,就能偷走人家的影子并获知影子主人内心的伤痛和渴望。他发现不管是趾高气扬欺负他的人,还是关心爱护他的人,都有压在心上无法释怀的阴影。他们和自己是一样的。于是他竭尽全力,为每一个他所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光芒,帮他们将一张张隐匿的拼图拼接完整。

他偷来学校警卫的影子,获知警卫朋友的心因怀念妈妈而缺失了一角,于是他让自己的妈妈给自己写了一封信,解开了将警卫朋友禁锢在童年的枷锁。他偷来好哥们吕克的影子,得知朋友成为一名医生的渴望,于是他和朋友的父亲说明一切,为朋友争取到去医院学习的机会。他偷来生病女孩的影子,得知小女孩因心爱的小兔子被父母炖掉的悲伤,于是他托女孩子的父母用一只一模一样的小兔子让女孩子重新快乐起来…

小男孩曾害怕那些影子,害怕影子的聒噪,害怕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但是那些聒噪的影子,让他看到了别人心中的不安,他便愿意去帮助这些夹杂伤痛的灵魂。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很多不安和焦虑闷在心里,小心翼翼,不愿也不敢说出口。可是拥有超能力的小男孩不存在,聒噪的传信的影子也不存在啊,所以谁来救赎我们呢?要么自我救赎,如果不可以,就让直接倾诉做我们的影子,让匿名求助做我们的影子,让信件让心理咨询热线做我们的影子。朋友家人陌生人,都愿意了解我们,点亮我们生命的小光芒。

世界很大,我们总会迷茫漂浮,守望互助,黑夜就慢慢亮起来了。你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你的快乐也是我的快乐,让我们做彼此的超能力小孩。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7】

在闷热的夏天,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暑假。在期末全面总结的同时,我利用业余时间不断为自己“充电”。做到“四多”:

1、多看本学科的核心刊物,因为它代表本学科的最高、最先进的学术水平,有利于教师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

2、多看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刊物,如本学科的教育心理学、文化教育、艺术书籍等等。通过多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移植转换成本学科的教育成果。多看本学科有关的专著、教材,因为这些专著和教材具有指导作用。帮助我们教师把握教学方向,俗语说的好,它山之石也能攻玉。

当我打开了那本乳白色封面的《好教育好人生》,拜读后轻轻合上。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从中找到了不断完善自己的金钥匙。

一、不断反思中能积累智慧

人们常说: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我想,只要我们回过头来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自已,我们就可以透过琐屑和繁杂逐步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就能少走弯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指出,人类有一种特殊的智慧叫 “认智策略”,是对内解决问题的智慧。这是一种高级智慧和意识活动,即反思智慧和自我批判意识,这是使人“通向天堂、成为天使”的正确途径。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反思不同于一般的回想或回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的知识。

我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成长=经验+反思。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都有能进行很好的反思,总结工作中的得失,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就如肖川教授所说“用真诚的文字,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让生命在习惯的累积中愈发凝重与雅致。古人说:“汝果欲写诗,功夫在诗外”。我想,肖川教授的文字及其所承载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也远在“教育”之外。

二、联系实际教学中写作能形成智慧

教育的反思缺不了写作,感悟、经验、研究等等让它形成文字,让它形成理论。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反思,经常思考,在与学生共同的学习之中不断积累并写下一些体会,我觉得就是智慧形成的过程。没有反思、没有写作,就没有积累,那么智慧又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重组,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才能适应新的变革,从容面对新的挑战,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总结成功经验,无疑有一个共自觉的、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写教育随笔。

智慧的形成是一个大量读书、不断反思、不断积累的过程,在领略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照自己的教育智慧与真情进行一番锤炼与升华。当我在与学生一道探究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在坚守与创造中向着理想的彼岸始终不断走向前去。尤其在我的教学之中更是这样的!

《好教育好人生》一书,让我们读懂了教育,也让我们读懂了人生。也许我们教师这个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动那惊天大鼓,但我们可以时刻准备着,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坚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满、去求索教育的真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肖川教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读懂,读到心里去啊!这就是我最大的感悟。

最后,我想用摘取的教师誓言来激励自己,那就是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学如痴。做学生人生发展的有效引领者;做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做终身学习的积极实践者。我会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与同事携手向前,践行学校核心价值,为打造建国小学优质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8】

读书会,老师要我们开读书会,但怎么组织呢,以前从来没有办过这类活动。还记得第一次读书会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傻傻的,只是不停拿着老师的书念啊念,需要大家说些什么的时候,安静的让人害怕。一次两次三次,慢慢的,随着读书会渐入佳境,大家也都开始畅所欲言。对于老师写的《大德若隐》和《耳顺集》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

在这里,我必须先要自我检讨一番,我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书对我来说就好像安眠药一般,每次看书,每过多久就想睡觉,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由于看过的书真是少的可怜,肚子里积累的黑水也不多,总是感觉不能很好的发挥读书会的真正作用,讨论的东西也是比较的肤浅。不能很好地把老师书中的各种招式提炼出来,更不用说再传递给其他组员们,其原因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自己不是一个好的读书会组织者。

心得之一:好朋友“书”

前面说到,我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从儿时,书就离我很远,我组员的看法也和我一样。书中的那些烦琐的语句,冗长的故事情节,一啃就得花上好几天,还不如看电视来得直截了当,还不如听音乐来得轻松自在。有一句俗语说:人要有知识,没知识也要有常识,没常识你就要多看电视。现在多媒体咨询的发达,体育赛事的报道,要事要件的报道,国家领导的发言等等人们可以在电视或电脑上看到你想要了解的一切,久而久之,书离人们的生活便越来越远,至少我组是这样认为的。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有着独特的情怀。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的人变的有知。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享受,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享受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我看来也需要一定的“缘分”!缘深了,似乎成了书呆子,愚不可及;缘浅了,开卷无益,掷书而茫然。还有千万不要把读书变成一种功利性读书,一来读书为了升学,二来读书为了考试,三来读书为了交差。这种读书的目的显而易见,却误导了人们读书的真正意义了!为了升学而读书,此乃无可奈何之事。为了考试而读书,这是上班族常常要应付之事,学位啊,职称啊什么的,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考试,而不在乎能学到什么,读到什么。第三为了交差而读书的,这种读书常常为了应付写读书心得,根本没认真的去读过书,而是到了交差的时候上网狂搜一番,剪贴拼凑起似通非通的文章,一交大吉了!我所说的读书,没有特定的指向,但凭自己的兴趣,择己所好。不仅仅是局限于报纸书刊,可以是天地,历史,自然,人文等等,似乎没有一样不可以当作书来读的!我不敢给读书下什么定义,况且站的角度不同,观念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但是能和大家一起在读老师所写的书同时作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以书会友,以友辅心,若能遇知音,相知心,这不是能体现读书的好处嘛,不单单是读书,更是读人,何乐而不为呢!

读书的好处,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说实话,我列举不出太多读书的好处,那是因为我读的书太少。确实,我的写作水平很差,就现在来说,应该仍停留在中学生的文化水平吧,不怕人笑。对于写作来说,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是没用的,必须要靠平时的积累。

我记得老师说过,在国外,到处可以看到看书的人。在车站等车的时候看书,在车厢里长途旅行的时候看书,在洗衣店洗衣服的时候看书,在排队的时候看书。对于我们来说,上述地点我们也有看,但看得是psp,ipad或是手机。有趣的事,我喜欢在如厕时看书,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都笑了,朱靖宇和王鑫一口同声的说到,我也是,这也许就是,根本问题的所在吧,没有适合看书的环境,其实这是我自己一种脱罪的说词吧,不过我相信,和我有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

看书想睡觉是不喜欢不会看书人的通病,老师说这可以通过看书慢慢改变的,至少我现在开始慢慢看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让自己肚子里的黑水再多点。其实我组人员也都有自己比较偏爱的书籍,张孝祥比较喜欢看些时尚杂志,朱靖宇比较喜欢看些财经类的书籍,杨丹凤比较喜欢看言情小说。说到这里,大家都表示以后还是会继续举办些读书会的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各自从书中获得的财富,丰富大家的知识面。

心得之二:大话二元论

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各式各样的二元论,比如在两人情感世界中,是爱情重要呢?还是面包重要?

虽然“爱情与面包”是一个老得掉了渣的问题,但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当然,没有经济基础空谈爱情是不实际的,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道理也在这里。但如果把金钱放在第一位,爱情染上了铜臭味,也就失去了其魅力和光彩。有金钱没爱情,同床异梦,婚姻也不会恒久。最高的境界是,化爱情为推动力去开创一番事业,在人生路上互相扶持,共同奋斗,没有面包也会有面包,爱情更会升华,历久弥新。可惜的是,时下一些年轻人没有远大的目标,向往安逸,不愿意受苦。为什么一些动人的爱情故事会催人泪下,令人难以忘怀,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带丝毫功利主义色彩的爱情,毕竟已是凤毛麟角了。

在西方国家中,很多人对国家和政府是可以完全区分开来的,我可以痛恨当朝政府,可以说出成千上百个理由来证明政府的腐败堕落,但是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于自己国家的热爱。就好像老师说过,一张椅子,不管它是铜的,铁的,不锈钢的,只要椅子可以坐人,符合它最基本的特征,它就是一把好的椅子。

其实归根到底,不管你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不管你是重视爱情的,还是崇尚面包的,其衡量标准和拿捏尺度还是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趋向。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经历。随之也会带来人们对各种事物的独特看法。正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会都是完美的,因此,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心态变得很平和,使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从而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渔夫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后渔夫微笑着说:”那样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呢?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啊!”

心得之三:一个“傻子”提出的问题

“傻子”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一般是指无法进行正常思维的人。老师在书中对“傻子”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多次犯同样错误的人,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的人,不会自我反省的人。

说来也奇怪,“傻子”就好像一个喝醉酒的人,当你对一个喝醉酒的人说你醉了时,醉酒的人往往都会说:“我~~~~没醉,你才~~~~醉了。”当你劝一个正在做傻事的人时,他们也会对你说:“侬港督。”难道不是吗?

我们认为老师所指的“傻子”是一个普通傻子,每个人都会有因为做傻事而变成傻子的时候,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自己正在做傻事。更可怕的是明明在做正确的事情,确被人当作傻子一样看待,越来越多的人会把做正确事情的人冠以“傻子”的名号。

确实,当今社会很多人对傻子的理解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一些人出于自私自利看问题,错误的把牺牲个人利益,帮助和解救别人的行为看做不聪明,是“傻子”。比如对那些学雷锋的人、见义勇为的人、拾金不昧的人、乐善好施的人、有人会说:这些人傻忽忽的,都是些“傻子”!再比如把苦心钻研学术的人,为了工作废寝忘食入迷的人,人们会说:这人简直是个“傻子”!连吃饭都忘了。那么换言之,那些拾金就昧的人,阿谀奉承的人,阳奉阴违的人,都变成不折不扣的“聪明人”。岂不怪哉!

有一句俗话说:一个傻子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上来。要是一个“聪明”的傻子提出的问题,怕是一万个人、一百万个人也回答不上来。因为“聪明”的傻子提出的问题根本没有答案,或者是:他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巧妙的转化成一个深奥的的问题,让所有的聪明人绞尽脑汁却没有任何收获。

就现在多数人的理论来讲,孔老夫子便是世上最大最大的“傻子”(本人并不是对孔圣不敬),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换句话说儒家文化如果是一个“聪明问题”,它早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因为成百上千万的中国人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耗费了数百年的时间。如果他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他直到今天还在折磨着成百上千万的中国人的“聪明”的心灵,它就是一个“傻子问题”。仁义道德、礼仪廉耻、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些都重要,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都不能无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能否定这些问题的社会意义。但又有那么多的“聪明人”嘴上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言行不一。

XX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被两车碾压后,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离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送至医院后还是因抢救不及时命丧黄泉。一个拾荒阿姨都知道的

南京一个叫彭宇的小伙子,主动扶起一个摔倒的老太太,并送至医院,事后确被老人家属指认为肇事者。甚至还有人说到: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管人家的事情?不是你撞的,你就不要去管。当今社会到底怎么了,好坏不分到如此地步,这样的荒唐理论竟然也能存在!

说到上述两个案例的时候,大家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李俊说他自己也在公交车上看到过有人偷东西,同时也表示自己并不会出面制止,也怕会被小偷事后报复。王鑫说,自己在遇到此类事的时候,自己还是会出手相助的,别的不说,至少可以拿起手机打个110吧!争议还是有很多的,有人说当今社会雷锋越来越少了,确实是这样的,在危机关头,人们会不约而同的先想自己会有什么损失吗?自己会不会受到什么牵连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认为做一个乐善好施的“傻子”要好于做一个落井下石的“聪明人”,做一个见义勇为的“傻子”要好于做一个见死不救的“聪明人”。老师在书中写道:天下的傻子太多了。而我们则认为,天下的聪明人太多了,傻子太少了。朱靖宇经常对人说:“对,我是傻子”,随之一笑。难道他是真傻吗?

心得之四:礼仪之邦

在《耳顺集》中,老师提到了火车上的电话礼仪,老师提到中国现在的动车和日本的新干线之间已无太大差别,这也是老师对现有中国最好的轨道交通的肯定,换句话说,也是老师对于我国现在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肯定。同样等级的舒适座椅,同样水平的硬件设施,其使用者却有很大的不同。

要说国家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多数指的是其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展,居民住宅的发展,军事实力的发展等等,但是国民素养的发展往往会被人忽略。就拿我国的动车和日本的新干线相比较,在我们的动车上,你确实可以随便看到大声讲电话的人,可以看到大声谈论公事的人,可以看到衣衫不整的人,可以看到就坐在你旁边撩起衣服为啼哭的婴儿哺乳的人,你甚至可以看到有人随地吐痰,然后用鞋踩踩其,是的,你真的可以看见。

“不学礼,无以立”是孔老夫子说过的一句名言,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都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对于这一点,每个中国人都在心里是这么认为的,我也不例外。但是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现在的中国有点名不副实了。

在图书馆、阅览室应保持安静,在馆内走动要放轻脚步,交谈时应该尽量简短、轻声,不抢占座位。乘车、购物和出入公共场所人多拥挤时,要自觉遵守秩序,依次排队,相互谦让,不要争先恐后。在影剧院、车站等场所要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和杂物等等。这些都是上小学时老师就教过得基本礼节。现在我们可以做到的又有那些呢?到处可以看到乱闯红灯的车辆,乱穿马路的行人,随地吐痰的路人,随地便便的宠物。不过,在餐桌上我们的礼仪还是做的很到位的,至少我是怎么认为的。

现在社会,人们对礼又有了新的解释,很多人把“礼”和“金”放在一起,没有“金”就没有了“礼”。小孩上学要给老师送礼,病人开刀要给医生送礼,下属要给上司送礼,找工作要送礼,公务员考试要送礼,足球比赛要给裁判送礼,现在连入伍当兵也要送礼,这也是我最痛恨的一点(我从小就想当兵)。也许,这就是城市生活的压力吧。我们代代相传礼的文化,到现在已经完全扭曲变样了。

相反,在比较落后的乡下,礼仪就来的比较朴实。每次我随岳父回到宁波的乡下,进门没多久,就会有人来窜门,时间不长,短短寒暄几句就走。还会有人送来青菜,土豆,芋艿等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这也是送礼,都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没有任何的功利。

确实,我们还是应该加大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教育,李俊说到过,现在的学校教育的重点大多集中在数理化,还有语言类的科目上,对于人的内心教育并不是非常的看中,很多都是为了升学而读书,为了文凭而读书。在学校里只能做到知书,而不能达理是没用的。在学校里不能很好的学会,之后踏入社会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心得之五:活着的目的----理想与现实

兔子活着的目的肯定不只是为了给老鹰或老虎充饥,小猫咪活着的目的也不单单是为了抓老鼠,狗活着的目的更不可能是为了每天等主人回家,然后摇摇尾巴叫几声。

那么作为人,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呢?理想,对,就是理想。每个人从小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想,随着时光的流逝,有的人可以逐渐实现他的理想,而有些人却越来越远离他的理想,现实就是这样。

有人说理想的树立离不开现实,因为它是在现实的情况下树立起来的!你如果离开现实的状况去树立理想,这个理想只能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其结果是根本无法实现!又有人说理想应该远离现实,这是因为理想目前还没有实现!有的理想需要长时间奋斗才能够实现。有的理想需要几代人、好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才能够加以实现!理想与现实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们会用美好来形容理想,用残酷来形容现实。美好的理想总是使人向往,理想与现实、快乐与痛苦、简单与困难、强悍与弱小、真诚与虚假、拥有与失去、繁荣与衰败,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个最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存在、交织、聚拢、散开、消亡。有的人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而不断努力,也有的人为了改变残酷的现实而艰苦奋斗。他们是把握现实的人。

的确,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用努力和奋斗凝成的桥,这座桥将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纵观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从古到今为了理想不间断的奋斗史。因为理想,所以奋斗。远古的想象在如今的世界里已成现实。理想在奋斗中一个个地被实现了。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说过:人活着要有意义,好好的活着就是有意义。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其中所包含的寓意是值得人深思的。现在想想许三多和cooper还真有很多的相似点,他们在各自的团队中不显山不露水,但是每天他们都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简单的分内之事。老师对我们说过,做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但是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都要去认真地作好一件简单的事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也许就是老师常说“不倦”的意思吧。那么可不可以说,要在残酷的现实中来实现你美好的理想,就必须要认真的去“不倦”。

上述便是我组讨论出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们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们大家参加读书会的机会,经过这次的读书会,完全打破了我们之前认为读书看书是个很枯燥乏味的想法,让原本对书不感兴趣的我们,渐渐对书籍充满浓厚的兴趣。读书会的宗旨在于彼此分享、一同领悟、交流心得体会、提升个人气质。让个人在交流心得中学习,也正是学习与人交流和沟通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我们也后也许还会不定期的举办读书会,让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在读书过程中领悟到的体会,并现场大家一起解决一些同仁提出的问题,不仅是头脑的激荡,还要让大家在读书后发挥感想,分享心得,以及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大家一起分享不同的经验,彼此考问,做出了相同的贡献。让这些平时不太可能说话和交流的一些同仁在同一个时间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彼此分享,我觉得比“单单”的读书会来的更有实际,更有作用,更有意义,不是吗!这也体现了公司倡导的团队文化。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9】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个人,是一个不能进步的个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能带来许多重要的好处。多读书,可以让培养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工作中写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而且通过读书对词句的积累,文章的书写也更加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多读书,可以使你显得有礼有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仿若翩翩君子、窈窕佳人,不愧为新生代逆袭成为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最佳选择。

多读书,可以让你增加见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见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在职场之路,愈走愈远,不断提升自我的高度,修炼心性,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当你融入社会的同时,你不得不面临更多的困惑,读书,

让你领会更多处事处人的哲理,通晓天地运行的真理,探索宇宙自然的哲学,融汇人、环境的力量,对于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都从容面对,在职场、生活、家庭面面俱到,无往而不胜,真可谓是牛!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良辰美景,赏心悦事,此为人间四美,通过读书,让我们体会在繁华浮躁的喧嚣都市中那一刻难得的清净,细细回味,彷佛脱离一切,庄梦化蝶物我两忘的宁静,又有扶摇直上逍遥万里的酣畅。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的更远、更清晰。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谁与我同行,又有谁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在和他人所见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路,也不错过他人遇到的、我们就不局限于视野无法领略的画面,古人就有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

有的家人可能会说:工作那么多,都等着要完成,那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把别人喝咖啡、午休、聊天发呆等工作余隙或是等回家后的空闲时间,用在读书会上,多利用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

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人生的成就,多在于业余对于生活的积累。在这里,同大家分享一句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在哪里,与诸君共勉!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10】

为了进一步增强我的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提升我们的读书热情,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我们学生组织了以下读书会活动:

一、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

为了让老师和学生都能更好的读书学习,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一起来交流了“读书交流活动”,大家一起谈学习体会,交流读书心得,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把学习体会发在我们的博客上,使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教育,提高了素质。

二、学生组织了“我与好书交个人博客”,大家畅所欲言,交换阅读心得。

为了让同学有一个更好的交流机会,学校每周一下午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学校还专门安排了学生的阅读交流时间,以学校的为单位,在学生处的教导下,各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积极配合下,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学生们都能认真对待每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写下了一封信。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感到自身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一笔无形财富,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三、组织了学生开展了一次“我与书交朋友”主题读书会。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会读书,学校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组织了一次“我与好书交朋友”主题读书会。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老师们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有趣的读物。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四、组织了学生进行了一次“我与好书交朋友”主题读书会。

为了让大家都有一个更好的交流机会,学校组织了“好书交朋友”主题读书会,大家都积极参与进来,为好书捐献自己的图书,并在这次读书会上,各个班级的学生都为书交了一个一等奖,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也都认真的投入了读书的氛围中。

五、组织了学生们开展了一次“我与好书交朋友”主题读书会。

通过这一次主题读书会,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做人的道理。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到这次读书交朋友活动中来,并把读书的心得写下来,与好书交朋友、与好书交朋友、与好书交朋友,从而使得我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精彩。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11】

这周四下午第四节课,举行了走进《童年》读书交流会。这是上初中以来举行的第一次读书交流会,也是同学们盼望很久了的。课间的时候几个同学就到讲台前布置黑板,又是写,又是画,真的很热闹。

很快这次交流会就开始了,王玥琦首先拉开了序幕,于超和岳阳是主持人。她们三个准备的很充分,同学们听的也很认真。交流会的第一部分是让同学们说出高尔基的名言;第二部分是说有哪些名人对高尔基作出了评价;第三部分是介绍高尔基;第四部分是介绍童年这部作品;第五部分是说出你最喜欢的片段以及喜欢的原因。整个环节设置的还是很合理的。

最后一部分应该是这次读书会的高潮。但是,有点遗憾的是,可能这样的读书会是第一次举行,可能还有一部分同学根本没有读完整本书,总之,同学们讨论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任老师的这个方法特别好,因为很多同学读书都是囫囵吞枣,通过这样的读书交流会才能真正的理解文学作品。我想这样的读书会以后一定还会经常举行,也希望同学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读完,即使是读过的作品,也应该再读一遍。《童年》之后的下一个阅读篇目是《鲁滨逊漂流记》,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的阅读,仔细的体会。

在这里,我也对家长提出两点希望,一是提醒孩子阅读,二是在您有空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并且讨论这部作品,我想这会使孩子理解的更好。感谢您的支持,愿所有的孩子都能爱上读书,相信文字的力量。

听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篇12】

昨晚有幸参加了读书会的第一期活动,回校的时间已然太晚,又忙着准备女生节的事情,且第二天第一节有课,这篇记就拖到了今天。每次活动之后,总想写点什么留下,差不多像以前的日记习惯,不为别的,只是想着以后看起来会记起点滴。

活动室不大,人却都精神饱满,我算是比较闷的一个,一是第一次参加,矜持说不上,不过是想多听听大家的看法,二是忘记带水了,五点四十出门时只喝了一口,听着大家的滔滔不绝,自己也有点口干舌燥了,下次会记得。

这属于我很喜欢的社团类型,谈论感兴趣的话题而且不会存在尴尬的冷场。每人推荐一本书,发散出来的话题必然会五花八门,我觉得读书就是要随性的,千篇一律反而没意思,换另一种感觉来说,就是像老朋友座谈一样,很惬意。bIJIaoGaO.Com

散文写惯了,初中时老师教的“形散而神不散”,我总是只能做到一半——形散。所以看起来难免会语无伦次的,在日记中很好,天然加密了,拿出来也是给自己看的,就没在意过。下面还是要切入主题的。

从推荐书目来看,每个人的读书爱好都是不尽相同,这样更能互通有无拓展延伸。一轮下来,发觉自己我读的书还是太少了,所以更多的还是学习和借鉴。没看过的,总没法妄加评论,所以多听多思考。引出来的话题有关于生活的意义,关于历史,关于孤独,关于爱,还有,关于木心……

关于生活的意义,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不见得都会深入思考。往大了说是哲学的范畴,往小了说是对自我人生的定位,其实,我觉得这也可以算作人生观的一部分。首先,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生存和其他生物一样,为了繁衍和进化,这显然不是答案,因为人有思想。是的,只有人才会考虑为什么而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求生,是生物的本能,人不例外,很多人对死亡怀有巨大的恐惧,这也会成为“活着”的原因之一。

作为个体,我们读书学习工作,不过是为了追求一个舒适的物质生活,以及建立在它之上美好的精神生活,当然这句话部分正确,因为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的层面不同,有一些精神满足不需要建立在物质之上的(吃穿用基本保障除外)。回想过去,其实我们的生活是在一个个目标的指引之下进行的,比如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以至于不久将来的找工作。也许我们只在选择的问题上犹豫过,却也很少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有人会说,就是这样啊,因为其他人都这样,这似乎是一个较普遍的生活模式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可以说为了一个又一个不断出现的新目标而活。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也许要为社会和谐,为国家进步,为全球发展做贡献,这是所强调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很高很远。人各有志,每个人的思考会不同,这是很难统一的,也许,都是为了好好活而活。

关于历史,我不是历史专业的,所言所讲都只是“一面之辞”。个人觉得,凡是文字记载,多少都会带点主观色彩,也难免会存在片面性。而真实的历史如何,我曾经有过天马行空的想法,幻想着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像看3D电影一样,把历史亲身“走”一遍,也许会发现,很多的忠奸善恶并不像我们一直以为的那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