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洞洞教案

发表时间:2023-12-29

大班洞洞教案。

对于新进教师来说,教案和课件十分重要,不可以随意草率地编写。教案是帮助学生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小编为您推荐这篇文章,以深入了解“大班洞洞教案”的相关知识点。请谨慎决定,本资讯仅供参考使用。

大班洞洞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牙齿的作用和龋齿的坏处,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

2、了解保护牙齿的一些简单常识,知道保护牙齿。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牙齿模型、牙刷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1、刚才老师让小朋友们看了一个动画片《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课前观看),那谁能回答我的问题:森林里的小动物最怕谁?为什么怕它?只有谁不怕它?小狐狸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来对付大老虎呢?

2、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看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糖果好吃但不能多吃,要爱护我们的牙齿)

二、出示课件:牙齿的秘密

1、牙齿有哪些作用呢?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牙齿的功能。如果我们的牙齿坏了,变成龋齿了,会怎么样呢?

2、请小朋友们看动画片,回答问题:东东为什么会有蛀牙呢?后来东东的牙齿怎么样了?怎么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牙齿呢?

3、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小朋友们有蛀牙吗?有蛀牙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三、出示课件:牙齿的保健

1、牙齿非常有用,我们要保护自己的牙齿,那么都有哪些东西可以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呢?出示课件,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看。

2、小朋友们会自己刷牙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正确的刷牙方法。每位幼儿跟随动画一起学刷牙。

四、保护牙齿的方法有哪些?

保护牙齿五部曲:

1、早晚要刷牙

2、长期使用含氟的牙膏

3、使用保健牙刷

4、健康的饮食,少吃糖

5、定期检查

五、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

大班洞洞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球15个左右、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教师用身体各部位变大象,变茶壶……

(2)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一个小洞洞。

(3)请幼儿寻找身体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脐、耳孔)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5)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

(1)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教师:看谁的洞洞最结实,可以让好朋友的报纸球钻过去。

(2)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一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3)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4)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3、延伸活动

大家试一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教学反思:

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之一,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一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在实际施教过程中,由于地域的不同、孩子认知水平的不同.相同的设计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变魔术。在甘南,40名大班孩子不太习惯地坐在地上,我让孩子们玩手指变魔术的游戏时,有部分孩子没有领会要把小手拿出来,我马上“变”出了大拇指,走到每个孩子面前,互相用拇指点点头,于是孩子们的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在西宁,20名中班孩子随意坐成一圈,一听说我要变魔术了,高兴地模仿着我的动作,一会儿变成大水壶。一会儿变成小狐狸。

环节二:找洞洞。在甘南,我请孩子们在自己身体上寻找洞洞,孩子们找到了身体上的各种洞:眼睛、嘴巴、肚脐、鼻孔、手指变成的洞等,我马上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两手张开,请孩子们用准确的语言说出为什么这不是一个洞;在西宁,孩子们找了很久,兴趣依然非常高涨,耳朵、嘴巴、眼睛、肚脐,还有的孩子指着自己的衣服口袋说:“这里有个大洞!”

环节三:变洞洞。在甘南,当我发现一个孩子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和别人变得不一样时,马上招呼其他幼儿来看看他是怎么变的,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我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动动你的小脑筋.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有一个孩子用双手交叉变成了洞,我马上朝他点了点头,又用手指了指他的腿.说:“你能再试试吗?”孩子马上心领神会,用脚变出了洞洞。在西宁,在我们讨论到变出不一样的方法时.我注意让孩子示范的机会多一些.不再只示范一位孩子的动作,每当看到一名孩子用身体的各部位变化有所不同时,马上表扬,这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小纸球穿过了。

环节四:玩洞洞。在甘南,孩子们变出了洞洞,都等着我用纸球来“检验”洞洞是否结实.我赶紧请孩子们分成两组,男孩子和女孩子面对面,当一组变洞洞的时候另一组就把手中的报纸球从洞洞里扔过去,我做过示范后孩子们就非常投入地玩了起来;在西宁,该分组了,可孩子们仍然对不同的造型兴趣不减,于是我让孩子们两人一组。互相玩扔报纸球的游戏,我在一旁观察和个别指导。

在两次活动后我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设计层层递进,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与老师配合默契。随着教师预设情景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由游离于目标之外到对活动本身产生较高的兴趣,从不熟悉老师到愿意和老师一同想各种办法,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一再强调的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相互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这个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一:互动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温馨、激励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信任、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愿意展示自己的动作。在环节一中,甘南的孩子对席地而坐的方式不太适应,影响到了活动的引入环节,所以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游戏与每一位孩子亲近,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把注意力尽快投入到接下来的手指变洞洞的环节。

体会二:只有当学习者自己觉得学习活动是有意义、有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才是统一的,才会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动,所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非常重要。在环节二中,甘南的活动对象是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找寻自己身体的洞洞这种简单问题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必须提高要求,让孩子们“蹦一蹦”才能达到:而西宁的中班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身体还有很大兴趣,所以这一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体会三:虽然地域不同,生活环境有差距,但孩子们都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而孩子们良好的思考、探索习惯。不是一个老师或者一个活动就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包家庭、教育机构及教师的共同配合。这两地的孩子让我深刻感受到,平时对孩子探索性的培养有多么重要,那珍贵的小小智慧之火是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需要给予孩子自我思考、互相讨论的时间。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正误,或过多地去干预。

体会四: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在环节四中,我对两地孩子分组的处理是不同的:甘南的大班孩子平时分组活动不多,他们对竞赛项目特别感兴趣。所以我采取了分组比赛――“看谁投得准”的游戏活动;而我在与西宁的老师交流时了解到,他们班孩子平时活动就是分组,所以对自己组队进行自主活动很熟悉,我的处理更多的是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作为一名观察者,让孩子在前。

点评1

这个活动最大的看点是整个活动体现了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动作发展的递进,手指一手臂一四肢躯干一多人的肢体配合,幼儿在洞由小变大的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和发现的趣味性;难度的不断递进,个体自己变一两人互动一多人变大洞一借助周围其他环境中材料变洞洞,不断提高变化的难度,使幼儿一步步去解决问题,达到目标,是一个跳一跳的发展过程;兴趣点的不断递进,幼儿从不理解游戏的意图一渐渐深入游戏一模仿教师活动一自由创造小洞一兴趣盎然地投入不断的探索中,教师生动的趣味性语言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引导、感染着每一位幼儿,师幼间形成了默契的配合。

活动中,教师也采取了一些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对幼儿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培养方面:在一个变洞一个投纸球的两人互动活动中,投的幼儿注意力必须处在高度的集中状态才能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洞投进去,而变洞的幼儿只有快速投入地思考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身体中可“围集”的地方。这个游戏在最大程度上让幼儿投入到了思考、应变的活动状态中,幼儿在应变中体验着变化所带来的乐趣。此外。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方面,教师及时发现幼在变洞洞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如举起双臂是洞吗,让幼儿在分析是不是洞洞的过程中,巩固了“围集”的概念,提高了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个活动中,教师高度投入和快乐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幼儿,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因此整个活动可以说是快乐的、有趣的、让幼儿不断探索发现的肢体运动活动。

略有不足的是,教师在施教活动中有些急促,应再放慢一些速度,提问后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语速再慢一些、柔一些,心再静一些,可能整个活动会更稳一些。

点评2

这个活动目标制定比较全面,从认知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制定了目标,符合幼儿的实际;从选材上,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对活动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孩子,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都非常好,在活动广度上,教师也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在孩子与教师的讨论中,孩子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者发表个人见解,体现了活动活跃和有序,师生、生生的交流也是非常平等的;活动中,当个别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能自然地用开火车的形式让活动变得有序,把这些孩子又集中到教师的视野。

我个人认为。活动的深度可再加强一些。应充分发挥孩子身体各部位动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想像潜能。

大班洞洞教案(篇3)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变洞洞》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变洞洞》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换洞的乐趣,愿意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培养儿童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孩子对身体的各各部位都有一定的了解。

2准备材料和报纸球:大约15个。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教师用身体各部位变大象,变茶壶……

(2)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一个小洞洞。

(3)请幼儿寻找身体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脐、耳孔)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5)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

(1)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老师:要看谁的洞最强,你可以让一个好朋友的报纸球通过。

(2)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一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3)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4)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3、延伸活动

大家试一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教学反思:

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之一,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一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在实际施教过程中,由于地域的不同、孩子认知水平的不同.相同的设计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变魔术。在甘南,40名大班孩子不太习惯地坐在地上,我让孩子们玩手指变魔术的游戏时,有部分孩子没有领会要把小手拿出来,我马上“变”出了大拇指,走到每个孩子面前,互相用拇指点点头,于是孩子们的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在西宁,20个中产阶级的孩子随机坐成一个圆圈。当他们听说我要变魔术时,他们高兴地模仿我的动作,变成了一个大水壶。

一会儿变成小狐狸。

环节二:找洞洞。在甘南,我让孩子们在身体上找洞

眼睛、嘴巴、肚脐、鼻孔、手指变成的洞等,我马上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两手张开,请孩子们用准确的语言说出为什么这不是一个洞;在西宁,孩子们找了很久,兴趣依然非常高涨,耳朵、嘴巴、眼睛、肚脐,还有的孩子指着自己的衣服口袋说:“这里有个大洞!”

环节三:变洞洞。在甘南,当我发现一个孩子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和别人变得不一样时,马上招呼其他幼儿来看看他是怎么变的,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

我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动动你的小脑筋.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有一个孩子用双手交叉变成了洞,我马上朝他点了点头,又用手指了指他的腿.说:

“你能再试试吗?”孩子马上心领神会,用脚变出了洞洞。在西宁,在我们讨论到变出不一样的方法时.我注意让孩子示范的机会多一些.不再只示范一位孩子的动作,每当看到一名孩子用身体的各部位变化有所不同时,马上表扬,这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小纸球穿过了。

环节四:玩洞洞。在甘南,孩子们变出了洞洞,都等着我用纸球来“检验”洞洞是否结实.我赶紧请孩子们分成两组,男孩子和女孩子面对面,当一组变洞洞的时候另一组就把手中的报纸球从洞洞里扔过去,我做过示范后孩子们就非常投入地玩了起来;在西宁,该分组了,可孩子们仍然对不同的造型兴趣不减,于是我让孩子们两人一组。

在玩扔报纸球的游戏时,我互相观察和引导。

在两次活动后我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这个活动于幼儿生活,设计层层递进,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与老师配合默契。随着教师预设情景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由游离于目标之外到对活动本身产生较高的兴趣,从不熟悉老师到愿意和老师一同想各种办法,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一再强调的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相互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于这次活动,我有以下经验。

体验一:互动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与老师、同伴和材料的互动。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温馨、激励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信任、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愿意展示自己的动作。

在环节一中,甘南的孩子对席地而坐的方式不太适应,影响到了活动的引入环节,所以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游戏与每一位孩子亲近,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把注意力尽快投入到接下来的手指变洞洞的环节。

体会二:只有当学习者自己觉得学习活动是有意义、有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才是统一的,才会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动,所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非常重要。在环节二中,甘南的活动对象是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找寻自己身体的洞洞这种简单问题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必须提高要求,让孩子们“蹦一蹦”才能达到:

而西宁的中产阶级孩子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可以自由探索。

经验三:虽然地域不同,生活环境也有差异,但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而且孩子有很好的思考和探索习惯。它不是一个老师或一个活动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合作,包括家庭、教育机构和教师。

这两地的孩子让我深刻感受到,平时对孩子探索性的培养有多么重要,那珍贵的小小智慧之火是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需要给予孩子自我思考、互相讨论的时间。而不是告诉孩子是非,或干涉太多。

经验四: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在环节四中,我对两地孩子分组的处理是不同的:

甘南大班的孩子平时没有多少集体活动,他们对比赛特别感兴趣。所以我采取了分组比赛――“看谁投得准”的游戏活动;而我在与西宁的老师交流时了解到,他们班孩子平时活动就是分组,所以对自己组队进行自主活动很熟悉,我的处理更多的是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作为一名观察者,让孩子在前。

点评1这个活动最大的看点是整个活动体现了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动作发展的递进,手指一手臂一四肢躯干一多人的肢体配合,幼儿在洞由小变大的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和发现的趣味性;难度的不断递进,个体自己变一两人互动一多人变大洞一借助周围其他环境中材料变洞洞,不断提高变化的难度,使幼儿一步步去解决问题,达到目标,是一个跳一跳的发展过程;兴趣点的不断递进,幼儿从不理解游戏的意图一渐渐深入游戏一模仿教师活动一自由创造小洞一兴趣盎然地投入不断的探索中,教师生动的趣味性语言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引导、感染着每一位幼儿,师幼间形成了默契的配合。

在活动中,老师也采取了一些很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对幼儿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培养方面:在一个变洞一个投纸球的两人互动活动中,投的幼儿注意力必须处在高度的集中状态才能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洞投进去,而变洞的幼儿只有快速投入地思考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身体中可“围集”的地方。

这个游戏在最大程度上让幼儿投入到了思考、应变的活动状态中,幼儿在应变中体验着变化所带来的乐趣。此外。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方面,教师及时发现幼在变洞洞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如举起双臂是洞吗,让幼儿在分析是不是洞洞的过程中,巩固了“围集”的概念,提高了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个活动中,教师高度投入和快乐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幼儿,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因此整个活动可以说是快乐的、有趣的、让幼儿不断探索发现的肢体运动活动。

略有不足的是,教师在施教活动中有些急促,应再放慢一些速度,提问后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语速再慢一些、柔一些,心再静一些,可能整个活动会更稳一些。

评语2的活动目标比较全面,从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符合儿童的实际;在选材上,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教师对活动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孩子,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都非常好,在活动广度上,教师也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在孩子与教师的讨论中,孩子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者发表个人见解,体现了活动活跃和有序,师生、生生的交流也是非常平等的;活动中,当个别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能自然地用**车的形式让活动变得有序,把这些孩子又集中到教师的视野。

我个人认为。活动的深度可再加强一些。要充分发挥儿童身体各部位的能力,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想像潜能。

百科全书:洞是指物体的一部分穿透或下沉很深。

大班洞洞教案(篇4)

活动背景

在主题活动《神秘洞》进行阶段,小朋友们一直和洞洞打着交道,找洞洞、画洞洞、唱洞洞,对洞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玩滑梯时,他们专门找管道滑梯玩;晨间锻炼时,他们喜欢找有洞的玩具玩;游戏时,他们还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做着各种洞洞……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兴趣点,我利用并自制了一些有洞洞的玩具,设计了本次健康活动《来和洞洞做游戏》,让幼儿在"玩洞"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既举一反三,创编多种玩法,又能发展走、跑、跳、钻、爬、投掷等技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活动目标

1、能想出洞洞的不同玩法,发展走、跑、跳、钻、爬、投掷的能力。

2、学习在竞赛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感受自主探索洞洞玩具玩法的快乐。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各种有洞的体育活动器具,如大纸箱、布袋、拱形门、套圈、铁圈、篮球架、沙包等

分散放在场地四周;自制的有洞碉堡六个;音乐两段(一段较有力度,节奏鲜明,一段较抒情)。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听音乐做洞洞

以洞洞魔术师的身份带幼儿在音乐中做动作,音乐响时,老师结合口令带领幼儿做踏步、上肢、下肢、扩胸、体转、跳跃等运动,音乐一停,请幼儿马上用身体做成各种洞洞并定格,老师简单讲评,启发幼儿要想出不一样的身体洞洞,还可以和好朋友合作做身体洞洞。

(评析:选择的背景音乐节奏鲜明,力度较强,音乐本身就能感染幼儿动起来,加上语言提示,指令清晰,充分让幼儿的四肢、腰、背等部位的关节及肌肉得到锻炼,为下面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让孩子们用身体自由做洞洞,活动开始就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在和同伴结合做身体动作时他,提高了幼儿的合作性。)

2、探索各种洞洞器具的玩法

○1自由玩洞洞玩具,初次探索不同玩法,满足玩的欲望。

导语:刚才我们用身体做了各种各样的洞洞,老师这儿有很多有洞洞的玩具,请你们选一种,想想这种玩具可以怎么玩,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还能注意安全。

○2幼儿自由站成面对面的两排,老师请幼儿在两排之间介绍并演示玩法,同时让其他孩子学一学。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师:谁也玩的这种玩具,你是怎么玩的?

○3小结:不同的洞洞玩具有不同的玩法,同一样洞洞玩具也有不同的玩法。

○4幼儿第二次玩玩具,启发幼儿想出新的玩法,并能和同伴合作玩。

导语:请你们选一个刚才没玩过的玩具或方法再去玩一次,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玩的时候注意安全。

○5幼儿自由站成面对面的两排,请有新创意的幼儿介绍玩法。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洞洞玩具玩法的过程中明白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玩法,而同一玩具也有不同玩法的奥秘,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主探索出洞洞玩具新玩法后的快乐,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锻炼了幼儿的体能。)

3、综合练习:游戏:炸碉堡。

○1告诉幼儿魔术师变成了解放军,要去完成炸敌人碉堡的任务

○2介绍游戏场地及玩法:跳过雷区,爬过隧道,钻过山洞,最后用炸药投向敌人的碉堡,比比哪对投中的炸药多就胜利。

○3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六队,进行比赛

○4揭晓比赛结果并颁奖

(评析:选用幼儿喜欢的解放军角色,进行炸碉堡游戏,不仅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游戏加大了活动量,发展了幼儿钻、爬、跳、投掷等动作,让幼儿在娱乐时得到了身体锻炼,活动也推向了高潮。)

4、结束

○1随轻柔的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放松运动

○2老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活动器具,结束。

(评析:让幼儿参与场地的收拾整理,有助于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兴趣和良好品德。)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和洞洞做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充分投入到了游戏情景中,加上我为幼儿准备的活动器具是纸箱、布袋、圈等材料都来自于幼儿身边,是幼儿较熟悉的,孩子们玩时比较放得开。活动中,我能注重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索。在活动中孩子们想出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玩法,如在玩纸箱时,有的想到了将纸箱当山洞爬,有的当滚筒滚,有的提着纸箱跳……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能,而且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大脑和肢体同时得到了发展。在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和合作精神也得到较好的培养和体现,我的指导作用也能恰到好处的融合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教学反思:

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之一,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一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

环节变洞洞。当我发现一个孩子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和别人变得不一样时,马上招呼其他幼儿来看看他是怎么变的,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我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动动你的小脑筋.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有一个孩子用双手交叉变成了洞,我马上朝他点了点头,又用手指了指他的腿.说:"你能再试试吗?"孩子马上心领神会,用脚变出了洞洞。在西宁,在我们讨论到变出不一样的方法时.我注意让孩子示范的机会多一些.不再只示范一位孩子的动作,每当看到一名孩子用身体的各部位变化有所不同时,马上表扬,这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小纸球穿过了。

环节玩洞洞。孩子们变出了洞洞,都等着我用纸球来"检验"洞洞是否结实.我赶紧请孩子们分成两组,男孩子和女孩子面对面,当一组变洞洞的时候另一组就把手中的报纸球从洞洞里扔过去,我做过示范后孩子们就非常投入地玩了起来。

在两次活动后我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设计层层递进,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与老师配合默契。随着教师预设情景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由游离于目标之外到对活动本身产生较高的兴趣,从不熟悉老师到愿意和老师一同想各种办法,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一再强调的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相互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大班洞洞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酸会腐蚀牙齿,产生的龋齿有危害。

2、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常识。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2、课前两天和幼儿一起将鸡蛋壳浸在醋里;

4、牙模型、牙刷各一、故事挂图《没牙的大老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没牙的大老虎》,引出情景;

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为什么大老虎把牙齿都拔掉了?原来啊,大老虎上了狐狸的当,贪吃蜂蜜,又不刷牙,所以啊,时间长了,细菌在大老虎的牙齿上钻了几个洞洞,大老虎原本健康的牙齿都成了龋齿了,最后龋齿很严重,大老虎疼得不行就拔了,所以成了没牙的大老虎了。

1、出示教具:牙齿卡通图片,师:现在,健康的牙宝宝来了。牙宝宝请小朋友吃饼干,吃完之后请小朋友们漱口,观察干净的水吐出来之后有了什么变化?(知道人们吃完东西后会有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

2、师:我们的嘴里有一种细菌会使这些食物残渣变酸,如果时间长了,我们原来健康的牙齿会怎样呢?(知道健康的牙齿会被腐蚀,产生龋齿)

3、师: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新鲜的鸡蛋壳,请小朋友们只用小眼睛观察一下,新鲜的鸡蛋壳是什么颜色的?(肉粉色)那老师再请小朋友们看看被子里的那个鸡蛋壳,那是我们前两天一起放进醋里的那一个。小朋友们还是只用小眼睛观察一下,这个鸡蛋壳和桌上新鲜的鸡蛋壳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变黑了)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用筷子轻轻地敲一敲新鲜的鸡蛋壳,感觉怎样?(硬硬的)再敲一敲杯子里的那一个,感觉怎么样?(软软的)

4、师:小朋友们都观察好了,现在老师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杯子里的鸡蛋壳会变黑变软了呢?(醋是酸的,会腐蚀鸡蛋壳中的钙,所以鸡蛋壳就变黑变软了)

5、教师小结龋齿产生的原因。师:因为,我们的牙齿和鸡蛋壳的成分差不多,所以如果我们的`牙齿也一直在一个酸酸的环境中,牙齿就会被腐蚀,我们的牙齿表面也就会和鸡蛋壳一样,一点点变得软软的黑黑的,接着就会产生龋齿…

1、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挂图,讨论龋齿的危害(牙痛、肿胀、吃不了东西、拔牙、不能咀嚼)

2、学习牙防五部曲,并讨论正确的护牙方法(按时刷牙、适当控制甜品和刺激性食物如辛辣、冷酸)

四、游戏“牙齿和细菌的对抗”

躲避球游戏改编:外面一圈蹲着的小朋友组成口腔,里面几个跑动的小朋友是牙齿,外圈小朋友向内滚球,球就是细菌,内圈小朋友要躲开球,若被击中的就出来做口腔。

大班洞洞教案(篇6)

2、能说出龋齿三种以上的危害;

3、看动画片,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常识;

4、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课前两天和幼儿一起将鸡蛋壳浸在醋里;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引出情景表演;

牙宝宝在哭,原是他的小主人喜欢吃甜食,又不刷牙,时间长了,细菌在牙宝宝的身上钻了几个洞洞。

1、牙宝宝请小朋友吃饼干,然后漱口,观察干净的`水了什么变化?(知道人们吃完东西后会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出示图片

2、“我们的嘴里一种细菌会使这些食物残渣变酸(出示图片)如果时间长了,我们原健康的牙齿会怎样呢?(出示图片)

3、“小朋友的桌子上一个鸡蛋壳,用筷子轻轻地敲一敲,感觉怎样?(硬硬的)再看看杯子里是什么?那是我们前两天浸在醋里的鸡蛋壳,看看现在怎样了?

4、讨论:为什么鸡蛋壳会变黑变软了呢?(醋是酸的,会腐蚀鸡蛋壳中的钙,以鸡蛋壳就变黑变软了)

5、师小结:我们人的嘴里一种细菌会使食物残渣变酸,时间久了,这些酸就象醋腐蚀鸡蛋壳一样,将我们牙齿里的钙腐蚀掉,牙齿就会变黑,产生龋洞,也就是龋齿,我们也叫它蛀牙

方法:选一幼儿扮演‘蛀牙虫一位幼儿扮演‘牙防卫士佳佳其余幼儿扮演‘牙齿’跟在‘佳佳’后面,‘蛀牙虫’去抓‘牙齿‘牙防卫士’要拦住‘蛀牙虫’保护‘牙齿。

大班洞洞教案(篇7)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活动过程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1)教师用身体各部位变大象,变茶壶……

(2)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一个小洞洞。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5)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1)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教师:看谁的洞洞最结实,可以让好朋友的报纸球钻过去。

(2)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一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3)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4)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大家试一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之一,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一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在实际施教过程中,由于地域的不同、孩子认知水平的不同.相同的设计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变魔术。在甘南,40名大班孩子不太习惯地坐在地上,我让孩子们玩手指变魔术的游戏时,有部分孩子没有领会要把小手拿出来,我马上“变”出了大拇指,走到每个孩子面前,互相用拇指点点头,于是孩子们的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在西宁,20名中班孩子随意坐成一圈,一听说我要变魔术了,高兴地模仿着我的动作,一会儿变成大水壶。一会儿变成小狐狸。

环节二:找洞洞。在甘南,我请孩子们在自己身体上寻找洞洞,孩子们找到了身体上的各种洞:眼睛、嘴巴、肚脐、鼻孔、手指变成的洞等,我马上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两手张开,请孩子们用准确的语言说出为什么这不是一个洞;在西宁,孩子们找了很久,兴趣依然非常高涨,耳朵、嘴巴、眼睛、肚脐,还有的孩子指着自己的衣服口袋说:“这里有个大洞!”

环节三:变洞洞。在甘南,当我发现一个孩子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和别人变得不一样时,马上招呼其他幼儿来看看他是怎么变的,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我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动动你的小脑筋.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有一个孩子用双手交叉变成了洞,我马上朝他点了点头,又用手指了指他的腿.说:“你能再试试吗?”孩子马上心领神会,用脚变出了洞洞。在西宁,在我们讨论到变出不一样的方法时.我注意让孩子示范的机会多一些.不再只示范一位孩子的动作,每当看到一名孩子用身体的各部位变化有所不同时,马上表扬,这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小纸球穿过了。

环节四:玩洞洞。在甘南,孩子们变出了洞洞,都等着我用纸球来“检验”洞洞是否结实.我赶紧请孩子们分成两组,男孩子和女孩子面对面,当一组变洞洞的时候另一组就把手中的报纸球从洞洞里扔过去,我做过示范后孩子们就非常投入地玩了起来;在西宁,该分组了,可孩子们仍然对不同的造型兴趣不减,于是我让孩子们两人一组。互相玩扔报纸球的游戏,我在一旁观察和个别指导。

在两次活动后我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设计层层递进,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与老师配合默契。随着教师预设情景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由游离于目标之外到对活动本身产生较高的兴趣,从不熟悉老师到愿意和老师一同想各种办法,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一再强调的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相互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这个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一:互动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温馨、激励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信任、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愿意展示自己的动作。在环节一中,甘南的孩子对席地而坐的方式不太适应,影响到了活动的引入环节,所以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游戏与每一位孩子亲近,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把注意力尽快投入到接下来的手指变洞洞的环节。

体会二:只有当学习者自己觉得学习活动是有意义、有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才是统一的,才会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动,所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非常重要。在环节二中,甘南的活动对象是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找寻自己身体的洞洞这种简单问题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必须提高要求,让孩子们“蹦一蹦”才能达到:而西宁的中班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身体还有很大兴趣,所以这一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体会三:虽然地域不同,生活环境有差距,但孩子们都有着极强的接受 能力,而孩子们良好的思考、探索习惯。不是一个老师或者一个活动就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包家庭、教育机构及教师的共同配合。这两地的孩子让我深刻感受到,平时对孩子探索性的培养有多么重要,那珍贵的小小智慧之火是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需要给予孩子自我思考、互相讨论的时间。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正误,或过多地去干预。

体会四: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在环节四中,我对两地孩子分组的处理是不同的:甘南的大班孩子平时分组活动不多,他们对竞赛项目特别感兴趣。所以我采取了分组比赛――“看谁投得准”的游戏活动;而我在与西宁的老师交流时了解到,他们班孩子平时活动就是分组,所以对自己组队进行自主活动很熟悉,我的处理更多的是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作为一名观察者,让孩子在前。

大班洞洞教案(篇8)

大班健康活动:牙齿上的洞洞

活动目标:

1、知道酸会腐蚀牙齿;

2、能说出龋齿三种以上的危害;

3、看动画片,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常识;

4、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6、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鸡蛋壳、饼干、杯子、醋、镜子

2、课前两天和幼儿一起将鸡蛋壳浸在醋里;

3、产生龋齿的过程图片和牙防五步曲的图片

4、牙模型、牙刷各一

5、动画片《聪聪王子牙防历险记》

6、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引出情景表演;牙宝宝在哭,原来是他的小主人喜欢吃甜食,又不刷牙,时间长了,细菌在牙宝宝的身上钻了几个洞洞。

二、寻找龋齿产生的原因

1、牙宝宝请小朋友吃饼干,然后漱口,观察干净的水有了什么变化?(知道人们吃完东西后会有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出示图片

2、“我们的嘴里有一种细菌会使这些食物残渣变酸(出示图片)如果时间长了,我们原来健康的牙齿会怎样呢?(出示图片)

3、“小朋友的桌子上有一个鸡蛋壳,用筷子轻轻地敲一敲,感觉怎样?(硬硬的)再看看杯子里是什么?那是我们前两天浸在醋里的鸡蛋壳,看看现在怎样了?

4、讨论:为什么鸡蛋壳会变黑变软了呢?(醋是酸的,会腐蚀鸡蛋壳中的钙,所以鸡蛋壳就变黑变软了)

5、师小结:我们人的嘴里有一种细菌会使食物残渣变酸,时间久了,这些酸就象醋腐蚀鸡蛋壳一样,将我们牙齿里的钙腐蚀掉,牙齿就会变黑,产生龋洞,也就是龋齿,我们也叫它蛀牙三、龋齿有哪些危害?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方法

三、游戏“保护牙齿有佳佳”(结束)方法:选一幼儿扮演‘蛀牙虫’,一位幼儿扮演‘牙防卫士佳佳’,其余幼儿扮演‘牙齿’跟在‘佳佳’后面,‘蛀牙虫’去抓‘牙齿’,‘牙防卫士’要拦住‘蛀牙虫’保护‘牙齿’。

活动反思:

幼儿知道健康的牙齿白白的,不疼痛,没缺口;不健康的牙齿会疼、延迟的颜色是黄色或黑色,有的牙齿上虫洞,有的咬不动稍微硬一点的食物。讨论如何保护牙齿时,部分幼儿缺乏轻声讨论交流的习惯,不能按要求倾听同伴的发言,自我意识较强,个别组有争抢发言标志牌的现象,活动常规需要长期培养。总体说来,幼儿知道牙齿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护牙齿的方法。

大班洞洞教案(篇9)

活动名称

看不见的洞洞(大班、健康领域)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为幼儿发现蛀牙的过程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明白蛀牙的产生原因,如何预防蛀牙,怎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牙齿以及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目标设计

1、初步了解蛀牙的产生原因。

2、感受健康牙齿带来的有益之处。

3、掌握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来清洁牙齿。

活动难点:

感受健康牙齿带来的有益之处。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蛀牙的产生原因。

利用了绘本故事为线索让幼儿清楚蛀牙是什么样子的?如何预防蛀牙?蛀牙的危害有哪些?把牙齿的作用告诉幼儿让幼儿清楚地明白牙齿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幼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

活动准备

PPT课件,镜子,牙刷,牙杯,牙膏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了一首谜语?猜猜看是什么?

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

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

——牙齿

(激发幼儿对于课程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了解牙齿。)

二、基本活动:

1、讲述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引导幼儿了解蛀牙以及如何治疗蛀牙。)

2、幼儿使用镜子找蛀牙,并且与图片对比了解这种坏的牙齿叫做蛀牙。

教师小结:原来这种自己看不到的有黑点点,有洞洞的牙齿叫做蛀牙。

3、蛀牙有哪些危害。

(牙疼,不美观,有细菌)

4、为什么会得蛀牙?

(让幼儿了解到是吃甜食以及不刷牙的后果。)

5、如何预防蛀牙?

(刷牙,漱口,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粮。)

6、牙齿有什么作用?

(咀嚼,发音,美观。)

三、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吗?

教师:那我们一起去盥洗室刷刷牙吧?

(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并进行操作。)

活动延伸设计

小朋友们让我们把这种蛀牙小知识回家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吧,让他们也可以拥有健康的牙齿。与爸爸妈妈一起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吧。

大班洞洞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剪洞的方法制作窗花。

2、欣赏观察不同的窗花,了解窗花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3、体验剪窗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三段。

2、贴有窗户的展板一块。

3、多于幼儿人数的正方形彩纸,剪刀、固体胶、废纸盒。

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窗,简单了解花窗的特点。

1、幼儿观察课件中的花窗,说说花窗的外形和图案特点。

2、小结花窗的特点:外形各不相同,图案由很多各不相同的洞洞构成。

(二)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学剪窗花,贴窗花。

1、出示准备好的展板,请幼儿想想怎么把它们也变得漂亮?(引出剪窗花)

2、请幼儿观察课件上的示意图,学习剪窗花的方法。

①学习折法:折三折,把正方形变成小三角形。

②学习剪法:先剪轮廓线,再随意剪各种形状的洞洞或剪有规律排列的图形的洞洞。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请幼儿贴上窗花,并说说是怎么剪的?

(三)欣赏民间艺人的窗花作品,拓宽对窗花艺术的了解。

1、幼儿欣赏我国手工艺人剪的一些美丽窗花,认识窗花可以有动物,植物,人物,故事等图案,拓宽幼儿对窗花的了解。

2、引导幼儿在活动区继续学习剪窗花。

大班洞洞教案(篇11)

活动的思考:

在进行小主题是“爱牙周”时,我发现孩子的兴趣很高涨,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孩子又不多,所以我们通过一些收集活动和一些体验活动让孩子来保护自己的牙齿,其中我生成了一次活动“牙齿上的黑洞洞“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体验的,并通过实验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我们不注意的小细节也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的。让孩子在内容中了解照成蛀牙的因素和怎样去爱护我们牙齿的,并能养成爱护牙齿的好孩子。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1、明明,你能告诉小朋友昨天你干什么去了吗?(我去补牙了,我的牙上有个洞,很疼!)

2、小朋友肯定想知道明明的牙齿是怎么坏的,那么就先来看个实验吧!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这两种蛋壳有何不同?(清水泡的蛋壳没什么变化,醋泡的蛋壳变黑、变软,手一拿就烂了)

2.醋里浸过的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醋是酸的,会腐蚀鸡蛋壳中的钙,所以鸡蛋壳就变黑变软了)

1.蛋壳在醋里会变黑变软,用小镜子找一找牙齿有没有变黑或坏掉的?

2.变黑坏掉的牙齿叫“龋齿”。

四、组织幼儿讨论龋齿形成的原因。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饼干,吃完饼干后,用小镜子观察牙齿上有什么?

3.讲解:我们人的嘴里有一种细菌会使食物残渣变酸,时间久了,这些酸就象醋腐蚀鸡蛋壳一样,将我们牙齿里的钙腐蚀掉,牙齿就会变黑,产生龋洞,也就是龋齿,我们也叫它“蛀牙”、“虫牙”。

五、预防龋齿,保护牙齿。

1.出示刷牙方法图解与牙刷,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活动后的反思:

1、孩子们的前期经验比较丰富,所以在交流的时候能说到重点问题,孩子的语言表达还是很流畅的。

2、做实验的时候孩子很感兴趣,他们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结果,但是过程的等待是漫长的,所以请孩子讨论会发生什么结果,有想象的成分。孩子对于实验的结果很好奇,但是体验的时候孩子已经知道牙齿的重要性了。

3、材料的准备比较充分,收集的过程很重要,也是一种长大的表现,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相关阅读

  • 大班下雨教案

    希望推荐的这本书“大班下雨教案”对您有所助益。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对待。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案质量。请务必收藏此页,以免遗失有用信息!...

  • 造房子大班教案

    每位教师都必须拥有教案课件,但教师也需要明确教案课件不是随意草率地书写的。只有编写出优质的教案课件,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充分实现。编辑为您精选了一篇名为“造房子大班教案”的文章,希望您轻松愉快地学习,并与朋友们分享这篇文章!...

  • 大班体育教案汇集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通过读一读“大班体育教案”您或许能够找到一些解答,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 大班《秋叶》教案通用

    我毫不退缩地制作了这份“大班《秋叶》教案”,希望您喜欢。我们会提供最先进的技术资讯,请密切关注。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就可以了。教案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 大班安全教案内容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大班安全教案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一些火的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2、初步了解简单防火自救方法,培养幼儿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