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奥数培训的原则方法工作报告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09

【www.bijiaogao.com - 小学奥数教案】

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便是工作报告,写好工作报告可以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报告的格式与规范你都一清二楚?本站精选整理的《开展小学奥数培训的原则方法工作报告推荐》或许能帮助到你。

开展小学奥数培训的原则和方法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起源于前苏联。举办“奥数”比赛目的有两个:一是发现人才,开拓数学的未来;二是加强各国青少年的交流,促进数学水平的提高,增进友谊,互相协作,组织跨国科学攻关。奥数进入中国后,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和发现优秀的数学特长生,推动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是一名从事小学奥数培训多年的老师,对奥数有着深厚的感情,既对奥数培训一往情深,又发现奥数培训在一些地区和教师身上存在问题。只有发现奥数培训的不足,走出误区,采用科学的原则与方法培训,才能更好地推动奥数的发展。一、目前小学奥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奥数是思维的体操,是以数学为载体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学奥数对学生深入学习数学有帮助,王元、杨乐等数学家认为奥数本是一项很好的培养学生学数学兴趣的课外活动。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学奥数。至于让孩子学奥数是出于什么目的,有一项调查显示六成家长是出于跟风,28.2%的家长表示是为考名校,11.8%的家长称为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由此发现,目前小学的奥数培训存在下面的几个问题:1、功利性———以获奖和升学为培训导向最近几年,重点中学为吸引优秀生源,把奥数竞赛成绩作为升学的一个条件。使得原本对数学兴趣不大的孩子,为了考取名校也加入到学奥数的行列中来。而过量、不科学的奥数训练,又使这些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家长一厢情愿的强迫学习,使得这部分孩子产生抵触情绪。2、片面性———认为要取消奥数培训为了防止中小学“奥数班”过于火热,并且日趋功利化和低龄化,北京、河北,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有关规定或采取措施,禁止举办收费的“奥数班”和叫停奥赛。有一段时间,也有部分教育专家或数学家出来反对奥数,数说奥数的“罪状”,或说奥数培养不出数学家等。其实奥数本无罪,错误在于给奥数披上功利的外衣,错误在于不顾孩子的学习特点一味加重训练、忽视兴趣,错误在于训练的思想与方法。3、短期性———突击训练应考为了考取名校,许多六年级的孩子,纷纷去学奥数,或者是在奥数竞赛前才找老师突击训练,期望能在短期内考出好成绩,进入名校。这样的短期做法,怎么可能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更不用说发展能力了。二、小学奥数培训应该遵循的原则1、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为目标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主要有符号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替换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统筹及最优化思想、建模思想等。《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门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小学奥数培训应该着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应该以这些思想为目标进行奥数内容的选择和培训。2、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思维活动的强弱,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品质。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奥数培训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基础,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规律,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给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的时空,学会数学的逻辑性、有序性、最优化、假设与验证等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3、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必须通过许多途径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而奥数培训就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次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或数学小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奥数与生活密切相关,奥数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长人们的智慧。另外,奥数培训还要讲究适时地引导点拨。由于奥数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学生在找不到解题方法时会感到沮丧,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及时地帮助他们,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演算或点拨,让孩子领悟到数学的奥妙,体验到成功的莫大喜悦,从而坚定学习信念。4、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奥数的学习除了对智力、思维发展有很多促进作用以外,对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也有很大帮助。由于小学奥数的培训对象年龄小,意志品质等较差,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效果更明显。同时,非智力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奥数学习的成效。所以奥数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审题、验算等)、学习态度(细心、专心等)和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奥数学习中获得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三、小学奥数培训的可行性方法(一)坚持系统科学的分阶段训练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发展非常重要的启蒙阶段。根据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思维规律,系统科学设计教法,能最大限度开发少年儿童智力。1、低年级培训应以兴趣培养为前提。低年级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兴趣容易转移,情绪波动大,对教师认同度高,喜欢口头表扬。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奥数培训的题型选择应以动手操作的为主,设计的问题能联系实际的具体事例,培训中要学生明白通过探索可以尝试到成功,并能觉得奥数学习真有用。例如:认识图形与物体,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数物体,拼图形等让学生认识一些事物的特性或联系,培养一定的空间能力。这些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能够从—年级开始每周有一节奥数培训课进行思维训练。如果没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任课教师,每天数学课后安排一道思维训练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低年级孩子情感上易引导,喜好红花之类的奖励,教师可注意及时表扬和奖励,就能够吸引孩子,培养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思维训练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与喜爱,教师一定要考虑题目的难易适度,让学生易接受。教学方法上考虑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对比讲解,能够让学生明白易懂,且兴趣大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的概念认识不足,老师要适当地进行知识的反复呈现。2、中年级培训应以习惯培养为基础。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情绪开始稳定,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建议教师按年级不同进行分级训练,即同一内容可以选择不同难度循环安排教学。教师可以选择速算和巧算、数字谜及趣味算式、和差倍数应用题、还原问题、逻辑推理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如在和差倍数应用题训练中,关键在于掌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已知条件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种量之间的转换,然后统一到所求量上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细心观察,多方求证,小心验算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一些画图,抽取条件,列表等的数学方法,为今后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适当加强意志力培养,逐步在学习中树立不轻言放弃的信念,大胆假设。培训时间安排上要保证每周有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是学校的校本课程时间或是地方课程。如在学校课程中安排不上的,建议在学生课外活动课中开设思维训练课程,由专任教师任课,保证教学的时间和课程内容。3、高年级培训应以思维能力发展为重点。由于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求知欲发展快。因此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地考虑综合题型的训练或是变式训练,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或系统,着重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加大空间思维的训练。在高年级的奥数教学中,由于出现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或产生困难,或不以为然,丧失兴趣。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并帮助其建立一些数学抽象知识和运算的具体形象或模型。如“周长的计算”一讲的教学中,五年级的学生往往觉得没意思,因为过于简单的题目,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成知识系统,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如例题1,把3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3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少多少厘米?一般采用常规的解法,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和宽,周长(3×2+2)×2=16,然后求原来3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为2×4×3=24,24—16=8。这种方法过程比较复杂,能否通过观察得到新图形中由于拼在一起,就会出现少了4条边,因而减少8厘米。紧接着就要启发学生思考,要是N个正方形拼成一个最长的长方形,又怎么算呢?总结规律:减少的边数=(N—1)×2。最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假如有2N个正方形拼成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又该如何计算。如下图,通过比较,图1中少了8条边,图2中少了14条边。从而找到规律每增加两个正方形,边数就少了6条边。总结出计算规律拼成的图形周长为:边长2厘米×{2N×4—[2+6×(N—1)]}。又如图3中求图形的周长只有条件:长边5米,高3米。引导学生通过短边的向上、向右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图4。学生会感到容易,若把题目改为:图3是一个新开张酒家的楼梯侧剖面图,要为楼梯铺上红地毯,楼梯宽是1.5米,那至少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红地毯?这样的改变就很好地做到数学与生活的沟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为孩子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想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愿望,继而喜欢数学。(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奥数学习中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一个主要内容,要真正发展起数学的思想,具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开阔思路,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能运用字母、图形、数字等建立数学模型,尝试验证结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如几何教学中的旋转内容,孩子学起来有点困难,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孩子总结题型的特点,孩子易懂,更会有一种总结提高的喜悦。能采用旋转方法解题题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有两个角的角度相等:二是有两条边相等。如图5所示的四边形ABCD中角DAB和角DCB是直角,边CD和边BC的长度相等,从点C到边AB的垂线CE长为1厘米。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法就是通过把三角形EB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使得BC与DC重合,要求的四边形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解题之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又学会了概括总结,培养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三)注意让奥数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奥数的内容其实也有很多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如银行的利率计算,超市物品捆绑出售以及打折,投资利润计算涉及到市场经济的数学问题等等。奥数的题目有好一部分都出自古时候的游戏,因而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并激发兴趣。如甲乙玩摸扑克牌的游戏,一副扑克牌共54张,两人轮流摸牌,每次最少摸1张,最多摸5张,谁最后把牌摸完,谁就胜利。可以通过游戏然后总结出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直接用古代的趣题直接让学生解答,例如:今有物不知其书,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培训中还可以直接用数学家的故事或是童话故事,如丢番图墓碑之谜———神奇的碑文,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渗透等量代换思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小学奥数培训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开展,在培训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习惯,那么奥数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将会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参考文献:1.《我与小学数学》吴正宪北京教育出版社2.《数学的用场与发展》华罗庚1978年3.《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品味生活》孙明2005年4.《漫谈小学数学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潘江儿5.《专家痛陈奥数三大罪状各地纷纷叫停奥数班》2005年04月04日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bijiaogaO.Com精选阅读

小学奥数常用公式工作报告怎么写


小学奥数常用公式小学奥数常用公式小学奥数常用公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7、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8、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9、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10、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11、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12、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13、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14、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5、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6、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17、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18、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19、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就这样: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20、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21、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22、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23、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24、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25、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工作报告推荐


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地理学习记忆的方法很多,如已被人们普遍采用的图形记忆法、方向记忆法、序列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和“之最”记忆法等,今就下列学习记忆方法,作一简要介绍。1、“发现”记忆法所谓发现记忆法,就是在学习、复习地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重点解决,以此加强记忆的方法。比如,当学生在听课、做练习、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发现自己有概念不清、不得要领以及遗忘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应扎扎实实地依据课本,逐个解决,这也是再学习、再复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尤其是复习时,要将所学地理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逐章按节进行复习,一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有了不足,及时解决,搞懂学通,加强记忆。2、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简洁明快,新颖独特。不仅易学易懂,而且记忆方便,是名符其实的“地理快餐”。如学习《中国地理》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其口诀(看中国政区图):黑、吉、辽;内蒙古、京、津;晋、冀、鲁;陕(秦)、甘(陇)、新;苏、皖、豫;鄂、湘、赣;川(蜀)、黔(贵)、滇(云);宁、青、藏;沪、浙、闽;台、粤、桂;海南简琼,好记忆。再如,我国主要大山口诀:(看中国地形图)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阴山、燕山、太行山,秦岭、巫山、大别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口诀记忆法,最适用于年岁偏小的学生,是他们在学习地理时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他们善于背诵,若能对照地图记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3、联系记忆法就是以点连线,以线拓面的方法联系记忆。如以铁路站为点,再沿铁路线向周围拓宽,或延伸的面来记忆。当然,完全可以以任何城市或其它重要地理事物为点,延线、拓面,相互记忆。如学习西北五省、区主要铁路交通时,先以熟知的西安为点,向西沿陇海线经宝鸡,再向西偏北到兰州。又以兰州为点,向西北沿兰新线到乌鲁木齐;由兰州向东北,沿包兰线经银川到内蒙古的包头;由兰州向西,沿兰青线到西宁。由西宁继续向西,是青藏线的西宁至格尔木段。由宝鸡向南沿宝成线经阳平关等到成都,阳平关向东沿阳安线经汉中到安康。安康是襄樊到重庆的襄渝线中间一个站。从铁路线分布状况看,兰州为西北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另外,陇海线和兰新线及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图线,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段线路。4、图片记忆法地理图片能够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它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所以在学习时,适当运用观看与学习内容相应的图片,是会收到好效果的。高中适用的“中国地图册”中,附有大小图片44幅。有兴安林场、大连新港;黄土高原,华北棉田;上海外滩,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西沙风光;葛洲坝、日月潭等。课本上的图片更多。学到相应的章节时,首先应看图片。如学“热带雨林自然带”,先看“热带雨林”景观图片,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植物特别茂密,乔木、灌木、草本混杂,树种繁多。地面有大象、犀牛,水中有鳄鱼、河马。树上有猿猴、猩猩攀缘,空中飞翔着各种鸟类。学生会感知热带雨林带动植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习课本内容时,就容易理解,还可进一步分析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从而联想到与热带雨林气侯有关。所以运用地理图片,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手段。5、类比记忆法从因果关系上谈,基本要素相同,结论必然相一。地中海周围气候特点是冬雨夏干。因地处30°~40°N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那么可知,凡在这样条件下,就具有冬雨夏干地中海式气候。北美有,南半球的南美、非洲、澳大利亚都有。6、地图记忆法看地图、读地图、绘示意图等,这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具有容易学、速度快、简便实用等特点。原则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到复习,都不能离开地图。因为地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直观语言,它能形象而确切地表示地面上各种地理事物,当然也能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来。通过地图,可以确定出地理方位,区域范围,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离、形态和分布,便于阐明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容易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图等,可以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逐步树立起敢于向自然界、向地球、向宇宙开拓的精神。学习各类气候类型,依地图学习,好记忆、易理解。如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东亚季凤,是世界上最为明显强大的季风区。它是由冬、夏气压场性质而决定的。冬半年,亚洲大陆内部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区;而东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纬度大陆来说相对气温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压带。大势是,陆上高压,海上低压,自然存在温压梯度的变化,从而形成由陆上高压区向海上低压区带吹的偏北风,叫冬季风。夏半年,温压场相反,所以风向也相反。实际上,上面的季风问题和一些地理问题,虽不是问明地图,但实质上你要准确无误的答好问题,也需要一幅鲜明的亚洲地图或世界地图浮现在脑海里,才能答得全面准确。学习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看“中国政区”图,就容易学习。从而也能尽快地掌握各省、区、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图形等。若不看图,只记名称,必然就会今天记、明天忘,实际等于空对空。但只会看懂地图、熟悉地图还不够,应能理解地图,才能分析地图。能将地图上的内容和已有的地理概念联系起来,经过分析,从中才能得出新知识。7、方位法如《中国地理》“三北”防护林网,教学时将“三北”防护网所跨越的十二个省、市、区可用简称按自东向西顺序改为:东北区的黑吉辽三省西部,华北区的冀、晋、内蒙古,西北部的陕、甘、宁、青、新。这样讲,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再如高中地理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解放初只有九个,随着工业发展,增加到二十个。台湾省的台北、高雄,港澳地区的香港,人口也在百万以上。按书上的顺序讲,学生很难记住,而且查地图时也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很不方便。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大致排列成“兰”字形。在教学时,首先在黑板上写个“兰”字,然后按“兰”字笔划顺序填写北京、天津等城市,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与板图对照。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记住。8、理解法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规律,通过有意识记效果较好。如《世界地理》世界气候,这一节内容既是本书的重点又是难点。它影响以后章节各大洲各国的区域性气候学习,同时这节内容理论性强、份量重、头绪多,学生难以掌握。为了教好这节课,教师备课时,搞清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性及其成因。讲课时,紧紧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就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9、谐音法把新地名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如前苏联中亚地区的两条内陆河——阿姆河和锡尔河。在安徽中部地区,“阿姆”和“阿母”,“锡尔”与“惜儿”是近音。在讲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地图,了解认识两条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和注入的地方,再讲阿母都是爱惜自己的儿子的。这样利用谐音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又利于记忆,但必须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原字搞清楚,防止以假乱真。10、对比法运用对比方法,把类似或相反的地理知识,排列成序。例如我国面积辽阔,为了使学生确切了解我国总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可作下列一些对比:我国的领上为英国的三十八倍,日本的二十五倍多,比英、法、德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面积总和五倍还大,仅次于前苏联、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祖国辽阔的概念。11、电影电视法电影电视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直观印象,犹如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例如讲澳大利亚的袋鼠和苔原带的驯鹿,引导学生回忆电视放映动物世界结束的镜头,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很深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提醒学生看电视要多看《世界各地》、《祖国各地》、《兄弟民族》、《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以增长地理旅行知识和见闻。讲课时,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镜头,效果较好。12、熟读法对字数较多的地名,引导学生反复读几遍。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布宜诺斯艾利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等,读熟了就很顺口,从而记得牢。13、数字法有的地理事物偶尔有数字上的巧合,可总结出数字规律。如讲南亚地区,总结出该地区有三个“三”:三种地形(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种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沙漠)。在讲东非国家时,总结它有三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两布(吉布提、布隆迪);两达(乌干达、卢旺达),东非的九个国家中已经记住了七个;剩下的索马里,塞舌尔也就好记了。地理课中有些数字与学生熟悉的事物巧合。如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恰好同“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致,但必须向学生强调应注意地理事物的单位。再如讲黄河的长度是5,400公里,这个数字与“五四”运动的数字巧合。高中地理课本中涉及数据很多,教学中若照本宣科,听起来就十分枯燥。怎样把它讲得有味,活跃课堂气氛,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比较法它是处理数字的基本方法,分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是把同类事物放在不同空间的比较,反映出事物间的大小。如讲太平洋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海洋,有1.8亿平方公里。学生对这个庞大的数字感知模糊,若把它与另三大洋相比,不仅按课本上指出它的面积是另三大洋面积的总和,还把它与面积最小的北冰洋相比,指出它是北冰洋的14倍。这样就使同学们认识到太平洋之“大”。也为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而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广的季风气候区打下了基础。纵比是同类事物不同时期的比较,它可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讲我国的工农业增长等方面的数据,为了突出其增长幅度,常用此法。(2)扩算法如果个体数字比较小不易引起重视,则可由此扩算出一个累积数,形成一个可观的数字得以强化该内容。如讲森林法中决定每个公民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三至五”数目小,学生觉得淡然,如果把它扩算为按10亿人计算,每年则可义务植树30亿至50亿棵,试想这是多么惊人的一笔财富!由此也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教育作用。(3)缩算法数字太大或时距久远,不易捉摸,如果缩算成小数字则便于理解。如讲“地球的演化史”可联系课本中的练习题,将整个地球发展史缩算到钟表面的12小时之中,指出地球各个发展阶段约占的时间。特别强调地球初期发展阶段占2个小时,太古代占5个多小时,即这7个多小时地球上无生命存在。后四个年代合起来占5个小时,其中新生代很短,仅占10分钟,而出现人类的第四纪仅占20~30秒。这样一来同学们对漫长的地球历史中各代的相对时间就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对掌握地壳的变化、生物的演化很有帮助。课文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此法。如世界森林资源的毁灭,我国土地资源的减少,我国人口的激增等数据都可缩算到一年或一天甚至每小时来说明,由此强化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的紧迫意识。(4)迁移法数字显示的内容生疏,可以迁移到一个比较熟悉的数字上类比。如讲“一千克铀235通过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0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时,学生对“标准煤”比较生疏,影响了这个数字的信息度,可迁移为: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转化为电能,相当于2000万度电,这样则有熟悉可知,易于接受。(5)换位法若遇数字内涵模糊,难以感知,可采取换一方位、变一视角的办法处理。如“天体间的距离”用。光年”度量,学生不易感知,可换成用火箭、飞机、甚至步行所需要的时间去度量,使学生感知其“遥远”,进而认识到恒星的“恒”是有相对性的。(6)窥斑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课文中不一定要求记忆但又要知道有定量的数量。如讲黄河泥沙之“多”,可形象地说“一碗水半碗泥”;如讲我国西北某些地区气温日较差,可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这样虽不反映总体数,但以局部示全部,以现象显特征,同样可起到生动有趣,强化印象的效果。采用上述方法应注意几点:一是数字的“加工”要注意科学性,不能无根据地将课文中的数字夸大缩小;二是不能节外生枝,故意引进些新的数字,混淆视听加重学生负担;三是此法要适度,并且强调课文中必要的数据要记忆,不能以此法免去记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教材中需要识记的份量很大,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识记规律,探究识记方法,才能提高识记效果。其基本指导原则如下:一是: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识记的效果对理解材料的程度有很强的依存性。教师可以在若干个机械识记的材料中,帮助学生寻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成为有某种意义的识记的材料。以有关长江的几组地理数据为例:长江干流流程是6300千米。在学东非裂谷带和世界另外三大河流时,它们的长度和长江的长度组成一个数字组:6000千米(亚马孙河)、6600千米(东非裂谷带),6200千米(密西西比河)、6400千米(尼罗河)。这几个数字中百位数可组成类似等差数列的顺序,而其它各位数字均相同。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流程是3600千米,其前两位数正好与长江的相反。二是:变抽象识记为形象识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运用最多的模象直观形式。地图具有方位准确、数据直观、表现鲜明、地理要素内在联系外显等特点,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读图、填图、分析图,不仅可以“索象于图”,还可以“索理于图”,以至“规划于图”。地图是获取知识的信息源,又是储存知识的信息库,是识记、分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蓝图。教师要具备边讲边画板图的基本功,并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画边填,养成自己动手画地图,用图学习、用图识记的习惯,变文字、声波识记为文字系统和图像符号系统的综合识记,调动耳、眼、手多种感官对大脑进行多方位刺激,从而提高识记效果。三是:从部分识记到综合识记。综合识记具有部分识记的分散材料的优势,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知识结构概括为:“位地气水生,资农工交城”十大要素组成的系统,使学生在新课进行前就对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再把整体教材分解成各部分要素,随着教师把各地理要素的具体内容逐次分析,并展绘在底图上,最后画出一张本地域的综合性的地图,再配以必要的文字材料,这不仅对各地理要素的有关名称、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具体了解,又能从各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上,在地图点、线、面符号组成的知识网络上,识记所学材料,进而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便于用“变式”和比较的方法,使知识得到迁移,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方法【荐】


1、信心不足有不少孩子往往一拿到行程问题的题目心里就发怵,没有信心去把题目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在平时做行程问题时选题的难度不适当,对一些基本的题目没能做到熟练掌握。而现在学生们自己从一些参考书上找的练习题难度不一、类型各异。这样的话,孩子自己很难在短期内把行程问题掌握。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感觉学了很长时间,也还是有很多题目不会做。时间一长,自然孩子们就很难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因此,同学们在做行程问题时一定不要盲目的做那些难度很大的题目,从简单的常规题目开始,一步一脚一印,逐步建立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攻克行程问题。作为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要谨慎的给孩子安排一些难度大的题目。不要急于给孩子安排做一些竞赛题或导引上的题目。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程度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2、耐心不够行程问题很多题目的文字叙述比较其他题目要普遍的长一些,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讲,去理解题意也就增加了难度。因而多数孩子都不愿读长题,这样首先从心理上就对题目产生了厌倦感和恐惧感。那么势必造成对题目理解的不够,分析的不透彻。这就是因为孩子在做题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而做行程问题最重要的前提恰恰是要把题意理解透彻,把过程分析清楚,把这前期工作做好了后,后面解题的过程也就会变得简单了。我们发现往往是老师把题目读完,把相应的过程给孩子分析完之后,他们自己很快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有耐心,一步一步安心思考,逐步把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未知条件建立联系。经过这么逐步分析,你一定会找到解题的方法的。家长在这时也可以慢慢提示着帮孩子理解题意,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题目的能力。3、习惯不良有一些孩子做题时不喜欢写步骤和过程,往往是只写答案。有的是写了几个简单的算式而没有相应的文字提示。例如这样一道题: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离A地60千米,然后两人继续前行,分别到达BA后调头继续前行。当他们第二次相遇时距离B地30千米。问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一道非常典型的迎面相遇问题。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解这道题,他们能够很快的列出算式。60×3-30=150(千米)但如果你要是问这个算式的含义,就有很多同学回答不上来了。他们往往只是记住了这个解题算式。原因还在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过分重视算式和结果,而忽视了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对老师在解题过程中做的分析和讲解没有理解充分,对一些关键的字眼没能做好记录。因而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老师对题目所做的文字分析,不明白的要及时询问老师,只有真正把老师所讲题目的解题思路搞懂了才能逐步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如果自己有新的想法,有更好的思路也一定要积极的和老师探讨,以确认方法的正确性。家长们在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时也不能只看孩子的解题结果,而是要问明白孩子所列算式的来龙去脉,鼓励孩子讲题给你听。相信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会更大。4、做题时不喜欢画图其实,如果能把题目所叙述的过程表现出来,题目的难度自然就会大大降低。因为如果单纯凭空想象一些相遇或追及过程不仅很困难,也很容易出错,尤其是那些多人相遇或追及,多次相遇或追及那就更不可想象了。所以同学们平时做题时一定要养成画图的好习惯,这对你分析解题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的。所以老师讲题过程中画的图大家一定要记录好。

五年级奥数工作报告怎么写


1.有A、B两个整数,A的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1,B的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9,A和B相加,得数的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2,相加时有几次进位?2.A的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4,A减去一个两位数,差的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4,减数最大是几?3.甲数和乙数的数字和都是17的倍数,甲数减乙数,差的数字和是10,甲数最小是几?4.甲数和乙数的和是753,两个数的数字和都是11的倍数,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最大是几?5.1~10000这10000个自然数所有数字的和是多少?6.一个三位数,它的各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8整除,这个三位数加1得到的数各位上的数字的和也能被8整除,在所有满足条件的三位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几?我们平常分东西(或分配任务,或为完成一件事分配时间),不同的分法就有不同的结果,有时会有剩余(就是盈),有时会不够(就是亏),有时正好分完(不盈不亏),从不同的分法得到不同的结果可以解答很多问题,这就是盈亏问题,解答这些问题时,要正确地把对应的数量进行比较。例1:同学们为学校搬砖,每人搬8块,还剩16块;每人搬10块,有3人没砖搬,要搬的砖有多少块?解:为便于比较,每人搬10块有3人没砖搬,这一组条件可以转换为每人搬10块,缺砖3×10=30(块),这样把两组对应的数量列出如下:每人8块剩16块每人10块缺30块上下对比,每人多搬砖10-8=2(块),一共可多搬砖16+30=46(块),参加搬砖的同学有46÷2=23(人),要搬的砖有8×23+16=200(块)。答:要搬的砖有200块。例2:把一包糖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每人分8粒还剩18粒,如果其中10个小朋友每人分7粒,其余的小朋友每人分10粒,就刚好分完。有多少个小朋友?这包糖有多少粒?解:第二种分法分7粒的小朋友是10人,分10粒的小朋友是“其余的”,不知道人数,可以这样转换,如果分7粒的小朋友这10人也每人分10粒,即这10人每人多分10-7=3(粒),就要多分去3×10=30(粒),于是,两组对应数量如下:每人8粒剩18粒每人10粒缺30粒上下对比,每人多分10-8=2(粒),一共要多分糖18+30=48(粒),这些小朋友的人数是:48÷2=24(人),这包糖有24×8+18=210(粒)。答:有24个小朋友,这包糖有210粒。例3:小军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出发时心理盘算了一下,慢慢地骑行,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时才能到;使劲地赶路,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时就能到,如果要正好在中午12时到,每小时应行多少千米?解:题中的条件,两个不同的骑车速度,行两地路程到达的时间分别是下午1时和上午11时,即后一速度用的时间比前一速度少2小时,为便于比较,可以以行到下午1时作为标准,算出用后一速度行到下午1时,从甲地到乙地可以比前一速度多行15×2=30(千米),这样,两组对应数量如下: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时正好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下午1时比从甲地到乙地多行30千米上下对比每小时多行15-10=5(千米),行同样时间多行30千米,从出发到下午1时,用的时间是30÷5=6(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0×6=60(千米),行6小时,下午1时到达,出发的时间是上午7时,要在中午12时到,即行12-7=5(小时),每小时应行60÷5=12(千米)。答:每小时应行12千米。例4:甲和乙有同样多的信封和同样多的信纸,甲每封信用1张信纸,乙每封信用3张信纸,甲的信封用完还有20张信纸,乙的信纸用完还有20个信封。甲有多少张信纸?多少个信封?解:当每封信用的信封和信纸数都是1时,信封用完还有20张信纸,说明两人的信纸数比信封数多20;当每封信用1个信封3张信纸时,信纸用完还有20个信封,要把信封用完,还得增加信纸20×3=60(张)。这样按照信封用完的情况,两组对应数量如下:每封信用1张信纸多20张信纸每封信用3张信纸缺60张信纸上下对比,每封信多用信纸3-1=2(张),一共多用信纸60+20=80(张),信封的个数是80÷2=40(个),信纸的张数是40+20=60(张)。答:甲有60张信纸,40个信封。例5:有若干盒卡片,每盒中卡片数一样多,把这些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分8张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都分到60张,还多了4张,那么共有小朋友多少人?解:首先估计一下,“若干盒”的“若干”是多少,如果每盒都按每人8张缺5张计算,分若干盒就是每个人若干个8张,缺若干个5张,而题中全部分,每人60张还多5张,若干个8张略大于60,8×860,若干盒应该是8盒,这样就是每人8×8=64(张),缺8×5=40(张),两组对应数量如下:每人60张多4张每人64张少40张上下对比每人多分卡片64-60=4(张),一共多分卡片4+40=44(张),共有小朋友的人数是44÷4=11(人)。答:共有小朋友11人。*例6:张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水笔,商店有甲、乙、丙三种水笔,他带的钱买甲种笔比买乙种笔可以多买8支,买乙种笔比买丙种笔可以多买2支。已知甲种笔每支12元,丙种笔每支16元,那么,乙种笔每支多少元?张老师带的钱是多少元?解:以买乙种笔的支数作为比较的标准,张老师带的钱按乙种笔的支数买甲种笔,他的钱就多8×12=96(元),张老师带的钱,按乙种笔的支数买丙种笔,还缺2×16=32(元),两组对应数量如下:每支12元多96元每支16元缺32元上下对比每支多16-12=4(元),共多付96+32=128(元),买乙种笔的支数是128÷4=32(支),张老师带的钱是12×(32+8)=480(元),乙种笔的价钱是480÷32=15(元)。答:乙种笔每支15元,张老师带的钱是480元。应用练习三1.五年级秋游包了几辆车,如果每辆车乘坐28人,有13人上不了车,如果每辆车乘坐32人,则还有3个空座。包了几辆车?参加五年级秋游的有多少人?2.学校把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9支缺15支,如果每人奖7支,还缺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人?有多少支铅笔?3.用一根绳子测井的深度,把绳子对折,垂到井底,绳子超过井台9米,把绳子三折垂到井底,绳子超过井台2米。这个井有多深?绳子有多长?4.五年级同学去划船,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五年级去划船的同学有多少人?5.李明有一天上学,出门时算了一下,如果每分钟走75米,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90米,可以在上课前2分钟到达学校。他上学要走多少米?6.有一堆黑棋子和白棋子,如果每次拿走1个黑棋子和1个白棋子,当黑棋子取完时还有18个白棋子;如果每次拿走1个黑棋子和3个白棋子,当白棋子取完时,还有8个黑棋子,这堆黑棋子和白棋子一共有多少个?*7.大、小两只猴子掰相同个数玉米。大猴子每3分钟掰1个,小猴子每5分钟掰1个,它们同时开始掰第一个,大猴子9时40分开始掰最后1个,小猴子10时10分开始掰最后一个,它们开始掰第一个玉米时在什么时刻?*8.有一些苹果和梨,如果5个苹果和3个梨装一袋,梨装完时还有4个苹果;如果7个苹果和3个梨装一袋,苹果装完时还有12个梨。苹果和梨各有多少个?课后练习三1.给幼儿园小班的同学分一包饼干,如果每人分9块,剩下31块;如果每人分12块,则少23块。这包饼干有多少块?小班有多少个小朋友?2.同学们种树,如果每人种5棵,还差19棵;如果每人种3棵,仍然差3棵,参加种树的同学有多少人?3.一群兔子在一块地里拔萝卜,每只拔5个,还有3个萝卜没有拔;如果其中2只各拔4个,其余的各拔6个,正好拔完,这块地里有多少个萝卜?4.服装店的一批服装,如果每套卖120元,就亏本200元,如果每套卖150元,可以赚400元。要做到不亏本也不赚钱,每套服装应卖多少元?5.陈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开始的2小时,他每小时加工18个,他发现照这样做下去,要比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推迟4小时做完;于是加快了进度,每小时加工24个,结果提前2小时完成任务,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小学生要不要学奥数?


小学生要不要学奥数?现在小学升初中奥数似乎已经成为交谈的热门话题,那么小学生过早的学习奥数等所谓的"超常儿童思维训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今天,我们教育大家谈的课题就是:小学生要不要学奥数?究竟什么是"奥数"呢?"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是我们平常数学课上所不讲、也没有时间去讲的一些数学分支的基础内容,比如图论、组合数学、数论,以及重要的数学思想,比如构造思想、特殊化思想、化归思想等等。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小学生要不要学奥数呢?观点一:学奥数确实要看天赋,但是学和没学的孩子确实有差距。考试中需用奥数知识解题,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少名校在选拔新生时就将奥数水平作为重要的标准。"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放弃奥数就是放弃孩子的将来,不鼓励孩子学奥数就是放弃了升学率。"而且学好奥数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能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因为在奥数试题中,存在着许多超常规解法,能够充分地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有人将奥数问题赋予其动听的名字--"思维体操",由此可见,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奥数学习的状况。观点二:小学生知识面小,学好不容易;老师要给这些小学生讲好,也不容易。似是而非,囫囵吞枣,起不了什么作用。我想,小学生首先要把课本内的数学知识学好,学活。有精力学点"奥数"也是可以的,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奥数"上,不要"攀比"别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做奥数题,它具有较大的难度,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不会做,又没有人能辅导的话,孩子长此以往,就回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对于一个学习学校课本内容都很吃力的学生来讲,不顾现状的贪多求快,不仅学不好,可能反而因此带来负面的心理压力;如果明知不适合学习奥数而勉强为之,反而会因此丧失自信,最后甚至厌恶学习。奥数学习是一种智力游戏,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当成负担。观点三:一位当代数学大师说;奥数学习关键是"兴趣"!奥数属于一种超前教育,很多小学奥数题目即使硕士、博士都不会做。所以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孩子在建立兴趣后学习成绩很好,各科进步都很快。说明一旦奥数学习入门后,科学的、正确的思维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奥数对其他功课的提高还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强迫他学奥数,这样不好。如果你的孩子对此毫无兴趣,学习负担很重,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他对奥数本身感兴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奥数。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学点奥数有百益而无一害;当然连做课本中的思考题都吃力的同学,就不需要学了,学了反而会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以我的想法,只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自然的人,说实话,奥数除了考试,真正的用途又有什么呢?但是如果不学,以后升学怎么办呢?据说考重点学校的抓分题最后都是奥数,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现实问题。观点三:我认为:孩子能否读奥数因人而异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数学老师宋红军认为,奥数作为竞赛数学,其思维方式和普通数学有很大差别,功能重在开拓思维和选拔人才,获奖率通常只有千分之四,并不适合于在学童中全面推广。家长们如果想知道孩子是否适合奥数,可以让孩子上一下课,如果孩子能从解题中收获成就感、喜悦感,喜欢,那就让他上;否则,接受正常的数学教学更好。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奥数尖子生也表示,与学习能力相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自然喜欢钻题,连数学公式都由解题获得自然记忆,根本不用背。观点四:那些在课堂上"吃不饱"的孩子比较适合学习奥数。对于那些确实学有余力的孩子,学习奥数,具有激发兴趣、训练思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这些比学奥数本身更重要。有些学生基础很差,课内的知识都消化不了,在家长的逼迫下也去参加奥数班的学习。他们在课堂上根本就听不懂,学不会。这样不仅会使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这些孩子,应该首先抓好课内基本内容的学习。结论:这个问题不是一概而论的。凡事都有两面性,要辨证的看。我感觉学奥数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能是作为课后兴趣来做,这样能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但我反对一些家长对小学生的苛刻,他们把奥数看的比平时的正常学习娱乐都要重要,他们总感觉自己的孩子能学好奥数甚至或得大奖就是天才神童。其实不然,过分的追求那种奖励只会抹杀了孩子特有的思考方式和想象力。也许中国这么多年来没出现过一个诺贝尔或得者与我过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我觉得应当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思考鉴别能力,有自己的空间去想象。到那时也许他们能怀疑1+1并不等于2,那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将是人才辈出了!给孩子空间,就等于给孩子了翅膀!总之,孩子学不学奥数,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兴趣、爱好而定,不要跟风,更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不愿做的事情。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相关阅读