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荐】

发表时间:2022-02-22

【www.bijiaogao.com - 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范文】

体现工作能力与态度,工作报告也占其中一部分你是为了写好自己工作报告而来的吧!不会为自己的工作报告在伤脑筋?2022年最新的工作报告范文《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荐】》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研究性学生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4、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实施和组织呢?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5、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老师指导作用该如何发挥?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6、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BIJiaogAo.Com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BijiaoGao.Com小编推荐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的提出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观念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文学性写作倾向,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01.3p21)。在对待作文的态度上,我们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种为写而写的层面,教师的教学为了学生写好作文;学生的写──包括观察、实践、体会生活、文字表达、读书学习等,都是为了一个写好的目的。作文教学没有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学生的作文也没有真正成为交际的工具──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来交际、学习的工具。

课题假设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能够切实为小学生创设真实的、需要书面交际的情境,激发起学生书面表达欲望,促使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自主从事写作交际实践,切实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作文教学;是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的过程的作文教学;是将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的过程转化为小学生写作需求产生的环境和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过程的作文教学;是不但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切实将作文转化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文教学。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国外

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把写作作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工具。该方案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一种练习,而且是学习其它课程的一种手段。

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他指出:儿童的生活作文必须是使学生科学地认识生活现象、因而应重视观察、调查、分析、比较、考察等方法。具体包括:自然观察、.生活调查等,以社会科学的方法,调查农村和现实社会的关系,从中取得认识。野村芳兵卫从课程的角度考察学科教学,把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扩展到整个学科教学,认为通过生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写出我们的理科、我们的算术、我们的地理、我们的历史等等的书,这是学生自身体验、自我思考、自己掌握而产生的记录。(《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外国教育资料》1996)

国内

叶圣陶老先生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强调了作文的两个前提:一是有所积蓄,打算发表;二是交际环境的需要。

魏占峰在《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中强调:作文时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地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已经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其中,书面表达交流是重要环节之一。

实验的基本思路

在单元教学之初,先安排基于学生兴趣、指向学生生活问题解决的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指导学生观察探究生活、解决问题,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为表达交际而完成作文。

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一、探索出了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内容的基本类型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内容类型如下:

对感兴趣事物现象基本情况的了解、把握。如:我们的长辈住什么样的房屋?等。这类问题多以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形式出现,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

对感到新奇、疑惑的各种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比如彩虹为什么是圆的?等,问题多以为什么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对疑问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知识探究性,一般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来完成。

对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比如怎么样才能去掉铝壶里的水垢等,问题一般以怎么办才能达到某一目的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解决了自然、社会或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有一定的功利性。

对自然、社会或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多种对象之间关系的解释。本类问题需要对多个(至少是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观察、甚至反复试验、经过探求多方面的原因才能得出结论)如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高兴?等。

知识产生背景与过程探究。如:是谁发明了造纸术,他是怎样发明的?他为什么发明造纸术?等。这类问题多源于课堂知识,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也逐渐产生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之中。

专门知识实践应用。这类内容有几种情况:a、学生学了课外内知识,由于对其感兴趣,自觉地运用知识进行课外的试验、制作;b、教师在引导学生学过了某些知识以后,以实践应用的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所布置的多项作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完成。c、学生所学知识诱发了学生对解决过去问题的兴趣。这几种类型的学习结果有一定的成品性。

综合类型。学生要解释的现象、要解决的问题、要探求的知识背景、要应用某种知识在某一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能是一种甚至几种类型的综合。

二、探索出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基本模式流程

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选择学生能够在短期(一般两周)完成的项目,并按照分四个阶段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在教学开始,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学习参观访问、进行信息交流、介绍案例等方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激发研究动机,选出全班同学或小组同学共同感兴趣、有能力开展研究的问题。

解决问题,进行实践体验、获取作文素材阶段。

引导学生自主地查资料、阅读、书籍、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调查、动手操作实践、记录、比较、思考、想象、交流讨论,与所制定的目的计划进行对照,解决问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纪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响、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书面作文,整理自己的研究心得或成果。

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实物和书面材料。

全班交流展示阶段。

包括:研究报告或研究体会的张贴(在班内墙上的固定位置)、固定时间的宣读交流、出版学生个人、小组和班内的研究报告与研究体会专辑、推荐发表等。

三、摸索出了比较有效的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指导方法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合作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个人的观察、资料查阅、试验、操作、思考要以笔记的形式做好记录,小组内各成员定期围绕共同的专题,进行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

2.教师对学生的笔记进行随机性的检查,针对笔记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这样,笔记成了求得教师指导的一种凭借。

3.针对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写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写作技能训练和个性化的指导。。

具体操作时,我们重点采取以下方式:

(1)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资料笔记,与学生进行交谈,挖掘学生活动过程中没有记录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记录下来。

(2)针对学生笔记出现的内容与问题单一性问题,指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学生过于单一地记录试验的现象、数据等,教师题是学生记录以下研究过程、如何操作、态度、情感变化等。

(3)在学生进行成果加工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写作指导。

4.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成功感。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作文的评价者有教师、学生个人、学生小组,也有家长,还有与研究性学习开展内容相关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学生作文过程中,评价的内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研究性作文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性作文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研究和作文学习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的作文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较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

第一,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

以小学语文第六册《记一种小动物》。教学为例。实验班学生用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方法县组织学生开展了研究性活动,然后写研究报告;对比班只布置学生观察,然后课上指导学生作文。(两个班均为50人)。结果,实验班学生人均观察笔记7篇,查资料1.8篇,对比班人均记观察笔记0.6篇,查资料0.4篇;作文字数,实验班在600以上的12人,400-599的26人,200-399的12人;对比班,400-599的6人,200-399的,15人,200以下的29人。

第二,丰富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习作表达了真情实感。

四年级实验班教学《写一种工具》,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工具进行调查,邱江同学专门回到农村老家调查镐头的变迁。在调查笔记中,他有这样两段话:(4月13日)听说我要调查镐头的变迁,老叔马上对我说:现在谁还用这个,都用拖拉机了!是啊,农村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镐终于可以进博物馆了!(4月14日)我不知道全中国的农村究竟有多少镐头,在我的老家,我发现了三种:窄刃镐、双叉镐、宽刃薄镐。他们各有各的用途。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农民祖辈是那样的能发明,值得自豪。但是,自豪之余,我想到了它们在种地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现代化的机器取代──我们的自豪将被外国人的发明取代。这又不能不感到一点心酸。我想对我们的同辈说──我们有责任呢!

我们对三所学校五年级实验班共160学生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从实验开始到第六次研究性作文实验中,作文课前,哪些学生能够先将作文写下来。结果如下:第一次:0;第三次,20;第六次;108。以上数字说明,仅仅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在研究性作文教学中,写已经成了全班大半数以上的学生想做、愿做,能主动来做的事情。

第三,激发起了学生读书、探究生活和写作的兴趣。

下面一组数据是以所实验学校小学三、四、五年级五个试验班实验前期和实验四个月后几项调查数据对比: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写日记:34:158;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坚持读课外书:94:166;平时总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68:128;发现问题以后,能够主动思考并想办法解决:67:123。

在实验班级,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正在以良好的势头发展。而且,我们所期待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随着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开展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2

4.《科普作文:作文教学的奇葩》李昌斌,原载《小学语文教师》2001.4p46

5.《小学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高启山,原载《小学语文教学》1998.6p26

6.《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启山《中小学教材教学》2000.3-4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 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研究性学生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4、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实施和组织呢?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5、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老师指导作用该如何发挥?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6、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