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要“实”【荐】

发表时间:2022-02-14

【www.bijiaogao.com - 践行群众路线工作总结】

要写工作报告了才会来到这里吧,写工作报告就是为了回顾之前工作的不足可以更好的改进,我们是否应该写一份工作报告来回顾自己的工作呢?2022年最新的工作报告范文《践行群众路线要“实”【荐】》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践行群众路线要“实”

时下,全党上下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贯彻好、实现好党的群众路线,应坚持在“实”上下功夫,做到实心实意、真抓实干、力求实效,详尽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具体解决基层实际困难,从而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一要实心实意,身心投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带着真情下基层,心里想着群众,感情上恋着群众,以基层为家,认真地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只有沉得下、融得进,做到深入、心入,融入群众之中去,实心实意地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才能倾听到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才能真正做到把群众的需求送下去,把群众的呼声带上来,取到“真经”。二要真抓实干,勇于攻坚克难。要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基层、帮助企业、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通过结对帮扶摸索经验,推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要听得进去,就是要听干部的真实想法,听群众的呼声、心声。一方面,要与基层干部谈心谈话,让干部讲实话、谈真话、说心里话;另一方面,要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让群众讲实话、谈真话、说心里话。千方百计发现问题,实事求是地帮助乡镇、帮助企业、帮助群众,针对问题深入全面地进行分析,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三要力求实效,建立长效机制。没有长效机制作为保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可能会成为一阵风、一窝蜂,或者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基层一线有些问题,尤其是信访问题,是很棘手的,仅靠几天时间的下访,很难马上破解。各级领导要杜绝短期“热”长期“冷”的现象,就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力争通过机制建设使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经久不衰。BIJiaoGao.com

BijiaoGao.Com小编推荐

心中装着群众 走好群众路线


心中装着群众走好群众路线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一场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开展。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建设为民务实清廉党员干部队伍,用意深远,意味深长。心中装着群众,走好群众路线。回溯我们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群众路线犹如精神主线,贯穿始终。为什么嘉兴南湖红船上那跳动的点点灯光,能驱走漫漫长夜,照亮全中国?为什么井冈山上万绿丛中那星星般的细小火焰,能形成燎原之势,使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如凤凰涅槃般获得新生?为什么我们党能够带领人民群众一往无前,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就是因为我们党从扬帆起航那一刻起,就留下了群众路线这套永不改变的“遗传密码”,并代代相传到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正是因为有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我们党才赢得了亿万群众的支持与信任,筑起了“真正的铜墙铁壁”;正是因为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才有了我们党和群众的心心相印,有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实践力量。心中没有群众,步子极易走偏。纵观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存在的“四风”问题,不管是贪图虚名、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搞官僚主义,不管是追名逐利、不思进取,搞享乐主义,还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刮奢靡之风,其实质是这些党员干部缺乏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心中缺乏群众应有的位置,丢掉了群众路线这条“执政生命线”。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党员干部心中始终装着群众,下基层时会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干工作时会不闻民间疾苦、不问群众冷暖?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既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同样是改善干群关系的不二法则。我们不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又怎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不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又怎会把我们当亲人?当今中国已经迈入经济发展关键期、社会转型深水区,面对矛盾与问题,心里没有群众,可说一切都是空谈。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群众路线不能丢,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面对面沟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深入基层,多直面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社情民意,接地气、抓活鱼。“你的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多少真情”。要心贴心交融,切实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做群众的贴心人,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说群众想说的话,做群众盼做的事,“只有心挨得近,情才会交得深”。要实打实解难,注重体会群众的难处,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为群众服务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让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只要我们心中始终装着百姓,坚定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好的事情。

群众路线要做好“走、听、干”加法运算【荐】


群众路线要做好“走、听、干”加法运算

习总书记吹响群众路线的“集结号”后,一场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展开。中中央政治局带头“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树立起全党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风向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想”,只有了解人民的所需所求所想,实现每个人的小梦,才能让全中国的大梦走向现实。因此,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关键是要照好“群众镜子”,以群众为镜,方能知不足,才能不断改进自身,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而如何用好群众这面镜子,关键是要在“走、听、干”上做加法运算。常走加长走。走,意味着要主动拉近距离,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走进群众中。要“常”走,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中央提了要求,就“一阵风”似的走,活动一结束,就“风平浪静”,再也不走。而是要把下基层当作一种追求、一种风尚、一种常态,长期坚持、常效进行,经常保持与基层党员群众的长效联系与互动,构建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并加以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才能避免下基层沦为“走过场”。要“长”走,不是走康庄大道,水泥路,而是更多要走田间小路,泥土路,要把走的路线拉长,多往深处,远处走,不仅县城、乡镇附近的村要走,距离远的,路不好的村也要走;不能只走经济发展好的,村级环境好的村,而且还要经常去经常发展落后的地方了解百姓疾苦。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工棚、菜场摊点等一线,边走边看,不要只看的大道上的“光鲜”,也要看到小路上的“泥泞”,要勤于发现问题,要敢于面对问题,要勇于解决问题,这才是下基层的根本目的。真听加甄听。走群众路线,关键要摸清群众的“脉搏”,了解群众“呼吸”,这就需要练就“顺风耳”的本事,边走边听。要“真”听,“你的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多少真情”。领导干部到基层去调研,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应该以真诚换真心,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意愿,群众才会说“真心话”。这样省去了间接汇报的环节,没有弄虚作假的成分,掌握的信息才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可靠。要“甄”听,声音不是简单的听,要甄别的听,分辨的出什么是对工作有帮助的“好声音”,什么是阿谀奉承的“假声音”。要善于过滤表扬的声音,多听听群众的批评声、抱怨声。少打招呼,多微服私访,以普通人的身份接触群众,听各种不同的声音,深刻把握他们的内在诉求,就不会被“虚张声势”的工作汇报所蒙蔽。常与群众拉家常,品读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不会被掺杂“水分”的民意调查所欺骗。实干加时干。群众路线不是“纸上谈兵”,走和听之后,就需要付诸行动,那就是“干”,只有解决了问题才达到了最初走的目的。要“实”干,干部下基层必须解决实际问题,必须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真正得实惠。要实打实解难题,注重体会群众的难处,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既考虑眼前,又照顾长远;既有利于局部,又有利于全局,把为群众服务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让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时”干,时时刻刻把百姓放在心中,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时不时的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工作的方法,要带着政策,带着课题,带着想法下去,让问题、难题浮上来。把下基层当成增强宗旨观念的“拉练赛”、提高服务能力的“训练场”。

推进城镇化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工作报告推荐


推进城镇化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农村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远谋划农村建设,必须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中心村。农民向小城镇、中心村集中是农村城镇化的突破口,如何让农民享受如同大城市市民一样标准的住房是中国农民几代人的梦想。兴庆区作为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核心区,科学规划、搞好农村城镇化建设,对谱写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新篇章具有特殊的意义。为实现兴庆区农民的梦想,20xx年以来,兴庆区科学谋划、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创新投资机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了掌政镇特色小城镇、强家庙中心村、河滩中心村、滨河家园移民新村四个农民集中区项目建设,漂亮坚固的安置房、富有时代气息的商业街、美丽如画的城镇公园、集休闲健身一体的乡村广场,共同构筑了配套完善、集约紧凑、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节能环保、富有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使兴庆区近3万农民一步跨入了具有标准化物业管理的城市化社区,一镇三个中心村已成为沿黄城市带最具活力的小城镇、中心村。从农民切实利益出发,必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同城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仍然是农村城镇化的重中之重,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20xx年以来,兴庆区持续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二三产业向农村延伸,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在小城镇、中心村建设中,兴庆区按照“配套高标准、高起点、一步到位”的原则,公园、学校、幼儿园、商网、污水处理厂、道路、供电、给排水、天然气等一次性完成配套。特别是天然气能源的使用,为解决影响农村多年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兴庆区下大力气成功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农村延伸工程,天然气等网络延伸至大新镇、掌政镇、通贵乡三个乡镇,彻底改变了农民世世代代靠烧柴、燃煤做饭、供暖的状况,为实现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村镇建设同城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必须推进镇村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经济发展,而是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农村,核心在人。兴庆区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着力改善生产环境、治安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改善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条件,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力争率先建成宁夏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产业发展上,兴庆区创新奶产业发展思路,突破奶牛养殖传统区域,在月牙湖高标准规划建设可存栏3.6万头的万亩奶牛生态养殖园区,建立了优质奶源基地,有效解决了移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沙漠化治理、生态环境、银川市东部水源地污染、奶产业发展等难题。在就业平台建设上,在小城镇高标准建设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掌政镇农民创业园区,在生态移民区,引进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年产30万件羊绒衫项目,可就地解决1000多名农村妇女的务工就业问题。在社会保障上,兴庆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